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風雲激盪的歷史大潮中,總有一種力量穿雲破霧,御風而行。

這種力量,叫生長。

一座座城池,在中原大地上拔節生長,骨子裡透出的,正是70年來亙古不變的——中原力量。

70年,執念改革與發展;70年,不負光榮與夢想。70年,一個嶄新的中國如紅日般蒸蒸日上;70年,一份傲人的答卷如藍圖般徐徐展開。

探中原往事激越,看河南今朝豪邁。禮讚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映象網推出特別策劃——《河南“城跡”70年:看不見的城市》系列專稿,巡禮河南18城市發展的驕人成績,以時代眼光洞察城市的崛起之路,用時代筆觸探尋城市的變遷足跡,深入挖掘城市向上生長的中原力量。城市為軀,文化為魂。尺牘之間,於細微處見大千;方寸之內,於無聲處聽驚雷。

《河南“城跡”70年》,看見城市生長的瞬間,讀懂歷史細節的變遷。

在這裡,看見河南。

看不見的信陽

這是一場“錯位”的美麗。

她“南北通吃”,攜江南水鄉般的溫婉,在廣袤的中原土地上,盡顯秀麗風光。

她又“不同而和”,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水乳交融,豫風激盪,楚韻悠揚。

她的城市魂魄中,蘊含著一股奔騰的力量,在歷史的煙塵下,一場宏大的敘事與萬千人物故事,在此跌宕起伏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信陽,信陽!這座河南唯一的“南方”城市,幾近契合了我們對於南方水鄉的所有想象——氣候絕佳、景色宜人、婉約悠然、溫柔多情……

回溯,化為絕唱;展望,成就使命。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70年來,信陽亦選擇了一條“錯位”發展之路,紅綠雙擎,實現了急速騰飛。南灣好風光,田園美如畫;縹緲雞公山,春到百花園……數不盡的美景,抒不完的豪情。

如今,她的每一個縣城,每一個村鎮,都仿若一顆璀璨的星星,“群星”激盪,成為了人們尋找精神信仰、人間真實滋味的地方,大家來這裡看星辰日月,品信陽名茶,聽鄉音,探鄉愁,享受山水愜意,把詩意種在心川。

南北之爭?信陽:我太“南”了

河南是地道的北方大省,但信陽卻是再典型不過的南方城市。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多年來,信陽的“南北之爭”問題如此重要,以至於忽略它就無法真正地理解信陽。

其實從地理上,作為河南的“南大門”,信陽西部的桐柏山和南部的大別山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

因此,信陽不僅地處豫南,還在“秦嶺淮河”以南,作為中國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線,信陽的南方“血統”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從歷史角度,信陽在相當長的時期,都是隸屬楚國轄區,被南方大國楚國文化浸潤著,在生活習性與文化上,信陽更接近湖北。在元代以前,南北分界線本是秦嶺-伏牛山-淮河一線,當時的信陽位於界限南側,自然屬於湖北。然而南宋時期,宋金紹興議和,分界線不再是伏牛山,而是穿過南陽盆地,當時的信陽便開始了隸屬河南的歷史。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信陽難逃“過渡”的命運,但正因如此,卻碰撞出了一種“混合”之美,信陽把城市坐落於山水間,盡攬南北勝景,靈氣非常,是當之無愧的“北國江南,江南北國”。

信陽水系發達,淮河橫貫信陽全境,擁有大中小水庫992座,有“千湖市”之稱;史河、灌河、溮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水系蜿蜒流淌、縱橫密佈,流程都在百公里以上;被譽為“中原第一美湖”的南灣湖,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61座島嶼散落其中,有“豫南明珠”的美稱。

信陽山川豪邁,森林覆蓋率達41.97%,綿陽數百里的大別山,還有中國四大避暑聖地之一的雞公山,原始林海黃柏山,國家地質公園金剛臺西河景區和貓耳峰景區,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靈山,集“茶、竹、禪、山水情”於一體的西九華山,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康山、大蘇山、天目山等等。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這就是信陽的千山萬水。你看,跨過淮河,是廣闊的中原腹地;越過大別山,是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其間,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佈,水田盈野,稻香魚躍!

豫風楚韻 將星璀璨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當人們循著衛星的軌跡心潮澎湃的時候,一首悠揚的《東方紅》樂曲,響徹整個太空。

而這首樂曲,就出自一套從信陽出土的戰國時期打造的編鐘。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其實,我們一直在思索,信陽的城市魂魄到底是什麼?能夠讓每一寸土地的氣質和溫度,都發散得如此迷人。

也許,答案就在這悠遠激盪的樂曲當中,豫風楚韻的交響,編織成一曲綿延的詠唱,更碰撞出了一場文化的水乳交融。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幾千年來,包容開放的中原文化、浪漫飄逸的楚文化與務實進取的吳越文化,在信陽交織共融,共同塑造了信陽的獨特氣質。

信陽還擁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子路問津、亡羊補牢、司馬光砸缸、優孟衣冠、聞雞起舞等成語故事和歷史典故的發生地,有孫叔敖、黃歇等信陽籍歷史名人,有信陽民歌、皮影戲、花鼓戲、大鼓書、彩繪泥塑、剪紙、羽飾等大別山民俗風情。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信陽獨特的城市魂魄,孕育出了一個個彪炳史冊的聖賢英傑,將星璀璨。

土地革命時期,這裡是鄂豫皖蘇區的首府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砥柱中原的戰略重地;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走向全國勝利的轉折地。

長期的革命鬥爭,這裡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雄師勁旅,走出了徐向前、徐海東、陳賡、王樹聲、許世友、李德生近百位開國將帥,留下了400多處重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舊址。

最後,一個鮮明的數字,更能說明她的城市魂魄——30多萬英雄兒女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生命,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大別山精神。

信陽從來不虧待生活

信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2019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中特別指出:“信陽為中國唯一連續十年入榜宜居城市,享有永久宜居城市榮譽稱號,不再排名”。

沒錯,她被授予“永久宜居城市”,全國唯一。

此外,信陽還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個“國字號”頭銜加持,處處散發著她的宜居、美麗與舒適。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信陽人更是從來不虧待生活。

單以“吃”來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擱信陽真是太淋漓盡致了。會吃、會做、會過,信陽人把日子過成一首詩,把生活變成一幅水墨畫。

信陽菜在豫菜中獨領風騷,沿襲了楚菜的傳統,尤擅湯羹,燉菜一絕,被譽為“中國燉菜之鄉”,清燉南灣魚頭、老鴨湯、燜罐肉、汗鵝塊、大腸湯、紅燜甲魚、清燉牛肚繃、燜仔雞、炕豆腐、面炕雞、筒鮮魚、桂花皮絲、信陽熱乾麵、金絲貢饊、雞湯貢面、雞蛋灌餅等深受全國各地食客喜愛,已經制訂省、市地方標準向社會推廣。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當疲憊都市人的生活被壓縮成塊時,這裡無疑成為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來這裡看星辰日月,尋找人間真實的味道,享受美好的日常,在喧囂向前的世界,享受山水的愜意。

“群星”激盪 紅綠雙擎

縱觀過往,信陽與“貧困”鬥爭了70年,如今的信陽,有山有水有好茶,有詩有夢有遠方,她的每一個縣城,每一個村鎮,都仿若一顆璀璨的星星,“群星”閃耀,已然發展成為一座人人嚮往的綠色“網紅”城市。

全域旅遊

信陽成為讓人嚮往的“網紅”城市

巍巍大別山,紅色鄂豫皖。曾經,大別山裡眾多的絕美古村落被時光遺忘。

但如今,當你再來到信陽時,一定會感到這裡不再悲涼寂寞,而是沸騰的熱鬧。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民宿一房難求、光山十寶脫銷、進村要排隊……近年來,商城黃柏山村、潢川連崗村、息縣彎柳樹村等80多箇中國傳統古村落,成為熱點旅遊目的地。

積極發展鄉村遊、生態遊、民宿遊、研學遊,加快茶旅融合、農旅融合、茶食和合,信陽打造了有區無界、有景無點、有門無票的全域旅遊模式。

民宿走進信陽推介會、全球首屆文旅創作者大會,文旅行業大咖、網絡達人齊聚,現在的信陽已然成為了一座讓人嚮往的“網紅”城市。

將紅色精神傳承到底

信陽走出了一條綠色脫貧路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信陽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是全省唯一一個所有縣都是貧困縣的省轄市。作為國家精準扶貧綜合改革試點市,也是省“三山一灘”扶貧開發重點地區,信陽所轄八縣都是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兩個區的貧困人口都在1萬人以上,全市共有貧困人口78.3萬,佔河南省的10.88%。

近年來,信陽從群眾生活中的堵點和痛點入手,目前7個縣實現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考質量在全省連續多年保持領先地位,空軍招飛連續7年居全國地市首位;健康扶貧五道醫療保障線,讓貧困群眾看病不再貴、不再難,縣域醫改“息縣經驗”叫響全國;危房改造“清零行動”保障了群眾“住有所居”……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所有的付出與努力,終有迴響!

2014年以來,信陽有883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8個縣中有7個縣順利退出貧困序列,累計脫貧7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88%降至1.17%。

山水茶都

全面發力產業優勢

一直以來,信陽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推進綠色食品、新型建材、紡織服裝、裝備製造4大傳統支柱產業脫胎換骨式改造,另一方面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超算等新興產業,重點通過實施“迴歸工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優、生產方式調綠、品牌調響、鏈條調長,實施“多彩田園”產業扶貧工程,培育壯大了畜禽加工、生態主食及糧油等優勢產業集群,“毛尖茶”“信陽菜”“華英鴨”“南灣魚”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不斷增加。

一分鐘,228斤信陽名茶泡出雋永醇香。信陽是中國毛尖之都,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1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63.52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

後記

在這裡,一望無際的麥田,被蔥鬱的茶山取代,被波浪般翻湧的稻田取代。

“錯位”造就了山水茶都、宜居信陽,正如人人傳頌的信陽為“大山有別,水佳為淮;人言皆信,日升曰陽。”正如《信陽最美麗》這首歌中唱到:美在傳奇的故事裡,美在茶香飄蕩的春天裡;美在昨日的烽煙裡,美在今天信陽人的心裡。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李良斌 攝

綠水繞青山,茶香飄滿城;將星那璀璨,彪炳耀史冊。

這就是信陽,每一寸土地的氣質和溫度,發散得如此迷人。

這就是信陽,獨特的地域屬性,亦促使促使信陽的好人現象能夠持續湧現,縮影出河南好人力量的澎湃。

看不見的信陽:北國江南與紅綠雙擎(圖)

回望來路,共同見證信陽;展望新時代,一個實力出色、生態出彩、活力出眾、誠信出名、清風出新的多彩信陽,一定會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