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文|冷丝

栏目|考研复习

不仅仅是这几年,“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其实,很多人并不注意的考博、读博热潮早就开始了,只是读博群体并不是特别庞大,也就没有太多的人关心。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那么,对于一名在校的硕士研究生,你假如有读博的计划,又该如何积极准备考博、读博的相关事宜?

考博是对一个学生能力的考察,比如知识水平、科研发展潜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综合能力等等,任何一种能力不过关,考博的大门就会被关闭。

当下考博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等,还有一种方式是未有硕士学位而直接攻博,等等。选择什么方式,做好相应的准备,对于考博能否成功关系重大。如何选择好目标院校?如何和报考导师保持适当联系?这些内容都是考博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很多考试专家这样建议:

其一,本科和硕士就读学校非985或者211高校、非“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生,建议通过普通招考方式考博。

其二,本科和硕士就读学校为985和211高校、“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生,建议通过申请考核方式考博。

其三,硕士学校有硕博连读名额且硕士学校是985和211高校、“双一流”高校,建议走硕博连读的道路。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当下考博竞争白热化,每年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悬殊,博导选择空间较大,因此对于一些报考名校的同学来讲,建议考虑自身条件选择考博方式。

冷丝也认为,博士报考院校尽可能至少要比硕士院校高一层次,否则读博的意义不是很大。

那么,对于在校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该如何准备考博、读博的相关工作?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第一,冷丝认为,首先是外语,尽可能早一点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甚至雅思、托福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因为无论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或者申博和硕博连读,英语成绩是申请读博的考生必须要过关的。

英语是普通招考的必考科目,而且是过关率极低的一门科目,因此英语基础是否牢固关系着你们备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的一个必备材料就是六级或者雅思等成绩单,而且层次越高的学校对英语的要求越高。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第二,冷丝建议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活动,与学界大佬进行近距离接触。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你往往能接触到许多新鲜有趣的学界前沿课题,你可以从这里入手,向里深挖,不少优秀的论文都是由此诞生,这能为你今后的学术道路提供一个不错的方向。

第三,要多攻读专业文献、多发文章。做研究,要从前人的发现中找到未被发现的点去进行研究,所以,认真攻读专业文献,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挖掘读博时想继续研究的方向。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关于研究方向,冷丝建议你要与导师沟通自己的想法与未来的规划。

导师作为学术圈的前辈,对于研究的经验十分丰富,在必要时,也会给予你一定的建议和意见。而且在硕士期间,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发文章,这是博导选择学生的一大重要标准。只有你的文章写得好,有代表性,才能脱颖而出。

第四,要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沉重的科研压力和负担,面对未知的研究结果和延期毕业的可能性,很可能会中途崩溃,这是需要避免的。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许多博士生会发现社会上自己的同龄人已经能够拿到一笔可观的薪水了,而自己拿到手的补贴还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你对此也要正确认识。

此外,硕士研究生普遍在25岁以后开始读博,毕业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这段时间正好也是事业上升和婚育的黄金时期,而一旦选择读博,这个阶段可能会无限期推后,即使现在内心坚定,但在困于科研内心苦闷无法排解时,即使一件琐事也很有可能击垮一个人。

“考研热”持续了几十年,考博的人多吗?在校硕士生该如何备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冷丝还认为,选择读博要锻造过硬的心理素质。

希望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你树立志向和目标——考博和读博,祝你人生道路走得顺畅而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