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期延长至2057年,农村新增人口还有地种吗?

thfghfg


大家好,我是“农策分析”,一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三农工作者,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因为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所以,是不能在家庭现有承包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再次获得新增土地,扩大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但是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什么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是家庭承包制,是以一户家庭为单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的,所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指的是在承包期限内,家庭成员对承包合同项下的土地平均享有份额,家庭成员因新生、娶妻等原因而增加的,并不增加承包地,家庭成员因死亡、外嫁等原因而减少的,亦不减少承包地。



为什么要坚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长期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发生变化,可以让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大胆的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投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侍弄土地,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试想,如果土地承包关系可以随时改变,谁还会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呢?

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这是与我国现在全面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是相适应和配套的,只有保持土地承包期限长久不变,才能让土地的实际经营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到流转的土地中,才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新增的人口怎样才能获得土地?

目前来说,新增人口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就是“继承”,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家庭的成员有去世的,那么其他的家庭成员就可以“继承”此人名下承包的土地,新增人口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土地。

村集体机动地。指的是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分配之初为了以后可能进行的调整而预先留出的土地。但是,二轮土地承包至今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新增人口很多,所以大部分村集体的机动地已经分配完了,没有机动地了,所以,现在的新增人口想要通过分配村集体机动地的方式获得土地是不现实的。

长期撂荒和户口迁出家庭承包的土地。相关法规规定,耕地撂荒2年以上,村集体是有权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户口全部迁入城市的,村委会是有权将其承包地收回的,但是,也提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提出户口迁入小城镇可以保留土地承包权。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收回撂荒土地和户口迁出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象很少发生,所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得土地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为您解答更多此类问题,带您了解更多农村农事,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农村土地在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是国家的政策。在这起间,农村新增人口肯定是没有土地的。国家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利国利民的,一个政策的出台是各种政策因素、社会综合因素考量的结果。再延长30年,农村新增人口没有土地耕种,就不等于没有政策依据来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土地承包期延长期间,农村新增人口没有土地耕种的情况下,怎样解决没有土地带来的困扰呢?我从政策层面来提供几个想法,供参考:

在农村,有土地要比没有土地好一些,因为,那毕竟是自己的一份收入来源。但也不能说没有土地就无法生活的更加美好。现在各项政策综合运用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甚或是无土地的农民还要比有土地的农民生活的更好!生活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就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土地“三权分置”,让你拥有更好的土地。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是承包者所有的。可土地的“经营权”是能够流转的。经营权就可以让你拥有更好的土地。农村现在不愿亲自种地的农民为数不少。譬如,常年在外打工的,考大学家庭缺少劳力的,年老体弱干不动的,从事经商但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民,现在可是很多的。这些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都是要流转的。你可以从这些人手中挑选更肥沃的土地流给自己经营。数量不限。在实际中,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承包他人的土地。

二、开放搞活致富创收的渠道很多很多。

从另一个侧面讲,没有土地反倒是一身轻松,少了拖累,丢掉了低收入的第一产业,反倒能够集中精力多渠道增加收入。在家门口的可以做季节工、三产,如开商店,门市部;还可以外出打工,进城创业就业。这些基本上都是接近传统产业的。还有比较现代的产业电商,快递。高效农业里面还有设施农业等。手工加工业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这些都是政策允许的,而且十分鼓励的。只要勤劳,怎能被无土地所困。

在这里,我可以讲一个我身边现实的实例。我县有一个五峰村,约一百多口人,从远在20多华里的山沟里移民搬到了另一个村的平塬上。耕种自己原有的土地显然是不现实的。五峰村的百十号人就把自己在山沟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都市里的一个从事林业生产的公司。每户每年得到土地流转资金100元/亩。然后呢,五峰村人拿上这笔钱在他的居住地,有的用120元/亩流转别人的土地,有的还承包了苹果园。有的就根本就再没有承包土地。而是做季节工、经商等等,日子还过得比在山沟里好的不知多少倍了。

因此,不要被土地所困,大胆创业,一样能致富!

我是凡尘观生活。愿友友们多提建议,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

谢谢!再见!


凡尘观生活


笔者来自农村,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穿梭于县城和农村之间,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对你提出的有关土地承包的问题很感兴趣,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土地面积是不变的,而人口不断增长,似乎土地是越来越不够分,前面承包经营权分出去了,期限延长至2057年,那么新增的人口是不是要等到2057年之后才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错!

从实际情况分析,农村新增的人口,都来自现在家庭,是现在家庭的成员,他们自然拥有现在家庭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举一个例子,张三家三个人口,土地确权之后不久,张三家的有新生儿出生,那么这个新生儿就是新增人口,能继承张三现在确权的土地的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会没有土地种。



另外,现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为在外务工赚得的钱,比在家里面务农赚得的还多,农民更愿意去做农民工。在外面混得好的农民,就直接在城市定居,减少农村人多地少带来的压力。



好了,以上是笔者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者对本人观点有疑问的,欢迎评论。


有点意思的事儿


国家要出新政策,一切都是为农民谋福利,所以别过多的担心,下面我为你详细的解答下。

也就是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听字面意思就是只要农民户口还在,还在当地村里,那么他以后的子孙都可以继承土地使用权,这必须等土地确权落实以后才行。

所以田地就那么多,也不会因为新增人口而从新分配土地,就好像一块饼一样,每户家庭,饼就这么多,人口多少,都同时占用这块饼。

国家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想尽快消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化,然后将逐步取消农村户口,以后可以让农村人显示到和城里的人一样的福利。

还有就是为了避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城里打工,而留下老弱病残等在家里种地,需要扭转这种局面,才能加上农业的生产。

无地的农民怎么办?

无地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耕地,农村集体组织会预留一些田地,通过依法开垦增加的土地,还有一些承包方自愿交出的土地,所以没有土地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申请来获取土地的,只是还是有希望的,可能希望不是很多,所以一定要确保好现在农村户口和户口对应的田地,因为这就是你们家以后的共同财产。


每日新况


钟情三农告诉大家吧,最迟不出十年,农村这些还没地的年轻人都会获得土地。

大家对于土地承包期延长这件政策有误解,错误的以为从1997年一直到2057年这60年间都不再分地……其实并非如此。

过了2027年的最后一天,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第一阶段正式结束,我国所有农村地区的耕地都是要如约重新划分。

过完2027年,农村将重新分地。


笔者可以告诉大家,所谓的延长三十年至2057年,延长的只是这项政策而已,而每一轮土地承包期时长依旧是30年的这个规则还没变。

也就是说,土地承包期再度延长三十年至2057年并不意味直到2057年才会重新分地。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结束的2027年12月31日之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那些没赶上上一次分地的那些新增人口就会成为有地可种的人啦,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而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元年的1997年分得土地没多久就去世的那些人的土地也将被一并收回,并入到村集体耕地中,被重新分配。

死者有地,生者无田现象依旧存在。


但是,如果在2028年的第一天分完土地之后,有些人就去世了,而同时又有一些新增人口出生,那么在随后的三十年间如果村集体没有变动耕地的话,那么死去的人的耕地依旧会有他的家人来打理,而那些年轻人依旧会想她们的长辈一样,等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有耕地可种。

也就是说,在我国现有的耕地制度之下,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死者有地种,生者无田耕的当事人。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一名没有田地可种的人。

而等到我们年纪大的时候,我们去世以后家人依旧可以耕种我们的耕地。

所以,整体来说,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为一个周期并不是一个糟糕的举措。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被赋予不同的角色。

每一个人都会在当年担任着没田可耕的生者角色,一般都会经过两个土地承包期,也就是60年的光景,我们从当年的青葱少年到后来的耄耋老人,最终成为那个去世了还有地能种的角色。

不是么?


钟情三农


笔者再次重申一遍,我国按照土地政策,2027年底2028年初,我会就会重新分地,到时候,农村那些没地的年轻人或者其他人口将会第一次获得土地,成为真正的土地的主人!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30年一分地不变!

首先,笔者要为大家解答一下,今年早些时候,国家确实明确提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至2057年,只是说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再延长30年,并不是将原先30年一分地的传统改为60年一分地!

所以,等过了2027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第一阶段结束,我国各地的农村都还是要将土地重新划分!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期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开始于1997年,按照我国目前的土地政策,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制度一旦确定,30年不更改,除非各地村集体自由调整,否则的话,实行的是“生者不增地,死者不减地”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农村居民都有机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土地耕种年限,但是这样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死者有田可种,生者无地可耕”。

何为“死者有田可种,生者无地可耕”?

比如说,1997年分地之后,有一些人去世了,也有一些人出生了,如果在1997—2027年这30年间,村里不动地的话,

那些去世的人名下的土地依旧会有家属来耕种,直至2028年的第一天被收回并统一安排,分给其他没地的人。

那些新增人口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地可种,直到2028年的第一天第一次获得土地!

反过来,等到2028年重新分地之后,一直到2057年底,这段期间内也会有人去世,也会有人新出生,那些死者的土地还是会由其家属来耕种,那些年轻人还是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没地的人。

每一个人都年轻过,每一个人也都会老去。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7.04


粮油市场报


说句实话,现在的农村土地基本上都是继承制了,我是从事林业工作的,经常和农村百姓打交道,在我们这边的农村机动地已经没有多少了,家里‘添人进口’也不会在分地了。



我国农村土于1982、1983年实行分产到户(即第一轮承包制度),开始确定了各户的土地面积,于1997年至1998年开始实行第二轮延包,一直到现在的土地到期后继续延长30年。这么多年以来,都是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一般不跨组调地,不会重新分地,也就是说八十年代初期分配给你家多少土地便继续承包多少土地。添人进口怎么办?靠‘开荒’。进入2000年又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开荒’出来的土地,又都还林了。所以现在土地纠纷官司,日益增长。



国家是看不到这些吗?肯定不是,我们算个账,现在一亩玉米地的产量算1500斤,一斤玉米地按7毛钱计算,如果你家都10亩地,一年能收入多少?是1万零五百块钱。一般农村一口人责任田也就是2亩地左右,这1万多块钱就是5口人全面的工资,这还是没有刨除成本呢。如果出去打工,一个人一年挣1万都不难,对吧?

我国现在依然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而要想实现跨越式的飞跃,就要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基数,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从我国这些年的对农村土地的政策来看,就要保持土地现状稳定,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动起来,土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里经营,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以上是个人理解,希望有所帮助。我一直认为,靠种地为生,只能维持温饱,想要好的生活质量,必须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土地就是一根绳子,束缚了双手,压抑了理想。


zooyoo


必须看到社会在不停发展,各行业的人员结构也在不停调整,40年后的事情不必用现在的观点来推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efb000153f5ded4c6a1\

新中式四合院设计


当然有地!我们不能把政策与法律相混淆,政策是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种策略,是大政方针!长期土地政策不变对三农经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以农为主的大家庭可以实现不间断的重量级规模化持久性发展。给你一年土地你可能一分钱都不投!给你一百年土地你可能会永远保持土地不贫瘠!这是国家政策!

合同却是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法律文书,本轮承包是1997-2027,而且是这两年国家与农民签订的,受法律保护。与农村户口相衔接的,有多方面意义:1.接轨了国家法制大纲,有了本本,土地就从你手丢不了,放心种吧!2,这两年失去农村户口的也和土地拜拜了!肯定没了地权。这两年耕地普查肯定以当下农村人口结构及户主信息为主,3,下轮承包也不可能以现在人口结构及户主信息为主,还没写在你的合同上,除非你2028年后还和现在一样从事农业…


全哥150484223




(1)趁早申请村子的机动土地,因为村子里的机动地都比较少,况且和家庭承包的土地不一样,农村机动承包年限较短,一般年限为1一3年左右。(2)由于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较多,不少人把村里的承包地上交给村里(有补偿),所以有的地方会依据土地管理法制定相关的抛荒弃耕比回收政策。通过获得2/3以上村集体组成员同意,同意之后能划入家庭承包范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