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為什麼採用這種編制?

鳶飛九天2018


經過這麼多年的抗日神劇的洗禮,看著劇中我軍戰士輕鬆殺死一個又一個鬼子,不由得都拍手稱快。然而這樣的電視劇不僅是對真實歷史的歪曲,更是對為了抗戰勝利、保家衛國而付出了鮮血甚至是生命的先烈們的不敬。真實歷史上的抗日戰爭,通常是在我敵雙方在5比1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勢均力敵,而在萬家嶺大捷中,國軍十餘萬人包圍了日軍的106師團打算全殲之,可最後依然還是讓日軍跑了。那麼日軍的師團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作戰單位,竟然擁有如此強悍的作戰能力呢?。今天小祁就和大家聊一聊二戰的日軍師團。


(二戰日軍師團)

二戰中的日軍編制是一個奇葩,不同於其他國家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編制,日軍的編制從高到低依次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需要注意的是師團就是二戰日本陸軍的最高固定編制,而我們說熟知的“軍”則屬於戰役級別的作戰單位,不是常設單位。

對於日軍的師團人數,不可一概而論。那是因為同樣是師團,日軍又分出了個三六九等。分別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

這四種師團在火力配置和裝備上都存在差異,也承擔著不同的作戰任務。

甲種師團(挽馬師團)

這是二戰日本陸軍的主力作戰部隊,也是日軍的常備軍最早設置於1886年。這樣的師團在七七事變前一共有十七個,番號分別為近衛師團、第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第16師團、第19師團、第20師團。


(二戰日軍的戰車)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番號並非理解的近衛師團加上1到16師團,因為之前日本進行過裁軍,而13、15、17、18四個師團因為作戰不力而被裁撤,因此形成了這樣的並非連續的主力作戰部隊番號。

甲種師團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又下轄2個步兵聯隊),加上工兵、騎兵、炮兵、運輸等4個聯隊,一共是8個聯隊,再加上師團、旅團的非戰鬥人員一共有28200人。在實際作戰時,日軍還會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或者補充戰鬥人員,這種情況下一個師團的人數可以達到4萬人以上!在人員上幾乎可以和國民黨的集團軍抗比較。


(二戰日軍的炮兵)

而甲種師團的火力配置也是最高的,這裡以第3師團為例。第三師團下轄的兩個旅團,也就是4個步兵聯隊就裝備24門步兵炮、96挺重機槍、432挺輕機槍、432具擲彈筒。聯隊直屬的炮兵中隊還擁有16門75mm山炮、16門37mm反坦克炮。而師團下轄的炮兵聯隊則擁有36門75mm野炮以及12門105mm榴彈炮。而這種火力配置,不要說是八路軍,即使是國民黨的中央軍也是不敢想的!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裝備,又豈會受小日本的欺負呢。

乙種師團(馱馬師團)

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日軍的馬匹開始不夠用了,於是日軍就不得不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騎兵聯隊,改為了大隊,而且個別師團甚至不設騎兵。需要注意的是乙種師團是由甲種師團的後備役兵員擴編而成的。


(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稻葉四郎影視形象)

乙種師團下轄除了騎兵聯隊以為的7個聯隊,加上非戰鬥人員一共有24400人。

乙種師團只是在甲種師團的基礎上裁撤了騎兵聯隊,因此戰鬥力還是可以的,和甲種師團一樣,同樣承擔野戰作戰任務。

丙種師團

由混成旅團擴編,下轄3個步兵聯隊,工兵、炮兵各一個聯隊,加上非戰鬥人員一共有約15500人。

因為缺少了騎兵和運輸聯隊,因此這樣的不具有野戰能力,當然日軍組建這樣的師團的初衷也不是希望他們參與野戰任務,而是用於執行防禦任務。因為當時日本和蘇聯的矛盾加深,於是大量的野戰部隊被抽調到北方,而為了接替當地的防務也就組建了丙種師團。

所謂的混成旅團是日軍的一種旅團編制,但他們不隸屬於某個師團,而是進行獨立的戰鬥任務。


(二戰日軍師團長)

丁種師團

同樣由混成旅團擴編而成,但是隻下轄3個步兵聯隊,而其他兵種則只有大隊或者中隊編制,大約11000人。

這樣的師團也是不具備野戰能力的,而且沒有了炮兵,連基本的防禦任務都夠嗆。組建這些師團的目的是執行反游擊戰以及大後方的防禦任務,比如說他們主要就用來掃蕩八路軍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需要注意的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從沒有成建制的消滅日軍的師團,最接近的一次就是萬家嶺大捷中的106師團。

說了這麼多來介紹二戰時期日軍的師團,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二戰真正日軍的戰鬥力,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革命先烈們究竟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又獻出了多少寶貴的生命,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


小祁說歷史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問的應該是二戰時候的日軍的一個師團,而不是現在日本自衛隊的,因為現在日本自衛隊沒有師團編制。 二戰時的日本陸軍是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每師大約1.8萬人,其中步兵約1.2萬人,其他兵種約6千人左右。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開始是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左右。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一、甲類師團:下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二、乙類師團: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4400人。 三、丙類師團:由混合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鬥人員約15500人。 四、丁類師團:也是由混合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蕩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 五、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一樣是獨立的戰略單位,一般有2-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擔輔助的戰略任務。

1937年以前,日本全國只有20個師團,1-20師團的是老部隊,後來多數成為甲種師團,每師團番號的數字加100,即101-120的師團分別是他們的預備役師團,編制與老師團完全相同,但是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多數建成乙種師團,也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


吾評武願


日軍師團分四類,一等甲類人數超過2.7萬人;二等乙類;三等丙類;四等丁類(多為新編或獨立混成旅團擴編而成,人數近1萬人。

日軍最小的戰術單位是分隊,每個分隊13人。

日軍小隊五十幾人,稍大於國民黨軍隊的"排",由7人小隊部、3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3個擲彈筒的8人擲彈分隊構成。

日軍步兵中隊比國民黨軍隊的"連“大許多,有一百八十幾人,含3個54人的小隊、19人中隊部、8個通信員等人。

日軍大隊有一千一百多人,遠大於國民黨軍隊的"營",又小於國民黨軍隊的"團",含30人大隊部、3至4箇中隊、1個機槍中隊(174人)、1個炮小隊(55人),極少數大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

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配備有12~14門步兵炮,人數達3800人,比國民黨軍隊的"步兵團"大,含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運輸隊(有騾馬、大車)、一個81人的彈藥小隊、3個步兵大隊(108挺輕機槍、36挺重機槍)、1個通信中隊(4~6個電話分隊)、1個無線電小隊(5~8臺電臺)、1個122人炮兵中隊,極少數聯隊配備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

日軍旅團編制在師團下,每個旅團約3000~8000人。步兵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獨立混成旅團有6000~8000人。

在侵華戰爭中,日軍又實施三單位制師團與獨立混成旅團2種編制。三單位制師團下轄3個步兵聯隊,聯隊下轄3個步兵大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4門步兵炮)。獨立混成旅團下轄5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5000人。


跪射俑


日軍的師團人數實際上並不一致,我們以抗戰中期為例子,日軍當時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師團編制。

日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主力師團,也就是日軍的常備師團,共十七個師團,每個師團有兩個旅團,每個旅團兩個聯隊,工兵,騎兵,炮兵和輜重部隊各一個聯隊,八個聯隊加上師團本部等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日軍的乙種師團在後期日軍的馬匹緊缺的情況下壓縮了其騎兵聯隊的人數,有的改為一個騎兵大隊,有的甚至不設騎兵聯隊,這類師團有七個聯隊和其他輔助部隊,加上師團本部

的非戰鬥人員共計24400人。

日軍的丙種旅團就更差勁了,是獨立混成旅團擴編的部隊,也就是說,這種師團原來僅有一個旅團的部隊,一共有三個步兵聯隊以及工兵聯隊和炮兵聯隊,加起來共五個聯隊,這些士兵和師團本部等非戰鬥人員加起來共計15500人。

最後,日軍的丁種師團,也是和丙種師團一樣,由獨立混成旅團擴編組成,步兵三個聯隊,其他部隊僅有中隊編制或者大隊編制,加上師團本部等非戰鬥人員共計11980人。

下面來說說日軍這些師團編制不同的原因。

早期日軍只設置十七個常備師團,即甲種師團,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兵力明顯不夠,只能擴編,但是部隊總不能都組織成甲種師團那麼多人和裝備吧,日本國內工業也供不起啊,所以只得減少部隊編制數目來降低對軍工的負擔。

日軍的四種師團分工也不同,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是作戰的主要部隊,丙種師團負責擔任駐防和警備部隊,而丁種師團因為人數較少,行動迅捷則被安排掃蕩後方游擊隊。

至於為什麼日本採取師團,旅團,聯隊這類編制都是仿照在一戰之前各國的所謂“方形師”來對部隊進行整編的。這種一般是一師兩旅四團這麼編,日軍也是一樣,一個師團兩個旅團,每個旅團兩個聯隊,一個師團就有四個步兵聯隊。實際上這種編制到了一戰二戰就已經比較落後於三三制的部隊,因為方形師的編制導致每個單獨單位人員過多,兵力不能有效分散開,所以日軍給丙種丁種師團都採用的每個師團三個聯隊。


戰鬥機解說家


要說日本師團編制就要從二戰時期說起,當時世界陸軍師級編制總體說有三種編制,大多數軍事強國陸軍師編制是標準編制,人數在一萬到一萬五之間,一種是美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大師編制,人數在一萬五到兩萬或兩萬人以上,還有一種就是以蘇俄為代表的小師編制,人數在五千到一萬之間。日本是陸軍學德國,海軍學英國。雖然日本的軍隊編制襲自德國,它不同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軍隊軍、師、旅、團、營的編制,日軍的編制為:軍(等同蘇聯方面軍或歐美集團軍)、師團(軍)、旅團(師)、聯隊(旅)、大隊(團營級之間人數遠大於營少於團,如果是小師編制,大隊的人數人1200就和一個團差不多了)、中隊(連營)、小隊(排)、分隊(班)。上面說的師團是日本陸軍的基本戰術兵團,也是日軍最高級別的固定編制單位,日軍師團的最高長官為師團長,軍銜一般為中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的軍銜,雖然也有元帥和大元帥,但大多作為榮譽軍銜,因此,日軍師團長中將的軍銜,在日軍的序列中已經相當高了。日軍更高一級編制“軍”的司令官,軍銜也多為中將。為了適應不同戰鬥的需求,日軍的師團也分為了甲、乙、丙、丁四種等級。甲級師團最高,約有28000多人,乙級師團24000餘人,丙級師團則有15000餘人,最低級的丁級師團,則只有11000人。這裡再說一下,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編制,一個國家的軍隊編制要看其想定的作戰對象,歐美國家都是工業國,技術兵器不在話下,編制規模主要看國家戰略,和自身財力,歐美國家各有各的不同,德國歐陸大平原的之中,大十字路口,四戰之地,西邊是歐陸陸軍第一強國法國,東邊是歐洲壓路機沙俄後來是蘇俄,工業馬馬虎虎但是人多。還有當時產值世界第二,他的師級編制就是大編制。法國既要陸軍抗德國,海軍對英國,都是燒錢戶,錢不夠師的編制就根據面對的對方軍力維持在一萬一到一萬五之間。英國海軍強,師級部隊編制同法國數量少,別的歐洲工業國像盧森堡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這類國家的師級部隊也是這樣,東歐工業實力相對於西歐差遠了,都是小師五千到一萬人,但是基本武器能保證但是支援兵器不足,但是人多,都是幾十個師一起。美國開始正常編制就是萬人冒頭的簡編師,主要靠海軍。這是為陸戰才玩的大師編制,財大氣粗,戰後也保留了編制,但是數量不多也就十來個。這樣的簡介就看出來了,日本的師團和旅團這個級別就是對應同歐美打仗,要奪取東南亞的資源用來戰爭,預計由於德國在歐洲搞事,主力來不了,能來的也就是萬人上下的動員部隊,以當時日本甲級師團的配置夠用了。但是他聯隊以下是應對的中國軍隊,中國軍隊由於工業不行,編制上學的是德國,但是實際上玩的是蘇俄小師的路數,技術支援兵器幾乎沒有,正常情況幾乎就是人數差不多時支援兵器比你強,聯隊以下時,級別同等建制單位下比對手多不少人,完全可以一對一僵持時,在分出小部隊去偷襲側後,在加上人員訓練素質原因,我們一個集團軍對一個師團才能打防禦,


不死貧道69525045


倭軍在侵華戰爭之前學習的是德國陸軍,所以採取大編制師,比如最初17個常設師團滿編兩個旅團四個步兵聯隊,加配屬騎兵聯隊、炮兵聯隊、後勤輜重、野戰醫院、防疫供水等部隊達到2.8萬兵員,這個數字遠比當時中國軍隊的軍要多,加上空海軍的支援,倭軍師團屬於重兵戰役集團編制。

當時,倭軍標準旅團達到7900人,人員與國軍正常師相同,論戰鬥力敢挑國軍的集團軍。標準聯隊3800人,人員與國軍旅相當,敢挑國軍的軍,而倭軍標準大隊1100人能打得國軍一個師到處跑。畢竟中央軍的師剔除空額之後也就六七千,其他地方軍甚至只四五千兵力,既缺乏訓練,裝備不足,戰術呆板,被倭軍擊破一點就會全線動搖。

武漢會戰後,倭軍兵力嚴重不足,所以先後搞出乙類師團(2.4萬),及混成旅團升級的三聯隊丙類師團(1.5萬),或者5大隊組成的警備師團(1.1萬)等二三線部隊。

主要還是資源分配問題,倭國陸軍分配到的資源有限,鋼鐵、資金、石油優先撥付海軍,倭國陸軍在戰術、火炮、自動武器等諸多方面難以緊跟美德的發展步伐。加之人員不足,只能逐步縮小編制,調老兵去參加太平洋戰場。


四川達州


按照軍武次位面第三季第15期“中國德械師,抗戰初期德國援華內幕”給出的數據來看。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個別連隊,還有戰車聯隊),除此之外還有野戰醫院,通信部,防禦給水,部隊兵器勤務單位等,整個師團約2萬人,戰時可擴編2萬5千人。

日軍最小的單位為步兵分隊(13人,一挺輕機槍,兩具擲彈筒),四個分隊為一個小隊(52人),三個小隊為一箇中隊(156人,每個中隊有兩挺重機槍和兩門迫擊炮)。四個步兵中隊為一個步兵大隊(624人,外加一個150人的指揮部和4-8挺重機槍的175人機關槍中隊,一個有用2-4門九二式步兵炮的55人的大隊炮小隊。而三個步兵大隊組成一個步兵聯隊,而一個步兵連隊還包括一個通信中隊,一個宿舍炮中隊一個聯隊炮中隊。一個步兵聯隊約為2250人。

而相比中國滿編德械師的一個步兵團人數約為2325人,和日本一個步兵聯隊人數相差不多。但是中國的兩個團成一個旅,兩個旅成一個師,一個滿編師人數約為1.2萬人左右。而兩個師又成一個軍。所以中國一個滿編軍的人數和日本一個甲種師團的人數才相差不多。

至於為什麼要採取這種編制,其實它的班、排、連、營、團、旅、師、軍的人員單位編制差不多,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而具體的人數由具體情況來看,各國單位編制人數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就比如朝鮮戰爭時中國才知道美國一個營的人員編制是800多人。
圖片來源:軍武次位面與網絡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師團是一戰之前歐洲的方塊制師的編制,這其實是源於15世紀晚期,由於火槍的出現,步兵作戰能力有了質變,全世界都開始迴歸步兵方陣(中國戚繼光也是引領者之一),要防備騎兵的衝鋒,方塊制師,兩個旅四個團。

但是到了一戰時期,由於技術得進步,出現了無線電通訊等通信技術,軍隊能夠在更大規模上的調動,就像玩星際爭霸2這種遊戲,戰場指揮官能夠微操了,所以需要更細緻的編隊,而不能像過去那樣F2A了。

再加上一戰非常殘酷,大量成建制單位被打殘,傳統的方塊制師就不適合戰爭實際,所以出現了三角制師。事實上主攻方向一個,助攻方向一個,預備隊一個,三角制是非常合理,而且靈活。

圖:北洋軍閱兵

事實上我國北洋軍或者清末新軍就是按照這樣的方塊制師組建的,一直到1924年,在孫中山的帶領下,國民黨執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在蘇聯的幫助下,組建了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國軍隊才接受三三制。

三三制有個很明顯的優點,那就是對各個部隊指揮官的要求較低,所以非常適合戰爭補充和擴充軍隊,但是缺點就是會集中大量資源在所謂主力上,過去一個軍,就靠一兩個主力團,比如當年陳賡的太嶽兵團,主力就是四個團,也就是後來13.14軍的四個主力團,而一個主力團,主力也就是一個連。

《士兵突擊》中鋼七連高成為什麼牛逼哄哄?不僅僅因為他有個當軍長的爹更在於,鋼七連是702團的主力連。

日軍由於在一戰中,主要就是佔領了青島,打了德國的遠東殖民地,所以戰爭參與度低,並沒有意識到方塊制的落後,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窮。

大家不要以為編制就不是戰鬥力,科學的,合適的編制同樣的戰鬥力,就像二戰時期,能夠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的德軍創造了閃擊戰,同樣的,科學的編制需要大量的軍人人才進行編組,又要通過實際演習進行調整與驗證,這其實並不比開發什麼先進裝備體系省錢。所以直到今天,師改旅已經是中美俄的主要編制形式,但是像韓國,仍然採用二戰時期美軍的編制,就在於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搞新編制,如果隨意動編制,反而會導致戰鬥力的潰散…比如某灣。

所以二戰時期,日軍仍然採用方塊制的師團,甲乙師團都是四聯隊制的,軍隊達到1.8萬人,而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軍師團很快就不夠靈活,丙丁兩種師團都是在混成旅團的基礎上擴編的,就是三個聯隊制。

到了抗戰後期,1944年,日軍兵力嚴重不足,這時候的師團就全部成了三三制的,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