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改革失败了,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是不是该推倒重来?

从94年开始足球改革,足球改革的路走到了现在,让我们回头再看一看,是不是已经背离了初衷,这样的改革还能够继续走下去吗?

1992年1月国奥足球队在争夺巴塞罗那奥运会入场券的比赛中,上演了黑色三分钟,最后9分钟被韩国队连贯三球,输给对手,失去了小组初赛权,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震动优势,引发了关于中国足球出路的大讨论,有识之士提出走足球职业化道路,而职业化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从92年你要改革的初衷就可以看出,当时从上到下要改革足球,并不是为了长远打算,只是为了冲击奥运会或者世界杯。

也可以说从刚开始,我国的足球改革就走进了误区,而紧随着足球改革开始运作,这一弊端就越放越大。

从93年开始,上海,大连,北京,广州,天津,江苏,武汉成都等8个足球城市成立足球改革试点,并且足协也推出了第1份关于成立足球俱乐部的文件,这为足球职业化改革从制度上和规划上做好了充分准备。

从94年4月27号,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终于在成都正式拉开序幕,可以说一炮打响。

紧接着三年的市场运作,足球市场的火爆,完全把他的隐忧隐藏起来,因为这当初改革的并不完善,还有很多的尾巴却被很多人遗忘,其中就有最主要的金钱与制度。

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足协的手伸的太长,很不客气的讲,足协的手不是一般的长。

因为从足球职业化初期,足协就积极参与各个足球俱乐部的运作,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帮助足协走入正轨,实际是他和俱乐部的利益产生了勾结。

可以说足协在俱乐部的运作中既是裁判,也是俱乐部商业合作的伙伴,这和职业化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再加上足协制度的不健全,漏洞百出,而且执行非常不力,因为这些漏洞里都有很多的灰色利益,如果严格执行,会严重影响足协的自身,这回后来足球的大面积腐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还有足协家长式的作风,更是成了足球发展最大的绊脚石,该管的不该管的全管,把俱乐部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成了我国特色的足球改革。

一直到现在由足协主导的足球职业化改革已基本上失败。

从92年到2018年10月,足协出台的历次政策都不是为了长远打算,全是短期利益,而这里根深蒂固的原因就是为了政绩。只要自己面子好看,谁管以后怎么样?

而在2018年10月,足协发出的组建国家集训队重回举国体制,就可以宣告中国足球第1次直接改革已经结束。

而到今年,我们接连的吞下了足球改革失败的苦果,国青,国奥,国家队在场上的毫无斗志的表演,让所有关心国内足球的人,痛不欲生。

既然有足协主导的足球改革已经失败,那么我们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我们的足球该怎么走?

我觉得我国改革初期的双轨制可以借鉴一下,第一,由各俱乐部和民间人士成一个真正的管理市场足球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最好没有一点官方色彩,全由市场运作。政府可以给予政策倾斜让他们去运作青训,培养年轻球员,但前提是一切以市场为主。

第二,国奥队和国家队均由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球员全部海选,海选的队员如果有俱乐部成员,必须和俱乐部完全脱钩,而俱乐部的球员如果想进入国家队,必须放弃某些权利和某些利益,才能够进入。

第三,第三,在法律上来讲,国家体育总局必须对明天的俱乐部彻底放手,国家体育总局是管理国家队和国奥队,这样就没有了相应的利益纠纷,会还给人们一个纯粹的足球。

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还有哪些建议朋友们可以提一提?

足球改革失败了,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是不是该推倒重来?

足球改革失败了,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是不是该推倒重来?

足球改革失败了,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是不是该推倒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