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洛陽美食錄系列之鐵謝羊肉湯(文 :《相約洛陽》美食專欄作家——燕吹豐 圖:田間)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說到羊肉、羊肉湯,我的心裡總是能湧起一種熟悉感,一種感動和一種思鄉的情愫,也正因如此,羊肉湯成了我這個外地人在洛陽最喜歡的小吃!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記得小時候在內蒙,很喜歡姥姥做的羊肉,肥而不膩,鮮而不羶,或蒸或烤或燉,只要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口鮮嫩的羊肉,蘸上紅紅的辣椒醬,再喝上一碗熱騰騰的混著酥油炒米的奶茶,便成了那時最幸福、最滿足的時刻。由於父母的工作關係,我隨他們去了山西大同,因為大同緊鄰內蒙,吃羊肉也是當地的傳統,羊湯就也是少不了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便是大同的羊雜湯了,那濃烈的口感,紅豔的湯色,簡直可以稱之為山西的“毛血旺”,再配上特有的紅薯粉條,吃完,就兩個字,過癮!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後來,我帶著這種藏著鄉愁的飲食習慣來到了洛陽,才知道洛陽人也是喜喝羊肉湯的,且這羊肉湯裡也蘊含著濃濃的民間文化。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剛來時,便常聽人說起漢光武帝陵的鐵謝羊湯極為好喝,“清晨一碗湯,神仙也不當”說的便是這百年曆史之久的羊湯了!一直覺得,這位於母親河岸邊、邙山腳下的鐵謝村是個神奇的地方,它西鄰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東鄰”龍馬負圖寺”,想來,這優越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精神使源於這裡的鐵謝羊湯也沾染了些許歷史的靈氣吧!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據說,解放前,鐵謝村曾被稱作鐵謝鎮,流傳著“金鐵謝,銀白鶴,孟津城裡爛簸籮”的民謠,因為鐵謝是黃河的古渡口,是黃河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要塞,千百年來,該渡口客商不斷、船隻雲集、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為了維持生計,也為了方便來往於碼頭的小商小販和裝卸工,1910年11月,“鐵謝李氏羊肉湯館”在創始人李西連家門前開張營業了!由於李家羊湯味道鮮美,經濟實惠,加之泡饃添湯不加錢,一時生意紅火,方圓十里八村的群眾聞香而至,可謂門庭若市,供不應求,鐵謝羊湯的美名也越傳越遠。解放後,在第二代傳人李正本和第三代傳人李松的潛心經營下,鐵謝羊湯成為了洛陽的品牌飲食。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聽“鐵謝李氏羊肉湯”第四代傳人李亞飛的愛人介紹說,這羊肉湯要想好喝,從選羊、配料到熬湯、煮肉的每一環節都疏忽不得。這羊一定是要膘肥健壯、品種優良的山羊,且是當天宰殺,當天下鍋,才能保證味道的鮮美,調料是從四川、雲南等地購回精心配比泡製的,最重要的技巧當屬熬湯了,煮肉的火候、時間、下鍋、起鍋等都必須憑四代祖傳下來的實踐經驗進行才能達到特有的效果。每天凌晨三、四點鐘鐵謝李氏羊肉湯館的師傅便開始了一天的辛苦工作,早晨6點鐘左右,第一鍋羊肉湯便可以出鍋了,到了7、8點鐘的時候,羊肉湯館門前30餘張大桌是座無虛席,場面甚是壯觀,若是週末或是節假日,生意就更加火爆了。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在週末的清晨,來到這兒,要一碗熱騰騰的羊湯,那湯汁潔白溫潤,如牛奶般醇厚。用那樣的湯汁衝上切好的羊肉或羊雜,輔之以蔥絲和特有的羊油辣椒,看啊,碧綠的蔥絲漂浮於湯麵上,猶如翡翠,那油辣椒一經融化,如紅瑪瑙般剔透,在對比下,更顯得湯色晶瑩如玉,甚為誘人,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靜靜品上一口,便擁有了平靜與親切,便擁有了愜意與滿足,這才是生活!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打造歷史文化名城,飲食文化當先行,聖人云:民以食為天。魅力洛陽如何少得了流光溢彩,千姿百態,令人口水長流的特色美味?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數千年來,河洛飲食文化秉承河洛歷史文化之脈絡,隨著時代變遷亦步亦趨。天下之中,始於河洛,文明之始,源自飲食。大河報洛陽新聞文旅官方號《相約洛陽》,挖掘洛陽本地美食,傳遞洛陽特色風味。

洛陽味道——鐵謝羊肉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