“委屈求全”在現在的人看來就是慫,但是歷史上卻有兩位大佬因為“委屈求全”,最終成就一番偉業,他們就是勾踐和劉邦。
說起這兩個人,相信讀者朋友們肯定不陌生,很多人也都認為兩人的天下是“慫”出來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兩位大佬的過人之處。
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
⑴能屈能伸,選擇投降
史記記載: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句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
為什麼要說勾踐能屈能伸呢?在夫差帶兵來攻打越國的時候,勾踐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選擇和夫差硬剛,導致了越國兵敗。在兵敗之後的勾踐心中肯定是非常後悔地,後悔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但是為了及時止損,讓自己能活下去,才採納了范蠡的建議派文種去求和。
求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作者認為其實求和也是需要勇氣的,畢竟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在那個封建時代,作為君王的勾踐聽從下屬的建議向夫差投降,這無疑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更是對自己的一種貶低。
但是想要活下來卻只有這一種方式,活下來之後才能再言報仇,活下來才有報仇雪恨的希望,勾踐選擇了向夫差投降,向昔日的對手低頭,無疑是“能屈能伸”發揮到了極點。
⑵飽受羞辱,忍辱負重
勾踐到了吳國之後,第一件受辱之事便是向吳王夫差下跪稱臣。這對於曾經也是一個君王的勾踐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但是為了保全性命、一雪前恥,勾踐只能對夫差俯首稱臣。
據《吳越春秋》中記載:夫差遂不誅越王,令駕車養馬,秘於宮室之中。
讓曾經的君王勾踐去當馬伕,這也是夫差對勾踐的故意羞辱,用來試探勾踐是不是真的誠心向他臣服,深知這一點的勾踐,自然是對夫差安排的差事不敢有絲毫懈怠。為了讓夫差相信自己是真的臣服於他,勾踐這三年以來對養馬,做馬伕之事,臉上從沒有過絲毫不悅,更不敢有半點怨言。
如若表現出半點不悅,夫差都會殺掉勾踐,也就沒有後來的滅吳了,所以勾踐只能選擇忍辱負重。
⑶“演技”高超
說勾踐沒有絲毫怨言,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勾踐愣是憑藉自己高超的演技讓夫差相信了勾踐沒有怨言,相信勾踐是真心臣服於他。並且讓夫差自己也認為,這三年對勾踐的羞辱,已經讓勾踐變得沒有絲毫尊嚴,之後更不可能對自己產生絲毫的威脅。
太宰嚭曰:願大王以聖人之心,哀窮孤之士。吳王曰:為子赦之。——《吳越春秋》
於是在漢奸宰相的求情下,夫差赦免了勾踐,准許勾踐回到越國。但是說是赦免卻並沒有立馬赦免,在勾踐回到越國的前夕,發生了一件讓勾踐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事情。
越王因拜:請嘗大王之溲,以決吉凶。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吳越春秋》
但是勾踐吃下夫差糞便一事,卻讓夫差十分開心,也因為這件事情讓夫差徹底打消了對勾踐的懷疑,認為勾踐已經徹底沒有了爭雄之心,變得與廢人無異,於是便立馬就放勾踐回越國了。
⑷善用文種、范蠡
回到越國之後的勾踐深刻的記著自己曾經在吳國受到的羞辱,於是便通過臥薪嚐膽來時刻提醒自己,要記得恥辱。更是是勵精圖治,善用文種和范蠡等人才,最後終於實現了國力富強。
而勾踐之所以能滅吳,也與他善於對人才的使用有關,如果他不善用人才,別說嘗苦膽3年,就是吃三十年都不一定能敗吳國。
正是因為勾踐對文種和范蠡的重用,才讓越國在以後的幾年裡逐漸的強盛了起來,更是聽從了范蠡的建議,在吳國後方空虛的時候給予了吳國致命一擊,滅了吳國,逼得夫差自殺。
⑸心狠手辣
在勾踐滅了滅了吳國之後,范蠡就辭去了勾踐賜予的名利,不是范蠡不在乎名利,而是范蠡早就看出了勾踐會在滅吳國之後對功臣會趕緊殺絕,所以就選擇了辭官隱退。並且在隱退時還勸告同為功臣的文種和他一塊走。
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了范蠡對文種勸說的話語:“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種不相信范蠡所說的,所以以至於在後來文種被勾踐賜死,而勾踐逃得一命。對於曾經為越王勾踐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對於曾經救了越王勾踐一命的救命恩人,勾踐都能對他賜死,
足以可見勾踐這個人的心狠手辣。而為何賜死,作者認為兩種原因:第一種是怕屬下功高蓋主有一天反了他,第二點是勾踐怕自己在吳國遭受到的羞辱傳出,讓人恥笑,但是不管怎麼說,勾踐都是隻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
說完勾踐,我們聊聊劉邦。
劉邦楚漢之爭更勝一籌
⑴駐軍霸上,知進退
劉邦在攻入咸陽之後並沒有佔領咸陽,反而是駐軍霸上,項羽曾經說過,誰先攻進咸陽,誰就在咸陽封王。但是為什麼劉邦放著盡是財富的咸陽城不佔領呢?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史記·鴻門宴》
原因就是他真的不敢,因為在當時劉邦的兵力和項羽相差的還比較多,劉邦也是非常的有自知之明,深知如果自己佔領了咸陽,估計項羽下一個滅的就是自己,所以劉邦選擇退一步,果斷選擇了駐軍霸上,避開項羽的鋒芒。
⑵鴻門宴上巧脫身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儘管如此項羽還是想要滅了劉邦,因為劉邦搶佔了項羽的風頭,項羽擁兵40萬遠遠超過了劉邦,但是劉邦卻在項羽的前面打進了咸陽,這是讓項羽蒙羞,世人會認為項羽的能力不如劉邦,對於目空一切的項羽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
擺下了鴻門宴邀請劉邦,想殺了劉邦。劉邦也非常清楚這一點,但是他不能不去。為啥不能不去呢?
因為不去會給項羽留下攻打他的藉口,如果劉邦不去,項羽就會向世人說:我放下身段宴請劉邦,為劉邦慶祝,但是劉邦卻看不起我,進而項羽就會攻打劉邦。既然落人口舌會捱打,所以劉邦就選擇了捨命一搏。
史記中記載劉邦對項伯的一番話:“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為啥能脫身呢?就是因為劉邦在鴻門宴上對著項羽是一陣吹捧,讓驕傲自大的項羽直接就飄了。范增多次提示項羽殺了劉邦,但是項羽都沒有把握機會,認為劉邦是真的怕他。這才給了劉邦機會讓劉邦逃走。
⑶善用韓信、張良、蕭何
到了漢中封地之後,劉邦十分重用自己手下的韓信、張良和蕭何。在韓信的建議下摧毀了棧道,讓項羽相信,劉邦是打算一輩子待在漢中封地,不準備再去爭天下了。而項羽也是正中劉邦下懷,因為此事,對劉邦失去了防備心、
再後來,劉邦又聽從了韓信的建議派出了幾百個人去修復棧道,用來麻痺項羽。最後帶兵從小道繞行,拿下了陳倉,這才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成語。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成功,讓漢中成為了劉邦的根據地,在蕭何的建議下,劉邦又暗中聯繫了反對項羽的人,聯合起來一塊打敗了項羽。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
這是劉邦自己在後來對三人的讚美,也足以看出韓、張、蕭三人為劉邦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這還是與劉邦善於用人才有關,如果劉邦不善於用人才,即使三人再有才華,也不會有用武之地。
⑷心狠手辣
在大漢王朝建立以後,據史記中記載曾經為劉邦立下悍馬功勞的功臣,以及和劉邦一起反項羽的諸侯,在劉邦上位後的7年中,幾乎被殺乾淨。
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就是針對曾經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異姓王。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劉邦的心狠手辣,對待自己曾經的功臣和盟友,直接趕緊殺絕。
結語
⑴審時度勢
從上文我們就足以看出,勾踐和劉邦兩人,都能清晰的判斷出自己當前所處的形勢,並且為了自己宏遠的目標可以“委屈求全”,在敵人面前慫下去。也正是因為兩人的“慫”才獲得了一線生機。
兩人的“慫”,在敵人的眼裡看來就是頹廢以及沒有志向,讓敵人麻痺大意,對兩人失去防備心,從而讓兩人能夠得到充足的時間去發展自己。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兩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對局勢的把握,離不開自身的審時度勢。⑵善用人才
而同樣不管是勾踐還是劉邦,身邊都有幾個能幫助自己的人,兩人的成功離不開這些謀士武將的幫助。
但是,兩人的知人善用,善於對人才的使用同樣重要。如若不是兩人善於對人才的使用,即使身邊有再多的有才之人也幫不上兩人,而善用人才也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兩人身上可謂是極為突出。
⑶心狠手辣
無論是勾踐還是劉邦皆是心狠手辣之徒,在成功之後將自己的功臣殺乾淨,唯恐將來有一天屬下功高蓋主,反了自己。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心狠手辣的行為,也是間接避免了屬下功高蓋主謀反的可能性,為兩人江山的穩定奠定下了基礎。
曾經也好、如今也罷,每一個成功之人身上必有可取之處,勾踐如此,劉邦亦是如此。雖然兩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點,很多人都說兩人其實並沒有什麼能力,但是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人們只會記得你的成功,誰又去關心你的過程呢?
END.
今日話題.
項羽除了敗在狂妄自大,還敗在哪裡?
作者:夢迴千古憶舊城。每日好文,請多關注。
閱讀更多 夢迴千古憶舊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