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鎮和廣府古鎮的比較

潮汕古鎮和廣府古鎮的比較

——本文載於汕頭特區晚報

古鎮,承載著地方的文化傳統、民風民俗,也是研究古建築、古文化的重要場所。潮汕地區的古鎮以潮安龍湖寨為代表,廣府地區的古鎮以番禺區的沙灣鎮最典型。現將筆者所見兩處古鎮情況比較,以供參考。

潮安龍湖寨位於韓江下游,又稱“塘湖”,宋元以來是潮州府城及興(寧)梅(州)地區的江河出海口和通商口岸。明清時期,龍湖寨成為旺極一時的對外商埠。經長期演變,今天的龍湖寨形成“三街六巷”的聚落格局,寨中存在數百座宗祠、府第、商宅、宮廟等建築物,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的大型民居聚落。

沙灣鎮始建於南宋,在八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沙灣鎮形成並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嶺南文化,承載著以廣州為核心的廣府文化傳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沙灣十分豐富。今天的沙灣鎮有約四十條古巷,“石階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在此隨處可見,沙灣鎮還是近現代廣東音樂的重要發源地。

潮汕古鎮和廣府古鎮的比較

比較龍湖寨和沙灣鎮兩座古鎮,相同之處在於:

首先,兩地宗祠文化濃郁。從宋朝後期到明清時代,龍湖寨商賈雲集,經濟繁榮,人文鼎盛。古寨歷史上曾有五十餘姓聚居,龍湖寨中,發現大批祠堂如“陳氏宗祠”、“許氏宗祠”、“林氏宗祠”等,重要祠堂往往出現在主幹道兩側,彰示龍湖寨中姓氏的雜居情況,還有傳統儒家文化的巨大影響。

沙灣鎮的祠堂不下百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何氏大宗祠,鄉人慣稱“留耕堂”,是沙灣何族禮祀初世至五世祖先的祖祠,始建於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1989年初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考古學家夏鼐譽該祠為“嶺南古建築綜合藝術之宮”,解放後進行兩次大規模修葺。祠宇建構屬明式品官家廟規制,整座祠堂配以古樸精巧的磚木石雕刻與灰塑工藝,採用禮制式營構佈局。祠堂中有楹聯“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還有石額“詩書世澤”、“三鳳流芳”等,揭示一個珠三角名宗巨族自始至終勤勞進取、重視讀書的精神。

其次,兩地的科舉文化痕跡十分明顯。在龍湖寨中,發現各種大夫祠,“方伯第”、“進士第”、“探花府”更是龍湖寨的重要建築。龍湖寨中有一客巷,原來叫“隆慶巷”,也曾叫“三貴巷”——此巷先後出現了三個大貴人,即組織民眾御倭寇的福建左布政使劉子興、太僕寺卿成子學和狀元林大欽,三人都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典範。龍湖寨中,有多處書院,如建於南宋的龍湖書院。龍湖寨中的書齋不少於三十處,著名的書院還有黃姓的“江夏家塾”、許姓的“高陽家塾”,甚至龍湖寨中曾有女書齋。

沙灣鎮的科舉文化之跡非常突出。沙灣鎮內有眾多與功名人物有關的祠堂,如祭祀宋代探花李昂英的李忠簡祠(久遠堂)、由湛若水、王漸逵師徒參與興建的沙灣西村繹思堂,祭祀沙灣王族王元甲、王漸逵、王原相等功名人物的西村名宦鄉賢祠;由沙灣明初進士何子海所建,奉祀其曾祖父進士何起龍及以下祖先的安堂;奉祀清代沙灣鄉何族中“三代文魁”的沙灣三代文魁祠。在沙灣鎮,還發現留存的文昌塔、旌表從前讀書人的牌坊。沙灣鎮留耕堂前廣場保存著番禺最大規模的祠堂旗杆夾群,西側有四副旗杆夾,刻著四位進士(三文一武)的姓名和官名,東側有三副旗杆夾,刻著舉人兩名、副貢一名的名字和官名。

需要說明的是,不論是在龍湖寨,還是在沙灣鎮,科舉文化和宗族文化結合都十分突出。自明代以來,以宋明理學為理論基礎建構來的家族、宗族文化在廣東地區繁榮發達,“宗族管理—科舉入仕—田產經營”發展模式在嶺南實現良性循環,亦耕亦讀的傳統在廣東得到發揚。儒家教化在嶺南普及,滲透到嶺南歷史、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中

潮汕古鎮和廣府古鎮的比較

然而,龍湖寨和沙灣鎮的不同也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從建築式樣來說,龍湖寨的建築體現典型的潮汕建築風格,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之類潮汕建築,在龍湖寨中比比皆是。然而,外來風格的建築,在龍湖寨中較少看到。究其原因,可能和龍湖寨後來地位喪失後,外來文化少侵入有關。自龍湖寨在近代失去商業地位,龍湖寨居民以移出為主,移出居民較少回龍湖寨建設新型屋子,這使得龍湖寨保留較好的傳統建築格局、風貌。在龍湖寨中,參觀者看到很多荒蕪屋子,正是龍湖寨後來地位失去的見證。

然而,沙灣鎮的建築不拘一格。除了體現傳統廣府民居的各種建築之外,沙灣鎮很多建築看起來不倫不類,但極具特色,顯然受到西方、東南亞建築風格的深刻影響。究其原因,近現代沙灣鎮有大批居民移至港澳、東南亞等地,加上外來人員入住沙灣鎮,外來建築風格容易移植到沙灣。在沙灣鎮,筆者發現一些建築物的修建碑文,所載捐獻者包括很多港澳人士如澳門前行政長官何厚鏵。沙灣原住民和港澳同胞、國外僑民聯繫密切,今天的沙灣鎮,原住民只有原來的約六成,沙灣鎮出現大量外來風格建築,自有必然。

其次,就信仰看,龍湖寨中,較為重要的民間信仰是天后。龍湖寨南門有一座天后宮,天后宮門口繪有兩位端莊肅穆、和藹慈祥的女性守護神,這是和一般宮觀的不同之處。天后就是媽祖,其原型是宋代福建的一位少女,後來被認為是江海的保護神。龍湖寨近海,漁民、商人為企求平安而設立天后宮,是理所當然之事。

在沙灣鎮,存有的重要神廟卻是供奉北帝的玉虛宮,該廟正和著名的“留耕堂”相毗連。沙灣鎮和龍湖寨一樣,都屬近江環境,如果說龍湖寨人對水的敬畏主要通過供奉天后表現,沙灣人的對水的敬畏卻通過供奉北帝體現。北帝傳說是北方之神,五行之中北方屬水,於是北帝司水。沙灣位處水鄉之地的珠江三角洲,北帝很早就在沙灣被尊為鎮鄉之神。在玉虛宮中,供奉的唯一主神是北帝——玄天上帝。玉虛宮中,出現的還有土地神——“門官土地福德正神”,以及一對童男童女,分別舉著“招財進寶”、“福壽康寧”的大錢幣。

最後,筆者還想指出,兩座古鎮名義上都屬廣東省重點保護古鎮,但受保護現狀和效果相差很大。沙灣鎮的文物保護措施比較到位,今天的沙灣鎮位處經濟發達的廣州番禺區,地方政府有充足資金保護地方古鎮。另外,沙灣鎮位處人流頻繁的珠三角,其文化價值能通過旅遊事業體現出來。

與之相對,龍湖寨不少地方殘破不堪,很多破落的老屋在產權關係方面仍不明晰,更惶論保護。龍湖古寨作為潮汕古鎮的代表,如何更好加以保護,仍是地方政府、有識之士所應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