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在紀念孔子誕辰25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上的致辭

王岐山:在紀念孔子誕辰25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上的致辭

在紀念孔子誕辰25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上的致辭

(2019年11月16日,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王岐山

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會議。我謹代表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對會議召開表示誠摯祝賀!向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們,致以良好祝願!

  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儒聯第五屆會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弘揚儒學文化和一切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為推動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鑑指明瞭方向。5年來,國際儒聯在這些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日益擴大,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聲譽。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70年的輝煌成就,凝結著當代中國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中華文明推崇的“小康”“大同”“天下為公”,與今天我們為之奮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息息相通;中華文明推崇的“重民”“安民”等民本思想,與今天我們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脈相承;中華文明推崇的“仁義禮智信”,與今天我們倡導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乃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相輝映;中華文明推崇的“和而不同”“協和萬邦”,與今天我們主張的開放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思致相因。

  中華文明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浸潤和滋養著世世代代的華夏子孫。

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尊重世界上所有文明,堅持開放姿態,努力從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東西,為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貢獻。

  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要加強交流、互學互鑑。交流、互鑑、發展,是文明演進的客觀事實。任何一種文明都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在適合自己的土壤上生根發芽的。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的思想,源起中國,被世界推崇;佛教傳入中國後,產生了中國化的佛教。歷史一再證明,所有的文明,只有因地制宜、交流互鑑,才能順時應勢、永續相傳。

  ——要深入挖掘、兼收幷蓄。人類歷史上,群星閃耀,先賢先哲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為人類文明貢獻了智慧。蘇格拉底和孔子兩位思想巨擘差不多生於同一時期。蘇格拉底更多是從天象、數學等自然科學範疇研究哲學命題;孔子則更多從社會倫理和人際關係中得出哲學思想的結晶。他們的思想和而不同,都具有非凡的智慧,至今影響著世界。要拓展視野,努力發掘中國和世界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思想精華,兼收幷蓄,交流互鑑,讓中華文明更加發揚光大,讓人類文明更加絢麗多彩。

  ——要尋根溯源、探究本質。

中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作為世界上的兩大文明,都有過苦難和輝煌,都經歷過無數天災和人禍。這兩大文明雖然基因不同、歷史不同,但擁有共同之處,“共同亦有區別”。在人性追求上,兩大文明都提倡“真善美”,抑制“假惡醜”;在哲學方法論上,兩大文明都講究辯證和邏輯。追尋兩大文明的源頭,可以發現不少一致的東西。從這兩大文明再擴展到東西方文明的比較,也有這樣那樣的共同之處。進行追本溯源的比較探究,可以加深我們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識。

  ——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日新之道,與時偕行。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既不能不加選擇地全盤採納,也不能採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全盤否定,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對不同文明進行比較、鑑別、吸收,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尋找啟示、借鑑和良策,以古鑑今、古為今用,繼承發展、開拓前進,共同造福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女士們、先生們!

  國際儒聯從事文明研究,為促進文明進步服務,十分重要、大有作為!希望你們以儒學為紐帶,走向世界、瞭解世界,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王岐山:在紀念孔子誕辰257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六屆會員大會上的致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