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IPO真的可以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吗?

来热闹一下呗


IPO真的可以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吗?这是一个老问题。

从监管来说,既不能为了IPO最大化,也不能为了指数高低,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监督与管理。

监督什么,就是监督市场各方在法律框架内做事,不能逾越法律的范围,做出违规违法的事情来,管理什么?就是保证市场三公原则牢牢贯彻,就是制定法律法规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可是目前证监会把主要工作放在IPO上面,过多强调支持谁,支持谁,何为支持?投资者有义务支持民营企业吗?好像没有。资本市场要义是投资者付出资金获得回报,这才是公平。

因此目前市场重心是发挥资本市场最大化融资,支持企业降低杠杆,支持企业利用市场融资,因此尽管市场对IPO抱有成见,对再融资和减持心有余悸,但IPO依然快速进行,再融资减持规定有放松预期。

实际上证监会既不能限制IPO,也不能鼓励IPO,只要市场投资者愿意承接IPO,一个愿卖一个愿买,那就是一种合作,IPO都可以发行,问题在于A股制度不健全,IPO有如果就爱那个主机,太多了,放任不管可以把二级市场冲垮。

美股已经无数次历史新高,A股依然在历史高位一半距离,谁能解释一下?

美国缘何没有IPO堰塞湖,就在于美国有萨班斯法案,有集体诉讼机制,那家公司只要敢犯事,等待着就是美国有关部门的重罚,等待的就是集体诉讼,即使不倾家荡产,也会掉一层皮。

可A有什么,证券法最高罚款就是六十万,谁怕谁,集体诉讼机制呼唤了十几年,依然待字闺中,投资者索赔比例太低不足以震慑市场主体,很多大股东高管把上市公司掏空装满口袋可以逍遥法外,享受富豪生活,不要承担多大责任,谁不想来A股上市,因此只要证监会不把关,卡主上市节奏,就会一哄而上,把资本市场当成捡钱的地方,拿了钱可以不用承担义务和责任,

常态化IPO绝对没有问题,可以打消市场不好预期,但这需要制度的配合,把大量害群之马清除出资本市场。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纯洁性,没有严刑峻法治市护航,奢谈IPO常态化,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带来的就是二级市场的低迷不振。


杜坤维


A股的本质是融资为主,投资为辅的市场,IPO常态化可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投资功能自然会被弱化。而IPO常态化发行虽然对二级市场有影响,但是至从2016年开始,常态化发行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惯例,2017年更是发了436家企业登陆到A股市场。

虽然近几年股市跌跌不休,但大量发行新股的步伐并没有止步,甚至偶尔都会让巨无霸公司登场,就足以说明,IPO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发行并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甚至在熊市周期注册制也在准备推进,后期的股市,就不会和此前任何时期一样那么好投资了。

首先,IPO常态化发行,但是市场资金跟不上,股市肯定就会持续疲软,而市场不具备赚钱效应,就难以吸引到中长期资金入市,虽然发开了外资入市门槛,但是对于外资而言,他们只认可部分股票的价值投资,大部分股票都在被抛弃,后期很多股票出现地雷,或者减持潮会不断的出现,股市的熊市周期会更漫长。

其次,注册制落地,退市制度不完善,就会堆积大量的问题股,一旦投资失误容易踩雷,导致了股票进场速度快,出场速慢,A股很难能走出持续的慢牛趋势,就算有慢牛,也是指数的慢牛,结构性行情,反而后期对股民来讲,投资的难度系数大幅增加。

最后,这是股市从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从散户转为机构的时期,在这一刻,大部分的股民都会被淘汰,仅存少部分股民和大部分机构在股市生存,而新股常态化发行,在眼下散户数量居多时期,不仅可以加快融资,也能让市场发展转成熟,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股民只能两种选择,第一,考虑退出,第二,选好股票投资避免风险。

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和转发,每日分享更多观点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常态化了,就对了吗?

错!大错而特错!

人无信而不立,古人商鞅尚且懂这理,先搞个移木来立信。

看看现在的股市,上层有何诚信?四千点以下不发新股,上市新股须优质又允许亏损企业上市,,,,,

悲!!!


用户5972968123059


Ipo的发行速度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前一段时间Ipo发行速度加快,由原来的一周2~3家,猛增到一周7~8家以上,最近公布下周的Ipo是一家,又突然猛缩回去,那么Ipo的发行真的可以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吗?Ipo发行其实是A股市场的一个核心功能,也就是说股市的本质是推动更多的公司上市融资,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便捷的融资渠道,从而帮助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资金,进而做大做强,最后回馈股东投资者,这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投资链条,如果健康运行的话,是多方受益。



但A股市场投机氛围非常浓厚,情绪化博弈比较明显,市场的散户股民居多,呈现出一定的投机交易倾向,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于一些新股的炒作,所以说A股市场的Ipo估值都比较高,可以说形成了高溢价,而且一些资金非常乐意炒作新股,因为新股筹码比较简单,一致性比较强,容易形成趋势性拉升,所以说A股市场的Ipo只要一发行,原始股东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别管你有多少股票,直接在你资产后面添个0,这种诱惑力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所以A股市场的Ipo需求非常强烈,甚至成为了一种畸形状况。Ipo的常态化跟二级市场没有任何关系,它的核心思维在于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认同,如果市场所有的人都以价值来衡量企业,那么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获得合理的估值,一切都在理性的状态下进行,那么就无所谓对于市场的冲击。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A股市场确实向价值投资方向努力,但距离非常遥远,Ipo的常态化只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随着科创板试验的成功,能够为A股市场制度性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让A股市场更加成熟。


小散李大鹏


IPO常态化这个没错,毕竟注册制已经来了,未来会有更多的新股上市,所以你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看到有新股发行的,这就是一种常态化。然而,新股发行是向市场融资,一般在市场走势比较强势的时候,流动性相对充裕,因此你会看到IPO常态化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比较轻,有时候因为有赚钱效应,几乎都被忽略了。

可是,股市呈现的是周期化的波动,总有市场不强势的时候,尤其是在下跌的趋势中,这个时候参与的资金比较少,而新股这个时候要大量发行的话,势必会打破供求关系,市场就会有预期性资金短缺的现象,以至于有时候在盘面表现的非常的弱势,甚至出现极端的大跌情形,哪怕原因跟IPO没有关系,而大家还是会把股市大跌的原因算到新股发行的头上。

那么此时管理层就会顾忌市场情绪,可能会适当的减少新股发行的节奏,比如以前一个星期发行6只,而股市大跌的时候可能一个星期就发行一只,这就对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的照顾,看着二级市场的承受力决定发行的力度和节奏。

因此结论很简单,不要看IPO是洪水猛兽,而一定会关心二级市场的强弱决定是否继续大规模的发行新股和是不是发行的问题,监管其实很明白,万一二级市场彻底奔溃了,也意味着新股发行的工作就彻底瘫痪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会因为发行而撇开二级市场。


春意萌生


完全不行。现在管理屋对股市的定位是直接融资,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正确的定位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股市表面上是融资与投资的场所,实质上是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激励创新创业,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让优秀的企业永远不缺钱,让优秀的投资者得到丰厚的回报。因此,由于对定位出现偏差,只为融资圈钱,那iPo必须看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态度,不顾一切ipo只能毁灭股市,为亿万投资者唾弃。


猫朵哈


肯定不能,虽然现在A股市场IPO已经常态化了,但IPO真的撇开了二级市场就没有价值了,IPO的价值就是要在二级市场利益放大化。

A股市场就是一个轻融资重回报的市场,已经完全把重心放在了IPO身上,而不在乎二级市场股民投资者的生死!造成IPO不断加速发行,变成常态化发行,每周新股必发,这是改变不了事实。

另外一边二级市场的股民投资者就是遍体鳞伤,炒股资产一点一点的被收割,最后连根拔起,这就是最真实的A股市场。


为什么IPO不能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IPO是一级市场发行的股份,假如在一级市场募资之后的资金不上市交易的话,募资的钱就是作为公司的资金。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这些投资者失去了自由兑付的权利,因为公司未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自由流通买卖。

假如你入股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没有上市交易,而入股这家公司的钱你能随时随地的向公司要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反之假如公司上市了,这些股份可以随时在二级市场兑现卖出,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所以投资资金限制性问题不能让IPO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

其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假如把钱投资到公司去,每年只有分红的收益。但是假如投资到上市公司的话,这些钱不但享受到公司现金分红,而且还能享受到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

从投资角度来分析,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而大家参与IPO募资就是博取公司上市之后,股价能出现持续大涨,这样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收益。如果失去了这个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参与一级市场的募资,这个原因也是会导致IPO无法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的主要原因。



上面这两大原因就是关于IPO不能撇开二级市场进行常态化的真正内在原因。

举例子

假如一家公司未上市,而是在一级市场募资10亿,募资价未1元每股,但这家公司是已经确定永远不可能上市。

同样的另外一家公司是准备上市,在一级市场募资10亿,募资价也是1元每股,这家公司即将上市。

同样在一级市场募资,募资总资金一样,募资价一样,但最终募资的速度绝对不同,绝大部分会选择投资准上市公司,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登上了二级市场交易的话,股价从1元炒作到100元,资产翻了100倍,给投资者带来巨大回报。但另外一家公司随着公司发展,股份已经值1.5元每股了,稍微给投资者赚了50%收益。

从一个例子说明,同样在一级市场募资,一个未上市,一个已上市,但最终的价值就是不同的,股份拿到二级市场才能最大化,才能发挥股份的真正价值。这就是很多公司挤破头皮也要上市,一旦上市公司价值翻几十倍,几百倍,这就是公司上市的价值。

A股市场就是投资性非常强,大家参与IPO申购就是等着公司登上二级市场,让股价腾飞起来。如果只是募资不上市,很多人不愿意投资,从这里就直接说明IPO绝对不能撇开二级市场常态化,一定要结合二级市场才可能进行常态化。


老金财经


常态化已经是事实,投资人应该努力去适应市场,而不是市场反过来适应投资人,资本市场的进化论永远存在。股民要努力应对,因为即使IPO不常态化,也不能保证所有人赚钱,你说不是吗?

应对措施一:选择核心资产。其实以前我们也在谈核心资产,在以前医药领域,我们谈的是阵地式研发,然后希望投资人选择研发金额和研发规模比较大的医药企业,比如恒瑞医药。这么多年一直很成功。而今年此类型的标的大家都叫“核心资产”。大概在十年前,我们叫他们“龙头股”。都一样,不同的称呼便利你理解这一类资产。市场大多数行业体现出赢者通吃的局面,所以巴菲特经常选择大的公司投资。他们容易形成一定的垄断和规模优势。此处不要争论对错,我们觉得这类投资逻辑上一定是对的。今年不能说不好,很多核心资产龙头企业一直在牛市当中。从港股和美股的过往你也会发现,其实如港股更加类似,港股已经强者恒强很多年了,比如腾讯、康师傅、金山、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高鑫零售(大润发)等等,都很不错的,但是很多其他的公司,过去是仙股,现在还是仙股。如美股,核心资产大公司越来越稳固,微软还是首富。

应对措施二:选择经济结构性方向。经济没有不景气,但是结构有些不合理。未来宏观经济要调整结构。无论是老龄化还是如今我国的工资水平,现有生产率必须提升。提升靠科技,不靠吹牛逼。所以我们选择两个方向,一个是老龄化健康方向,另一个是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方向,也就是“硬科技”。钢筋水泥金融地产,有周期,也会有点机会,但是空间不大。你要工行如今的市值再翻上一倍,你让中石油再翻上一倍,你觉得难度大不大?我觉得是很大的。所以,科技和健康是行业主线。

应对措施三:今年倒下的上市公司特别多,造假的,违约的都有。有股票维持了比较高的市盈率,但是一夜之间公司高管被查。我们有时候对于这一类情况也感觉到信息不足,应对反应太慢。不过投资人可以考虑通过行业深入和选择财务稳健性的公司来增加资产安全性。很多时候,虚高的股价是违背投资常识所导致的。比如100倍以上市盈率。一家公司如果不是印钞票的,一年增长20%已经非常优秀了,所以100倍以上的投资虽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并不适合大多数投资人。我们不好说这些股票不好,我们只是觉得有点贵,就代表着有点风险。

应对措施四:分仓。很多投资人朋友我们都叫他们分仓,也就是轻仓或者半仓持有。他们总是在期待下跌,这个心态就比一般投资人不知道要好多少。记住一点,亏损的错误一般都是自己犯下的,但是都是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从亏损中要学会一点经验教训,这是投资人自我纠偏,没有自我纠偏和反省的能力,那么你还会再跌倒一次。

总之,来日方长,选择很多,股票多了,机会也多了。而机会更多来自于下跌,风险大多来自上涨。有时候也随波逐流的去预测股市,但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还是要抓市场群体的盲区,而不要跟随羊群行进。


凯恩斯


IPO已经常态化这么多年了,众多小散寄望于管理层,暂停IPO挽回大盘市场颓势下跌。我认为不可能,股市重要功能直接融资功能,如果断开了,优质公司,中小微创企业融资渠道变得更窄。

决定大盘走势的不是IPO常态化发行,而是市场流动性,大盘估值是否合理,以及各行业头部公司是否还能保持成长性。市场机构主力资金是否坚持中长线价值投资,目前机构投资短线操作过于频繁,机构主力操作散户化,频繁波段操作,阻止大盘指数向上拓展空间。

IPO常态化发行是无可避免的,符合股市融资功能。一旦股市下行,人们将下跌主因归于IPO发行过多或过快,其实IPO发行更多心理层面影响,从资金层面并不显著。

但监管层在发行IPO时也会依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时推出对二级市场监管案件,加大对二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对冲IPO发行对二级市场心理层面影响。同时对新股发行改革释放些利好消息,对赢弱市场也要给以呵护。大盘估值有艺术,管理也有艺术。时间上依市场 情况放缓发行节奏,新股注册改革,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公司兼并重组,重组上市公司资源,这些配套措施改革。缓解二级市场对IPO发行的紧张心理。

历史上看,暂停IPO并不能给股市带来上涨。历史上看,A 股暂停IPO有8次,其中三次下跌,五次大涨。但大涨过后,旋即进入新下跌周期,暂停IPO并不能给改变A股中长期走势。

对一些大盘股上市特别要小心,谨防成为压跨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2007年中石油,2009年中国建筑,造成主板下跌,2010年海普瑞上市造成创业板连继下跌走势。从博奕层面,管理层不会暂停IPO,等到暂停时,股市已经深跌很长一段时间。

结论,IPO常态化发行是正常的,股市主要矛盾不是IPO发行,更多情况下被当成大盘下跌替罪羊。退市,鼓励兼并重组等制度完善,引进更多长期做多机构资金进入股市,存量机构主力操作避免散户化,引导正确价值投资理念。只有这样,大盘才能保持良性健康环境。机构,散户,盈利模式是因为大盘指数上涨,不断创新高,没有套牢盘,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靠频繁做波段,你赚我赔模式来盈利。


看透大市


是否可以撇开二级市场坚持所谓“常态化”新股发行,这要看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从管理层站在融资者的角度,肯定,无论股市如何下跌,对于新股发行来说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钝刀子割肉!

因为立场问题,比如现在管理者和融资者立场,以及站在投资者立场的不同,对于新股是否可以“常态化发行”和是否跟二级市场有关的判断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而管理层所说的“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本身指的就是,新股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发行:

站在他们的立场看:首先,新股发行是资本市场的唯一或者主要的功能,是管理层的政绩,其次,他们并不认可新股发行必须保证新股财务造假信息欺诈和大小非减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股权质押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因为新股常态化发行而产生或者扩大恶化趋势,他们并不了解,也不认可。第三,在他们眼里,投资者利益与融资者利益并不等同重要,甚至融资者利益重于投资者利益——相反的是,正常之前管理者应该持有“中性立场”。

那么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显然,新股发行可以坚持常态化——因为立场不同,站位不同,以及一旦新股发行受制于市场的长期下跌那么,就等于认同了“新股发行造成市场下跌”的观点,这点是管理层绝对不允许的。

而站在投资者立场,并非单纯反对新股发行或者常态化发行,而是反对在问题解决之前——造假,欺诈,大小非减持,股权质押不断,退市没有常态化,投资者损害没有赔偿机制的条件下,发行新股或者常态化发行只会把问题叠加和复杂化,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而投资者主要的矛盾在于一边“获得打新无风险收益”的同时,一边承受市值持续下跌的损失——至少,对于多数持有垃圾股和题材股的人来说是如此(还是有不少逃脱垃圾股和题材股,早日投降加入绩优股和蓝筹股的群体),对于这部分投资者而言,是骑墙和观望的,无法分辨究竟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

因此,我的观点是,新股发行,需要解决市场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制定解决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之前,不能人为加大矛盾和问题,也反对,因为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和“选择性牺牲别人的利益”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