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48歲大嫂,8年前兒子去世後招了個上門女婿,如今生活啥樣子


在人生的幾十年裡,養育的孩子過早離世,父母面對著不完整的家庭留到最後,懷著深深思念的人必定是最最痛苦的。正所謂:“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慼慼!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怎樣悲楚的一種人生滋味呢?一個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從此便在他的親生父母眼前永遠地消逝了,這樣的一個家庭,生活中還有什麼能夠支撐他們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呢?

初冬季節,我們在晉南農村採風途中遇到一個從未走過的路口,順著一條水泥路盤山而上,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路邊放羊的村民說,這條路只通到村子裡就沒路了,這個村子就在大山的腳下。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政府前幾年已在附近的鄉鎮建起了移民搬遷房屋,年輕人大多都搬到鎮上居住了,村子裡只留下了6戶人家十來口人在此養牛放羊,年齡最大的90歲,最年輕的也近50歲了。

“村村通”的水泥路只修到村邊,進入村子的路大多還是土路,路也很窄,我們在村口停車,步行來到了村子裡,村子裡很多房屋窯洞已經廢棄,走了半天也沒看到一個人,忽然聽見溝邊有狗的叫聲,我們循著犬吠聲來到了一戶人家的院子前。看見一位婦女正在院子前用洗衣機在洗衣服,打過招呼我們順著一個土坡來到了這戶人家。


在洗衣服的這位中年婦女今年48歲,21歲父母包辦從鄰村嫁到了這裡,次年兒子出生,夫妻倆生育了一兒一女2個孩子,在農村也算是兒女雙全的幸福家庭,雖然生活在大山裡經濟狀況不是太好,但是也算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8年前大嫂的兒子在18歲時突然被檢查出胰腺癌,積極治療後也沒救治過來,一個多月後只留下了治病的欠下的債和和對兒子深深的思念。

居住的院子早已破敗不堪,4孔窯洞如今也只有一孔窯洞居住,院子裡的瓦房也坍塌了一半,兒子的去世對夫妻倆的打擊非常大,沒有經濟能力更沒有心思修繕房子,失去兒子的夫妻倆商量著給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小夫妻倆如今居住在鎮上的移民搬遷新房子裡平時靠打工生活,只有他們夫妻兩個在這裡種地養牛守著兒子的牌位。

這個就是夫妻兩個平時居住的窯洞,平時農閒時間大嫂都在下面的鎮上幫助女兒帶孩子,家裡只有51歲的大哥在家種地養牛。自己隔幾天回來一次幫大哥洗洗衣服收拾一下,這幾天女兒女婿在家,自己昨天才回來,趁天氣好抓緊把攢下的髒衣服都給洗一下。


也許是經歷了喪子之痛,也許是天生不喜歡多說話,不到50歲的大嫂話語不多,只是低頭看著洗衣機,我們在大嫂說起兒子的事的時候,也勸大嫂想開些,大嫂說事情已經過去8年了,自己現在也想開了,只是當時對自己打擊太大了,感覺天都塌了,養了18年的兒子說沒就沒了,當時自己一年多都不願出門見人。

大嫂說雖然現在政策非常好,政府在鎮上蓋了搬遷房,但是搬下去後下面沒有自己的土地,自己夫妻倆大半輩子都在山上種地,也沒啥手藝,地都還在山上,平時春種秋收還要回來,家裡還養了幾頭牛更是離不開人,所以還離不了這老房子。

說起以後的打算,大嫂說現在這個村子裡的人基本上在鎮上都有新房,到了冬天,這裡就只剩下幾個養羊養牛的留守著,其他人都到鎮上住了,自己和孩子他爸年齡也不算大,計劃在這裡再養幾年牛就下山居住,如今自己最大的願望是給去世的兒子配個陰婚,她不想把這個負擔留給女兒。


我們安慰了大嫂後便離開了,其實我們活著的人皆有傷心事,只是傷心的原因各人皆不相同,失去兒子對夫妻倆的打擊不是我們幾句話能勸慰的。在這裡祝福這位大嫂早日完成她的心願,搬出大山和孩子們團圓在一起生活,各位還有什麼祝福的話要對大嫂說,歡迎評論區留言!!【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