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劉素清 張航 蘇亞飛

醫療衛生事業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

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11月15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就山西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情況作了詳細介紹。

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山西省各級黨委政府立足山西實際,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用“山西處方”、“山西辦法”解決山西老百姓的看病就醫難題,實施一系列改革發展舉措,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十年砥礪奮鬥,山西走出了一條人人“病有所醫”的健康之路。

據瞭解,新醫改啟動以來,山西省全面推行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基層群眾家門口看病就醫難題明顯緩解。與此同時,山西省始終堅持重心下移,集中投入41.82億元,實施“村覆蓋、鄉達標、縣提高”工程,改善基層基礎條件。

此外,山西省通過建立健全全民醫保制度,群眾看病報銷更有保障。同時,山西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融合。圍繞“降價保供”抓醫藥改革,藥品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據瞭解,山西省481家公立醫院藥品、醫用耗材已全部實行了網上陽光采購。

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山西省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省衛健委主任武晉

十年來,山西省政府衛生投入也持續增長,深化醫改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山西省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省衛健委主任武晉介紹到,十年來,山西人民健康水平實現“一升三降”,即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升,孕產婦死亡率由2010年的15.37/10萬下降至2018年的13.70/10萬,嬰兒死亡率由10.20‰下降至4.5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11.88‰下降至5.31‰。

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山西省財政廳副廳長陳向陽

與此同時,財政支持為山西醫改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山西省財政廳副廳長陳向陽表示,十年來,山西省財政大力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起了由政府主導,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7年,山西政府衛生支出共計2054.05億元,年均增長率13.53% 。

推動改革多措並舉,成為山西醫改的一大亮點。山西省合理劃分各級財權事權、支持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啟動並推廣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改革省級公立醫院財政投入方式、支持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同時,健全醫保投入機制、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建立“三保險、三救助”制度、建立鄉村醫生養老政府補助制度;支持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支持做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城鄉懷孕婦女免費產前篩查。提質量;實施“136”興醫工程、加大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投入。

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山西省醫改辦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張波

十年醫改取得的成效令人矚目,山西省醫改辦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張波將成就概括為四點,即醫保制度覆蓋全民、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三保險”“三救助”有力助推脫貧攻堅、便捷醫保基本實現。

2015年,山西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內跨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017年又在全國首批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截至目前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7萬人次,費用46億元。

正在實施的“136”興醫工程,也將為山西醫改注入強大動力。“136”興醫工程緊緊圍繞全面提升醫療水平這一工作主線,全面推進領軍臨床專科、重點醫學實驗室和卓越醫學團隊三項重點建設,協同推進前沿醫療技術開發、醫學裝備保障、科技基礎平臺、國際醫學協作、專病診療中心、產學研成果轉化六個基礎項目實施,將帶動全省優質醫療資源發展壯大,滿足山西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迫切需求。

醫改事業任重而道遠,在山西醫改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的同時,“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亂”的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許多日益凸顯的問題仍阻礙人們幸福指數的提高,山西醫改依然需要砥礪奮鬥。

山西醫改十年:用“山西處方”讓人人“病有所醫”

山西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劉磊

山西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劉磊表示,“山西省醫療保障也面臨醫療費用不斷上漲、基金收支壓力逐步加大、信息系統建設相對滯後等困難。下一階段將著力完善政策體系,加強定點醫藥機構協議管理、打擊欺詐騙保、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藥械招採改革、推行醫保服務便利化,為全省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