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清代名人章愷曾詩曰"蜀道有近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捲入楚天雲",描繪了"一腳踏三省"的地利之優。

而該詩所描繪的便是有"一腳踏三省"之稱的洪安古鎮,其位於重慶、湖南和貴州的交界處,東與湖南省花垣縣的邊城鎮隔河相望,南與貴州省松桃縣的迓駕鎮山水相連,為”渝東南門戶“。是一腳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由四川(今屬重慶)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邊城》一開始就描寫了重慶秀山邊城——洪安古鎮的景色。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洪安古鎮內古建築群立,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自然景點"象鼻吸水"、"九龍坡"以及"三不管"小島都享有盛名。洪安全鎮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河水碧波盪漾,風景如畫。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鋼絲連接兩岸碼頭,也繫住了渡船來往的動力依靠。滿客之後,老梢公悠閒的坐在船屋內的木製四方條臺上,用一根挖有細槽的兩尺圓木作絞杆,卡在渡河鋼絲上一點一點把船拖到對岸。

還有橫跨渝湘兩地的洪茶大橋。

在大橋左側的洪茶碼頭下去,穿過橋洞,即可走進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的"雞鳴三省亭"。所謂"一腳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點,其中既有重慶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貴州的土地。站在亭子裡,不僅可以一腳踏三個不同省份的土地,就連從三個不同省份裡傳來的雞叫聲都能聽到,這就是"雞鳴三省亭"的由來。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三不管島"最初得名於當地的一座無名小島。解放前,這座島嶼既不屬於湖南,也不屬於貴州和當時的四川(今屬重慶),每當群眾矛盾衝突激烈時,他們便相約到島上械鬥或決鬥,三方官府則概不過問。久而久之,該島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島。被當地民眾和客商稱之為"景陽崗"。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洪安古鎮還有一條長約千餘米的安老街,地勢時緩時急,別有韻致。站在高處的街面上,前瞻後顧均為鱗次櫛比的封火筒子,參差不齊的排列在街道兩旁,建築群落規模非同一般。據說,鎮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國期間和文革時期損毀較為嚴重,但至今仍有數座保存完整。

可想而知,當年的洪安集鎮,那種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該是何等的興盛!直到現在,洪安集鎮的商貿活動依舊頻繁如初,包括湖南、貴州的邊民們都來這裡進行交易活動,當地人將其稱為趕"邊邊場"。每逢鎮上趕集,只見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剃頭補鍋、算命占卜……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生意興隆,熱鬧非凡。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如今的洪安,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不僅是復溫《邊城》故事、品位古鎮文明和體驗邊區貿易的理想場所,更是一座自然風光薈萃、文化積澱深厚的精神家園。當年沈從文先生從北京回到湘西,重遊邊城時,再度被邊地人民純樸、善良、包容的民風感染,回北京後,於1934年寫出了不朽的經典傳世小說《邊城》,營造了又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秘境。洪安古鎮作為《邊城》小說中悽婉愛情故事的發生地,由此賦予了更為渾厚的文化蘊意。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洪安不僅是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勝地,而且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揮師挺進大西南時,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

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碑,聳立在洪安鎮信合賓館前的廣場上,碑文由重慶直轄市市長王鴻舉題寫。紀念碑高十餘米,造型獨特,為三稜形。三個面分別代表著接壤於此的一市兩省,整座碑體像一把雪亮的刺刀,直指雲霄,令人為之一震。

走近一腳踏三省的洪安古鎮,一同瞭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

去過不少古鎮後便會發現絕大多早已商業同化嚴重,但洪安古鎮卻不同,它還保留著當地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街邊煮柴火飯的阿婆,奶孩子的母親,又或是坐在日曬處抽旱菸的老伯,還有在自家院子放音樂和同伴練習廣場舞的婦女……

他們活泛於自己的生活間奏中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