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民生福祉最關情

學習強國 海南平臺 | 白沙:民生福祉最關情

學習強國 海南平臺 | 白沙:民生福祉最關情

醫療保障、教育改革等碩果累累,

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白沙:民生福祉最關情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鸚哥嶺 袁琛 攝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從最初的缺醫少藥,到現今白沙老百姓在家門口即可預約來自上海名醫團隊診療,白沙全力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惠及群眾的步伐從未懈怠,一路走得既大膽又穩健。

從原本落後偏遠的深度貧困縣,到現今“體育+旅遊”輻射效應下,白沙這座山區縣城現今變得人氣十足,商機湧現。白沙蓄勢打造文體山城,謀劃全域全季旅遊大格局的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2019全國女子拳擊錦標賽現場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全國田徑精英賽在白沙舉行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白沙始終堅持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深化改革,發展地方經濟,精準扶貧、醫療保障、教育改革、文化傳承等民生事業碩果累累,先後捧回“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示範縣”等榮譽稱號,尤其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也隨之節節攀升。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白沙舉行消費扶貧愛心集市活動,消費者在選購蘭花。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引進名醫團隊 百姓家門口看病

“這中醫療效真神奇,再鍛鍊個把月,我估計就能自己出門散步了,多好!”今年10月初,患腦梗臥床多年的七旬符大爺在白沙人民醫院中醫部治療4個療程後,現在已經可以獨自拄拐行走,平時洗刷、上廁所也都能自理了,他難掩內心的開心。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白沙南開鄉衛生院全科醫生在給病人看病 袁琛 攝

不止是中醫療效神奇,現今,一系列疑難重症也都能在白沙順利攻克。白沙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數十年前,白沙還是一個缺醫少藥、百姓病痛得不到及時治療的衛生落後縣,現今,白沙成功創建了“國家衛生縣城”,公共衛生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可喜成績。

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蘇州九龍醫院正式啟動對白沙人民醫院託管幫扶。在一年多時間裡,該院以臨床為重點,新設普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兒科等10個專科專家門診,重症學科朱團結等一批專家常年在白沙開展診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山區老百姓“不出縣、不出省”即可治癒疑難重症的困擾。

縣城優質醫療保障到位,農村醫療也不能落下。

10月11日,在白沙阜龍鄉天堂村衛生室,兩名身著大白褂的鄉醫高風賢和劉立森正在悉心地為排隊求醫的病患問診。因扁桃體發炎導致發高燒的李阿姨說,以前家人有個病痛大多得專程跑去白沙縣城,或就近繞去儋州就診,路上一折騰免不了要兩三小時。近年來白沙鄉村衛生室就診設施越來越完善,選配的醫生診療經驗也很豐富,現在鄉親們大多習慣了在家門口就診,基本能實現“病痛不過夜”。

據統計,截至2019年,白沙共設置鄉村衛生室63家,開診率100%,其中,19家衛生室各配備2名鄉醫,具有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資格的鄉醫也在逐年增加。此外,白沙還實行由鄉鎮衛生院選派1名執業醫師或者全科醫師掛鉤村衛生室,負責村醫傳幫帶的聯動機制。按照規劃,白沙將繼續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從預防保健入手,引進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務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全面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優化教育資源 惠及山區讀書娃

10月16日,在風景秀麗的南叉河畔旁,在眾多家長期待與關注的目光中,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海南白沙中學揭牌。

這也意味著,該校將充分利用首都師範大學的優勢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創新,提升辦學層次,拓寬發展空間,把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海南白沙中學打造成“理念先進、機制創新、師資一流、特色鮮明、質量上乘、社會滿意”的現代化學校。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夯實本地教育根基,白沙付出的努力與有力探索不止在縣城,有更多的鄉鎮學校也能白沙持續加大的教育投入。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白沙第一小學學生在做籃球操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10月9日,在白沙七坊中學多媒體教室裡,看著同學們認真聆聽教師操作PPT課件授課,大屏幕“黑板”上內容文圖並茂,授課內容更顯得通俗易懂,校長鍾盛旺臉上滿是欣慰的表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白沙縣委、縣政府近年來加大資金投入,對七坊中學等多所鄉鎮學校進行綠化、美化,同時對校舍以及運動場地、食堂、教學樓等設施進行改造與優化,並配備圖書閱覽室、實驗室儀器、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學生與家長充分感受到白沙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可喜變化。

白沙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白沙以合理配置資源為主旨,將全縣百餘所中小學校合理調整到46所,形成了更為科學的學校佈局結構,同時實現了城鄉教育統籌、協調發展,切實保障每位適齡兒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以2018年招生數據為例,全縣共接收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達88.17%;全縣農村留守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此外,近3年來,白沙分批招聘了130多名年富力強的教師,並將90%以上的師資力量安排鄉鎮學校,在優化當地教育資源的同時,也為全縣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按照計劃,白沙將繼續推進“美麗學校“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研究,做好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等。同時,將教育發展的重心從硬件建設轉移到軟件建設、提高質量的內涵發展上來,讓更多的學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

力推綠色產業 貧困鄉親奔小康

10月9日早晨,在位於細水鄉合口村外的茶園裡,朝陽正在撩開晨曦,在成片成壟的梯田茶園裡,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有業正半蹲著給一株株茶樹放肥。

6年前,一次交通事故導致王有業右上臂截肢,自此生活更加困窘。在這節骨眼上,白沙農場鼓勵幫扶他墾荒30畝地種植茶樹發展茶產業。“從種苗、管護、肥料、收購,每個環節都幫扶到我心坎裡了。”王有業說,今年茶青首次迎來收成,行情很不錯,從今年5月採摘至國慶前,入賬了六七萬元。

據介紹,自2016年以來,白沙農場藉助隕石坑地理區位優勢,有效引導並帶動當地300多戶農戶發展茶產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27戶,目前種植規模已將近2000畝。為了消除種植戶的後顧之憂,白沙農場還與種植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合同。同時,白沙農場於今年首次推出“薄沙”綠茶商標品牌,市場反響十分不錯,產業前景看好。

守著好山、好水、好生態,贏得了扶貧綠色產業長遠發展,也務實幫扶不少貧困群眾實現脫貧摘帽。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白沙生態移民村銀坡村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10月初,在南開鄉銀坡村村口,百畝百香果基地裡掛果累累,多名農戶正忙著放肥、培土、剪枝等;村裡,一排排黎族特色的兩層民居錯落有致,村民符國華推開家門,指著20公里開外的疊翠群山一側說:“那裡就是我的故鄉高峰村。”多年前,群山猶如一道道屏障將高峰村道銀、坡告兩個村民小組與外界隔絕,村裡不通水泥路,村民騎摩托車去南開鄉墟,單程就要2個小時,村裡很多的農產品賣不出去。

2017年元旦,選址距離白沙縣城僅10多公里的生態移民村銀坡村建成,還配套建設了飲水工程、文體小廣場、汙水處理等設施,高峰村道銀、坡告兩個村民小組共計30戶村民實現整體搬遷。白沙有關部門兌現承諾,給每位村民分配了10畝橡膠地,扶持村集體發展百畝百香果產業,此外,政府還扶持村民發展養蜂、益智種植等產業,讓村民實現增產增收,過上了好日子。

“從當初的不敢搬、不想搬,到現今大多村民都盼著搬,生態移民政策很實在!”高峰村黨支部書記符志明介紹,今年9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白沙南開鄉高峰村生態搬遷安置點項目啟動,按照規劃,現已選址距離白沙縣城僅四五公里處新建生態移民村,將於明年6月前完成高峰村另外三個村民小組共計百餘戶的整村搬遷工作。

通過幹部群眾的努力付出,再加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白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脫貧成績單”——截至2019年9月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42戶已實現脫貧10565戶,44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貧困人口減少至277戶,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5.2%降至0.73%。

“一抓組織建設,二抓幹部作風,三抓政策落實,四抓產業就業,五抓內生動力。我們相信,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今年一定能夠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的目標!”白沙縣委書記劉蔚表示。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做好非遺傳承

今年9月6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黎錦經緯記:守護與傳承——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與傳統遊戲、方言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開幕。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白沙黎族雙面繡技藝展示 (白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要讓更多人看到海南黎族雙面繡的美,讓這門傳統技藝不斷傳承下去。”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來自海南白沙的符秀英登臺圍繞著黎錦紡染織繡技藝進行專題發言。值得一說的是,在今年國慶前夕,符秀英歷時兩年織繡的作品《龍鳳呈祥》如願完成,她說,她想用這幅作品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祝福,衷心祝願祖國的明天越來越美好。

不止是黎族雙面繡,現今,源遠流長的海南黎族文化已在白沙呈現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據瞭解,目前,白沙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2個。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包含黎族雙面繡)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保護項目,2009年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古舞”和“黎族泥片製陶技藝”2010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外,“黎族骨器製作技藝”“黎族民間故事”“黎族民歌”(潤方言民歌)、“黎族渡水腰舟習俗”“黎族文身”等入選省級名錄,列入縣級非遺名錄的技藝更是數不勝數,如,黎族傳統婚禮舞、黎族民歌、黎族鑽木取火、黎族竹木器樂等。尤其是2011年《白沙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公佈實施,為白沙非遺保護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也讓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傳承。

為進一步促進白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從2012年起,白沙陸續在16所中小學校建設黎錦培訓基地,每年還在各鄉鎮舉辦黎錦培訓班,讓更多的人熟知黎族非遺文化,培養黎族文化自信,掌握黎族非遺技藝,並著力培育非遺文化產業,也讓海南黎族非遺文化切實惠及白沙更多的普通百姓。

來 源 | 海南日報

記 者 | 曾毓慧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編 輯 |吳秀莊

審 核 | 吳 峰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学习强国 海南平台 | 白沙:民生福祉最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