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順橢,其衍幾何?”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仰而視之,見天蒼蒼然;俯而視之,見地茫茫然。人們看見晝夜變換、寒暑更替,看見日月星辰東昇西落,看見月有陰晴圓缺,看見漫天星辰,井然有序,排列有致。這些現象自古便引起了人們對天地的思考。論述天地結構的論天學派順勢而生,眾多的論天家共同譜寫了天地結構的認識史。

一、神話傳說中的天地結構

中國古代關於天地結構的神話傳說,主要用來解釋日月星辰和天地為什麼不墜不落的問題。《山海經》記載:“有人名曰鵷,……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重、黎處於西極,以日月星辰之行次。 鵷、重和黎是傳說中管理天的人,鵷在天的正東方,而重和黎在天的正西方,他們共同推動日月星辰的有序運動,使晝夜的長短髮生週期性的變化。這是關於日月星辰為什麼不墜不落,並且能夠不斷規律運動的神話解釋。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共工戰祝融

關於天地為什麼不墜不落,神話中多以天柱為解釋。《淮南子》記載當時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然後“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之後“天傾西北”,日月星辰開始移動,“地不滿東南”,所以水向東南流動。而《三皇本紀》記載在共工怒觸不周山後,天柱、地維崩折後,“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最後地平天成。女媧在天柱折斷後,用鰲足代替天柱來支撐天,使天地不墜不落。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女媧補天

但以天柱來支撐天,僅僅是神話傳說,並且無法構成一套學說。真正的論天家主要有三派說法: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

二、蓋天說

蓋天學派是最重要的論天學派之一,梁代祖𣈶《天文志》中記載蓋天說有三種:“一雲天如車蓋,遊乎八極之中;一雲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邊下;一雲天如欹車蓋,南高北下。”這裡依次說的是平天說、《周髀算經》蓋天說和周髀家蓋天說三個流派。

周髀家蓋天說記載於唐代李淳風撰寫的《晉書·天文志上》和《隋書·天文志上》中。但這一說法與東漢王充的《論衡》中的“儒者說曰”相互應證。這種說法的主要觀點之一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說的是天和地的總體形態和這二者的相對位置,天像一個半圓的球,蓋在地上,地面方正平直像棋盤一樣承載著天。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李淳風和袁天罡

關於天體運轉的問題周髀家蓋天說記載:“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度。天左行,日月右行,與天相迎。”更是將其用磨和螞蟻來比喻,將天比作磨盤,又將天比作螞蟻。磨盤向左轉,而螞蟻在磨盤上向右爬動。但磨盤向左轉的快,螞蟻在磨盤上向右爬動的慢,所以看起來螞蟻還是向左運動了。放在天和日月的上就是說,天每天都自東向西運轉一週,而日月在天上和天一同左行。然後日月又以不同的速度自西向東向右運轉,只是向右運轉的速度較慢,所以每天還是東昇西落。

另外一種蓋天說存在於《周髀算經》中。這種蓋天說認為“天似蓋笠,地法覆盤。”說的是天像一頂正放的斗笠,地像一個倒著放的盆子,是兩個相互平行的曲面。之後又說:“極下者高人所居六萬裡”、“天之中心亦高四旁六萬裡”、“天離地八萬裡”,將天與地之間的結構以數學模型表示出來。《周髀算經》中又引入內衡和外衡的概念,在內衡和外衡之間,均勻插入五個圓周,代表十個日道,組成七衡六間的太陽運動軌道,這個系統的中心為北極。然後太陽在每兩衡之間的運動,進而來解釋太陽在一年中太陽高度的變化。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周髀算經》蓋天說示意圖

還有一種蓋天說是由東漢王充提出的平天說。王充批評前面的兩種蓋天說,並認為“天平正與地無異”。王充認為“人望不過十里,天地合矣。遠,非合也。”看起來天四邊低垂與地相合,但王充認為那都是因為視覺上的錯誤,實際上天並不低垂,並不合。王充還認為“天之行也,施氣自然也。”說的是天體之所以會運動,是因為氣的運動帶動日月星辰的運轉。

三、宣夜說

宣夜說是中國古代天地結構理論的又一個重要派別,其學說因唐代李淳風記載而為人知曉。宣夜說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為東漢時期的郗萌。郗萌的宣夜說宣揚天是無形、無體、無質的,還高遠無極。他認為之所以天是蒼色的,是因為是人的錯覺,說人“眼瞀精絕”人視力難以看到天。總之,郗萌認為天實際上是沒有形體、沒有質地的的虛空,天廣闊無垠,高不可及。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莊子

同時郗萌認為:“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需氣。”這說的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自然生成的,他們漂浮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之中,然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的運動都是氣作用的結果。郗萌還認為北極星是不動的,而日月星辰沒有附在天體中,而是自然分佈在虛空之中。郗萌描繪了一幅日月星辰在充滿氣的無限大空間中、按照各自的規律運動的天體圖。

宣夜說主張天地是無窮無盡的,其主張的源頭追溯可以到莊子的《逍遙遊》中。“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也?”這其中就有天是無邊無際的源泉。到了宋代宣夜說又有新的發展,邵雍在其《漁樵問答》中說:“天之體,無物之氣也。”認為天就是無邊無際的氣。二程又認為:“天無形,地有形。”這又發揚了宣夜說認為天無形的觀點。宣夜說關於天無邊無際的觀點更接近我們今天對天的總體認識。

四、渾天說

渾天說是中國古代關於天體結構學說最重要的學派,渾天說也是在諸多論天學說中起主導作用。渾天說的起源一般追溯到戰國到西漢時期,而渾天說的總結大成者是東漢的張衡。首先張衡認為天是圓的,並且在運動,《渾天儀注》記載:“天體如彈丸。”、“天轉如車轂之運,周旋無端。”其次張衡認為天有南北兩極,天環繞在地的外面,天和地同時浮在水面上。天和地又因為其之間存在的氣,和天外面的氣維持著平衡,所以天和地不墜不落。“天地各乘其氣而立,載水而浮。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張衡渾天說示意圖

關於天地的大小、位置關係,張衡說:“渾天如雞子,地如蛋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張衡用雞蛋來比喻天地,將天與地的相對位置和雞蛋殼與雞蛋黃的相對位置來比喻,這也體現了張衡認為天地是在不斷演化和生長的思想。

當古人談起天空時,他們在談些什麼?盤點中國古代三大天文學派

張衡

張衡渾天說的出現,標誌著渾天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各論天學派中起主導影響。後世渾天說不斷髮展,經歷葛洪等人的論證,朱熹等人的發展,不斷創新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天文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史君說

天文學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自然科學之一,受到歷朝歷代官方的重視。天地的結構一直以來都是論天家們所探討的問題。這是對觀象授時的進一步思考,論天家們不只是觀察並記錄天文現象,而且還對天文現象發生的內在原因進行深入探究。論天家對天地位置、大小和形狀的總體看法的分歧討論,使中國古代的天文思想不斷深入發展,並留下來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在近代中國古代天文學受到西方天文學的衝擊而式微,但古代天文學卻留給我們無數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在瞭解古代天文學中,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併發揚優秀的文化思想。

參考文獻:

1、陳美東:《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版

2、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96版

3、聞一軍:《周髀算經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