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预言人类很快实现永生,但中医的理论认为这不可能

是的,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墙!请看文章仔细分析。

平时,大家对中医的理解,基本是将病治好,而没有更多地希望什么。

大部分人是这样想的。

但是有个词:大病初愈。指那些控制住了病情,身体却相当虚弱的状况

仅是把病治好,并不是中医最希望的。

中医最希望的是,人们拥有高质量的生命状态,拥有幸福的生活感受.中医的高层次境界,是谈幸福的,而不是谈痛苦的。

西方预言人类很快实现永生,但中医的理论认为这不可能

《大漫中医》中星夜大夫和两个学生的形象

“你现在的痛苦,要这样这样地治……”

“你这样做,生命质量更高,能生活地更幸福……”

这两个说法,哪个好呢?显然是后者,大家都希望拥有幸福。

的确,吃药治好病,并不是中医希望的最后结果。

中医高层次讲的是预防、治未病,讲高质量的生命存在。

已经痛苦到必须来吃药了,生命质量已经很差了。

为什么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养生呢?

就是他们在养生的过程中,获得了高质量的生存状态,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感受。

高质量、幸福的生命,本来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然而然拥有的。

这也是自然健康所传递给大家的:和自己的身体做朋友吧。

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其实很糟糕。

被污染的食物、被污染的环境、被压迫的心灵。

都在逼迫我们远离自然健康的状态,远离高质量的幸福的生存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养生调理得很好了,仍在坚持养生调理的一个原因:“我要持续地呵护我的身体,我要一直拥有幸福的生命。”

来我们这里调理的同学中,有好多原来对生活已经丧失了信心,身体太差了,感觉生命都灰暗了。当他们至少坚持了三个月调理下来,心态就转变了。

有不少同学又有了重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也是他们获得了自然健康。

心理、生理,都在进入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失去了的幸福感,又回来了。

生命中的幸福,它们也是有根基的。

根基有两个:元气、精。

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都必须依靠这两个根基而建立。

中国的文字里,“元”有初始就具足之意,如“元始”(注意不是原始)。

现在有一些国外的医生和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设想:若干年后,人类实现永生。

但中医认为这不是可能的,元气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元气注定了人类的寿命。

中医是立体的,元气也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去理解的。在这篇文章里,我只选一个角度来描述下元气吧。

元气,是精子卵子相遇形成受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父精母血给了卵细胞初始的生命活性。随后卵细胞分裂出的所有细胞,都共同具有相同的生命活性。直到人出生后保持二十来次细胞的分裂,父精母血赋后代的生命活性才会消失。

就好比给了一个陀螺一个初始的动力,这个陀螺滴溜溜地转了一段时间,才会停下来。

元气以细胞活性的形式存在,会随着细胞的一次次分裂而降低。

有个案例:世界第一例克隆生物: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因为是用成年羊的细胞进行的克隆。所以克隆羊多利一出生,细胞的活性就只能和成年羊一样,而不如新生的羊。

所以多利羊长大后,就进入了中老年,而不是从幼年长到青少年。

很快多利羊就出现了很多衰老的症状,健康严重恶化。最后不得不将多利羊安乐死了。

这是因为克隆时没有接受父母的赋与的元气,而是直接消耗原细胞的活性。

西方预言人类很快实现永生,但中医的理论认为这不可能

若是我们过多的消耗元气,也是会出现早衰。如果我们一直保护好元气,能活到 120岁左右,也就是:天年。

但绝大部分人,生命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折损消耗了大量元气,寿命大减,一般也就是七八十岁吧。

所以我们养生的核心,就是减少元气的消耗。

我们平时的各种对健康折损,其实都在加剧元气的消耗,也就是在降低细胞的活性。

当身体基础垮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牺牲元气,也就是全身所有细胞的活性,来托住体质,不让继续恶化。

元气托住体质,身体不再继续恶化下去,正是大部分人的体质写照。

他们感觉不舒服,也不见大病,于是就没去多想,却不知元气在过多地消耗中。这也是他们没生过什么大病,但寿命也只有七八十岁的原因。

若邪气过多地汇集在一处,突破了那里元气的保护力量,就会显出明显的病症出来。

黄帝内经有段话,其实也是在讲述元气正常消耗的情况下,生命的节奏: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我们取男女在生命最美好的青年时期来看吧。

从我的经验来看,现在的年轻人,在生命最美好的时期,也是损耗元气最厉害的时期。

首先看女性的: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发育完全,智齿开始生长了,进入了生育最佳年龄。

四七二十八岁,是女性身体发育最成熟的时期,筋骨生长完全而坚实,头发也是发质最好生长最快的时候。身体盛旺,也表示面容是最美的时期,全身散发着成熟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成熟女性的美丽,要一直到五七三十五岁,才开始向下走,开始衰老。

面始焦,就是面部开始发黄、皮肤开始不大好,开始有点皱纹了。但这也只是刚刚开始,只是刚有了点衰老的迹象。

发始堕,就是旺盛的头发终于有了点脱发的迹象,只是刚开始有了脱发的迹象。

然后我们再来看现在的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

二十出头一点,就面部发黄、长斑、脱发……

明显的,和黄帝内经所述一对比,可以看出现代女性的普遍早衰来。

唉呀,妹纸,你的元气被折损了很多,让你提前了十几年开始衰老。

这样说来,你的寿数,也被扣除了十来年。

再来看男性: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三八二十四岁,肾气发育完全,筋骨强劲,智齿生长,是个真正的男人了,可以当父亲了

四八三十二岁,筋骨隆盛,肌内满壮,就是肌肉发育到高峰,充满了阳刚气息

五八四十岁,肾气才刚刚衰弱,头发刚刚有了脱落的迹象,牙齿也有了些松动的感觉

这是男人在元气正常消耗下,生命的节奏。但现在很多年轻男性和黄帝内经所述的一对比,就可以发现他们因损耗了太多的元气而出现早衰。比如九零后就各种脱发、肾虚等……

对的,虽然现在表面上人均寿命提高了,但生命质量太差,人们普遍早衰。这样的生命,自然不幸福了。

女性应到美三十五岁,男性应壮到四十岁。

在这年龄之前,都是生机勃勃,过着最幸福的人生。

不靠化妆,不靠药物,而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女性四十二岁才感觉青春不再,男性四十八岁才感觉不再强壮。

然后,女性的美还会再保留七年,就是到四十二岁。男人的强壮还会再保留八年,到四十八岁,才真正感觉青春不在。

这才是正常的元气消耗速度,这样才能活到天年一百二十岁。

为何黄帝内经一开篇就在讲人的早衰,我们看周围的人,就能了解,人们折腾自己损耗元气,不分古代和现代。特别是现在这环境,很多人都无法拥有人生最美好时光的健康的幸福。

这也是,为何大家在这个环境里,需要持续呵护身体,是为了减少元气的消耗,让自己多美几年、多壮几年。

让大家幸福的高质量生命,持续不断。

如果元气出现了过度的消耗,这个节奏会被打乱。

同时也意味着,本来俱有的寿数,被自己折损而缩短了。

精和元气是一体两面,藏精的丰富 ,能够有效的减少元气的消耗。

细胞的活性是需要精来支撑的,就如同长明的火焰需要燃料的充足存在。精越充足,越能保障细胞的活性,对元气的保护就越好。

精气神是人的三宝,精气神充足的人,拥有高质量的生命状态。他们生活着的幸福感,是生命质量不足的人普遍遗忘了的。是的,高质量的生命俱有的幸福感,很难用思维来理解,而是需要大家去拥有。

精气神是一体的,精是精气神的基础,以精华物质形态存在于身体所有细胞里。

这些精华物质,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中。当然,现代医学研究,检测出来的是很多种的蛋白质、酶等的存在,但在中医的整体思维里,将这些精华物质统称为精!

西方预言人类很快实现永生,但中医的理论认为这不可能

中医认为气归精、精食气。精,是由食物中的气,所转变成的身体里最精华的物质。

那么食物中气呢,又是由精所化,即中医所说的精归化。

这即是说,我们身体需要的精,是吸收了食物中的气所转化,食物中的气又是由食物中的精所转化。

那我们需要向身体里填精,就要吃气充足的食物。气充足的食物,那就是植物的种子。因为种子能发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含有丰富的气。

所以我们吃的米、面,是由种子加工而来,被称为主食,因为它们是填精最主要的食物。别的食物如肉、油等,再好吃、营养再丰富,也只是副食。

我们要向身体里填精,就一定要吃主食。

填精,也是自然健康调理特别看重的。体质受损的人,全身细胞内是缺乏精的,在调理的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精来填补。我将这个阶段,打了个比方为“还身体的债”,这个还债的过程视各人情况,时间长短不一。当填精到了足够的程度,体质会出现迅猛地好转。

元气活力旺盛,精充足,是拥有良好体质的基础。这也是自然健康的基础,体质好,身体能自然而然地抵抗病邪的侵袭,自然而然地将很多杂症自愈。

我是星夜大夫,推荐大家去搜索观看我画的中医漫画《大漫中医》,本文插图即是《大漫中医》风格。网上挺受欢迎的

另外,请大家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