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福利來啦~~

留言區獲zan第一名

將獲得由臨沂萌寵親子樂園

提供的免費兒童票一張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銀,1964年出生於郯城縣李莊鎮西唐莊村,幾十年後,他帶領著鄉親們改變了祖祖輩輩謀生的方式,在臨沂的商城板材市場上攪動一池春水。

賣傢俱起家

出生時,作為傳統的木匠村西唐莊村80%以上的村民都以木器加工為業。木匠活就像傳家寶一樣從老一輩人的手中一代代傳承下來,不僅是兄弟姐妹會做,就連娶回來的媳婦慢慢地也都耳濡目染地學會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銀家也是一樣,他的祖父和父親也都是木匠。所以,1982年高中畢業後,王西銀理所當然地像村裡其他青年一樣,開始跟著父親學做木工。木工做好後,還要銷售出去。那時銷售的主要途徑就是趕山會。春天3月25日、秋天10月25日的山會,是他們從不會錯過的重要銷售渠道。因為老百姓大多會通過這兩個集會提前給兒子買上婚床、給閨女置辦好嫁妝等傢俱。

這種原始的又產又銷的模式,王西銀做了四五年。1986年的時候,他在市場上發現了更掙錢的一種門路——販賣組裝傢俱,也就是從江蘇邳州買回半成品傢俱,回來進行上漆組裝等工序後再銷往當時臨沂的13個縣區。從做傢俱到販傢俱,一個小小的改變讓王西銀的收入更多了。再趕山會的時候,他可以騎上電動車去賣了。

生活似乎是舒適了不少,但這點舒適又怎麼能夠安撫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呢?他犀利的目光再次瞄向了利潤更豐厚的圓桌加工。相信很多人的印象中家中似乎都曾有過一張這樣的圓桌,與傳統的八仙桌的笨重相比,它輕巧簡單,使用方便,是可以隨時拎出來使用的,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很快,1988年,王西銀的圓桌廠便成立了,開始僅生產圓桌,後來又補充了椅子、衣架等其他傢俱。從江蘇邳州拉來木材,進行加工後,再賣出去,這樣利潤就更高了,他掙的財富也越來越多了。那時,他開給男工每月的工資就能達到90元錢,女工是60元錢。

之後,他又瞄準市場需求將木工手藝轉向生產鋼木傢俱,改變了過去單一生產圓桌和摺疊椅之類的普通木製產品的做法,從此生產出實惠大方的鋼木傢俱,產品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生產紅紅火火。

出上這2000賠好了

1991年,位於北園路中段南側的華苑集團華東土雜市場成立了。兩年後,這裡又專門成立了酒店用品市場。王西銀的傢俱產品開始供應酒店用品市場的商戶。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這個由前園居委興辦的土產雜品專業批發市場,再次成為王西銀華麗轉身、搏擊商海的舞臺。

但是,這個新興的市場,一開始並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青睞,以致於一開始的招商很不成功。看著還有門頭沒有賣出去,想到他來回給送貨的那幾家商戶紅火的生意,王西銀又開始打起注意:“我為什麼不自己賣貨呢?”那時候,500元就能租個攤位。他的想法就是:出上2000元任它賠,試試吧。同時,他相信別人能行,他一定也能行。結果,再次證明了他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幹了不到兩年,土雜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大。後來土雜市場搬遷,只留下了賣板材的,並於1996年成立了專業的板材裝飾材料批發市場。他也成為這個市場83號門頭的主人。

在做傢俱賣傢俱的過程中,他在河北省發現了在臨沂還沒有的一種“寶貝”——密度板。這種板材最大的特點就是硬度好,不變形,是做傢俱的好材料。木匠出身的他深知這種板材對傢俱行業的意義幾乎是顛覆性的。他斷定這種密度闆闆材在臨沂一定會大有市場!

王西銀迅速調整自己的生意格局:把家裡的圓桌廠交給大哥,把市場的傢俱轉給發小,從此,鋪下心與從小一起長大從沒分開過的孿生二哥王西金一起合夥做這種板材生意!他的決定到底有多麼正確,還是讓利潤來說話吧。“那時,2萬本錢一年就能翻到5萬。”王西銀說。

那是一個火熱的年代

之後,他們又經歷了板材行業的大爆發。臨沂板材業的蓬勃發展,拉動了臨沂經濟的迅猛發展,現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中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乘勢而上,他和二哥王西金又成立了金銀木業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發展,公司已經與大亞木業、吉象木業、寶源木業、安徽木業、澳大利亞一棵樹、新西蘭太陽等國內外數家知名企業進行合作,並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通過與他們的合作,為客戶提供檔次更高、品質更好、規格齊全的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如今金銀木業已經成為一家集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木製品企業。

作為臨沂板材行業的見證者、參與者、引領者,在王西銀眼中,臨沂板材市場就是一路西進、不斷升級的過程:

從市場環境來說,在臨西一路北園路的時候,市場是低矮的平房;到華東板材市場的時候發展到大棚,再到臨西十一路佔地1000畝地60萬平方米的裝飾和板材市場時,就升級到了鋼瓦大棚。如今,配貨裝載環境更加方便,條件不斷優化。

從就業人員數量上說,每一次的升級,從業人員都要翻兩番。他還記得在土雜市場時,從業家數不足200家,而現在不僅家數翻了兩番,從業人員更是達到了將近3000人。

從地理位置來說,每一次升級,都是臨沂城市邊緣不斷向西擴展的過程,臨西一路,臨西五路、臨西八路、臨西十一路、臨西十三路……板材市場一路向西,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邊緣。

因為有了市場的需求,更是帶動了義堂板材生產業的壯大。

早在1991年下半年,朱保鄉、義堂鎮開始出現幾家小型膠合板加工廠家。到1995年前後,市場對板材的需求旺盛,引起了更多當地人加入到板材生產的陣營。由於原材料價格低,市場銷路好,產品價格高,廠家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此後,各類木材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行業迎來爆發式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客商都前來採購。

海闊憑魚躍。在臨沂板材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王西銀用他異乎尋常的商業智慧,成為板材市場乃至臨沂商城獨立潮頭的弄潮兒,成為臨沂板材業的榜樣。

那是一個火熱的年代。作為行業的參與者、見證者,王西金感到很榮幸——沒有錯過臨沂的發展,沒有錯過板材行業的發展,沒有錯過心中的創富夢想。

孤木不成林

20多年的行業沉澱,讓王西銀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即便已經成功,王西銀依然會將學習進行到底。因為20多年的商海沉浮,讓他明白必須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能抓住市場機遇。

他始終像一名初入行業的新手一樣,如飢似渴地學習著這個行業所有的知識,搜尋著這個行業所有最新最前沿的動態,關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板材生產線從幾條發展到如今的幾千條,每一條他都熟練掌握。他成了對這個市場最懂的那個人,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大家有什麼問題都願意來諮詢他,同他商量。而他更樂意用他掌握的信息資源為大家服務,同時也在思考“單絲不成縷,孤木不成林”的道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尤其是到了2007年的時候,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不足之處,限制了競爭力的提升,制約了該地區板材業的進一步發展。考慮到板材市場的未來發展,王西銀覺得他要為行業做點事情。他要做的這件事情就是成立板材協會,讓大家抱團發展。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大多從業人員的支持。這個想法,2009年終於得以實現——這一年8月9日上午,臨沂市工商業聯合會裝飾板材城商會在金谷大酒店舉行了成立大會。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臨沂市工商聯裝飾板材城商會的成立,標誌著華東裝飾板材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憑藉著專業知識,和一腔為大家服務的熱情,王西銀被選為會長。這會長一做就是9年。擔任會長期間,他帶領廣大會員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研發板材新品種,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在臨沂的板材加工和流通行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積極參與社會光彩等事業,救助社會弱勢群體,累計捐款捐物達30餘萬元。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在裝飾板材商會擔任會長期間,他積極帶領會員致力於市場的擴張,推動臨沂板材行業在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擴大,帶動發展起來的臨沂裝飾板材城被譽為本行業“天下第一”。

如今,在山東省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之際,我市正處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如何順應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性選擇,如何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加速產品技術革新,提升品牌影響力,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成為協會需要解決的問題。

商會企業搶抓發展機遇,斥巨資打造的新港超強刨花板項目,引進德國人造板生產線製造商迪芬巴赫,新建新港集團,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做大做強,發揮引領作用,打造木業高端品牌,為促進全市傳統木業升級轉型做好標杆和表率。王西銀認為,從高汙染、小而散的粗放式發展狀態,到大規模的綠色環保、健康高效的商會企業新港木業式大生產,才是板材行業的方向。

2018年10月12日,2018中國(平邑)首屆木業發展蒙山論壇在平邑金海源藍海鈞華大酒店舉行。這是一個匯聚行業精英,聚焦行業熱點、探尋中國木業發展新方向的會議。王西銀帶領著板材市場的同行們再一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名木業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平邑,共同分享木業產業發展的新成果,新商機。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他相信,只要不斷走下去,一定會有驚喜。

每一種成功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奮鬥史

這麼多年的打拼,錢賺了,苦也沒少出。他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上臨沂賣傢俱的時候,25公里的路程,要是純靠步行的話,需要走上半天,即使騎自行車也要騎四五個小時。每次都是當經過金雀山路永昌門時,就又餓又累了。在永昌門南就是一家包子店,那時包子5分錢一個,但是他卻很少吃,饞得厲害的時候,便買兩毛錢的4個包子解解饞,要想飽還必須另外吃上一兩個隨身帶來的地瓜面煎餅。

1993年前後,他們到河北進貨的時候,因為那時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物流,進了貨後都是舉著“臨沂有貨”的牌子到路上攔路過的大貨車。夏天的時候,不顧烈日當空,就在路邊舉著牌子,冬天裹上一件黃大衣,怕手冷就把牌子掛到身上。運氣好的話,當天就能攔到車,但是運氣差一點的話等兩三天才能攔到車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兩年後,1995年才有了配貨站。他這樣掛牌攔車的日子才算結束。

外出進貨,最擔心的就是錢的安全。每一次進貨,都需要隨身帶上幾萬元,需要坐上一整夜的客車。那時的客車上什麼樣的人都有,睡意沉沉的時候,不小心錢被偷走的事沒少發生。他妻子就給他縫了一個帶拉鍊的錢袋子,捆在腰上。這樣,他可以隨時感知到錢的存在。

那時他去河北進原材料時,為了省下住宿費,他都是住在市場的大棚下,旁邊全是板材,眼睛都辣得睜不開。但是無論多苦多累,那時只要想幹就有錢賺,這樣的生活還是很美好的。他說。

回顧這些年風風雨雨的打拼,他最感謝的就是一路都有他的同胞二哥。到現在他們幾乎都沒有分開,無論從事業上,還是到家庭上,兄弟倆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從沒有分開過,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令王西銀最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年忙於事業,對家人和孩子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照顧,甚至有些遺憾和痛苦已經難以彌補,這讓他更加珍惜家人和現在幸福的生活。

琢玉幾度秋 誰解其中味。從一個木匠開始,到板材業大商,在夾縫中尋找機會,在誠信中奠定信譽,王西銀創造了屬於他的傳奇。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銀現任山東省工商聯執委,臨沂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北京木材流通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木材流通協會副會長,臨沂市工商聯裝飾板材商會會長,臨沂市金銀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1 -END-

【商海弄潮】王西銀:從家傳木匠到板材大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