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咱们国家有很多种美食,但是我们真正吃饱饭也就是这小几十年的事儿,所以我们非常珍惜食材每一件东西都要利用到极致,比如各种猪牛羊下水能做出很多美食。我们把各种内脏边角料叫做杂,牛身上的边角料就叫牛杂,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各地都有不同的烹饪牛杂方法,广州最有名的牛杂小吃是一位老太太摆的小摊,人称阿婆牛杂。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摆了三十多年的牛杂摊,阿婆牛杂是当地人抹不掉的记忆节点。阿婆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摆牛杂摊三十多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味道不求完美但是一定保证干净让人吃得放心。她做牛杂用的酱是自己制的,材料也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她做的牛杂味道好也很干净外加老奶奶性格很讨人喜欢,时间一长很多人就都喜欢来她这里吃牛杂。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阿婆做牛杂是提前煮熟各种牛杂,然后放到调好卤汁的锅里小火慢炖,锅里除了牛杂以外还有各种鱼蛋虾饺豆腐泡还有广东菜系常见的萝卜,起初各种牛杂和鱼蛋虾饺都是随意放在锅里炖,后来为了让每一个食客吃的数量都一样,阿婆精心把加工好的牛肠牛肺牛百叶等牛杂用竹签子串起来,每一串分量几乎是一样的。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老太太以前每天都出摊卖牛杂,后来出摊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也不出摊几次,她说以前卖牛杂是为了维持生计,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人不让她这么辛苦摆摊而且岁数也大了天天出摊怕累坏身体。经常有人想吃阿婆的牛杂特地从其他地方跑过来结果阿婆没出摊食客只能很扫兴。老太太的牛杂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她的牛杂做得相当入味,卤汁很醇厚牛杂鱼蛋虾饺吃在嘴里有浓浓的爆汁感。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牛杂的卤汁里面放了花生酱和黄糖还有食盐,每当卖出去一部分牛杂后老太太就会利索地放进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新食材,隔一段时间还会用一根小竹签蘸一下卤汁尝尝咸淡味,如果淡了就会再加一些花生酱和食盐,水少了就再倒一点开水进去,尝过味道的竹签直接掰断扔垃圾桶。老太太时刻关注汤的味道并且及时调味。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牛杂和各种卤味用夹子装到碗里,上面淋上老太太秘制的酱料特别诱人,很多人都喜欢老太太自制的辣椒面混合白米醋调出来的酸辣酱,每份牛杂是20块钱,看似不便宜但是老太太给的量也不少而且干净卫生味道美,大家也就不觉得贵了。不少人排队去买牛杂还会拍照,因为出摊时间不固定,对吃货们来说能吃得到真的是好运气,每次一出摊就有街坊发消息告诉吃货们,想吃牛杂的人就会奔走相告让其他想吃牛杂的人赶紧过去排队,老太太摆摊的一些东西会放在街上一家门店里,这家门店的人拉了几个群,每次出摊都是她告诉群里吃货。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老太太做的牛杂不少人都知道好吃,但是老人家岁数大了出摊一次也不容易,所以现在她的徒弟已经开店了,虽说徒弟是完整学习了老太太做牛杂的方法,但是离开了小巷子到繁华地段开店好像多了一丝网红气息,尽管味道和以前一样,但是大家还是怀念以前那个巷子里摆摊的牛杂。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八旬老太太卖小吃30多年,20一碗没人嫌贵,她一出摊食客奔走相告

各位读者陛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有时候同样的美食换个地方吃感觉就会不一样呢?大家有什么读后感或者读后不适感都可以在下方积极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