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畫幅相機畫質更好,反而全畫幅相機卻一直是主流器材?

卷太郎攝影坊


富士1億200萬像素中畫幅GFX100相機

中畫幅相機像素高,畫質更好,是各種專業商業攝影機構的首選,也是攝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高端器材。但中畫幅相機卻不是相機市場的主流相機,使用中畫幅相機的影友並不多,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價格問題

中畫幅相機圖像傳感器,畫幅面積比全畫幅要大出將近一倍多。圖像傳感器畫幅越大,製造成本越高。由於早期中畫幅相機的生產成本過高,價格一直高高在上,無法為大多數影友所接受。在2018年之前,中畫幅相機僅機身的售價就將近十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如果再加上鏡頭,要想用上中畫幅相機,至少要超過二十萬元。這個價格不是一般的影友和攝影機構所能承受得了的。因此,中畫幅相機一直處於市場高端,愛之者眾,問津者少。

近來,由於數碼相機技術日益成熟,圖像傳感器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中畫幅相機的價格也開始越來越親民。目前,中畫幅機身已接近全畫幅的價格,富士1億像素中畫幅套機價格不足2萬元。這個價格,將讓更多的影友實現中畫幅之夢,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全畫幅帶來了壓力和競爭。

哈蘇中畫幅相機

二、實用問題

中畫幅的像素雖然很高,有的已經超過了1億像素。但是這麼高的像素就有一個實用性的問題。數碼攝影超過千萬像素就可以超過膠片拍攝的效果,就可以滿足高畫質的要求。況且,目前全畫幅圖像傳感器的像素已超過了5000萬,APS畫幅的像素也達到了3000萬以上。全畫幅及APS畫幅相機就可以滿足和適應所有的數碼攝影需要。另外,中畫幅的高像素,還帶來了對後期處理設備的更高要求,必須要有更高的計算能力的電腦與之配套。

除此以外,中畫幅還存在體積大,攜帶不便等問題,這與目前相機小型化、輕量化的發展背道而馳。同時,中畫幅鏡頭群小、鏡頭體積大、價格昂貴,也是中畫幅普及的一個障礙。

總結:

中畫幅相機雖然在價格上步入了市場可接受的階段,但從實用性、便攜型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達到取代全畫幅、普及發展的水平。但將會促進專業和高端的中畫幅攝影群體的擴大,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佔全畫幅的發展空間。

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畫說攝影”!


畫說攝影


中畫幅畫質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中畫幅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體積過於龐大,重量也不輕,移動起來不是很方便。

因為畫幅大,鏡頭口徑挺大,所以配套的鏡頭成本也較高,價格昂貴。

之所以135全畫幅受眾面廣,那是因為早在膠片時代,135系統就已經成為一個很成熟的攝影系統。

35毫米膠捲跟電影膠片是同一個規格尺寸,便於工廠量產。洗印設備也跟電影的沖洗工藝是完全一致的。

因而它的鏡頭從8毫米魚眼到1200毫米超長焦距,還有各種各樣的定焦距鏡頭、變焦距鏡頭等等,加上類似於兔籠的外接收音顯示器設備,潛水防水設備,外接閃光燈,引閃器等燈光系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135攝影體系。這才是它的應用價值體現。

到了數碼時代也一樣,之前大量的膠片時代的鏡頭,可以跟相應品牌的機身進行對接,以此進行復刻生產數碼化的鏡頭,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所以現在數碼攝影時代也是有一個完備的135攝影系統。

一開始由於CCD或CMOS的成本居高不下,先是從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做起,到現在全畫幅已經非常的成熟了,那麼如果要是做中畫幅的話,成本還會更高一些,所以135系統相當於經濟適用房一樣,是新聞攝影,體育攝影或一般商業攝影的首選。


呂建君


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中畫幅的畫幅尺寸是43.8mm*32.9mm,而35mm全畫幅才只有36mm*24mm,從尺寸上中畫幅要大上不少。從畫質上來說,自然中畫幅有先天優勢。但制約中畫幅流行的有三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便攜,三是綜合性能。


我們先說價格

由於成像單元較大,成本就高。加上配套的鏡頭要求也高,基本上一整套配下來,它的價格將數倍於35mm相機。

再說便攜性

由於畫幅大,機身尺寸也就大,重量就更不用說了,而且由於鏡頭要覆蓋畫幅,像場也就大,因此鏡頭的體積也會大不少。因此整套系統在便攜性能上要差不少。


最後說說綜合性能

同等像素密度下,中畫幅的總像素一定高上不少,比如富士,動則5000萬+的總像素,這必然帶來的後果:連拍速度會降低,高感會差。我們從5DS這個單反時代高像素機來看就明白了,像素越高,對圖像處理器的要求越高,連拍速度如果過快,很可能無法處理那麼大的數據量;像素密度大,高感能力自然低。另外,高像素也將帶來大文件容量,一張raw估計要小100m了,那對於電腦和存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上幾個點, 制約了中畫幅的流行。目前中畫幅更多還是發燒友或專業人士使用。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可能下降,而技術瓶頸將解決。那麼在不遠的將來,也許中畫幅也將進入尋常百姓手中!


野馬攝影


底大一級壓死人。中畫幅傳感器面積大,像素相同的情況下,中畫幅單個像素面積就更大。單個像素面積大,意味著大光比情況下,高光部分能容忍更多光,弱光部分能接收更多光線。換句話說,寬容度高,記錄更多細節,自然就更清晰銳利。

這裡說下手機成像辣雞的原因,就是因為手機這種微型CMOS還做成高像素,那麼單個像素面積小的可憐!光線好且光比不大的時候,光線剛剛好裝滿,不會溢出,這就是光線好的時候手機拍照畫質也還不錯的原因。但是,現實生活中各種弱光,暗光,大光比情況都存在。所以,手機寬容度不行,暗部畫質糊成一片。

中畫幅因為底大,還可以保證畫質情況下做高像素。比如中畫幅裡的全幅的CMOS尺寸面積2160平方毫米,中畫幅裡的殘幅面積是1452,全幅是864,半幅是370,奧巴m43面積是225等等。

中畫幅做成一億像素,也就相當於全幅的四千萬像素的密度。

因為中畫幅價格貴,體積更大不便攜,對焦速度和操控都沒全幅做的好。也就是說,中畫幅除了畫質比全幅好一些,其它都不如全幅實用。除非很在乎畫質的,而且還要有錢人才會花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去折騰中畫幅。而日常工作攝影全幅也足夠勝任了,不過未來中畫幅也會越來越親民的,價格會慢慢降低,操控體積也會控制得不錯。比如富士的gfx系列中畫幅,價格和體積都還不錯。


nangonglinz


為什麼中畫幅畫質更好,反而全畫幅相機去一直是器材主流?

哪類相機能成為攝影器材的主流主要看這幾方面的需求,市場接受度,相機類別分消費型,半專業型,專業型,消費型的相機如傻瓜機,手機相機等,半專業型分為一小部分全幅相機,大部分半幅相機,4/3型相機等。準專業型為大部分全幅相機,專業型如中畫幅相機等,這其中消費型相機與手機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基本上走向衰弱,半專業型在價格在處在消費型與全幅相機之間,說性價比不是很明顯,在功能上比消費型好不了多少,價格又不比全幅優勢很多,而全幅在功能上好於半專業型相機,價格又高不了太多,況且操控性上又好於半專業型相機,鏡頭群的豐富,最重要的一點性價比高。這些優勢使全幅相機成為了攝影主流器材。相對全幅相機,中畫幅相機雖然畫質普遍好於全幅相機但是操控難度高,機身與鏡頭普遍過於昂貴,體積大攜帶不方便,除了專業影棚外,在外使用要用專業且沉重的三腳架支撐,所以中畫幅相機除了專業人士使用外連攝影愛好者使用的都不多,更不要說普及了!


閃電牧馬人


這與什麼是主流有關。

在大眾攝影中,便攜性的基礎上追求這個體量下的最好性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的追求,為這個最廣大的群體制造這樣的工具億,激發大多數人對美的追求,這便是最大追廣泛的主流。135相機系統能夠成為主流更在於簡單,可控。通過較為簡單的設置和操作,當然還有實拍聯繫,一個未經訓練的普通人能夠快速理解和掌握,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達到創造一定美感作品的程度,且這個過程的成本極低,多數人都能承受。這個是最大的主流—簡單,方便,可控,低成本,有短期見效的成就感等等因素促使它成為最大的主流。

另一個主流:商業攝影,我們在商場,畫冊,品牌主打海報,麥當勞的點餐牌上經常會看到,它們充斥我們日常所見的方方面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主流,而實現這些攝影作品的人並不多,他們就是專業度較高或者說很高的商業攝影師,這個群體從商業為原點進行符合市場需求的商業攝影工作,是市場(就是經濟利益)促使這個群體使用中畫幅甚至大畫幅系統,以保持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他們這些少數人創造出了廣為傳播的攝影作品,他們是中畫幅相機最精準的群體。從器材角度,中大畫幅不是主流,甚至是另類,從攝影作品來說,由於商業驅動,這些作品被最大化傳播,獲取最廣泛的傳播到達率,那麼我認為從創造內容的角度,中畫幅才是主流。

另外,社會發達程度,審美教育,收藏領域的健全程度,商業的發展程度都會決定主流的寬容度。具體到這兩個系統的主流比例就會不斷變化,咱國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配圖是在紐約的一個著名時尚攝影師(名字我忘了),她的舞臺也只能在紐約。時尚攝影在國內還不是主流,對吧。







大洲積田詠道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

很多人都抽y的吧

我抽22的x群,這個y口感是真的不錯,愛不釋手,但是味道一定不如四十多的陽光x群和近一百的休閒x群。

大多數人跟我一樣,能承受的就是這個了,再好的,只能看看,沒辦法成為能天天抽天天買的必備品。

相機也一樣,除了一部分土豪和商業攝影師,買的起中畫幅,大畫幅,還得配的起鏡頭,還能時時根據自己需要添置,這在絕大多數人身上是沒辦法負擔的。

所以,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全畫幅

價格不低,素質足夠,多數人咬牙能承受的起,這就是市場主流

很多時候不是最貴的最賺錢,而是受眾量最大的最能轉化成利益

所以廠商的研發重點,大家的消費方向,都在這裡

還有一點就是前面老師所說的技術瓶頸,綜合來看還是全畫幅比較均衡。


攝像liy


“中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幅面)大於“全畫幅”,然後,“中畫幅”上面還有“大畫幅”。

全畫幅是指幅面和135膠捲(就是市面上最常見的那種膠捲)一樣,和全畫幅相對的是“殘幅”,一般指APS-C畫幅和4/3畫幅,這兩個都沒有全畫幅大。

中畫幅是指幅面和120膠捲一樣,寬是6cm,長可以根據不同相機設置,常見的有645(6cm×4.5cm)、66(6cm×6cm)、67、68、69等。

比中畫幅更大的,就是大畫幅了,大畫幅兩邊都長於6cm。

APS-C、全幅(full frame)、645的畫幅大小比較:

一般來說,幅面越大,配套的各種東西都越貴,相片質量越好,但是體積越龐大,越不便攜。


牧牛人Dl


首先要從相機的歷史說起,如果有注意過相機最早的樣子往往是一個大盒子,和一張大底片,每次換張底片都要蒙在黑布裡,這個巨大的體積便攜能力太弱了。

在說說135格式,相機的發展重要一環必須要提到徠卡,徠卡照相機誕生的初期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當時的膠片粒子較粗,畫面尺寸又較小,放大效果不是很好,另外,膠捲的安裝也很不方便。儘管如此,徠卡照相機因其小巧、方便等一系列優點,仍然顯示出了小型照相機的強大生命力,這裡關鍵詞是小巧,隨後康泰時相機的出現開始在小型相機的發展上起到了主推作用,隨後柯達公司也發佈小型相機及135型膠捲,隨後數年進行改革,由於徠卡的輕巧便攜很快135格式的膠捲的得到了普及,而使用135膠捲的相機都稱為135相機,也就是現在說的全畫幅。

那我們發現相機的發展主要是考慮到便攜性,曾經135非常流行,因為相機的結構簡單,鏡頭光圈也不會太大,再加上是手動體積上控制起來很容易。

隨著光學技術越來越好,鏡頭開發自動對焦技術等等鏡頭體積和重量不斷攀升,135便攜的優勢也在不斷縮小,可以說目前依然是徠卡還保持著理想的鏡身比例。

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機型是aps-c相機和m43相機,相信隨著未開coms的突破與進步,aps-c和m43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天誠小攝


最大的原因還是貴啊。全副幾萬塊,甚至d610 6d這種的幾千塊就拿下來了。中畫幅基本上入門也要上10萬。

對大多數人來說,萬把塊咬咬牙就上了,十萬們出的起的真不多…

而且對於一般放大來說,全副的畫質也夠了,幹活用比較合適,鏡頭也多。

拍巨幅廣告之類的基本上都是中畫幅,億像素級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