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一)虎視眈眈:16世紀以來列強對半島的爭奪

由於朝半島位於東北亞戰略中心地帶,故自16世紀起,便已開始遭到列強的侵襲,各類“洋擾”時間此起彼伏。1864年以後,列強加大了對半島的攻勢,其中日本竟然後來居上,挑起“雲揚號事件”,隨後與朝方簽訂了《朝日修好條規》與《江華島條約》。

1904-1905年,日本與俄國圍繞著我東北與半島的掌控權展開了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告終。到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簽訂,半島完全落入日本掌控。日本開始實行嚴格的軍事專制,打壓所有反抗勢力。

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1910年8月22日,《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標誌著日本正式吞併半島,開始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重新考慮東亞被侵略的朝半島、中南半島等地區的戰略安排。1943年《開羅宣言》確定,以美、中、蘇作為託管國家來代管朝半島事務,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中,這一決議再次重申,美國並不打算讓朝半島脫離自己的掌控。

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電影《開羅宣言》海報

(二)分立的南北:美蘇在三八線上的爭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9月3日,韓國臨時主席金九發佈《告國內外同胞書》,希望與美國進行溝通,獲得對朝半島的自治。然而,美國原本就不願朝半島立即獲得獨立,更何況蘇聯對朝半島北部地區的佔領對他們形成了壓力,於是美軍對金九的宣言置若罔聞,甚至要求金九解散臨時機構。

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另一方面,蘇聯並沒有忽視朝半島的戰略地位問題。在日本投降前不久,百萬蘇聯紅軍突入中國東北地區,對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又有數個師的兵力開往朝境內,於12日佔領了朝北部的一系列港口,並於24日佔領平壤。

在蘇聯入朝時,美軍的力量並不在朝半島,但美國並未就此放棄。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在北緯三十八度附近劃定一條軍事分割線,通過戰爭來威脅蘇聯,遏制其南下的步伐。

9月7日,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宣佈對北緯38度線以南地區實行軍事控制。

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麥克阿瑟

為了方便在半島南部的統治,美國佔領軍司令官霍奇中將,在拒絕與朝方溝通的同時,卻公開宣稱只與有組織的團體對話,而被迫解散的臨時機構當然不在其中。

在隨後的時間,各路力量向三八線以南聚集,一年內,美軍登記的所謂“團體”竟然達到300多個,其中各色黨派多達113個。

美、蘇兩國在朝半島的博弈,為朝半島在三十八度線南北的軍事分割埋下了伏筆。

(三)緊張的對峙:一觸即發的戰爭

1948年8月15日,韓國在美國的支持下,於三八線以南正式成立,首任總統為李承晚。

當年9月9日,朝方在蘇聯的支持下,於三八線以北宣佈成立。

當時朝方人口約為900萬,水電資源高度發達,擁有著大部分的工廠;南部人口2100萬,大體來說是一個農業區,但並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相對來說,南部的軍事實力顯得更加弱小。

在1947年第三屆聯大會上,蘇聯提出美蘇兩國應在1948年從朝半島撤軍,但在南部軍事實力較弱的情況下,美國只能儘可能拖延撤軍的時間,並且幫助韓國建立一支正規的軍隊,以獲取南北軍事上的平衡。

除此以外,美軍在撤離前向李承晚提供了大量軍火,包括步槍15萬支、各類火炮2000餘門、坦克計5000輛,對韓軍進行武裝。

在1948年秋季以後,朝半島成為了蘇美間接交鋒的前沿陣地,南北都視自己為正統,試圖一統南北,雙方在邊境上大大小小的衝突愈演愈烈,而衝突的規模卻超出了美、蘇的預計。

朝戰爆發前,韓軍索要坦克,美軍顧問一口拒絕:用不著

李承晚

從1949年春天開始,邊境衝突的數量與規模迅速擴張,大大小小的邊境糾紛共發生300餘起,甚至有6次大規模交戰,其規模也從甕津半島的團級交戰,發展到開城的師級交戰。朝方則聲稱在1949年內韓國越境達1836次,雙方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張起來。

由於隨時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朝軍在1949年以後開始了大規模擴張訓練。戰爭爆發前,朝軍迅速擴張為原來的三倍,其軍備則基本由蘇方進行支持提供。

相較而言,韓軍未能獲得美方的全力支持。1949年,韓軍向美國軍事顧問團提出希望能夠獲得193輛美製M-26坦克及反坦克武器時,美軍顧問卻以朝軍不可能使用坦克對南部進行攻擊,“根本用不著坦克”為理由拒絕了。

朝半島的局勢逐漸緊張了起來,戰爭的陰影籠罩在北緯三十八度線之上,戰火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