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向辽金称臣,那正统应该是辽金,宋算怎样的存在?你怎么看?

ID笑似花解语


对古代的王朝来说,争正统是一件天大的事,争到正统本王朝的统治就有合法性。比如三国魏蜀吴,少有人把吴当正统。或者以魏为正统,比如北宋司马光;或者以蜀为正统,比如南宋朱熹。《三国演义》更不用说了,以蜀汉为正统。

历史上还有一个三国时期,就是辽、西夏与宋三足鼎立。自然少有人把西夏当成正统,但辽与宋,到底谁是正统,争议非常大。

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不否认,刚完成国家化的契丹人在文化程度上还不如中原,但经过近百年的汉化,到了辽圣宗时,辽朝已是个高度汉化的封建王朝。辽兴宗耶律宗真有首禅诗,云:“为避绮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辽道宗耶律洪基曾说过:“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有人认为宋朝应该为正统,毕竟宋朝占据文化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但也有人认为,宋朝不能成为正统,最大的软肋就是北宋的疆域,在大一统王朝中实在是太小了。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后周天下,建立北宋。赵匡胤上承周世宗即将统一的基础,次第削平南方诸国,其弟赵光义又于公元979年灭掉北汉。但是赵光义显然不满足于此,刚灭北汉,将士还没休整,他就急忙北上进攻辽朝控制的幽州,去填五代晋高祖石敬瑭为中原王朝挖下的巨坑。

公元936年,后唐的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节度使石敬瑭想灭掉后唐皇帝李从珂,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石敬瑭的条件是割让幽州、云州(山西省大同市)、瀛州(河北省沧州市代管的河间市)、蔚州(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朔州(山西省朔州市)等十六州。十六州位于燕山山脉以南,而燕山山脉以南多是平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的地理分界线。燕山山脉被骑兵众多的辽朝控制后,中原门户洞开,防守非常吃力。

而站在辽朝的角度,幽云十六州入辽,加快了辽朝的汉化进程。如果没有汉化程度高的幽云地区,辽朝显然是没有底气与北宋争正统的。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幽州,高梁河之战、岐沟关之战均以惨败收场。公元982年,割据于陕西北部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降宋,但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却不服宋,带人反抗北宋。经过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三代人的努力,西夏王朝正式建立,给北宋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

北宋的地盘,北不过今河北省霸州——容城——徐水一线(大致方向),西线丢掉了陕西北部、宁夏北部(五代时都还在中原王朝之下),以及汉朝开辟的河西四郡(今甘肃省大部)。西南方向赵匡胤主动放弃了大理(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如两汉、隋、唐、元、明、清,北占幽州地区,西据河西,南有云南,宋朝只是“掐头去尾”,占了中原地区。按古人的话说,就是“四夷未宾服,何称一统?”宋朝的疆域和清朝末年的“汉地十八省”的概念有些相似。

反对辽朝为正统的人则认为:辽朝的地盘实在太靠北了,距离中原实在太远。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要看到,辽朝实际上是统治过中原的,只是时间太过短促。

辽太宗耶律德光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时,与后晋约为父子之国,辽为父国,晋为子国,世修臣礼。石敬瑭驾崩后,其侄石重贵继位,向辽称孙不称臣,惹怒了耶律德光。经过混战,公元947年,辽朝杀进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消灭后晋,占据中原。

在将石重贵押到黄龙府后,耶律德光在开封的宫殿改服中朝衣冠,接受晋百官朝贺。此举实际上是作为正统的后晋与辽朝之间关于正统的交割。随后,耶律德光派人去各藩镇,要求他们承认自己为正统,各藩皆上表称臣。赵匡胤篡位后,套路和耶律德光一模一样。赵匡胤建立的宋可以被称为正统,辽朝当然也可以以此为根据自称正统。

只不过,契丹兵在中原胡作非为,惹怒了中原人,狼狈逃回北方。著名的滑头冯道,被称为五朝宰相,这五朝就是指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被称为正统,夹在中间的辽自然也有资格享受正统待遇。而且辽灭晋后,把传国玉玺收回己有,这也是辽朝自称正统的底气所在。之后的后汉、后周和北宋,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白板皇帝”。当然,反对以辽为正统者可以反驳:辽灭晋后得到的玉玺是一枚假玉玺,真玉玺在后唐皇帝李从珂自焚时烧了。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与辽朝打了多年仗。刚开始是宋攻辽,但高梁河与岐沟关惨败后,宋无力再攻辽,辽开始战略反攻。公元1004年,辽皇太后萧燕燕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南下,企图复制辽太宗当年的灭晋之路。此举,实际上也是辽朝在为自己争正统。在辽宋交恶时期,辽朝是不承认宋的,将宋朝称为伪宋(据辽出土墓志)。而且辽朝汉人名字带“匡”的非常多,比如张匡胤,根本不顾及宋人的避讳。

双方意识到谁也吃不掉谁后,就各退一步,互相承认,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互称南北朝。之后,辽朝屡次敲诈宋朝,比如辽兴宗派刘六符南下要求宋朝归还周世宗北伐时占领的辽朝地盘。宋朝没有给地,只是增添了岁币,但还是被辽朝敲诈走一个“纳”字。“纳”字,站在辽朝角度讲,更像是上级接受下级的东西,辽朝力争“献”字或“纳”字,也是从争正统角度考虑的。

综合来讲,辽朝和宋朝都有成为正统的条件,可以像元朝那样,将辽朝、宋朝都视为正统王朝,也不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无论是辽、宋、金三朝的哪一朝,对内肯定都不会认为自己不正统,而对外也肯定不会认为其他人正统。

因此,这正统与否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后世的评价。

首先需要对两个谣言进行辟谣:

  • 宋朝没有对辽朝称臣。

“澶渊之盟”规定宋朝、辽朝两国是“兄弟之国”,两国的皇帝地位平等。


  • 宋朝也不是一直对金朝称臣。

宋朝称臣于金,这是1141年“绍兴和议”的内容,宋朝皇帝必须被金主册封。

在1165年的“隆兴和议”中,宋朝取消了对金称臣这一项,两国关系变成“叔侄之国”。

同样,在1208年的“嘉定和议”中也没有对金称臣,两国关系改为“伯侄之国”。

明确了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再来讨论正统性的事。

宋朝虽然是弱势,但拥有自己的年号、历法、服制……等等,并没有完全丧失正统性。而无论是辽朝还是金朝,毕竟没有统一全国,也不具备完全的正统性。


因此,入元以后围绕孰为正统的问题,学者们可以说是争论不休。

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丞相脱脱等人决定编修辽、金、宋三史,裁定这三朝各为正统,才彻底解决了问题。

其实,正不正统都是后世的说法罢了。


HuiNanHistory


宋朝,一个让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朝代,分为北宋与南宋,在檀渊之盟后,北宋似乎用尽了全部的运气,其国力开始衰退,宋徽宗与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逃亡后的赵构于应天府重新建立宋王朝,那么宋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不妨分析分析。

北宋时期的辽与金

北宋时可以从版图看出(见下图),他的正北方有辽国,西北方最近的有西夏,正西方有吐蕃诸部,西南方有大理,可以说北宋周边的这些邻居,除了大理势力弱小与北宋外,其他还真不是北宋所能惹的,为什么这么说?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后,北宋孱弱的政权的只能向强者低头,其实宋太宗当政之时就想把辽的前身契丹族灭掉,功败垂成后,反而渐渐看到它的慢慢崛起,北宋看到周边的形势,决定要变法革新,可是仁宗、英宗至神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开始彰显变法的效果后,到了哲宗元祐年间,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北宋又开始走起老路,这下的情况下开始了衰败之路。夏四月癸巳,金人遣杨璞以誓书及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来归。对于失去的疆域,只能花重金购回。

辽是虎狼,金则是豺狼,都不是温驯至极的动物,后在金的“帮助”下,辽被打败,却迎来了金的掠夺,庚子,童贯、蔡攸入燕,时燕之职官、富民、金帛、子女先为金人尽掠而去。<strong>而金的胃口似乎还远远不止这些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大宋摇摇欲坠,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则是在外招兵,才免于劫难,后辗转自应天府成立南宋,后迁都于临安。

小结:北宋自赵匡胤时起就是在边境上只屯驻较少量的禁军,这就导致辽、西夏屡屡进犯大宋边境,在胃口渐渐被养大后,他们要的不是掠夺财物,而是瞄准了大宋的疆域领土。虽然结果改革办法,却为北宋的保守派所阻,结果内忧外患一起到来,连皇帝都给人家掳走了,如果不是赵构不在朝内,恐怕大宋就此要谢幕了,因为皇室成员尽数被虏,那样的话有没有后来的南宋,还真未可知。


南宋时期的金

赵构定都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南宋版图 见下图)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庙号宋高宗。宋史称高宗即位为建炎中兴。这时出现的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出现,称之为“中兴四将”,对于金人的进犯,开始予以有效回击,在岳飞取得捷报频传的时候,却被赵构以金令牌召回,之后更是问罪下狱,直至被杀。再次回到了议和的谈判桌前,议和内容要求:南宋放弃黄淮地区,及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这些之外还需要每年进贡。

南宋每年纳贡称臣为代价,得以残喘存在,后金国内部发生内乱,赵构在五十六时便坐上了太上皇,继位后的宋孝宗锐意改革,出现短暂的北伐成功,后被迫议和,把原来的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但是该“孝敬”的绢银还是要给的,随着时间推移,南宋与金国的执政者都在更替,双方都在发展中,而彼时北方的蒙古开始强大起来,于是蒙古便向宋建议联合夹击金国,早已不复当年霸气的金国,也来使向宋表明唇亡齿寒的道理,没有被继位不久的宋理宗所采纳,民族仇恨和耻辱终于被一朝洗刷,可是作为南宋屏障顿时化为乌有,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小结:南宋政权在靠边打边谈的策略下,与金人屡次订立协议,代价不仅仅是金银,还搭上了岳飞等名将的性命,在家国情怀的作用下,后来继位的宋理宗光盯上了金国,而忽视了新兴的蒙古,导致北宋与南宋始终逃不出,刚送一个敌人走,又迎来新的敌人的局面,其根本在于自身还是不够强大。


1.《宋史·卷二十二》

2.《中国文明史 宋辽金时期·〈宋代· 第一章·波澜起伏的宋代政治〉》,台北,地球出版社, 1993年:第252页

3.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13——南宋宋高宗赵构》 :中国长安出版社

4.《宋史》


农夫说历史


宋和辽金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算不上所谓“正统”。因为,对于宋朝来讲,北宋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代,统一五代十国的版图,而未统一幽州及其北方的土地。辽国的立国时间是公元907年,宋是公元960年,辽比宋建国早了53年。也就是说,刚结束五代十国之乱的宋朝,没有能力消灭辽国,这就造成了另一个“南北朝”。时间带给北宋的远不止这些,到了1038年,世居松潘草原的党项人在西北崛起,原臣服于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夏州节度使李继迁反宋,臣服于辽国后占领了现在的甘肃和宁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建立了以兴庆府(银川)为首府的西夏政权。从此,当时中国的版图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形成了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新“三国”。

由此来看,北宋和辽本无正统之说,所谓“正统之说”,只不过是历史上的汉族士大夫的一种“华夷论”罢了。


诗书棋酒


怎么看?

地位和巴勒斯坦差不多吧?以土地换和平。当然,宋是以岁币的方式。不过,面对对方的军事实力。在冷兵器时代,宋的选择是对的。

千万别说中华好儿郎,名将如云这种轻巧话。从古至今,能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唯朱元璋而已。中国地势北高南低,自从燕云十六州给了北国,中原就没有军事屏障了。只能打防御战。步兵防骑兵。

更别说宋也可以建设骑兵。去看看中国能产军马的都在哪?

北宋檀渊之盟不吃亏。没有徽钦二帝被金掠夺也是早晚的。南宋划江而治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兴四将那水平真能克复全宋?意淫吧?


挑战一切613


宋辽之间的贡税只能说是宋为了边疆免受袭扰化钱买太平之无奈之举,辽无全面攻占经营中原的能力和资源,宋无平定边疆歼灭北辽的良策和兵力,毕竟辽为苦寒之地,以当时的科技技术手段,占则无用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宋朝目光来看是不值的!试看今日阿富汗以当年苏美的国力轮流走了一圈也还是当年风光!有人将宋辽和明清比较在本质上是有巨大区别的!一军事明朝的屯兵制服由于腐败和文人地主的吞并似存实亡,可以说明朝的国家武装力量存在的基础已经被掏空了,士兵战斗力和满清已无比较的意义!经济上满清大力勾结晋商腐化地方官员使大量优质资源涌入关外,乘天灾民乱明朝无暇关注边关,大肆在关内劫掠人口财物,在关外大量启用明朝弃用汉文人经营奴化汉人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火炮技术流入使满清脱离了人海攻城的人口制约,奠定了入清中原的人力,物力和经济上的基础准备,而李自成最后帮了满清一个大忙!


赤虎煞


正统这个东西本就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标准。历朝历代,近乎所有王朝、哪怕是割据政权,都在不遗余力地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为了所谓正统,改祖宗的、改姓的……大有人在!那么,辽、金、宋到底谁才是正统呢?



自说自话时期

在辽宋、金、宋对峙期间,关于到底谁是正统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五代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认契丹为父,使得辽第一次拥有了天朝上国的“正统”地位。此后的后汉、后周及北宋拒绝承认石敬瑭的卖国行为,仍然以正统自居。于是,两个正统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澶渊之盟》签订之后,辽、宋相约为兄弟之国,实际上就是变相承认了这种两个正统并存的局面。当然,对内依然是自说自话。



金灭辽之后,辽的所谓“正统”自然落到了金的头上。但是,到靖康时期,这一切都变了。汴京城破、宋朝皇帝被俘,金自然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就是天下唯一的正统!在宋高宗另起炉灶称帝之后,金、宋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宋高宗在对金外交上卑躬屈膝,甚至不惜对金称臣。对内,宋高宗却依然在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后来,随着金、宋的和解,又一次进入了自说自话的阶段,金认为自身是正统、宋同样也自认是正统……



正统并存时期

元灭金、宋之后,起初并没有去纠结谁是正统的问题。因为两家无论谁是正统,都是为元所灭,元是理所当然的正统!但是,到了元后期,脱脱等人开始组织编纂前朝史,正统问题成了脱脱不得不直面的事情。因为中国古代有惯例,只有正统王朝才有资格单独修史,割据政权是没有资格的。那么,辽、金、宋到底谁算正统呢?无法准确定性!



蒙古人到底是游牧民族出身,行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既然无法准确定性谁是正统,脱脱索性将三家都认定为了正统!于是,《辽史》《金史》《宋史》三家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换言之,元朝并没有认定宋为正统,或者说元朝认为三家都是正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夏,西夏实际上也是同时期与三家对峙的政权。但是,因为西夏与蒙古的积怨颇深,加之曾经接受过辽、金、宋的册封,脱脱将西夏降格为了割据政权,编入了《宋史·夏国传》。



宋王朝重回正统榜

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王朝的过程中打起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大旗。何为胡?在中国古代,胡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契丹、女真、蒙古自然都是胡。既然“驱逐胡虏”,胡自然是不能被认作正统的,否则明王朝的正统性何在?而且,明太祖在开元建国之前一直奉傀儡小明王为“天下共主”,小明王的傀儡政权——龙凤政权的国号恰恰就是宋!因此,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考量,明太祖都必须尊宋为正统。就这样,一个卑躬屈膝、向异族摇尾乞怜的软骨头王朝摇身一变成了唯一的正统!



但是,明与宋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接续关系,即便是小明王的傀儡政权宋,与当初的那个宋也没有任何关联,宋和明之间的元是明太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与此同时,蒙古人退回漠北之后,明太祖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而是派出了徐达为主帅,继续追击。换言之,明太祖原本的设想是一鼓作气拿下北元。虽然因为现实原因,短期内无法达到目的,但明太祖明显不愿彻底放弃。如此一来,就涉及到对元的定位问题了,如果将其定位为外来政权,蒙古故地自然就不是中原王朝的属地。明太祖将来拿下北元便成了“侵略”,名不正言不顺!



最终,明太祖选择了承认元的正统地位,将自己的明接续到了元之后。此举直接将元的国土变为了明的疆域。至于北元,名义上仍然是明王朝的国土,只是暂未一统而已。而这,也为将来明彻底一统天下留下了法理依据。当然,随着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有明一朝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清王朝最终将蒙古故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内,而这个法理依据就是明太祖留下的!



如果没有明太祖将元定位为正统王朝,那么北元及后来的瓦剌、鞑靼便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外国。清王朝将蒙古各部纳入版图、北洋政府收复外蒙古就失去了法理依据。虽然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外蒙古成为了现在的蒙古国,但内蒙古地区仍然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根子就在明太祖对元王朝正统地位的认定!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追求所谓正统,无非是更名正言顺地统治。抢了天下总要说出个理由吧,要不有人不服气,反抗就难免的。

正统是什么,要弄清楚。

华夏文明历史上的朝代更迭,要么是禅让,这里面真的假的都有,更多是逼着人家让位,当然也要讲出道理,反正枪杆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么是自封,经过乱世,前朝啥都没有了,没人给你禅让,那就扯一段上天选定之类的,自说自话,自然继承前朝所有遗产了。

单纯从承袭秦汉以来华夏文明体系来说,普遍受认可的是宋王朝。

辽国、金、元,包括大清,其实都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政权,严格来说,都算不得华夏文明正统,无论是政权的组织结构还是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元和清,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中原王朝,纯粹的华夏文明体系下的王朝,到了大明的覆亡,其实就不存在了,要不怎么在当时有亡国一说。

近代以来,为什么要承认元和清,甚至辽和金呢,讲什么民族大融合,华夏一体,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拾字接头


称臣/妥协是相对势均的结果,面对数百倍的汉人、充足的物资、本土地位、深厚文化沉淀,任何外来民族都不能小觑。

宋对辽的屈服是财富、军力强弱下的平衡策略。

除了对辽的外交称呼,国号、朝廷、军队等都没改变。

真正的占领,一是移民实之,其次改变原住民的文化思想。蒙、满、日本都做过。


魏东双


宋有向辽称过臣吗喷子?北宋定都中原占据江南和巴蜀又是唯一汉人建立的正统王朝!北宋人口一亿两千六百多万人!辽定都草原占据沙漠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全国上下加一起才九百多万人口!你说辽有什么资格争正统呢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