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茨威格的這句話,正適合中國近年來新能源車的崛起與失落。

2019年10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5萬輛、7.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了35.4%和45.6%。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從7月至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四連降”,這對於部分自主車企來說,顯然有些始料未及。市場的不景氣,不僅導致部分傳統車企陷入被動,也讓不少造車新勢力面臨生死存亡。

不幸的是,當自主品牌在傳統能源汽車市場逐步“失守”,洋品牌們還加緊了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收割”。僅純電SUV領域,拋開已經上市的福特領界EV、起亞KX3EV、現代昂希諾EV、本田X-NV之外,奔馳EQC最近在北京上市,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型將於本月登場,雷克薩斯的首款純電SUV也將於年內到來……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儘管當前新能源車市仍以自主品牌為主導,合資品牌的“爆款”純電動車極為罕見,但是,其洶洶來勢已不可遏止。

如果說,過去自主品牌與新勢力們還能依靠政策補貼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呼風喚雨,那麼未來,這樣的好日子將不可複製。在品牌形象、做工、品控流程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外資品牌的優勢依然明顯。

自主or合資?私人用戶用腳投票

今年10月,何小鵬那條對於中國電動車市場銷售數據的“吐槽”,曾激起業內外的廣泛熱議。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的確,看似龐大的新能源車客戶群體裡,絕大多數是出行服務運營商,真正的私人用戶少之又少。理由很簡單,充換電不方便、爆炸事故頻繁、二手車殘值低、品質做工存疑,以及越來越少的補貼費用等等,都能讓個體用戶望而卻步。

與此相比,另一份數據也能從側面說明問題。

據中國流通協會的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據顯示,2018年1~7月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個人用戶上險量中,合資品牌佔比僅4%,新勢力品牌佔比4%,其他均為自主品牌。但到2019年1~7月時,合資品牌車型的佔比數據已經升至13%。

顯然,和自主品牌與新勢力相比,私人用戶更願意相信合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據此推測,到2019年末,合資純電動車的市佔比將有望突破15%,2020年還有望升至30%以上。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究其原因,對於私人用戶來說,新能源車無非就是換了一種驅動形式,而除了驅動技術外,裝配工藝、做工、用料以及安全性等等,才是更為消費者所看重的。而目前多數自主品牌恰恰在這方面沒有太大的突破,仍停留在續航里程、電池質保的較量上。

續航較短,但品質更受信賴

不可否認,和自主品牌相比,合資純電車型的續航普遍較低。

以首款合資純電SUV福特領界EV為例,其官方標定續航僅為360km,電池容量49.14 kW. H,直流快充40分鐘可從20%充至80%,慢充則需6.7小時充滿。而即使是剛上市的奔馳EQC,其官標的續航里程也只有415km。

與之相對,榮威Ei5的綜合續航可達420km,北汽新能源EX5、小鵬G3、威馬EX5等,均宣稱綜合續航可達520km,蔚來ES6的續航同樣超過500km。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但有專家表示,和自主品牌的續航虛高不同,合資純電動車的續航數據普遍更為實在,真實的續航里程跟標稱的差別不大。更重要的是,合資品牌在“三電”組件和車輛性能品質的把控方面,有更為成熟的經驗。

以奔馳EQC為例,上市之前,它總共投入了超過 200 輛樣車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超過 450 萬公里的綜合測試,僅中國便超過25 萬公里,包含 500 多項嚴苛的道路測試,以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這樣的檢驗標準,與其燃油車出廠前的標準如出一轍。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福特領界EV也一樣,出廠前,它經過了1500小時、近300萬公里的整車測試和獨立環模測試。領界EV採用福特全球安全標準(Trust Mark)打造,通過來自北美、澳洲的專家團隊評審,車身高強鋼比例達68%,並將1500MPa熱成型鋼應用在車門結構上,以充分保障駕乘人員安全。

電池方面,領界EV具備24個全時溫度監測點,一旦電池有熱失控風險,就會通過車機屏幕提醒用戶離開車輛,並逐級降速和解鎖車門。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另外,領界EV還對電池組進行了雙重防護。將電池佈置在碰撞概率較小區域,並用4根剛性橫樑固定於車架上,防止碰撞時發生移位。另外它還在電池組底部設計了下護板,防止碎石或堅硬物對電池帶來損傷,並以業內領先的獨立管路液冷系統,確保電池包隨時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

起步較晚,但正迎頭趕上

很大部分程度上,國內造車新勢力之所以擁有空間是由於服務創新。新零售,線上直銷,高大上的品牌中心,以及如蔚來的換電+管家式服務、小鵬的“鵬友+”計劃等,都曾讓外界眼前一亮。

然而,驚喜過後迴歸理性,終會發現最後決定購買的仍是產品本身,這也是多數人至今不看好造車新勢力的主要原因。和傳統造車勢力相比,新勢力在概念打造、營銷服務方面確有過人之處,但在車型開發、技術積累、製造與品控層面都不具備領先優勢。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主流觀點認為,未來電動車市場的較量,仍將聚焦於傳統勢力的自主車企與外資品牌之間。

雖然和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佈局較晚,直到目前,投入的車型依舊屈指可數。但在品牌、品控、做工等層面,合資品牌普遍保持領先。

同樣,未來基於維護品牌形象的需要,合資品牌也會在服務層面作出越來越多的創新,正如他們在傳統燃油車市場所締造的優勢一樣。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仍以領界EV為例,這款和比亞迪宋EV級別相當的純電動SUV,不僅有著和後者差不多的售價區間(雖然續航不及),補貼後價格為18.28萬-20.68萬元,其包含了7項服務內容的“服務包”裡,“不限量免費公共充電”與“不限次代客充電”都堪稱是業界首創。

據悉,目前在中國市場,“福特派”已接入了超過15萬根公共充電樁信息,同時打通了查找、控樁和支付全流程,領界EV車主無需下載多個公共充電樁APP並預存金額,直接在“福特派”終端操作,即可完成公共充電流程。官方表示,按照都市年輕家庭的用車習慣,保守估算不限次代客充電每月可節省用戶4-5小時充電時間,因服務產生的電費、停車費全免。

鍾觀 | 合資品牌“醒了”,全面反攻純電市場

當前,合資車企推出的新能源產品可以被視為其試探市場,摸索消費者習慣、喜好,為下一階段的爆發做鋪墊。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由依賴補貼的“政策驅動型”向依靠產品實力的“產品驅動型”市場轉變,自主與合資在新能源市場的較量才算真正開始。

分析認為,2020年將會是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關鍵之年,大眾、通用、福特、豐田、本田、日產等合資品牌大規模進場,將決定了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走勢。屆時,銷售榜單上還能否如今天這樣清一色自主品牌?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