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萬里茶道話題,我們的目的地來到萬里茶道的起點--福建武夷山縣下梅村。萬里茶道,這條長度約14000公里的商貿之路從這裡開始。這裡因茶業而興,村中保存著許多和茶業有關的古蹟和故事。既然我們要重走萬里茶道,下梅村理所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筆。那麼接下來就和我一起走進這座古村落,體會一下萬里茶道第一村的魅力。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下梅村的地理位置,緊鄰武夷山風景區。村落生態環境良好,在村中漫步,時常聽見布穀鳥的叫聲,讓人心態平和。這裡的民居大多數是清代時期的建築,距今至少上百年的歷史。下梅村因茶而興,因為其地理位置特殊,這裡的居民至今仍有很多從事著茶葉生意。他們當中大多數是種植茶,少數從事製作和販賣。這裡的肉桂茶和大紅袍都是招牌,不僅當地人以茶葉為日常生活必備品,福建的大紅袍更是被全國人民追捧,在茶葉界是當仁不讓的網紅產品。而且部分產品特供進入人民大會堂,成為官方御用茶葉,為大紅袍茶葉增添巨大光環。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在村落中,有一家人是必須要提及的,那就是下梅村的望族--鄒氏家族。鄒氏家祠坐落在下梅村最中心的位置,這也彰顯了這個家族對於下梅村的重要性。據史料記載,鄒氏祖輩鄒英章是開創萬里茶道第一人。雖然我們證實,這14000公里的距離,橫跨三國的貿易之路,不可能是一個人打造的結果。但鄒英章開創萬里茶道第一站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下梅村被後世被視為萬里茶道第一站,也是起點。那麼鄒英章到底做了哪些事,能讓下梅村成為名揚天下的茶鄉呢?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原來在雍正年間,十三行潘氏就與鄒英章,鄒茅軒父子合建茶行,負責武夷山茶在廣東的製作和銷售。此行當一直延續,並於1718年,晉商常家來到武夷山,與鄒氏達成協議,共同經營武夷山茶並把茶葉運往現外蒙古及俄羅斯地區,這就是萬里茶道北線的雛形。他們很快落實行動,把下梅製作並精製後的茶業通過梅溪水路運至赤石渡口,然後通過車馬運至江西河口,也就是現在的江西鉛山縣。再由此分包上船,運至漢口,過襄樊,轉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鎮,而後用馬幫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太行,經晉城、長治,出祁縣子洪口,於魯村換畜力大車北上,經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歸化,再換駱駝至庫侖、恰克圖,最終到達聖彼得堡。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然而因為局勢轉變,鴉片戰爭時,因茶市中心的變更,且局勢的動盪也無法讓當時仍有雄心的商人們專心經商,盛極一時的下梅慢慢衰落下來。如今的下梅村,你仍能看到許多的茶室,他們更多的是在最近數年,經濟形勢大好的情況下,重新開始操起舊業的。畢竟這老祖宗留下的瑰寶,丟之太可惜。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逛鄒氏家祠,由可感當時的大家族之氣魄。偌大的大廳,頗有規矩的裝飾,以及地形複雜的別院,都向遊客們展示著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家族的不可一世。然而這其中有一個元素,更是讓許多遊客感受到了封建大家族嚴苛的標準。那就是下圖所示的婆婆門,別名也叫芭蕉門。這看似扭扭捏捏的壁洞,很像是一個人形,是不是和擇人有關呢?真相確實如此。據介紹,因為鄒氏是名門望族,所以對於入門的媳婦是相當的嚴格的。不僅要面容姣好,更要有絕佳的身材。這婆婆門就是為篩選家族媳婦而做的。這座門不僅體現了當時封建家族的絕對至尊地位,同時也表現了舊時做事做人特別重視規矩的態度。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看完婆婆門,是不是感覺自古要入名門都不是那麼輕鬆的一件事。其實這座門看似傲嬌,實際體現鄒氏家族篩選人的決心。從來就沒有天生的貴族,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努力,以及不斷的吸取優質基因,才有千秋之業。而這種精神,如今仍舊影響著下梅村的居民。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無與倫比的歷史基礎。萬里茶道仍在,而且在今年3月已經被國家納入申遺備選名單。所以如何利用祖輩留下的資源,結合當下的機會,實現再次輝煌是村民面對的課題。希望在不久將來,就能看到那繁華的武夷山茶業重振雄風!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福建武夷山縣這古村,萬里茶道由此開始,開啟亞歐重要貿易商道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