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奇台】走進半截溝—那山那水—小水山

來源丨 手遊奇台



我從小就在離奇臺縣半截溝鎮小水山村接壤不遠的半截溝鎮老葛根所屬的一個叫北梁的牧業村出生居住,我的小學就是在小水山學校畢業的,真是童心未泯呀,至今我對小水山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溝溝坎坎和小時候的玩伴都很有感情,在我人生走過的幾十年裡,有許多小水山的童年玩伴我都與其有交往,我是山裡長大的孩子,又是地道的泥腿子農民,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我總是覺得山裡或山裡出來的人都很實在、憨厚、淳樸,他們與人交往心眼也少,對人熱情又大方,誠懇誠心與人相待,有時真覺得是一種傻傻的可愛……

【感覺奇台】走進半截溝—那山那水—小水山

小水山,位於奇臺縣半截溝鎮西南5公里處,地處前山區,這個小山村地名的來源,是因為地處山地,山溝裡有很多水量不大的小泉。特別是泉溝裡和陸家溝裡的那一溪泉水常年流經不斷,所以按地理特徵就叫小水山了吧,據當地老輩人講,小水山這個地名在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設置“奇台通判”至1776年設置奇台知縣時就陸續開始叫了,正式定名於清代光緒年間。解放後屬奇臺縣南鄉三區的管理區域,農業合作化時期與過去的營盤灘村同屬永豐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期還與營盤灘村同屬永豐大隊,1959年成立了小水山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是潘進榮,1961年改為公社豬場,1964年改名併成立了小水山大隊,1966年小水山和麻溝梁合併改稱為天峰大隊,1974年麻溝梁又從小水山分離出去成立了麻溝梁大隊。1978年又恢復了小水山大隊名稱,1984年鄉鎮改革建設時命名為小水山行政村。

【感覺奇台】走進半截溝—那山那水—小水山

【感覺奇台】走進半截溝—那山那水—小水山

小水山的山溝大多都是南北方向的,如陸家溝,吳家溝,付家溝,黃家溝等,而泉溝裡的另一條溪水的源頭卻在刀條嶺(刀條嶺位於奇台南山江布拉克景區西環線半截溝鎮石河子村與小水山村的分界處,刀條嶺呈南北走向,因其山體窄而長,頂端尖而陡峭,形似一把橫臥的古代長刀而得名,從清光緒年間始叫至今)東麓的四道窪東面的草坡下,開始順山溝向東北再轉向東流入孫家石峽進入新戶河的,小水山只有這條溝是東西方向的,從所處的地理位置上講,半截溝的人普遍把刀條嶺往下至老葛根北梁盤坡的車路溝以東,新戶河以西,白揚臺子以上三層坡以南包括張家塘、黃家山、陸家溝、李家梁和螞蚱灣以北的泉溝等這一大片山地整個叫小水山,小水山村有四個村民小組組成,有三個農業小組,一個牧業小組,三個農業小組分別地處陸家溝、泉溝、張家塘,牧業小組也在泉溝西邊,從2011年起,小水山村合併入營盤灘村、新戶梁村、半截溝村、麻溝梁村中,五個行政村合併為一個大行政村,統稱江布拉克行政村,小水山成為其中的一個片區,小水山行政村也就此被撤銷了。

【感覺奇台】走進半截溝—那山那水—小水山

小水山村的地方不是很大,它也可以說是咱奇臺縣江布拉克風景區範圍內的一個特色景點吧,站在刀條嶺頂上向北往下看,整個小水山村是一覽無餘,在夏天看上去,風景的確很美,山清水秀,幾條溝梁層次分明,綠草如茵,每條溝都有山泉湧出,且匯成一條長流不息的小溪水,人走在溝頂的小路上,就能看到溪水兩邊居住的人家,也能聽到溝兩邊農戶家院子裡傳出的雞鳴狗叫聲,小水山的村莊的建築風格與山外的村莊大有不同,大小不同的農家院落,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依坡而建,有的居高而建,有的臨溪而建,有平房,有彩鋼房,還有二層別墅,還有許多人家都開辦了農家樂度假村,走進小水山,真的讓人感覺走進了世外桃源,讓人能充分感受到農家田園風光的生活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