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IPO真的可以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

來熱鬧一下唄


IPO真的可以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這是一個老問題。

從監管來說,既不能為了IPO最大化,也不能為了指數高低,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監督與管理。

監督什麼,就是監督市場各方在法律框架內做事,不能逾越法律的範圍,做出違規違法的事情來,管理什麼?就是保證市場三公原則牢牢貫徹,就是制定法律法規保證市場平穩運行。

可是目前證監會把主要工作放在IPO上面,過多強調支持誰,支持誰,何為支持?投資者有義務支持民營企業嗎?好像沒有。資本市場要義是投資者付出資金獲得回報,這才是公平。

因此目前市場重心是發揮資本市場最大化融資,支持企業降低槓桿,支持企業利用市場融資,因此儘管市場對IPO抱有成見,對再融資和減持心有餘悸,但IPO依然快速進行,再融資減持規定有放鬆預期。

實際上證監會既不能限制IPO,也不能鼓勵IPO,只要市場投資者願意承接IPO,一個願賣一個願買,那就是一種合作,IPO都可以發行,問題在於A股制度不健全,IPO有如果就愛那個主機,太多了,放任不管可以把二級市場沖垮。

美股已經無數次歷史新高,A股依然在歷史高位一半距離,誰能解釋一下?

美國緣何沒有IPO堰塞湖,就在於美國有薩班斯法案,有集體訴訟機制,那家公司只要敢犯事,等待著就是美國有關部門的重罰,等待的就是集體訴訟,即使不傾家蕩產,也會掉一層皮。

可A有什麼,證券法最高罰款就是六十萬,誰怕誰,集體訴訟機制呼喚了十幾年,依然待字閨中,投資者索賠比例太低不足以震懾市場主體,很多大股東高管把上市公司掏空裝滿口袋可以逍遙法外,享受富豪生活,不要承擔多大責任,誰不想來A股上市,因此只要證監會不把關,卡主上市節奏,就會一哄而上,把資本市場當成撿錢的地方,拿了錢可以不用承擔義務和責任,

常態化IPO絕對沒有問題,可以打消市場不好預期,但這需要制度的配合,把大量害群之馬清除出資本市場。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的純潔性,沒有嚴刑峻法治市護航,奢談IPO常態化,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帶來的就是二級市場的低迷不振。


杜坤維


A股的本質是融資為主,投資為輔的市場,IPO常態化可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為實體經濟服務是當前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投資功能自然會被弱化。而IPO常態化發行雖然對二級市場有影響,但是至從2016年開始,常態化發行已成為資本市場的慣例,2017年更是發了436家企業登陸到A股市場。

雖然近幾年股市跌跌不休,但大量發行新股的步伐並沒有止步,甚至偶爾都會讓巨無霸公司登場,就足以說明,IPO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發行並不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甚至在熊市週期註冊制也在準備推進,後期的股市,就不會和此前任何時期一樣那麼好投資了。

首先,IPO常態化發行,但是市場資金跟不上,股市肯定就會持續疲軟,而市場不具備賺錢效應,就難以吸引到中長期資金入市,雖然發開了外資入市門檻,但是對於外資而言,他們只認可部分股票的價值投資,大部分股票都在被拋棄,後期很多股票出現地雷,或者減持潮會不斷的出現,股市的熊市週期會更漫長。

其次,註冊制落地,退市制度不完善,就會堆積大量的問題股,一旦投資失誤容易踩雷,導致了股票進場速度快,出場速慢,A股很難能走出持續的慢牛趨勢,就算有慢牛,也是指數的慢牛,結構性行情,反而後期對股民來講,投資的難度係數大幅增加。

最後,這是股市從發展走向成熟的階段,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從散戶轉為機構的時期,在這一刻,大部分的股民都會被淘汰,僅存少部分股民和大部分機構在股市生存,而新股常態化發行,在眼下散戶數量居多時期,不僅可以加快融資,也能讓市場發展轉成熟,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股民只能兩種選擇,第一,考慮退出,第二,選好股票投資避免風險。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常態化了,就對了嗎?

錯!大錯而特錯!

人無信而不立,古人商鞅尚且懂這理,先搞個移木來立信。

看看現在的股市,上層有何誠信?四千點以下不發新股,上市新股須優質又允許虧損企業上市,,,,,

悲!!!


用戶5972968123059


Ipo的發行速度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前一段時間Ipo發行速度加快,由原來的一週2~3家,猛增到一週7~8家以上,最近公佈下週的Ipo是一家,又突然猛縮回去,那麼Ipo的發行真的可以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嗎?Ipo發行其實是A股市場的一個核心功能,也就是說股市的本質是推動更多的公司上市融資,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一個便捷的融資渠道,從而幫助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獲得資金,進而做大做強,最後回饋股東投資者,這本來是一個完整的投資鏈條,如果健康運行的話,是多方受益。



但A股市場投機氛圍非常濃厚,情緒化博弈比較明顯,市場的散戶股民居多,呈現出一定的投機交易傾向,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對於一些新股的炒作,所以說A股市場的Ipo估值都比較高,可以說形成了高溢價,而且一些資金非常樂意炒作新股,因為新股籌碼比較簡單,一致性比較強,容易形成趨勢性拉昇,所以說A股市場的Ipo只要一發行,原始股東就會賺得盆滿缽滿,別管你有多少股票,直接在你資產後面添個0,這種誘惑力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A股市場的Ipo需求非常強烈,甚至成為了一種畸形狀況。Ipo的常態化跟二級市場沒有任何關係,它的核心思維在於A股市場價值投資的認同,如果市場所有的人都以價值來衡量企業,那麼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會獲得合理的估值,一切都在理性的狀態下進行,那麼就無所謂對於市場的衝擊。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A股市場確實向價值投資方向努力,但距離非常遙遠,Ipo的常態化只能是在特定條件下實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隨著科創板試驗的成功,能夠為A股市場制度性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讓A股市場更加成熟。


小散李大鵬


IPO常態化這個沒錯,畢竟註冊制已經來了,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股上市,所以你幾乎每個星期都會看到有新股發行的,這就是一種常態化。然而,新股發行是向市場融資,一般在市場走勢比較強勢的時候,流動性相對充裕,因此你會看到IPO常態化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比較輕,有時候因為有賺錢效應,幾乎都被忽略了。

可是,股市呈現的是週期化的波動,總有市場不強勢的時候,尤其是在下跌的趨勢中,這個時候參與的資金比較少,而新股這個時候要大量發行的話,勢必會打破供求關係,市場就會有預期性資金短缺的現象,以至於有時候在盤面表現的非常的弱勢,甚至出現極端的大跌情形,哪怕原因跟IPO沒有關係,而大家還是會把股市大跌的原因算到新股發行的頭上。

那麼此時管理層就會顧忌市場情緒,可能會適當的減少新股發行的節奏,比如以前一個星期發行6只,而股市大跌的時候可能一個星期就發行一隻,這就對新股發行對二級市場的照顧,看著二級市場的承受力決定發行的力度和節奏。

因此結論很簡單,不要看IPO是洪水猛獸,而一定會關心二級市場的強弱決定是否繼續大規模的發行新股和是不是發行的問題,監管其實很明白,萬一二級市場徹底奔潰了,也意味著新股發行的工作就徹底癱瘓了,在這個問題上一定相輔相成的關係,不會因為發行而撇開二級市場。


春意萌生


完全不行。現在管理屋對股市的定位是直接融資,出現了嚴重的偏差,正確的定位是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服務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股市表面上是融資與投資的場所,實質上是形成一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激勵創新創業,淘汰落後企業和落後產能,讓優秀的企業永遠不缺錢,讓優秀的投資者得到豐厚的回報。因此,由於對定位出現偏差,只為融資圈錢,那iPo必須看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與態度,不顧一切ipo只能毀滅股市,為億萬投資者唾棄。


貓朵哈


肯定不能,雖然現在A股市場IPO已經常態化了,但IPO真的撇開了二級市場就沒有價值了,IPO的價值就是要在二級市場利益放大化。

A股市場就是一個輕融資重回報的市場,已經完全把重心放在了IPO身上,而不在乎二級市場股民投資者的生死!造成IPO不斷加速發行,變成常態化發行,每週新股必發,這是改變不了事實。

另外一邊二級市場的股民投資者就是遍體鱗傷,炒股資產一點一點的被收割,最後連根拔起,這就是最真實的A股市場。


為什麼IPO不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IPO是一級市場發行的股份,假如在一級市場募資之後的資金不上市交易的話,募資的錢就是作為公司的資金。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這些投資者失去了自由兌付的權利,因為公司未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自由流通買賣。

假如你入股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沒有上市交易,而入股這家公司的錢你能隨時隨地的向公司要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反之假如公司上市了,這些股份可以隨時在二級市場兌現賣出,這就是最大的區別,所以投資資金限制性問題不能讓IPO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

其次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假如把錢投資到公司去,每年只有分紅的收益。但是假如投資到上市公司的話,這些錢不但享受到公司現金分紅,而且還能享受到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

從投資角度來分析,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而大家參與IPO募資就是博取公司上市之後,股價能出現持續大漲,這樣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收益。如果失去了這個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參與一級市場的募資,這個原因也是會導致IPO無法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的主要原因。



上面這兩大原因就是關於IPO不能撇開二級市場進行常態化的真正內在原因。

舉例子

假如一家公司未上市,而是在一級市場募資10億,募資價未1元每股,但這家公司是已經確定永遠不可能上市。

同樣的另外一家公司是準備上市,在一級市場募資10億,募資價也是1元每股,這家公司即將上市。

同樣在一級市場募資,募資總資金一樣,募資價一樣,但最終募資的速度絕對不同,絕大部分會選擇投資準上市公司,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登上了二級市場交易的話,股價從1元炒作到100元,資產翻了100倍,給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但另外一家公司隨著公司發展,股份已經值1.5元每股了,稍微給投資者賺了50%收益。

從一個例子說明,同樣在一級市場募資,一個未上市,一個已上市,但最終的價值就是不同的,股份拿到二級市場才能最大化,才能發揮股份的真正價值。這就是很多公司擠破頭皮也要上市,一旦上市公司價值翻幾十倍,幾百倍,這就是公司上市的價值。

A股市場就是投資性非常強,大家參與IPO申購就是等著公司登上二級市場,讓股價騰飛起來。如果只是募資不上市,很多人不願意投資,從這裡就直接說明IPO絕對不能撇開二級市場常態化,一定要結合二級市場才可能進行常態化。


老金財經


常態化已經是事實,投資人應該努力去適應市場,而不是市場反過來適應投資人,資本市場的進化論永遠存在。股民要努力應對,因為即使IPO不常態化,也不能保證所有人賺錢,你說不是嗎?

應對措施一:選擇核心資產。其實以前我們也在談核心資產,在以前醫藥領域,我們談的是陣地式研發,然後希望投資人選擇研發金額和研發規模比較大的醫藥企業,比如恆瑞醫藥。這麼多年一直很成功。而今年此類型的標的大家都叫“核心資產”。大概在十年前,我們叫他們“龍頭股”。都一樣,不同的稱呼便利你理解這一類資產。市場大多數行業體現出贏者通吃的局面,所以巴菲特經常選擇大的公司投資。他們容易形成一定的壟斷和規模優勢。此處不要爭論對錯,我們覺得這類投資邏輯上一定是對的。今年不能說不好,很多核心資產龍頭企業一直在牛市當中。從港股和美股的過往你也會發現,其實如港股更加類似,港股已經強者恆強很多年了,比如騰訊、康師傅、金山、中國生物製藥(正大天晴)、高鑫零售(大潤發)等等,都很不錯的,但是很多其他的公司,過去是仙股,現在還是仙股。如美股,核心資產大公司越來越穩固,微軟還是首富。

應對措施二:選擇經濟結構性方向。經濟沒有不景氣,但是結構有些不合理。未來宏觀經濟要調整結構。無論是老齡化還是如今我國的工資水平,現有生產率必須提升。提升靠科技,不靠吹牛逼。所以我們選擇兩個方向,一個是老齡化健康方向,另一個是科技進步提高生產率方向,也就是“硬科技”。鋼筋水泥金融地產,有周期,也會有點機會,但是空間不大。你要工行如今的市值再翻上一倍,你讓中石油再翻上一倍,你覺得難度大不大?我覺得是很大的。所以,科技和健康是行業主線。

應對措施三:今年倒下的上市公司特別多,造假的,違約的都有。有股票維持了比較高的市盈率,但是一夜之間公司高管被查。我們有時候對於這一類情況也感覺到信息不足,應對反應太慢。不過投資人可以考慮通過行業深入和選擇財務穩健性的公司來增加資產安全性。很多時候,虛高的股價是違背投資常識所導致的。比如100倍以上市盈率。一家公司如果不是印鈔票的,一年增長20%已經非常優秀了,所以100倍以上的投資雖然也可能成功,但是並不適合大多數投資人。我們不好說這些股票不好,我們只是覺得有點貴,就代表著有點風險。

應對措施四:分倉。很多投資人朋友我們都叫他們分倉,也就是輕倉或者半倉持有。他們總是在期待下跌,這個心態就比一般投資人不知道要好多少。記住一點,虧損的錯誤一般都是自己犯下的,但是都是自己不願意承認的。從虧損中要學會一點經驗教訓,這是投資人自我糾偏,沒有自我糾偏和反省的能力,那麼你還會再跌倒一次。

總之,來日方長,選擇很多,股票多了,機會也多了。而機會更多來自於下跌,風險大多來自上漲。有時候也隨波逐流的去預測股市,但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還是要抓市場群體的盲區,而不要跟隨羊群行進。


凱恩斯


IPO已經常態化這麼多年了,眾多小散寄望於管理層,暫停IPO挽回大盤市場頹勢下跌。我認為不可能,股市重要功能直接融資功能,如果斷開了,優質公司,中小微創企業融資渠道變得更窄。

決定大盤走勢的不是IPO常態化發行,而是市場流動性,大盤估值是否合理,以及各行業頭部公司是否還能保持成長性。市場機構主力資金是否堅持中長線價值投資,目前機構投資短線操作過於頻繁,機構主力操作散戶化,頻繁波段操作,阻止大盤指數向上拓展空間。

IPO常態化發行是無可避免的,符合股市融資功能。一旦股市下行,人們將下跌主因歸於IPO發行過多或過快,其實IPO發行更多心理層面影響,從資金層面並不顯著。

但監管層在發行IPO時也會依市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及時推出對二級市場監管案件,加大對二級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對沖IPO發行對二級市場心理層面影響。同時對新股發行改革釋放些利好消息,對贏弱市場也要給以呵護。大盤估值有藝術,管理也有藝術。時間上依市場 情況放緩發行節奏,新股註冊改革,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公司兼併重組,重組上市公司資源,這些配套措施改革。緩解二級市場對IPO發行的緊張心理。

歷史上看,暫停IPO並不能給股市帶來上漲。歷史上看,A 股暫停IPO有8次,其中三次下跌,五次大漲。但大漲過後,旋即進入新下跌週期,暫停IPO並不能給改變A股中長期走勢。

對一些大盤股上市特別要小心,謹防成為壓跨大盤的最後一根稻草。2007年中石油,2009年中國建築,造成主板下跌,2010年海普瑞上市造成創業板連繼下跌走勢。從博奕層面,管理層不會暫停IPO,等到暫停時,股市已經深跌很長一段時間。

結論,IPO常態化發行是正常的,股市主要矛盾不是IPO發行,更多情況下被當成大盤下跌替罪羊。退市,鼓勵兼併重組等制度完善,引進更多長期做多機構資金進入股市,存量機構主力操作避免散戶化,引導正確價值投資理念。只有這樣,大盤才能保持良性健康環境。機構,散戶,盈利模式是因為大盤指數上漲,不斷創新高,沒有套牢盤,共贏的局面。而不是靠頻繁做波段,你賺我賠模式來盈利。


看透大市


是否可以撇開二級市場堅持所謂“常態化”新股發行,這要看站在哪個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從管理層站在融資者的角度,肯定,無論股市如何下跌,對於新股發行來說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則是鈍刀子割肉!

因為立場問題,比如現在管理者和融資者立場,以及站在投資者立場的不同,對於新股是否可以“常態化發行”和是否跟二級市場有關的判斷結論是完全不同的。而管理層所說的“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本身指的就是,新股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堅持發行:

站在他們的立場看:首先,新股發行是資本市場的唯一或者主要的功能,是管理層的政績,其次,他們並不認可新股發行必須保證新股財務造假信息欺詐和大小非減持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股權質押問題,這些問題,是否會因為新股常態化發行而產生或者擴大惡化趨勢,他們並不瞭解,也不認可。第三,在他們眼裡,投資者利益與融資者利益並不等同重要,甚至融資者利益重於投資者利益——相反的是,正常之前管理者應該持有“中性立場”。

那麼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顯然,新股發行可以堅持常態化——因為立場不同,站位不同,以及一旦新股發行受制於市場的長期下跌那麼,就等於認同了“新股發行造成市場下跌”的觀點,這點是管理層絕對不允許的。

而站在投資者立場,並非單純反對新股發行或者常態化發行,而是反對在問題解決之前——造假,欺詐,大小非減持,股權質押不斷,退市沒有常態化,投資者損害沒有賠償機制的條件下,發行新股或者常態化發行只會把問題疊加和複雜化,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而投資者主要的矛盾在於一邊“獲得打新無風險收益”的同時,一邊承受市值持續下跌的損失——至少,對於多數持有垃圾股和題材股的人來說是如此(還是有不少逃脫垃圾股和題材股,早日投降加入績優股和藍籌股的群體),對於這部分投資者而言,是騎牆和觀望的,無法分辨究竟對自己有利還是不利。

因此,我的觀點是,新股發行,需要解決市場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在矛盾和問題沒有解決,或者沒有制定解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之前,不能人為加大矛盾和問題,也反對,因為為了“局部利益”而“忽視”和“選擇性犧牲別人的利益”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