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几个月前的一则新闻:成都某公立医院的护士陷入小额贷款无法自拔,其母亲曾拿出23.8万元帮女儿还清贷款,本以为女儿会就此回头是岸,远离网贷,不曾想女儿却骗了自己。挣扎良久,母亲只好拿出领养证,断绝母女关系。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由于妻子热衷网购负债20多万,丈夫好不容易把去年的负债还清,却在今年双十一,发现妻子为了买名牌包和衣物,又累积消费了30多万,直接把丈夫逼到要跳楼。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精致没有错!当“伪精致”变成“努力生活的勋章”,当能力跟不上欲望,当“精致穷”让自己或家人为此负重前行,在朋友圈看似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又意义何在?

年纪轻轻“精致穷”,是无法自控的心理消费

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是时尚的另一个代名词。在枯燥忙碌的机械生活中,来一份精致,不失为生活的小小仪式感。比如每天化一个精致的装容,衣着得体地上班,比如睡前点个助眠香氛,又比如为自己和家人认真做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餐......

但对于靠信用卡和花呗来消费装点精致的“负债族”来说,所谓的精致,更多的是浮于表面的假象或者广告刺激下、人云亦云的消费心理需求。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蔡康永在《奇葩说》分享了自己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在发廊工作,22岁,原本期待着要买个中意很久的一万多人民币的名牌腰包。但当蔡康永拿出一万块钱表示愿意帮他快速实现这个愿望时,这位朋友却站在橱窗边久久没有出手:“我只要把这钱付了,这包就是我的了,那我为什么还要买这个包呢?!”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广告的催眠之下,多多少少受到了社会塑造的假期望影响,幻觉一旦变成真实的时候,那个幻觉的魅力就消失不见了。朋友原来追求的那个精致,在他眼中也就忽然不重要了。”

所谓的“喜欢、想要”,不过是因为别人都有。

蔡康永:理性定义自己的精致,不被别人的标准所绑架

星巴克的猫爪杯火的时候,原价199的杯子,一度炒到1000+。你看到TA拿着精致的猫爪杯在朋友圈扮演岁月静好的时候,可能上一秒正为了抢这个杯子而大打出手。

一个外表光鲜亮丽的精致girl,房间却是凌乱不堪。除了拍照、睡觉用的一亩三分地,其余地方垃圾成堆,直叫去清理房间的房东作呕。

真正的精致,是由内而外的自我欣赏,不为面子所活。

传说作家林徽因在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住在偏僻简陋的屋子里,仍去旧货店淘来老家具和旧书,在木凳上铺上些许饰布,给家里的陶罐插上大把野花。夜间作诗也要沐浴焚香,一盏茶,一把琴,一本线装书,仪式感十足。

一位单身蜗居的日本小姐姐,虽然房间只有十几平米,却被她整理得井井有条,整洁又敞亮。不管工作多少繁忙,她都会认认真真地为自己准备营养丰富的三餐。细节之处都是满溢出屏幕的精致范儿,那是她好好爱自己做好准备迎接爱情的模样。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正如蔡康永所说,“一旦你的灵魂精致了,很多人都会觉得你的身上都是精致的。”理性定义自己的精致,并往那个目标迈进,剩下别人强塞给你的标准,姑且听之,不要受控于它,不要被“别人眼中的标准”所绑架。

那个“精致的女孩”,把丈夫逼到跳楼、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Build a popular life

【B.POP:关注童心,发现美好,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波普花BPOP#,更多精彩,更多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