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程靖

11月12日是个月圆之夜。

威尼斯城的满月之日,听起来像个浪漫的日子,但现实却一点也不浪漫。

本周二(12日),意大利威尼斯遭受了有史以来第二严重的洪水侵袭。据《卫报》14日报道,威尼斯全城超过85%的地区被洪水淹没,最高时洪水达1.87米。

周三早晨,洪水稍稍退去,到了周四,潮水再度来袭。11月15日,威尼斯再一次因海水涨潮,全城70%的地方淹没在水中。据当地政府消息称,周五时潮水最高涨到1.54米。

上一次城里的水位如此之高,还是1966年:那次的洪峰达到了1.94米。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威尼斯街道被洪水淹没,市民和游客蹚水过街 图/视觉中国

当地人拍下的画面显示,威尼斯的地标圣马可广场被洪水淹没。一些当地人和游客则在及膝的水中行走,游客们努力地将行李箱举过头顶,甚至有人在水位最高的时候在圣马可广场上游泳。船只被冲毁、贡多拉小船被卡在桥上……这是许多威尼斯人也没见过的场面。

意大利新闻社(ANSA)称,洪水中,帕莱斯德里那岛上有两人因洪水死亡,其中一位死者是一名78岁的男子,在修理被水淹的房屋时触电身亡。

本周四,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蒂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承诺用2000万欧元帮助威尼斯进行紧急清理行动。但这远远不及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格纳罗给出的数字——布鲁格纳罗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路易吉·布鲁格纳罗说:“这个城市已经毁了……洪水造成的损失可能达到10亿欧元。”

水城遭水患:被淹没的日常

“住在一楼的几乎都淹了,家里基本上都有一个铁栏杆,但水没过了铁栏,冲到了家里。”正在威尼斯实习的中国留学生昂女士对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说。“楼下商店的东西基本上都飘起来了。”

昂女士的实习项目位于威尼斯的圣塞弗洛岛,12日晚的涨潮把昂女士工作室里的设备几乎都冲倒了,一些墙壁也冲倒了。昂女士说,这一次洪水破坏力非常强,一些同学同事家都断电了,自己家里的电压也不稳定。昂女士向记者回忆道,12日晚,由于船站被冲坏,交通受阻,自己和同学半夜两点左右才回到家。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威尼斯地标——圣马可广场被洪水淹没 图/视觉中国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本周的洪水起因于罕见的大潮,满月时的月球引力和风速高达62mph的强风共同形成了一次远比预期中猛烈的风暴潮。加上威尼斯地势较低,海水水面异常上涨涌入城市,导致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

威尼斯潟湖(Lagoon)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于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因此被称为“水上都市”。威尼斯内交织的水道、摇曳的贡多拉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华美建筑一起,构成了这座“水城”最独特的景观。

但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为建造的城市基础,让威尼斯城在汹涌的海水面前十分脆弱。据中新网报道,在意大利语中,威尼斯的季节性洪水叫做“Aqua Alta”,每年冬天,因为季风和潮汐影响,导致潮水上涨,加上威尼斯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洪水常常涌入城内。而为了向民众预警洪水,威尼斯当地更是建立了专门的网站预测潮汐。

而据威尼斯潮汐办公室的数据称,如今威尼斯的海平面比50年前高了10厘米。

一边在上升,一边在沉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近期研究以GPS数据和雷达画面确认,威尼斯城和潟湖的许多地区正在以每年1~4毫米的速度沉降,并且整座城市都在向东倾斜。

对于威尼斯人来说,涨潮时水没过广场的地面是秋天常见的景观。威尼斯宗主教莫拉格里亚说,圣马可广场上漫水算是常态。但他也表示,他从未见过圣马可广场被淹得像周二这么厉害,“海浪就像在海滩上一样。”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圣马可广场被洪水淹没 图/视觉中国

1966年11月4日,大潮涌入威尼斯。海水达到了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值194厘米,圣马可广场被1.2米深的水覆盖。那次洪水造成5000多人无家可归,还导致不少艺术品被毁。

据报道,这座美丽的城市历史上曾6次发大水,但最近4次都发生在过去20年中。

威尼斯市长布鲁格纳罗宣称,此次洪水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将会给威尼斯带来永久的伤痕”。据路透社报道,威尼斯海洋科学研究院也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更为频繁的风暴潮,会让极端事件变得“愈发频繁”。

“摩西”挡得住亚得里亚海的潮水吗?

本周四(14日),威尼斯市长视察了城内受灾最严重的帕莱斯德里那岛,他表示,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应是继续建设水闸,以防城市受到破坏性海潮的侵袭。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蒂也说,建设水闸应该“越快越好”。

水闸就在那里。1981年,意大利政府提出了一项叫做“摩西计划”(MOSE)的水闸工程,旨在防止水城威尼斯遭受海潮上涨带来的灾害。“摩西”取自于《圣经》,是将红海一分为二,协助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神话人物;“MOSE”四个字母也是意大利文“实验性电动机械化模块”的缩写。

摩西水闸竖立在亚得里亚海靠近威尼斯潟湖入海口的地方,由78块明黄色的可移动水下屏障组成,一旦启动,这78块屏障将升起,防止亚得里亚海猛涨的海潮涌进威尼斯城。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摩西计划中的可移动水闸 图/视觉中国

“摩西计划”的建设由时任意大利总理的贝卢斯科尼于2003年启动,原本预计于2016年完成。但摩西水闸的建设中,由于腐败、财政赤字、成本超支、环保主义者反对等原因,至今还未完成。许多人认为,如果摩西水闸顺利建成,周二那场历史性的洪水根本不会发生,城中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将免遭洪水淹没。

水闸项目牵扯了数个意大利官员贪污受贿的案子。欧洲新闻网引用意大利L’Espresso杂志的报道称,2013年,意大利金融警察没收了维内托前任省长吉安卡洛·加兰的银行账户和账户中的1200万欧元,加兰曾是意大利前任总理贝卢斯科尼内阁中的副部长。意大利检察官称,加兰收取的贿赂被用来在迪拜投资房产,还用以投资维内托省的工厂。2014年,加兰因腐败被判2年10个月的监禁。

在调查与摩西计划有关的洗钱案件的时候,调查者发现一些离岸公司卷入其中,其中一些公司甚至设立于巴拿马。加兰的审计师圭多和克里斯蒂安·彭索的名字,在“巴拿马文件”相关调查的名单中赫然在列。据了解,他们曾帮助加兰转移了约150万欧元的资产,这笔钱还涉及了与摩西计划无关的另一起洗钱案件。

目前,该78块屏障已经就位,而能让屏障同时升起的机械装置还未完成。首次试验预计将于明年开启——若潮汐预报称潮水会超过110厘米,水闸就会启动,屏障将一同升起。

报道称,水闸将在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该水利项目的所有成本约为70亿欧元。

但也有专家担心,水闸不够高——鉴于最近的气候变化模型所预测的海平面上涨幅度,目前正在建造的水闸可能应付不了。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摩西水闸 图/La Stamp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此前的科学研究预计,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会在本世纪末时上升22厘米,但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预测太过乐观——报告称,应该考虑到海平面上升100厘米的可能性,“据本报告的预测,海平面将’毫无疑问地’上升至某个水平,将使威尼斯这座历史悠久的水城难以为继。”

这份报告对威尼斯的未来非常悲观:

在几十年内,摩西水闸可能可以阻挡洪水,但海平面最终将上升到一个水闸永远合拢也阻止不了洪水的高度。报告给威尼斯敲响了警钟:“问题不是这个结果会不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

但据意大利《新闻报》(La Stampa)2017年的报道,“摩西计划”由于被搁置太久,浸泡在海水下的金属闸门已有被海洋生物腐蚀的迹象,连接各模块之间的铰链也有断裂的风险,那些被暂时搁在海滩上等待安装的部件也已被海边的咸风锈蚀。

不过,问题依然需要解决。威尼斯工程师团的副主席马里奥·德·马尔奇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摩西水闸被视作“无用”,但依然要将其建成,“即使它建成后只能用30年,我们至少可以解决一段时间内的问题。”

淹没威尼斯的不是海潮,就是人潮?

据欧洲新闻网15日报道,意大利维内托省省长卢卡·扎伊亚说,这一次的洪水对于威尼斯来说是“大灾大难”,而威尼斯市长布鲁格纳罗则说,“威尼斯的未来已在生死边缘。”

据《南华早报》(SCMP)报道,布鲁格纳罗表示,这次洪水或将造成数亿欧元的经济损失,“我们不只是在计算损失,而是在计算这座城市的未来。洪水可能会让人口进一步流失。”

布鲁格纳罗说:“洪水给家家户户、商店、活动,更不用说满城的历史遗迹与艺术品,都带去了不可言状的损失。”

作为意大利北部著名的旅游城市,威尼斯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从18世纪早期开始,就有游客来到威尼斯旅游。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闻名于世,还是威尼斯电影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举办地。

但每年大量涌入的游客或已成为了威尼斯“不可承受之重”。

曾有媒体报道,威尼斯当地居民表示,威尼斯太小、太脆弱,或会被游客淹没。当地居民所需要的杂货店、面包店等沿街店铺纷纷关门,而为迎合游客而设立纪念品店则开张大吉,威尼斯物价攀升,居民苦不堪言。

威尼斯非常拥挤。2017年,威尼斯接待了360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据意大利国家旅游局的估计,仅今年8月,有46.5万游客来到威尼斯一日游,220万游客在城中过夜,停留至少2天。

据威尼斯港口管理局的统计,从今年4月到10月,每天都有约3.2万人乘坐游轮到威尼斯下船。游轮带来的不仅是人——据报道,威尼斯城中很多建筑的木桩地基深扎于水下的泥土中,而停泊在威尼斯外围的巨型游轮也不断“吞噬”着地底的沼泽和泥滩,和不断上涨的海平面一起,都是威尼斯地质沉降的“帮凶”。

威尼斯官方已意识到了大型游轮的危害——2017年11月,政府宣布禁止10万吨以上的游轮进入威尼斯大运河;今年8月,威尼斯宣布将部分游轮改道至其他港口停泊。

因水兴,因水患:威尼斯会被人潮还是海潮吞没?

威尼斯泻湖入海口附近的一艘巨型游轮 图/视觉中国

2019年9月,威尼斯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有争议性的政策:任何入城者需要支付10欧元的入城费,在城中订了酒店的游客不包含在内,因为酒店价格中已包含了“入城税”,此外,居民、学生、6岁以下的儿童和约3万名通勤人士不需要交费。威尼斯副市长表示,这笔钱会用于处理垃圾和增加安保等项目。

一名意大利环保律师、威尼斯环保活动人士马可·加斯帕里内蒂曾说,游客在威尼斯尽情欣赏很重要,但这座城市同样应该为居民留有日常生活的空间。

在威尼斯,工作大多集中在旅游服务业,而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希望离开威尼斯,寻找其他领域的机会,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威尼斯人口每年“净减少”约1000人。目前,威尼斯仅有5.3万名“土著居民”,而在50年前,这个数字约为15万。

据CNN报道,威尼斯港口管理局主席皮诺·穆索里诺表示,威尼斯每年接待的3000万游客是一个“聚宝盆”,对威尼斯来说是“只赢不输”的局面。但他也同意,威尼斯可以每年在特定时间限制游客数量。

穆索里诺认为,除了旅游业之外,威尼斯是时候创造新行业了——威尼斯并不只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或是主题乐园。“并不是说我们要关上大门或者关闭这座城市。”穆索里诺说,“我不相信有人会喜欢住在这样的地方——一座外表精美华丽却内里空空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