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金融科技可以是一把双刃剑

2019年11月11日- 11月15日,新加坡金融科技节 x 新加坡科技创新周(SFF x SWITCH)在新加坡博览中心召开,此次会议是SFF与SWITCH首次联合举办活动,以金融科技以及深科领域的创新为主题,围绕先进制造业与工程、城市解决方案与可持续性、保健与生物医药科学、服务与数码经济、以及金融科技五大领域,为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科技机构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据悉,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60,000多人参会,900余家企业参展,汇集了各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者、金融科技领军人物、各界专家学者。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在由《清华金融评论》学术支持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之“中国金融科技与风险技术新时代”主题分论坛上指出,“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风险管理、征信、投资顾问等金融业务提供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杂志已经在6年内出版了70多期,每期都有一个封面专题,其中有15个与金融科技相关,占比超过20%。

张伟:金融科技可以是一把双刃剑

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张伟表示,“2005年以前,金融业务正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自2005年以来,网络借贷应运而生,并开始迅速增长。2007年,中国第一个P2P平台正式成立。四年后的2011年,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自2012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P2P借贷、众筹、互联网保险等行业蓬勃发展。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金融科技的概念在2016年开始兴起。”

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的监管,张伟认为,“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环境在不断演变,经历了从鼓励到规范、从规范再到整治三个阶段。2015年之前是第一阶段,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是积极和宽容的。相应地,互联网金融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发了非法集资等问题。此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进入第二阶段,这以2015年7月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在内的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开始有规可依。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整治阶段。此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整顿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业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现金贷和P2P贷款方面。”

张伟直言,“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发布了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为中国金融科技产业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

目前,金融业正在广泛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简称ABCD。一些典型的商业模式已经被应用,包括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风控、智能信贷、智能投顾、互联网保险和数字货币等。

怎么看待金融科技的两面性,张伟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是一把双刃剑,例如,技术现在被广泛用于反欺诈,但同时,它也可能被滥用来故意欺骗。因此,我所关心的是如何防止不当使用金融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是否应该尽快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张伟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要抢占先机,必须尽快推出CBDC。但从内部来看,我们需要在技术、货币发行机制和货币制度等方面做到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关于“SFF x SWITCH”:

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FF【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是全球最大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盛会,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央行)与新加坡银行协会合作举办。一年一度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群体交流的平台。2018年举行的第三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更是吸引了来自超过127个国家的约45000金融科技人才参与;这其中,包括250余名行业权威人士以及480余名参展商。通过金融科技节这一平台向世界展示最新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新加坡科技创新周SWITCH【Singapore Week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y】新加坡创新科技周同样始于2016年,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和新加坡知识产权公司联合举办。科技创新周专注于深科领域的研究应用,涉猎范围包括先进制造与工程、城市解决方案与可持续发展、健康与生物医药科学及服务与数码经济等。

新加坡科技创新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认识全新科技的平台,并促成科技提供者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参与者同时可透过和创业及科技创新有关的展览、研讨会及工作坊,更加了解目前的业内生态。

今年,SFF与SWITCH首次联合举办活动,主题是金融科技以及深科领域的创新,将围绕先进制造业与工程、城市解决方案与可持续性、保健与生物医药科学、服务与数码经济、以及金融科技五大领域,展开一系列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