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福利来啦~~

留言区获zan第一名

将获得由临沂萌宠亲子乐园

提供的免费儿童票一张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银,1964年出生于郯城县李庄镇西唐庄村,几十年后,他带领着乡亲们改变了祖祖辈辈谋生的方式,在临沂的商城板材市场上搅动一池春水。

卖家具起家

出生时,作为传统的木匠村西唐庄村80%以上的村民都以木器加工为业。木匠活就像传家宝一样从老一辈人的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不仅是兄弟姐妹会做,就连娶回来的媳妇慢慢地也都耳濡目染地学会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银家也是一样,他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是木匠。所以,1982年高中毕业后,王西银理所当然地像村里其他青年一样,开始跟着父亲学做木工。木工做好后,还要销售出去。那时销售的主要途径就是赶山会。春天3月25日、秋天10月25日的山会,是他们从不会错过的重要销售渠道。因为老百姓大多会通过这两个集会提前给儿子买上婚床、给闺女置办好嫁妆等家具。

这种原始的又产又销的模式,王西银做了四五年。1986年的时候,他在市场上发现了更挣钱的一种门路——贩卖组装家具,也就是从江苏邳州买回半成品家具,回来进行上漆组装等工序后再销往当时临沂的13个县区。从做家具到贩家具,一个小小的改变让王西银的收入更多了。再赶山会的时候,他可以骑上电动车去卖了。

生活似乎是舒适了不少,但这点舒适又怎么能够安抚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呢?他犀利的目光再次瞄向了利润更丰厚的圆桌加工。相信很多人的印象中家中似乎都曾有过一张这样的圆桌,与传统的八仙桌的笨重相比,它轻巧简单,使用方便,是可以随时拎出来使用的,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很快,1988年,王西银的圆桌厂便成立了,开始仅生产圆桌,后来又补充了椅子、衣架等其他家具。从江苏邳州拉来木材,进行加工后,再卖出去,这样利润就更高了,他挣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了。那时,他开给男工每月的工资就能达到90元钱,女工是60元钱。

之后,他又瞄准市场需求将木工手艺转向生产钢木家具,改变了过去单一生产圆桌和折叠椅之类的普通木制产品的做法,从此生产出实惠大方的钢木家具,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生产红红火火。

出上这2000赔好了

1991年,位于北园路中段南侧的华苑集团华东土杂市场成立了。两年后,这里又专门成立了酒店用品市场。王西银的家具产品开始供应酒店用品市场的商户。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这个由前园居委兴办的土产杂品专业批发市场,再次成为王西银华丽转身、搏击商海的舞台。

但是,这个新兴的市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青睐,以致于一开始的招商很不成功。看着还有门头没有卖出去,想到他来回给送货的那几家商户红火的生意,王西银又开始打起注意:“我为什么不自己卖货呢?”那时候,500元就能租个摊位。他的想法就是:出上2000元任它赔,试试吧。同时,他相信别人能行,他一定也能行。结果,再次证明了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干了不到两年,土杂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大。后来土杂市场搬迁,只留下了卖板材的,并于1996年成立了专业的板材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他也成为这个市场83号门头的主人。

在做家具卖家具的过程中,他在河北省发现了在临沂还没有的一种“宝贝”——密度板。这种板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硬度好,不变形,是做家具的好材料。木匠出身的他深知这种板材对家具行业的意义几乎是颠覆性的。他断定这种密度板板材在临沂一定会大有市场!

王西银迅速调整自己的生意格局:把家里的圆桌厂交给大哥,把市场的家具转给发小,从此,铺下心与从小一起长大从没分开过的孪生二哥王西金一起合伙做这种板材生意!他的决定到底有多么正确,还是让利润来说话吧。“那时,2万本钱一年就能翻到5万。”王西银说。

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

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板材行业的大爆发。临沂板材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临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乘势而上,他和二哥王西金又成立了金银木业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公司已经与大亚木业、吉象木业、宝源木业、安徽木业、澳大利亚一棵树、新西兰太阳等国内外数家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档次更高、品质更好、规格齐全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今金银木业已经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木制品企业。

作为临沂板材行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引领者,在王西银眼中,临沂板材市场就是一路西进、不断升级的过程:

从市场环境来说,在临西一路北园路的时候,市场是低矮的平房;到华东板材市场的时候发展到大棚,再到临西十一路占地1000亩地60万平方米的装饰和板材市场时,就升级到了钢瓦大棚。如今,配货装载环境更加方便,条件不断优化。

从就业人员数量上说,每一次的升级,从业人员都要翻两番。他还记得在土杂市场时,从业家数不足200家,而现在不仅家数翻了两番,从业人员更是达到了将近3000人。

从地理位置来说,每一次升级,都是临沂城市边缘不断向西扩展的过程,临西一路,临西五路、临西八路、临西十一路、临西十三路……板材市场一路向西,不断刷新着城市的边缘。

因为有了市场的需求,更是带动了义堂板材生产业的壮大。

早在1991年下半年,朱保乡、义堂镇开始出现几家小型胶合板加工厂家。到1995年前后,市场对板材的需求旺盛,引起了更多当地人加入到板材生产的阵营。由于原材料价格低,市场销路好,产品价格高,厂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此后,各类木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行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客商都前来采购。

海阔凭鱼跃。在临沂板材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王西银用他异乎寻常的商业智慧,成为板材市场乃至临沂商城独立潮头的弄潮儿,成为临沂板材业的榜样。

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作为行业的参与者、见证者,王西金感到很荣幸——没有错过临沂的发展,没有错过板材行业的发展,没有错过心中的创富梦想。

孤木不成林

20多年的行业沉淀,让王西银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即便已经成功,王西银依然会将学习进行到底。因为20多年的商海沉浮,让他明白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他始终像一名初入行业的新手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这个行业所有的知识,搜寻着这个行业所有最新最前沿的动态,关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板材生产线从几条发展到如今的几千条,每一条他都熟练掌握。他成了对这个市场最懂的那个人,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大家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来咨询他,同他商量。而他更乐意用他掌握的信息资源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在思考“单丝不成缕,孤木不成林”的道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尤其是到了2007年的时候,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限制了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了该地区板材业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板材市场的未来发展,王西银觉得他要为行业做点事情。他要做的这件事情就是成立板材协会,让大家抱团发展。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大多从业人员的支持。这个想法,2009年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年8月9日上午,临沂市工商业联合会装饰板材城商会在金谷大酒店举行了成立大会。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临沂市工商联装饰板材城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华东装饰板材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凭借着专业知识,和一腔为大家服务的热情,王西银被选为会长。这会长一做就是9年。担任会长期间,他带领广大会员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研发板材新品种,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在临沂的板材加工和流通行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积极参与社会光彩等事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累计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在装饰板材商会担任会长期间,他积极带领会员致力于市场的扩张,推动临沂板材行业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带动发展起来的临沂装饰板材城被誉为本行业“天下第一”。

如今,在山东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际,我市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选择,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加速产品技术革新,提升品牌影响力,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成为协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商会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斥巨资打造的新港超强刨花板项目,引进德国人造板生产线制造商迪芬巴赫,新建新港集团,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发挥引领作用,打造木业高端品牌,为促进全市传统木业升级转型做好标杆和表率。王西银认为,从高污染、小而散的粗放式发展状态,到大规模的绿色环保、健康高效的商会企业新港木业式大生产,才是板材行业的方向。

2018年10月12日,2018中国(平邑)首届木业发展蒙山论坛在平邑金海源蓝海钧华大酒店举行。这是一个汇聚行业精英,聚焦行业热点、探寻中国木业发展新方向的会议。王西银带领着板材市场的同行们再一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木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平邑,共同分享木业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商机。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他相信,只要不断走下去,一定会有惊喜。

每一种成功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

这么多年的打拼,钱赚了,苦也没少出。他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临沂卖家具的时候,25公里的路程,要是纯靠步行的话,需要走上半天,即使骑自行车也要骑四五个小时。每次都是当经过金雀山路永昌门时,就又饿又累了。在永昌门南就是一家包子店,那时包子5分钱一个,但是他却很少吃,馋得厉害的时候,便买两毛钱的4个包子解解馋,要想饱还必须另外吃上一两个随身带来的地瓜面煎饼。

1993年前后,他们到河北进货的时候,因为那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进了货后都是举着“临沂有货”的牌子到路上拦路过的大货车。夏天的时候,不顾烈日当空,就在路边举着牌子,冬天裹上一件黄大衣,怕手冷就把牌子挂到身上。运气好的话,当天就能拦到车,但是运气差一点的话等两三天才能拦到车也是常有的事。直到两年后,1995年才有了配货站。他这样挂牌拦车的日子才算结束。

外出进货,最担心的就是钱的安全。每一次进货,都需要随身带上几万元,需要坐上一整夜的客车。那时的客车上什么样的人都有,睡意沉沉的时候,不小心钱被偷走的事没少发生。他妻子就给他缝了一个带拉链的钱袋子,捆在腰上。这样,他可以随时感知到钱的存在。

那时他去河北进原材料时,为了省下住宿费,他都是住在市场的大棚下,旁边全是板材,眼睛都辣得睁不开。但是无论多苦多累,那时只要想干就有钱赚,这样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他说。

回顾这些年风风雨雨的打拼,他最感谢的就是一路都有他的同胞二哥。到现在他们几乎都没有分开,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到家庭上,兄弟俩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没有分开过,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令王西银最感到遗憾的是,这些年忙于事业,对家人和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照顾,甚至有些遗憾和痛苦已经难以弥补,这让他更加珍惜家人和现在幸福的生活。

琢玉几度秋 谁解其中味。从一个木匠开始,到板材业大商,在夹缝中寻找机会,在诚信中奠定信誉,王西银创造了属于他的传奇。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王西银现任山东省工商联执委,临沂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北京木材流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木材流通协会副会长,临沂市工商联装饰板材商会会长,临沂市金银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1 -END-

【商海弄潮】王西银:从家传木匠到板材大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