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马振抚镇谢银瑜工作点滴实记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马振抚镇谢银瑜工作点滴实记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马振抚镇谢银瑜工作点滴实记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马振抚镇谢银瑜工作点滴实记

唐河县马振抚镇有一座风景旖旎的景区------石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其脚下,有一个美丽的社区------前庄村老龙岗易地搬迁安置点。漫步其间,垂柳拂水,鸡犬相戏,花香扑鼻。干净的路面和整齐的居民院落浑然一体,一排排传统村舍错落有致,雅致不俗。虽然仅有六十一户一百二十多人,但功能却十分完善,卫生室、便利店、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这里是全唐河县规模最大,居住人口最多,配套最完善,效果最好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马振抚镇前庄村地处豫鄂交界绵延的大山脚下,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导致这里的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为让村民有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易地搬迁工作势在必行,集中安置,即可以节约资源,更利于扶贫、脱贫致富工作的开展,贫困户也强烈要求搬迁。如此惠民利民的大好政策,怎能不让贫困户享受呢?

好政策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易地搬迁给主抓易地搬迁工作的谢银瑜设了一大难题,执行起来十分的困难!

易地搬迁首先得选准选好地址,经过多方考察,地址选定了,面积虽然不大,却涉及到两个自然村,在土地资源本来就少的情况下,占用他们的土地,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文庄的老D想把那点儿荒沟也量上,因为项目用不上,他就开始撒泼,骂骂咧咧。村支部书记多次做工作都无济于事,难题就推到了谢银瑜同志身上,做为一名女同志,她对工作却有很高的热情,对工作也很执着,她真正是干啥爱啥,这样好的政策,能让这么多的贫困户集中起来生活生产,这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这样的好事可不是想要就有的,不达到目的绝不放手,她迎难而上,多次到老D家中做思想工作,从拉家常到国家大政方针,一天,两天......终于把老D的工作做通了,占地补偿顺利发放,开工的日子到了。开工仪式正在进行,一位年近五旬的中年人却声嘶力竭地咆哮着跑到挖机下面,坚决不同意开工,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冷却下来,惊愕、愤怒、尴尬、失意、不解等什么样的表情都有,还有不嫌事大的人起哄看热闹。谢银瑜同志强压心中的怒火,快步走到他的面前说:老Z,咱协议已签,补偿款已经到位,你玩这一出可不给咱老百姓长脸啊!老Z胳膊一甩说:“你知道个啥,我家几口人,不到七亩地,这一下就占去一半,你不知道这是我家的口粮田!别以为我不在家,就哄着家里人签协议,付点钱就行,别人家的我不管,我家的不同意给!明天把钱退给你!”原来老Z在外地务工正好赶回来,他这突然一闹,一时间把谢银瑜弄得手足无措,工期非常紧张,设备、人员停工一天都是一大笔开支。

谢银瑜走到老Z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刚到家,有些情况还不太了解,你这儿咱先不动,咱好好聊聊再说吧”!“少给我上眼药,不吃这一套!”老Z怒气未消。“你这几年在外打工,挣大钱了,咱前庄撑不下了?不就几亩地吗?你这些年是靠它养活的?你知道别人是怎么过的吗?走,咱去村中转一圈,回来若还是这个主意,绝不拦你!“说完,拉起他的胳膊往外走,打开车门,把他推了进去,开起车一溜烟走了。临近中午才又回到施工地来,老Z亲眼目睹了乡亲刘春华的寒酸,刘秀荣的断壁残垣,邓传金的呻吟,吴恒甫的艰难。这时谢银瑜对他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现在你比他们过得好,你敢说你永远比他们好,你今天的作为,准备以后让谁帮你?你想清楚!你先回去见家人吧,我等你回话”。第二天,谢银瑜故意让几个工人在他那块地里转悠,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老Z反应。约半个小时,他还是不出意料地出现了。谢银瑜心里犯着嘀咕,这家伙还挺顽固的,但是还是强装镇定,故意不看他。他走到谢银瑜面前说:“你说的道理我懂,但我还是不想给,要不这样吧!你给我增加些补偿,我尊你个面子,这事就过去了”!“你说的什么话!补偿标准大家都一样,我哪有那么大权力,换句话说,就算有权给你增加补偿,其他农户怎么办?文庄有几户已找同意把他们的地置下来,行不行,你自己掂量。”第三天,谢银瑜早早的让机械在他的地里来回穿梭,自己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工地的变化。老Z在自家门口露了面,然后打了个旋又回去了,半个时辰后村支部书记给她打了电话.......,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整个工地热火朝天,三个月下来,谢银瑜白皙的面庞消瘦了不少,但一排排传统建筑展现在大家面前,院舍、地坪、水电、绿化等一步步完善,老龙岗易地搬迁安置点终于一步一步地成型,搬迁的时刻到了。

有不少家庭欢天喜地,准备着乔迁新居。也有一些无动于衷,好像这一切与他无关似的。杨冲的M因身体不好一直在家,干不了农活,但人爱美,在家中些花草,养些小动物,但到了老龙岗社区,种花草可以,小动物是养不了了。还有就是搬迁之后,原来的老房子要拆除,这让她难以取舍,为此,谢银瑜前后不计次数地做动员工作。田池有一位老S,他是单身又已经六十多岁了,现租住在同村一闲置屋内,房子年久失修,不慎又失火一次,无力维修,村委买来花胶布给他罩在屋顶防风遮雨,他的听力不行,说话声音太低,几乎听不到。做他的工作无从下手,又不识字,很多次都是无功而返。大伙经过商量决定把他的东西和人直接拉到安置点,村委也采纳了这个主意。搬迁那天,哪知这头“倔驴”趁人不注意,一把抓住了村支部书记的头发,又一阵子推搡最后把村支部书记摞倒在地上,场面难以控制,又把难题推到了谢银瑜的身上,接到通知她急忙风风火火地赶到现场,谁知老S这怒气未消,抡起铁锨就要往她身上拍,晚上回家,他丈夫心疼地质问她,”这到底过的什么日子,别人都不干的活,你偏去接这块烂砖头,你到底图什么呀?咱不干了!”谢银瑜也是有苦说不出,易地搬迁这项工作原来没有,工作涉及问题太多又难做,但你不做我不做,这工作就没人做!

每次回家,在高三就读的女儿就问她,“妈妈,你什么时间能接我一回呀?”听到这话,她的心里就象针扎一样,她怎么不想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五加二,黑加白”的工作模式怎能让她有时间呢?

“工作中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给我带来了伤害,我认为是我们没能走进群众的世界,他对我的伤害并非恶意,或许可理解为命运的一种挣扎,他没有理解我们的行为是一种善意。也正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爱的缺失,以致对绝大多数人的行为产生怀疑,何故会如此呢!所以,打开他的心锁,唯有爱,对人性的关爱,才能驱散他心中的寒冷,真正回到大家庭。”在工作日记中谢银瑜深刻地感悟着。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各种理由的拒迁户渐渐的都迁到了搬迁点,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安心,可致富”,谢银瑜带领脱贫责任组多地考察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增收策略,先后建成了前庄村香菇大棚,吸纳了12户贫困户不出远门就可就业,还可为贫困户每年不少于2000元的分红;建成了光伏电站,贫困户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分红;对有部分劳动力家庭,政府开发出公益性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对有学习能力的,可以享受“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还在搬迁点建成幸福大院,让搬迁户能够吃上可口的饭菜。

这样的执行力,这样的领导,何愁工作做不好?

成绩总是用汗水浇灌而成的,近年来谢银瑜屡屡登上领奖台,在成绩和掌声面前,她没有喜形于色,细心的人会发现她眼中闪烁的泪花,没错,今天的荣誉都是昨天奋斗的结果,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正如她自已说的那样“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

的确,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工作。工作中遇到了太多的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但她为人民服务的心却不会变,为家乡百姓谋福祉的愿望不会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