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醫師說:莫談“支架”太隨意

今日手術患者,60歲女性,因擔心放支架轉院。當地醫院預計要放心臟支架,談價"1萬5″一枚。病人不是擔心錢的事,而是擔心"放裡取不出來了"。

接診病人,先查了身體,看了CTA。沒找到依據,難道有什麼疏忽?

王醫師說:莫談“支架”太隨意

追問是否當地醫生一定要做支架?答:是。

追問病史:

患者一月前受過驚嚇後出現每天早上起來胸悶背痛,白天勞力性胸悶,伴背疼,雙下肢無力、失眠。但無氣短和浮腫。的確不能排除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至多是可疑。

兩個重要的疑點:一、發病前可以玩藍球;二、胸悶和背痛無明確時間關係。

為了驗證病人陳述,我們在病區內讓患者由慢到快運動,十分鐘後,無胸悶,僅輕度背不適,但雙手涼。血壓正常。

收住診療後重點排除非心臟因素、明確心肌缺血的證據。試用鎮靜抗焦慮藥,早期病人症狀完全消失。後有偶發背疼。

至此病人只了8片藥。

考慮到患者在基層,有急診和再誤診可能,決定冠脈造影+主動脈造影檢查。沒有支架計劃。

王醫師說:莫談“支架”太隨意

王醫師說:莫談“支架”太隨意

印證臨床所見:

術中因緊張,血壓193/110mmHg(下肢),伴左後背疼.造影見左冠中間支痙攣,給硝苯地平含化,選擇性冠脈硝甘注射,症狀消失,復造影見痙攣同步消失。一個典型的冠脈痙攣病例。後期的治療方案已經非常明確。

啟示:

雖然這個病人有一些心絞痛症狀,但是與"放支架″的距離還很遠。如果不規範術前檢查,深挖臨床細節,術中必然盲目判斷,患者就可能"被支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