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小丑》電影好看嗎?

至聖講壇


《小丑》被業界描述為一部風格大膽的獨立電影,以蝙蝠俠的死敵為主要角色,在社會評論層面具有一定價值,且十分有趣。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它不是部動作戲,也並不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和目的性,而是一部發人深省、帶有人物性格特徵研究性質的電影。

傑昆·菲尼克斯用傑出的表演塑造了一個黑暗、暴力且極具可看性的“小丑”。故事講述一個瘋狂的年輕人如何逐漸變成蝙蝠俠未來的死敵。片中充滿笑聲,但隨著年輕的亞瑟變得越發瘋狂,那種笑聲變成了強迫性的和痛苦的,最終以暴力的形式爆發出來。

這部限制級影片在美國引起較大爭議,有批評者指責該片有美化和同情暴力之嫌。2012年7月的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大規模槍擊事件中,槍手霍姆斯衝入正在放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一家電影院打死12人,受害者家屬表示,《小丑》一片讓人想起了霍姆斯


網名再好終究輸給備註65632296


是部值得觀看,也值得深思的電影。

電影的背景是經濟大蕭條時期,社會階層明確,貧富差距極大,底層人民大規模失業,階級對立,城市陷入了大規模恐慌和抗議之中。

第二階段,亞瑟地鐵射殺韋恩集團三人,托馬斯韋恩電視公開譴責兇手,頭條報道,然而街上和抗議人群卻開始出現大量小丑面具的暴徒,舉起了“we are all clowns”的牌子,在亞瑟的想象中,自己是哥譚市的英雄。

其中有一段,亞瑟進入影院尋找托馬斯,大熒幕上播放的正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在最後參加電視節目前,亞瑟躲避兩個警察的追擊,擠入了地鐵,地鐵上擠滿了大量帶著小丑面具的暴徒,在兩個警察亮出身份後,遭到了暴徒們的群毆。亞瑟跳舞離去。

第三階段,“小丑”在電視節目上公開射殺主持人富蘭克林,整座城市瘋狂,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襲擊了警車,射殺了托馬斯韋恩夫婦。整個城市陷入了暴亂,“小丑”本人則在人群中,警車上翩然起舞。

兩條線的結合和交錯,將小丑個人的命運與城市的命運交錯在一起,而傑昆精準而又不失癲狂的表演賦予了這個角色以靈魂,每當笑聲響起的時候,你都會感覺到一絲悲涼。小丑的悲劇,是從小到大不斷累積的悲劇,直到在這個時候,全部爆發出來,又全部破滅,這既是自身的悲劇,也是社會的壓迫,像他這樣的人,無人在意,無人關心,哪怕是死去,也不會激起一絲浪花。社會充滿了冷漠,生活充滿了嘲笑,沒有人會同情他,沒有人會真正在意他的想法,正如他對醫生所說:你從來沒有真正在聽我。

而在生活中所有的支撐和希望一個個破滅之時,在享受到憤怒之下殺人的快感後,人性的惡開始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來,每一次希望的破滅,都伴隨著心底的野獸掙脫了一條鎖鏈,吶喊在心中累積,想要讓人聽到。於是,在親手殺死母親後,在電影最後高潮的電視節目上,他開始憤怒地吶喊,這一刻,他不僅僅代表著自己,他已經成為了小丑,代表著一部分群體,甚至是一部分階級。他與富蘭克林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終,他在直播中當場射殺了對方,親手結束了自己曾經的偶像,也讓整個城市陷入了狂熱之中。

向死而生,方得重生。

道理無對錯,只看自己的立場。在這部電影中, 人們的立場毫無疑問是更偏向於“小丑”的,儘管以托馬斯韋恩為代表的的精英階層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在尖銳的階級的碰撞中,你的視角從哪方看,哪方就是正確的。

最後,當“小丑”在警車上起舞的那一刻,失去雙親的布魯斯韋恩也走上了成為“蝙蝠俠”的第一步。




婷子陪你觀影視


我個人覺得這電影很一般。

1. 首先是開局被青少年欺負+被老闆苛責事件,被欺負不是小丑的問題,但被老闆苛責確實是小丑自身沒做好。

小丑被搶之後一沒有回去跟店家說明招牌毀了,二沒有跟自己老闆說明(反而問老闆:你沒聽說嗎?),你讓店家和老闆怎麼看?就像你叫了一份外賣,你快餓死了外賣也一直沒來,於是你打電話到店家投訴,店家也不知道外賣員去哪裡了——

小丑就是帶著你的外賣(招牌)莫名其妙失蹤的外賣員。

我相信你是個好人,但你原諒他的前提是你得知道發生了什麼吧?

這就上升為一個社會問題嗎?放在哪個社會,這服務水平給個一星都不過分。

更直接的說,如果小丑被搶後,和店家/老闆都說明情況,而店家/老闆都選擇繼續苛責,那才是社會問題。

2. 然後是幼兒醫院掉槍事件。這個真是小丑自己的鍋,背得死死的,摳都摳不下來。您真的沒事帶槍上幼兒醫院幹嘛啊?怕被小孩子跳起來敲碎膝蓋嗎?

3. 講相聲失敗事件。那您的笑話是真不好笑,就要怪觀眾怪社會嗎?咱買票是想圖個開心兒,不高興了還不准我上豆瓣給個差評了?

4. 槍擊事件。大爺您有槍就早些亮出來吧,唬兩句人家小流氓早就撤了,非得挨頓打,冷不丁掏出來就殺人您這是不是太跳躍了?不說警告三次再開槍,起碼也裝一裝,擱您這兒就玩起了出鞘必見血的路數,太過分了吧。

5. 其他事情可以跳過了,因為是非對錯已經足夠明顯了。只要大家別代入主角小丑視角,想想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屬於咋們的劇情其實是:某天回家家裡出現一個妄想症兇徒,結果死了;雖然於心有愧但也真是想關心一下前同事,結果死了;做一個節目主持發覺嘉賓是疑犯,結果死了;開車押送一個犯人,結果死了……

我們不是主角,而是他們。


小叮影劇娛樂


《小丑》電影不是一般的好看,原因如下:

1. 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簡直一絕。

男主一直都在用最直觀而渲染的方式,訴說他的痛苦和遭遇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同身受,演技相當嫻熟。從開場到結局,菲尼克斯幾乎從未間斷地用他那獨特的面容、身體、動作、嗓音來演繹這個深受精神疾病困擾,且長期被誤解、歧視和漠視的社會底層邊緣人。

仔細看的話,你會注意到他那極其明顯的枯瘦身軀,和兒時被虐待至畸形的凸出的肋骨,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真實而殘酷。尤其是他那似笑非笑、實則更接近於痛哭的大笑,總能在觀影后想起,還有他那從陰柔漸至癲狂的舞步,以及他那後來成為標誌的撕開一張大嘴般的笑臉。

2,劇情很贊,讓人反思。

它描寫了一個社會邊緣人變成精神病患者的過程,最初的時候,他是一個思維正常的底層人士,經歷了什麼?又如何在周遭人群的逼迫和嘲弄下,最終成長為充滿暴力和煽動性的反社會者的?原諒我的不透劇。

沒有人是天生是精神病,他從思維正常,到產生怪異的想法,最後變成真正得病需要醫治,乃至最後病重難治並危害社會安全,這期間是有個緩慢的時間過程的。人是環境的產物,他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有時候,不是個人決定,看一個人的行為,我們放到大環境下去揣摩,去思考:他們生活的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換作是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和承受這個社會的種種壓力和不公?

3,小丑的塑造上,完美指數歷史新高!

對於演這個小丑,傑昆•菲尼克斯最開始是拒絕的,他認為小丑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化的角色,很難與觀眾產生共鳴,普通人變成小丑的原創故事最終吸引了他。雖然他的小丑像極了每個不得志的普通人,但總歸是演活了生活,戳中了觀眾的心。不可否認,新版《小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漫改電影,他只是從虛擬與現實的契合增強了觀眾的體驗感和認同感。

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與前幾個版本不太一樣。作為講述小丑起源的獨立電影有很多,但這版的小丑作為一個不得志的普通人更能走進觀眾的內心。身著便服的亞瑟•弗萊克略顯單薄和淒涼,莫名的讓人感到淡淡的悲涼。即便是化了小丑妝的他也透著一股“素”。尤其是那雙眼睛似乎暗含一種力量,,也許是不被理解的自我。也許是刻進骨子裡的孤獨,再許是邪惡爆發前的平靜。隨著他一步步被現實逼入絕境,終於成為利用人性和扭曲犯罪的小丑。

特異的人再也無法認同社會主流思潮,大部分人群就會把他們定義為“怪異”和“反叛”。然而誰又能證明,真正“瘋狂”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呢?“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才意識到,其實是場喜劇。”《小丑》透著諷刺之意的獨白背後,是一個孤寂、悲涼、落寞而不被理解的靈魂。





格格談影視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沒有經歷絕望怎知希望的可貴。每個人都只是在渡人生的獨木橋罷了,橋上的風景、過客、災禍與希望等都獨樹一家。現實中沒有什麼是可複製粘貼的。生活也好社會也罷,都只是在不同時空之下結下的不同果實而已。

這電影想告訴觀眾,小丑是社會矛盾具象化的產物,但又不敢觸及社會矛盾的核心問題,而且最後展現的是暴力混亂,又告訴觀眾雖然現有秩序不好,但也比沒有秩序好,如果破壞秩序就會變成小丑這樣,而不會建立新的秩序,所以還是在現有秩序下老老實實的生活好了,畢竟還有老爺給你維護正義呢。換個角度來看,整個故事像不像是一個狂人精心編造的“笑話”,以社會的不公為自己的暴行提供“可能的解釋”供小丑眼中的“愚人”們猜想。故“笑病”無需與現實進行聯繫解釋,而試圖通過他人罪不致死來譴責小丑的行為非正義,本質上就是在罵黑羊它是黑的。

電影《小丑》再三強調了,“這只是一個笑話”,而笑話本身就是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嘲弄。亞瑟作為笑話主體,所針對的目標就是兩個階層。這片子就是在侮辱被壓迫階級的反抗,偏偏有被壓迫階級認為它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觀影《小丑》,無不被“小丑”亞瑟佛萊克所遭遇的處境而感到難過,這個角色幾乎承擔劇中所有惡果留下的苦痛。電影一開始帶出高譚市垃圾堆積的市容問題,社會經濟蕭條,貧富差距等面貌。亞瑟生活在底層,與母親(法蘭西絲康諾飾演)相依為伴。從小母親就暱稱他“快樂”,他也立志自己能為世界帶來歡樂,所以夢想自己成為一名帶來歡笑的脫口秀喜劇演員。這樣一個看似溫和無害的人,怎會變成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魔?他每天辛勤地出來討生活,手拿著商店廣告廣告牌,跳著小丑舞,結果有天一群年輕人惡意搶走他的廣告牌,他死命地追,卻因小丑裝扮及大頭鞋無法跑快,之後又被這群年輕人暴打一頓,砸了他的廣告牌,然而街頭沒有人跳出來幫他。回到公司,亞瑟被店家要求繳回廣告廣告牌,否則要被扣薪,同事藍道(格倫弗萊舍爾飾演)送他一把槍,希望他被欺負時能自保,看似關心他,卻是設局害他。害他在兒童醫院掉槍,丟了這份小丑表演工作。亞瑟一心渴望自己的表演受到重視,有天成名能讓母親過好日子,但他無法控制大笑的疾病,使他在努力表演時,無法將真正的情緒和表情完整表達,於是僅管想更多的梗,脫口秀的表演自然無法得心應手。他不時大笑的毛病,使他遭到排擠,亞瑟愈來愈相信自己的人生是場悲劇,甚至是被遺棄的。一日在地鐵,三個上流社會的金融人士,在車廂調戲一名女乘客,小丑原想替女乘客解危,但他笑得怪病,激起這三名男子痛打他,出於自衛,他開槍射殺了一名男子,擔心被告發,接連把其他兩名也殺害了。

首次殺人的亞瑟,害怕得不知所措,躲到廁所,在陰暗的角落中,他慢慢沉靜下來,腦子裡也突然有了音樂,慢慢自在獨舞,他想自己應該就是要成為小丑,讓人生變成喜劇的狂念逐漸湧上。回到家後,看了新聞才知那是韋恩企業的員工,而湯瑪士韋恩(佈雷特庫倫飾演)這位母親口中的大好人,母親一直寫信找他,亞瑟忍不住好奇偷看了母親信中的內容,原來自己是湯瑪士韋恩與母親的私生子。湯瑪士韋恩是億萬富翁,打算競選高譚市市長,痛批員工被殺害的兇手,但沒想到城市有另一群人開始集結,甚至帶著小丑面具,支持那個被攝像頭捕捉的嫌疑犯。亞瑟內心似乎受到了鼓舞,因為那個人就是他。當他混進湯瑪士韋恩的上流慈善晚會,親口想得到湯瑪士韋恩的認親,沒想到湯瑪士韋恩說他母親是精神病患,有妄想症,而他也非他母親所生,是被收養的小孩。亞瑟不信,跑到精神病院搶了母親過往的病歷,看到了真相,亞瑟知道自己無法控制笑的原因是小時被母親的同居人虐待,毆打到頭部受損的影響。從那一刻起,亞瑟已不想再當亞瑟了,他已分不清自己的人生什麼時候是真實,什麼時候是幻覺,就像他一直以為和鄰居的單親媽媽(薩琪畢茲飾演)熱戀。他想當“joker”小丑,因為當小丑可以受到一群人的掌聲,也可以做他隨心所欲的事,進行對他不公的報復。於是他接連殺了自己的養母和同事藍道。當亞瑟到電視臺上莫瑞(勞勃狄尼洛飾演)的節目,他已是真正的“小丑”了,心中再也沒有那個還帶著一絲善意的亞瑟,因為他的恨和精神的錯亂,使他合理化自己偏激的暴行,當他與莫瑞爭辯時,突然拔槍殺了莫瑞,那一幕很令人震驚。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為“小丑”寫的起源故事,想告訴我們,人的惡不是天生而來,只是生活中的事物,讓他們放棄原本人性的信仰和價值。當亞瑟激動地告訴莫瑞,“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被當成垃圾會有什麼結果?”這是一種長期積壓在心中,遭到歧視的憤怒指控。我們或許會同情劇中亞瑟所遭遇的不平與被惡意地霸凌,但如果今天真有一個像亞瑟的人,在我們的面前發笑,我們真能理解他笑聲背後,想表達的真正情緒和想法嗎?是“joker”病態,還是我們的這個世界,已變得太瘋狂?甚至疏離了,有了兩種不同世界的分隔,這是《小丑》電影帶給觀眾的省思。

《小丑》電影好看,許多環節也處理相當理想,導演拍攝鏡頭緊緊捉住演員的表情,善用歌曲代表亞瑟每一時刻的心境,像《Smile》、《That’s Life》和《Send In The Clowns》,此外冰島女音樂家希爾杜的配樂,更傳達了亞瑟內心的衝擊。


風之子影視城


《小丑》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不好看。人物塑造太刻意、生硬、牽強,劇情走向幾乎毫無懸念,一部近 乎小學生流水賬作文一樣的影片,被神奇的打上各種標籤然後捧上神壇。小丑這個角色真的很魔性,從 初代尼克爾森1998年《蝙蝠俠》版裡的初代小丑,再到希斯萊傑2008年《蝙蝠俠 黑暗騎士》版裡的小丑 ,再到這次配角成精的2019年《小丑》版,每一代小丑都自帶光環,不斷刷新內核。別跟我提菲尼克斯 的神經質表演,我不否認他對小丑這個角色演得有顛覆性,但作為觀眾,我想要的是看一部電影,作為 一部電影,《小丑》在我心目中完全不及格。





Love曦允兒


在超級英雄電影上屢屢失手的華納與DC,憑藉這部新鮮出爐的《小丑》鹹魚大翻身。本片由菲尼克斯出演小丑,口碑爆棚,輕鬆拿下威尼斯金獅獎,北美上映後瘋狂吸金。可謂是一掃DC漫改電影的低迷,取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讓DC迷們揚眉吐氣。

醜爺(joker),作為"老爺"(batman)一生的對手,堪稱DC漫畫的第一反派,受歡迎的程度比許多超級英雄還要高。此番一登場,就讓DC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難怪有人說:DC電影的大旗,全靠老爺與他的後宮們(哥譚眾反派)在苦苦支撐。

唉,其他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電影版《小丑》,完全獨立於DC電影宇宙之外。

實際上,除了幾個主要人物的名字與背景設定外,電影與漫畫角色沒有任何直接聯繫。影片完全在講述導演心中的故事,表達其對社會的思考。比起商業片,它更像作者電影,散發著濃濃的文藝氣息。

這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階級對立嚴重的哥譚。底層民眾在生存線上掙扎,富人們在自己的豪宅裡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骯髒的街道,絕望的氣氛,籠罩著這座城市。貧窮滋養犯罪與暴行,哥譚秩序幾近崩潰。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主角亞瑟飽受精神疾病困擾,丟掉了"扮演小丑"工作,而夢想的笑話演員之路,卻又走不通。備受欺凌的他,被整個社會一步步逼瘋,最終成為了"混亂邪惡"的代表——小丑。

"社會批判"型的電影,歷來被各類獎項所青睞,也最容易成為人們眼中的經典。此類故事,無形之中為影片增加了美譽度。

那麼影片的質量如何?

小丑起源的設定,本片借鑑了阿倫摩爾的漫畫名篇《致命玩笑》。即:一個普通人被逼瘋,他只需要經歷"糟糕的一天"。在此基礎上,導演通過對貧富矛盾的刻畫,加重了小丑崩潰之路上"社會壓力"的比例。但男主亞瑟不是普通人,他本身就患有精神疾病。亞瑟被逼瘋的過程中,許多遭遇與他疾病無法分割。這就讓其蛻變之路不具有普遍性,觀眾無法感同身受,大大削弱了戲劇的張力。

平心而論,若褪去漫畫角色的外殼,用凡人作為主角,此類故事並不少見。在西方,這就是惡劣的社會環境造就了惡人惡行。在東方,那就成了"逼上梁山"。沒了醜爺自帶光環,靠這種老故事套路,影片還能獲得金獅獎嗎?

整部影片十分壓抑,直到結尾,情緒也沒能完全釋放。如果想看一部酣暢淋漓的爆米花電影,此片絕不是你最好的選擇。出門左轉找漫威,這方面DC絕不是你的首選。但如果您可以靜下心來,請跟隨者導演的鏡頭,一起見證從亞瑟到小丑的蝶變。此片絕不會辜負你,但它還達不到"神作"的高度。

小丑的扮演者菲尼克斯,演技超群,不知道藉助這個角色,他能否問鼎奧斯卡影帝。


綱絲頻道


非常好看,值得推薦

一、今年有部電影令太多人期待已久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小丑》。

由於“這片子不可能在大陸上映了”,所以即使是在國際市場上大殺四方已經許久,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極高,可我們還是遲遲等不來看到的機會。終於,昨天開始,網上有了韓版的資源可以下載,於是,我第一時間去下載和觀看了。鑑於可能有些人(也許不多),還是未聽聞《小丑》的風頭,我來簡介幾點事實:

1. 電影《小丑》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拿下了金獅獎。

這可是漫改電影、超級英雄題材電影,第一次拿下金獅獎。今年在國際電影節上得獎,然後在中國掀起現象的影片,無非就是《綠皮書》《寄生蟲》和《小丑》。

2. 在豆瓣上,9萬人打出了高達9.1分的超高分。

妥妥的會在明年進入豆瓣的影視TOP250的前列。

3. 在國外的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小丑》更是一下子就衝到IMDB影史TOP250的第16位。

憑以上三點,就足以知道這片子的口碑之高。

至於票房,即使缺失了中國大陸13億人的市場,《小丑》也已在全球狂攬10億美元。這樣的口碑和票房表現,稱之為年度神作,絕不為過了。

二、說了以上這些,沒了解的人想必也生出了興趣,會問:那麼這部電影說的是什麼?

一個窮困、患病,受盡欺辱的社會底層的可憐人,在遭遇嘲笑和不公後,如何成長為大開殺戒的大反派。

這就是電影《小丑》所要說的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故事。

因為小丑一直是蝙蝠俠系列裡的反派。於是很多人拿《小丑》和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去做比較。可我覺得這兩部電影除了有角色相同以外,並沒太多類似。真正讓我覺得劇情和主題頗為接近的,是另一部漫改電影,《V字仇殺隊》。

如果你看過那部豆瓣評分高達8.9分的《V字仇殺隊》,也就能大概想象《小丑》的樣子了。只是,小丑更悲涼更悽慘更讓人心痛一些。

三、在早已耳聞其大名的前提下,我難免會帶著幾個疑問去觀影:

1. 《小丑》到底為什麼不可能在大陸上映?

2. 《小丑》和一般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到底有何不同?

3. 年度神作電影《小丑》,到底神在哪裡?是不是有過譽?

對於疑問一,我得出了答案:

電影中有一些場面,是城市市民們帶著小丑面具,走上街頭遊行乃至施展暴力。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中國的某地國情。我猜想,如果《小丑》是2018年的電影,也許在大陸是可以上映的。

對問題二:這根本不是超級英雄電影。

這部電影《小丑》裡,哥譚市還沒有蝙蝠俠這號大俠呢,小丑也還只是一個普通人,還沒有做大惡的能耐。

《小丑》在中國開始被人討論時,許多DC的粉絲紛紛感到揚眉吐氣,好像多年來被漫威壓一頭的窘境可以轉變。

現在比較公認有深度的超級英雄電影神作,基本也就是《守望者》、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以及《小丑》。

只是,這三部都不怎麼像超級英雄電影。但我發現,這些有好口碑的所謂超級英雄電影有共同點:電影主角們成長為自己,都是因為發覺了:這世界的黑暗面、不公平。所以,它們都可以歸類為傳記電影。

對於第三個疑問,我幾乎就要認為,《小丑》之所以能有口碑票房都在全球大殺四方的成就,都靠小丑這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了。看一部電影好在哪兒,弱在哪兒,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和標準,那就是交給時間。如果過去了幾年時間,你再回憶一部電影,你還依然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或致命缺點)。但你忘卻的,那便是這部電影薄弱和平庸的地方了。

我展開想象,我想,幾年以後,當人們回憶起《小丑》,小丑遇到過哪些人、經歷過什麼委屈的事,為什麼會從可憐人轉變為殺人王,大家都可能想不起來。但一定都會對小丑那癲狂的笑聲、輕鬆的舞步、和苦澀的假笑依然記憶猶新。一來,主演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實在有感染力,也難怪很多人評論他可以拿下10086個影帝。如果不是特地去查看影人資料,我甚至都看不出來,這個悲涼且癲狂的殺人王小丑,居然和科幻愛情電影《她》中的那個木訥、和善的男主角,是同一個演員所演。二來,導演和攝影,也深知這個電影的成敗繫於小丑這角色一人,也給了小丑大量的面部特寫和慢鏡頭。

弱於劇本的電影很多,這不一定就是缺點,其中也有很多佳作。此類電影,往往要靠一個極打動人的結尾,一把贏回來。

電影結尾處,剛剛大開殺戒的小丑在大火和人群中起舞,並用手指給自己的嘴角撐出一個帶血的微笑的慢鏡頭。實在是拍得太好了。


土豆燉小雞兒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小丑》這部電影整體的基調就是壓抑的。整部電影觀看完,我僅能用悲哀來形容,悲哀的小丑、悲哀的社會、悲哀的制度、悲哀的思想、悲哀的主觀定義。每一個體制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自身的缺陷,小丑代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他們在深夜裡無助地掙扎著,渴望被社會關注,以至於在經歷了滿目瘡痍後,選擇用那麼極端的方式去報復社會。

人人都喜歡正義,對那些英雄充滿崇拜,以為反派就應該被誅殺。但在這個世界上,又哪裡存在真正的正義和真正的邪惡,就像天才和瘋子也不過是一念之差,所以看人看事關鍵在於你站在什麼角度。小丑便是一種見不得光的正義,可喜可悲。





小濤看電影


好看!

《小丑》主要講述了一個長期受到生活上的壓迫的正常人,在經歷身邊種種人的嘲諷和逼迫後,最終變成一個精神上出現問題的反動暴虐者。

小丑瘋了,還是現實的世界瘋了?

小丑亞瑟,一個一心只想做一個優秀的脫口秀演員的人。母親是一個重度精神病患者,為了成為一個喜劇演員,亞瑟舞臺上表演小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總是微笑面對。

但奈何命運不公。壓抑的生活讓他開始變得瘋狂,肆虐,試圖用自己的行動來反擊這個社會的不公,成為了一個讓人們避之不及的偏執的壞人。

很多人都說,小丑瘋了,變得很可怕。

瘋子的世界很可怕。

難道現實的社會就不可怕嗎?

究竟是怎樣的社會才能夠將一個原本性格積極的人一步一步拖向谷底?

究竟是怎樣的社會才能夠讓一個人想要以最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抗議?

這個讓人窒息的社會難道就不瘋狂嗎?

每個人都活在灰色地帶

小丑變成了壞人,但是觀眾卻對他討厭不起來。瞭解了他生活境遇,心境後,當小丑轉變以後,觀眾對他只有同情,心疼和畏懼。

同情小丑的境遇,心疼小丑被壓迫時的無奈,畏懼這樣的小丑在黑化後究竟會做出多少讓人感到恐怖的事情。

當我們仔細去了解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壞人都曾經是個好人。

所以,這個世界對好人與壞人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人都是存活在灰色地帶。

如果一定要區別,那麼應該說,這個世界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壞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