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校園欺凌事件對自家孩子的影響,有厭學現象嗎?

鐵男春秋


校園霸凌事件,確實會對被霸凌的孩子有所影響,其中最明顯的信號就是厭學,但孩子不是厭倦學習,討厭學習,這個“學”指的是學校,是環境。

發生在女兒身上的霸凌

女兒淅淅讀中班的時候,班上來了一個插班生,特別愛欺負人,見誰都動手動腳的,當然女兒也難以倖免。

所幸過往給予女兒的安全感足夠充足,所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我訴說自己的委屈。

當時我知道她肯定是自己解決不了了,而且老師也應該是起不了作用,不是說老師不作為,而是女兒其實能力很強,尤其是在交際能力上,一般的事情她都能處理好,處理不好也會先通知老師(教育孩子信任老師很重要),會回家求助,絕對是因為告訴了老師也作用不大。

第二天我就帶著女兒去班上,特意留下觀察了一下,連著幾天,終於給我“貓”到了這孩子攻擊女兒的情況。

我只是上去呼來兩個孩子(和老師打過招呼),和對方說:“小朋友,叔叔知道你想和其他小朋友玩,想和他們做朋友,不過打人這樣的方式會讓大家不開心哦,咱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一起坐好玩玩具。叔叔也希望淅淅能和你這樣聰明活潑的孩子成為好朋友呢!”

那個孩子很快就聽進去了,其實他的父母也很苦惱這一點,他就是因為常常攻擊別人所以才轉學的。

從那以後,這孩子見到我都會叫一聲叔叔,也和女兒玩得不錯,但對其他孩子就明顯沒那麼友善。

原理:只有讀懂孩子的需求,才能改變孩子的行為。老師作為管理者,更多的是協調關係,使用懲罰或者是獎勵的方式確實可以對大部分孩子有效,但一些特殊的孩子,其實獎罰只會讓其行為更惡劣。

霸凌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霸凌對孩子的影響,尤其是厭學方面,個人認為不能用“厭學”這個詞,用“恐懼學校”更為準確些。

他們大都本來對學習不厭倦,甚至喜歡學校,畢竟那裡有他的同學、朋友。只是一些霸凌者的存在,讓他們把對學校的好的體驗給掩蓋了。

假設把霸凌視為無緣無故的懲罰,那麼這份懲罰所帶來的不舒適感,阻礙了孩子對學校的真實認知,認為去學校=被霸凌。

另一個方面,則是對於圍觀者的,在霸凌事件中有三個群體組成:霸凌者、被霸凌者以及圍觀者。

其中圍觀者的力量是最大的,如果他們偏向被霸凌者,那麼霸凌者就難以得逞;

但實際上,孩子們沒有這樣的意識,甚至一些孩子為了不被霸凌,選擇加入霸凌者的群體,這就讓被霸凌的孩子更加被排斥,更加對學校產生恐懼感。

當遇到霸凌的時候,家長可以怎麼做?

當孩子遇到霸凌事件的時候,許多家長會第一時間讓孩子打回去,實際上這樣做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孩子有膽量、有能力反擊,根本不消家長提示。當我們這樣去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被孩子認為逼迫他,不理解他。

一個人,在外被排斥,在家不被理解,還被強迫,那麼孩子其實受到了雙重壓力。

所以,當孩子遇到霸凌的時候,第一時間先安慰孩子,告訴他那不是他的錯,請先包容孩子的情緒,成為孩子心中的安全島、依靠。

其次,向老師瞭解情況,但動作一定要快,拖一天孩子就多受一天的霸凌。有些孩子會膽小到連老師都不敢告知,那是因為老師同樣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再者,主動上前與霸凌者溝通,切記對方只是個孩子,我們意在溝通而不是上去吵架甚至教訓對方,這樣做只會於事無補--你教訓的多狠,孩子接下來就會面對數倍的報復。

最後,和對方家長溝通。如果實在溝通不來,請報警,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或許會說告訴老師沒用、報警也治不了對方。

對此,我絲毫不否認老師能起的作用有限,但我們要表明一個態度,首先我們是尊重老師的,我們和老師是同一陣線的。

報警興許不能讓對方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最起碼我們有一個合法可靠的武力機構用以震懾對方,與其說震懾霸凌者,不如說震懾霸凌者的家長,只因為他們過去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或不管或放縱才會有孩子今天的行為,如果他們再不抓緊改變自己的孩子,那麼很快他們就會受到懲罰。


淅爸育兒記


很多時候,孩子被校園欺凌了,家長是不知道的。

以我自己的遇到的事情為例吧,不說我的孩子,就在我的小學期間,就已經遇到過校園欺凌事件了,當時有一個小女孩生病了,具體什麼病記得不是很清楚,她家裡很窮,於是學校就發起了捐款,她也休學了差不多有半年,好在病好了回來也胖了不少,不過這個胖是吃激素吃的,同學們都很歡迎她的迴歸。好景不長,當時學校門口已經開始賣一些小玩具了,很多孩子是沒有閒錢買玩具的,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買了,而那一小部分也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而這一小部分人裡就有那個生病的小女孩。這根導火線直接引發了後面的不幸。

從這之後,很多人就開始在背後議論這個女孩,說她拿著大家捐款的錢,買自己的喜歡的東西,而不是治病,而問題的關鍵就是,她拿著大家“捐款”的錢買了大家都喜歡卻買不起的東西。直到有一天,我再次來到學校,就聽說一群人把那個女孩打了,美其名曰,教她做人。


打人的人不乏班級的優等生,就是在女孩放學的路上一群人堵住了她,幾個人拉住她,然後剩下的人就抽女生嘴巴子,將近班級1/4的人都參與了,第二天,這個事在班上傳開,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那個女孩應該得的,甚至後悔自己回家不在那條路上,沒能參與其中,最後一部分人,也就是我這類人,沒有關係到自己,不做言論。全班70個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這件事的後果就是,此類欺凌事件後來又相繼出現了幾次。最可怕的是,沒有一個人意識到欺凌事件的發生,甚至還自認為自己的是個英雄,這也是欺凌相關知識缺乏的結果。


後來,許多年過去了,那個女孩從初中就開始化濃妝談戀愛,整日曠課,背後也一直被說,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吧,之後就沒消息了,早早就出去打工了。


欺凌事件絕對會造成孩子的厭學,而且很少有對父母說的,除非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無論你家孩子是被欺凌的還是欺凌者又或是看客,一定要讓他了解什麼是欺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該做什麼,能做什麼,讓被欺凌的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欺凌的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才是最錯誤的事,看客能伸出援手,不然,無論是被欺凌、欺凌還是看客,這種事都將成為伴隨他一生的陰影。


康英勇


我女兒在幼兒園時曾經受到過她同班一個年齡稍大的女孩的語言欺凌,就是威脅我女兒要聽她的話,受她的領導,否則就怎麼怎麼樣。其實,稱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欺凌,就是有點心機的小朋友玩的小把戲。但是,還是把女兒嚇得不輕,有一次女兒憂心忡忡的我說,媽媽,爸爸為什麼沒有槍,XXX說她爸爸有槍,如果我們不聽她的,她爸爸就拿槍來打我們。

我當時覺得很好笑,就告訴女兒,別聽她胡說八道,國家對於配槍有嚴格規定,連一般警察都不能配槍。可是女兒仍然惴惴不安的,我覺得沒什麼大事,再加上不久女兒就轉了園,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今年暑假,女兒放假回來,無意間和我說起了這件事情,我驚訝于都過去十幾年了,這件發生在幼年的事情,她竟然還記得。女兒說她當然記得啦,而且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了,因為那時候天天處於恐慌中,都不願意去上幼兒園。後來雖然轉了園,但是這件事在她心裡依然有陰影,就是她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敢和同學交流,做事情唯唯諾諾。最後女兒抱怨我為什麼當時沒找她那個同學說說不要威脅她呢?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在孩子眼裡沒有小事,哪怕是一句破綻百出的威脅,畢竟孩子的心思單純,經歷的事少。所以各位家長朋友對待孩子一定不要大意,哪怕只是一件小事也不要輕易放過,否則會給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影響。


田園方舟



詩書傳千古


校園欺凌事件履見媒體。我在學校的微信群裡,也經常看到有家長反映小孩子被欺負的信息。有的小孩子就被欺負怕了,因此厭學,怕上學。這肯定是受到了校園欺凌的影響所致吧?

我的想法與做法是,從幼兒園開始就經常教育孩子,不惹事兒,不怕事兒。如果有人欺負你,第一時間告訴老師,請老師幫你解決。第二回到家裡一定要告訴家長,帶你去找欺凌人(孩子)的家長,給他們要說法或警告!

還有個辦法也很好!接送小孩子上下學時,在校門口等著欺凌者,用嚴利的口氣警告欺凌者,這方法非常有效。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能姑息。如果軟弱忍讓的話就錯了,因為欺軟怕硬是持強者的通病。所以第一時間想辦法制止,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山東純爺們


提問:談談校園欺凌事件對自家孩子的影響,有厭學現象嗎?

我家孩子曾經也被同班同學欺負過。那時她剛上一年級,每次在給她洗澡和洗衣服時,就會發現身上有傷,衣服破了。當問她怎麼受的傷?衣服怎麼破的?她先是不做聲,看勢頭不對才眼淚汪汪地小聲說出四個字:我不知道。我的天吶!我的小祖宗竟然說自己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有這樣的孩子,我的肺不氣炸才怪!

或許是被同學欺負多了,她有好長一段時間特別討厭和害怕上學,總是對我說著同一句話:媽媽我要在家裡陪著您。我有時候看她可憐巴巴確實心疼,也會依著她的意思。可老是躲在家裡不上學終究也不是個辦法,只好又連哄帶騙地送她去學校,看著她進教室坐好,等著老師來!



猴子愛秋桃


肯定有影響,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這會跟隨孩子一生。一定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關注青少年成長


被別人孩子欺凌,一定要走法律程序,為自己孩子討回公道!該賠償款項的一點不能少!該送監獄的決不手軟!……



校園欺凌造成的後果是雙方面的,對受害者與霸凌者都有一定的影響。

一、對於受害者,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墳墓。

失眠 在校園中曾受到過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睡眠問題,並且問題的嚴重性隨著暴露於欺凌的次數的增多而提高。

心理失常 校園欺凌受害者的抑鬱水平顯著高於沒有遭受過欺凌的孩子。遭受過嚴重的欺凌行為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害者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經歷越多、時間越長,個體的自尊水平越低。

影響正常學習 霸凌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如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翹課、甚至輟學。而在我國,普遍情況就是,只有當一件事情影響到孩子成績時,才會引起家長關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麼問題了。我國父母對於孩子成績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鈍。

嚴重行為問題 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品行障礙,以及成年後的反社會型人格。美國每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個槍擊者都曾經被霸凌過。

以上這些身體、心理以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都可能引起隨後愈加嚴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我國推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對於那些飽受欺凌的孩子來說,就是受長達九年的罪。長期的逆境會導致人的情感反應系統長期處於激活狀態,這對於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對於正處於發展期的兒童來說,大腦的可塑性較強,這種慢性壓力甚至會永久地損壞大腦神經元。

二、對於霸凌者, 首先,行為實驗表明,當你成為霸凌他人的人時,並不會獲益。相反,霸凌者在欺負他人時可能會體驗到強烈的憤怒、羞愧、罪惡感。

其次,霸凌行為可能是習得的。很多霸凌行為的實施者同時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對象,可能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行為模式,這類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鬱、焦慮情緒障礙以及自殺的風險。欺凌者並不是勝利和強勢的存在,他們的人生並不會好過。據調查,小時候曾作為校園欺凌者孩子,在長大後有更高的風險參與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