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丑》這部電影觀後感如何?能說說你從開頭到結尾的心理歷程嗎?

說說樂


看完了《小丑》這部電影作品,內心有點壓抑,內心是複雜的。一個每天扮小丑作為工作在社會底層的人,被逼成一個唾棄社會,殺人狂魔的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影片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因為富人從來不去注意窮人過的生活怎樣,去站在窮人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社會體系,甚至把像小丑這樣的人當做失敗者、小丑。富人只會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影片中的小丑由一人變成了一個階層的人。這是一部審視社會體系,從不同階級生活人出發,對社會平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

電影開頭是亞瑟在努力的微笑著,把歡快又滑稽的舞蹈帶給路人,替琴行拉生意,卻被幾個小混混欺負,卻沒人在意他。想給小朋友帶去歡樂,卻被責怪。亞瑟努力的爭取社會的認可,努力的生活,生活卻總是在和他開玩笑,讓不由的人同情他。我們也總是做別人眼中的小丑,明知道無用,卻還是做著,說著無趣的話,哄著對方開心,譁眾取寵。

亞瑟幻想和自己的偶像莫瑞同臺演出,他相信母親的話,他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亞瑟也有夢想,他沒有向困難的生活低頭,他在努力的去實現。這不由的讓人去敬佩亞瑟。偶像這個角色,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影響,人們往往盲目的去迷信他,去相信他,去崇拜他,把他捧在高處。

可遭朋友陷害,失去了工作,內心已經崩潰到了極點,生活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幾個小混混又開始欺負他了,這時亞瑟內心的另一個人格被喚醒了,射殺了幾個混混。內心的‘正義’悄然而生。大家覺得他做的對,這就是欺負老實人的後果。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別以為可以任意欺壓老實人,容忍也是有底線的,欺負狠了,羞辱狠了,突破了心理底線,老實人也會奮起還擊。壓迫有多狠,仇恨就有多深,反抗就會有多猛烈。

亞瑟的行為上課電視了,大家開始關注他,亞瑟看到新聞時,有點沾沾自喜,似乎內心變得平衡了。可壞事不斷,政府要關閉心裡醫療,放棄他們,從此亞瑟再也沒有地方拿免費藥了,這使亞瑟內心的另一個人格越來越強大。在得知母親和富人韋恩的事情後,想去尋求父親的一點溫暖,一個擁抱,卻得知了另一個真相。此時的亞瑟內心是多麼的無力。有一種愛存在的時候,他們感到它好像永遠不會離開。當它離開以後,他們感到他好像從未來過。這個社會沒有人會真心為你付出,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靠得住。感情淡薄,內心冷漠,我們只能時時戒備。

當你惹毛了一個被社會遺棄,被當成垃圾的小人物的時候,你會自食其果。亞瑟殺害了同事,因為他陷害了自己。殺害了母親,因為她欺騙了自己。殺害了莫瑞,因為他嘲笑了自己。身邊的人都在欺騙他,他徹底放棄了這個人格,這個朋友,這個家,這個社會。暴力、無序、仇恨、罪惡的小丑人格由心而生。亞瑟在底層社會成為了英雄,找到了自己扭曲的人生價值。我覺得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人生大抵就是這樣,而人們的人生觀或許千差萬別,這和人們自己的經歷品性有關。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與惡,而是追求快樂,迴避痛苦。這是自然選擇,沒有例外!






大鴨梨小影視


《小丑》這部電影是小丑成為小丑之前的故事,讓我們一步步見證亞瑟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逐漸變為小丑。

亞瑟和小丑彷彿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他們共同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

以前一直都是亞瑟人格佔領主導地位,直到一系列事情讓小丑人格掙脫束縛,成為了身體的主宰。

電影前半部分亞瑟上樓梯和後半部分亞瑟下樓梯形成鮮明對比。

前者壓抑、頹廢、沉重,後者自信、高昂、癲狂。

前者是亞瑟陷入人生低谷,後者是小丑走上人生巔峰。

電影開頭他一邊化妝一邊流淚,還抓著自己的嘴巴強顏歡笑。

電影最後他用鮮血給自己畫出一個笑臉,和開頭形成呼應,此時他已經完全成為了小丑。

從此沒有了亞瑟,只剩下了小丑。

《小丑》的各種海報、宣傳物料中都有著明顯的象徵。

印度一家電影院的臺階的佈置也有這樣的寓意。

從下往上看是亞瑟,從上往下看是小丑。

走進電影院時看到的是亞瑟,看完電影時他已經成為了小丑。

電影中男主角前後的變化也非常明顯。

電影前半部分他很頹廢,走路時步伐很沉重,反映出他壓力很大。

當他第一次開槍殺人後,他反而變得很輕鬆,還跳起了舞。

越到後面他的步伐越輕快,一改之前的沉重,甚至多次跳舞。在樓梯上跳舞,在浴室裡跳舞,在汽車上跳舞……

正是因為他小時候經常被家暴,母親不阻止男友,反而去逼迫身為受害者的他保持微笑,從而讓他從小就埋下了一顆邪惡的種子。

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笑聲聽起來一點都不快樂,反而很恐怖。

被家暴了還要逼你笑,這笑聲能是快樂的嗎?

這樣的話就很可怕了。

這個故事裡,他從一個社會底層的失敗者,一步步成為了一群壞蛋的領袖,成為了哥譚犯罪之王。

想著想著他就笑了,因為他發現這一切都是個笑話,自己也只是個笑話。

以前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劇,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小暴看電影


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有很多,相信每一位看過的朋友都能夠看出來。

出生在單親家庭,小時候還經常遭到母親的虐待,即使這樣他還是愛著她的母親,電影中他就是通過扮演小丑的方式掙錢維持生活和照顧母親。這時的他心中還是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而他也沒有想過傷害任何人,甚至感到能夠為別人帶來快樂他也很開心。他只是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人們的尊重。

這段劇情就代表著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一樣,掙錢養家餬口。在往更好的生活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他的背影很像我們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一天之後回到家的背影,是那麼的疲憊,那麼的孤獨。

然而現實卻硬生生的把他推往無盡的深淵。

朋友的一個建議卻把他的命運徹底改變。

一把手槍成為了他打開心中壓抑了許久的魔鬼小丑徹底的釋放了。有句話說的很對,不要欺負老實人,因為一不小心你會沒命。而他卻是整個世界。

當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是最可怕的時候!

特別是對人和世界抱有敵意的時候,瘋狂這個詞都只是對他的讚美。

因為他已經失去了靈魂,剩下的只是一個毀滅世界的魔鬼。

也可以理解成另外一個意思的:寧要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


王多餘真的很多魚


沒有特效、沒有奇觀、甚至沒太多動作場面,他戴上面具,總想為他人帶來歡笑; 如今他卸下偽裝,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 他是人們眼中的失敗者,也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在世界舞臺翩翩起舞,宛如一名藝術家。 以前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劇,現在他意識到,它是喜劇。只是強行拼貼各類社會症候,作品內部都近乎架空,侈談與時代現實共振。假裝“進入”人物,但實際上在人物周邊建了一張堅固的透明薄膜,在膜中陳列的一切都有“真實”的光暈——但沒有概念維度的作品只能締造無縫於生活的假像,無法讓人覺察目光的在場。小丑不是社會製造的怪物,而是每個人內心陰暗面的折射,疾病隱喻貫穿始終,在電影中的大量縱向封閉鏡頭中,在逼仄的公寓走廊,狹長的電車車廂,幽暗的城市小巷,陽光明媚的監獄通道里小丑走向了瘋狂,不管是社工的敷衍還是警察的無能乃至媒的推波助瀾,社會的運行機制失去了作用,打破了仇恨和罪惡的枷鎖,民眾的集體無意識僅僅是為他們的不公與不義買單?還是他們內心受害者意識的覺醒?華爾街金融家和電視明星成為了犧牲品,但普通人就倖免了嗎?小丑的笑是最高明的偽裝,舞蹈是自我存在的幻覺,面具實際上是無法面對真實的懦弱,正如《黑暗騎士》中超越個人痛苦的蝙蝠俠,沒有人不會有痛苦,我們不是因為都有痛苦而一樣,而是因為戰勝痛苦而偉大,黑暗之後終究有光明……


今晚電影伴


在《小丑》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幾乎淚流滿面。究其原因,大概是《小丑》幾乎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意一個既有高樓也有臭臭下水溝的現代都市,而本名Arther的小丑基本上是個普通人。當然,影片還是點了幾個我們熟悉的名字,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高登警長,但他們幾乎無足掛齒。因此,儘管漫改+金獅使影片成為爭議中心,它內容的遊離和形式的風格化可能會使衝著DC宇宙去看的觀眾失望。這裡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超級反派。

  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塑造的小丑是一種極端的哲學抽象:無端由的惡,對秩序的反動。“瘋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輕輕一推。”他毫無保留地勾起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邪惡,讓我們發現純粹的惡也可以美得驚心動魄。蝙蝠俠有所牽掛,而小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因此小丑成了那個給蝙蝠俠帶去最大傷害的人。“Why so serious?”以他為符號的運動對蝙蝠俠為代表的價值體系構成了根本衝擊。在他設置的近乎黑暗森林博弈的兩艘船的難題中,《黑暗騎士》不得不以囚犯們人性光輝爆發來挫敗小丑的計劃,從而給出一個事實上不大可能的理想主義結局。

  因此,《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方面是神經質的,反常的,一方面,他的思維和行動很難說不是理性計算的結果。他精準地把握住人性,一次次釋放致命一擊。在這個意義上,他和蝙蝠俠旗鼓相當,他絕不是普通人。嚴格意義上,我們甚至不能說他是瘋狂的,因為他儘管鍾情犯罪,脫離社會規範,卻擁有和運用理性。

  而《小丑》中的小丑則是瘋狂的。這裡沒有什麼可劇透的,它講了一個社畜都算不上的小透明猶如複製粘貼的一天又一天,一種以我們時代的任何標準計算都全然無價值的人生。在後半段某些場景,你會想起《搏擊俱樂部》。但它又沒有《搏擊俱樂部》那重重疊疊的符號——IKEA,機械複製,消費主義……儘管部分情節暗示了貧富差距,等級懸殊,儘管哥譚骯髒得像個老鼠洞,《小丑》全力勾畫的其實是一種絕對孤獨的生存狀態。它不剖析原因,只扔出結果:無人注意的生命甚至不是齒輪上的一環,活或死都沒人在意。

  Arther不是哲學家,不是革命者,是個幾乎連話都說不出的可憐人。他對著電視做白日夢時,不像每個握著手機做白日夢的我們嗎?他做夢時的笑容反而比我們更羞澀,更天真,因為他相信著,而對著手機快活的我們其實已經不相信了。他坐著地鐵來來往往時,孤獨得就像北京地鐵晚高峰上的每個疲憊而麻木的社畜。

  影片最傑出的設定是Arther的大笑。“我為什麼總是面帶笑容?”《黑暗騎士》中,小丑給了兩個版本的答案。而《小丑》中我們發現,Arther一方面真誠地夢想成為著名喜劇演員,給人們帶去笑聲,一方面由於病理原因經常爆發無法自控的大笑。當他認真工作時,沒有想象中的笑聲,只有機械經過的人群。而當笑聲不合時宜地爆發出來,迎接他的只有不解和厭惡。華金·菲尼克斯的笑聲悽長,笑到最後彷彿要嘔出靈魂。我們為什麼不再笑了?什麼時候,笑聲也成了刺耳的噪音。在影片的一個時刻,悲劇和喜劇的一線之差被參透,小丑誕生了。

  作為一個小透明,Arther說話也沒有人聽,索性不說話了。於是我們看到小丑無時無刻不在舞蹈。面對並不存在的觀眾,演練著出場、亮相、致意、舞動,這些都在慢鏡中無比殘忍。言語的盡頭是舞蹈。當人類創造的語言無法溝通時,交流和表達的慾望、“我存在”的呼喊在舞蹈中衝破身體而出。作為社會規範下的人,我們只能在特定場合,如酒精的麻醉和酒吧的音樂中舞蹈。而小丑,他替我們把世界變成了舞臺。

  我們在各種電影中見過小人物的舞蹈。《白日焰火》中出賣愛人恢復原職的中年人舞蹈,油膩而悲涼,《燃燒》中的夕陽獨舞是馬上就要逝去的美。它們渲染出一種意境,讓小人物也成了目光焦點,讓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變得鮮明。音樂片中,舞蹈讓整個世界旋轉起來,所有人自動被吸引進來。而小丑之舞是格格不入,像社畜偷偷在電梯裡舞蹈。







板磚看電影


小丑這部電影怎麼說呢,我感覺導演從剛開始就一直想表達我叛逆,我反抗,我是被逼無奈我有理。想表達人性,想表達階級之間的矛盾,想發聲。可是不知道是因為環境問題,還是文化問題,還是說我們的經歷和小丑的經歷差別太大,導演反覆強調的東西沒讓我產生共鳴,反而讓我覺得小丑是一個消極懦弱的精神病。真正的反抗不是消極的,真正的叛逆不是懦弱的,真正的精神病不會反覆強調自己是精神病。黑暗的人會覺得黑暗即正義,因為這是他的價值觀,當亞瑟黑化後,這時候他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剛毅的,充滿激情的,而不是一個滿口自嘲渾身發抖的精神病。反正給我的感覺是雷聲大雨點小,有點失望。



杜凡339


說真的,這部電影真的令我整個人都非常不好,感到很壓抑,也讓我想起以前很多不快的經歷。這版本里小丑的誕生說起來並不複雜,就是一個被悲劇人生、腐敗社會不斷煎熬和折磨,最終被逼走向瘋狂和扭曲的“普通人”而已。

他的形象和電影劇情的確是反映了現實社會的不少問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很貼切形容了這個版本的小丑。令我有點失望的是暴力和血腥的畫面並不是很多,雖然不是爽片,但不會令你覺得無聊。如果你過去有什麼不快、受欺凌、被排斥、抑鬱過或有過一些心理疾病,你絕對有可能在電影中找出一些共嗚甚至會感同身受。





信中有你


說實話 沒多大觸動 只感覺太黑暗了 被主角的演技所折服 挺精彩 難得的好片


西瓜小丸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9a00022221f0b4743f\

好嘢吖你


新版小丑解禁後,我就第一時間去觀看了。

怎麼說呢,的確與之前所期待不一樣,由於舊版小丑這個角色塑造得太過深入人心,我一度認為,有菲尼克斯這種演技之王加盟肯定會對影片有Buff加持吧。

起初我以為會延續老版本小丑的人物設定與故事背景,來講小丑怎麼又一次憑藉高超的智商血虐那些滿天飛的超英的。

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導演給我們來了一個現實社會中可能會存在的黑化小丑。

這反轉就有點大了,起初有點難以接受,心裡琢磨著:把小丑這個DC裡的頭號反派角色安插在一個患有深度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身上?這玩笑開得有點大吧!

事實再一次證明,我又想多了。

新版小丑完全拋棄了以往超英電影裡的人物設定與故事背景,以寫實的風格重塑了這個最具魅力的反派角色。

即:邊緣人是怎麼一步步被生活的重擔所摧殘,從而走上另一條道路的故事。

主人公生來就是悲劇的,開頭日記本上寫的:我希望我的死比我活得更有價值。

這得有多絕望才會說出這種話來,相信小丑此時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了。而這句話也側面印證了小丑接下來的自殺式吶喊。

然而就在心灰意冷的時候,遇到了電梯裡的妹子,主動跟他互動了一次,這時候他的妄想症出現了,幻想著他們已經成了情侶,這還不是最讓人振奮的,通過偷看母親的信件,居然發現了自己是當代億萬富豪布魯斯韋恩的私生子,這又給他燃起新生的希望。

但是,他忘了他是誰,他是小丑,他是哥譚之王,他是超英最為忌憚的反派,註定幸福美滿跟他無關。

在被布魯斯韋恩無情打臉加嘲諷後,他徹底黑化了,釋放了自己心內的惡魔,徹底成為一個犯罪分子。

從小丑的心路歷程來看,這何嘗不是現實社會中會出現的故事?

一個邊緣化,得不到社會關注,享受不到社會福利,飽嘗人情冷暖的人,放在他面前的路基本就不會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這是誰的過錯呢?誰都沒有錯,誰都沒有義務為他的身世,遭遇買單,但同時所有人都要為他成為小丑負責,正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不作為,漠視,欺壓,這些點點滴滴壓榨著他心裡那薄弱的救命稻草。

小丑本質壞嗎,沒人會說他壞吧,那他最後為什麼成了一個犯罪分子?我想這就是導演最後想讓我們回答的問題吧。

所以此片拍的並不是小丑,而是一部現實紀錄片,一部關於社會邊緣人的紀錄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