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扣、零回購、提前終止 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計劃實施“摻水”

隨著2018年四季度披露的股份回購計劃陸續到期,近期上市公司扎堆披露股份回購實施成績單。

部分回購期限屆滿的上市公司實際回購金額與擬回購金額之間差別較大,“摻水”現象嚴重;還有一些“零回購”的上市公司,在回購期屆滿前就提前終止了回購計劃。股價持續高於回購價格上限限制、募集資金或自有資金短缺、資金用於其他項目建設、長時間處於回購敏感期、確保非公開發行等事項順利實施,是這些公司給出的不實施或不完成實施股份回購計劃的主要原因。

存在執行“摻水”現象

股份回購計劃實施“摻水”的一大表現是實際回購金額大打折扣,有部分到期終止回購的上市公司實際回購金額甚至僅為回購計劃下限的一成左右。

以晨光生物為例,公司累計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183.94萬股,成交金額約為1061.16萬元(不含交易費用),回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36%,最高成交價為5.9元/股,最低成交價為5.63元/股。

晨光生物表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公司回購總金額未達到回購金額的下限,主要原因為受股價持續高於回購預案公佈的回購價格上限的限制,同時受定期報告、重大事項等敏感期的限制,公司實際可實施回購的時機較少。

近期還有多家上市公司主動發佈提前終止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不少公司終止回購前尚未開始回購公司股份。

以希努爾為例,公司近日公告披露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終止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公司董事會認為,當前情況下繼續推進股份回購事宜,已不再符合公司現階段發展戰略,不符合公司及股東的利益。此前,公司公告,擬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不低於3億元,且不超過6億元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4元/股,回購股份全部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多數公司稱,終止回購股份事項不會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以藍盾股份為例,公司公告稱,本次終止回購股份,未對公司的財務、經營、研發、債務履行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終止回購股份事項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終止原因各異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提前終止回購計劃的上市公司中,募集資金或自有資金短缺,資金用於其他項目建設,長時間處於回購敏感期,確保非公開發行等事項順利實施,是這些公司給出的提前終止的主要原因。

有的公司終止回購股份是由於可轉債項目被中止審查。以寶鷹股份為例,公司在終止回購股份(第二期)公告中指出,第二期回購股份實施是以可轉換公司債券成功發行為前提,經慎重考慮,公司已決定終止本次可轉債事項,並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本次可轉債的申請文件,因此公司決定終止實施本次回購公司股份。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回購方案,公司擬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2.1億元且不超過4.2億元,回購股份期限為自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12個月。截至目前,公司第二期回購股份尚未實施首次回購。

部分公司稱,終止回購方案的原因是提高公司的資金利用效率,確保新建項目建設進度。以齊翔騰達為例,公司公告稱,未能按期履行本次回購方案,主要由於公司目前所面臨的行業發展機遇、市場環境較回購方案確立時發生了較大變化,為更好把握市場機會,公司正全力推進新項目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配套項目、丙烷脫氫(PDH)項目及環氧丙烷項目的建設。隨著項目建設進程的加快,公司MMA項目的設備工程款、PDH項目及環氧丙烷的技術許可使用費的支付進度也因此加快,且所需金額較高。

部分公司長時間處於回購敏感期,無法實施回購,因此主動終止。以愛康科技為例,公司公告稱,自披露回購公司股份事項以來,由於回購交易受定期報告窗口期限制、經開區戰略入股、公司推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等項目限制,公司長時間處於回購敏感期內,客觀上無法實現此次股份回購,公司決定終止實施回購公司股份。

還有的上市公司終止回購,是為了給非公開發行等事項“保駕護航”。日上集團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項目進入關鍵階段,公司董事會經與中介機構、法律顧問就非公開發行項目進展、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等進行審慎研究後,為確保公司符合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公司決定提前終止回購公司股份。

預案數量增加

齊心集團11月17日晚披露回購股份方案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認可,推動公司股票價格向公司長期內在價值的合理迴歸,同時為充分調動公司核心骨幹員工的積極性,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有效推動公司的長遠健康發展,綜合考慮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因素,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1.5億元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7.5元/股,回購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本次回購股份事項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本次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公司員工持股計劃。

四季度以來,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公司股份預案數量持續增加。Wind數據顯示,10月單月,A股共有近百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公司股份預案。相比9月份的50餘家,發佈回購股份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接近翻倍。

部分公司回購價格相比目前股價溢價較高,回購方案發布後對公司股價提振明顯。以桃李麵包為例,公司11月14日晚間公告,擬以公司自有資金回購不低於4500萬元且不超過5500萬元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回購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過6個月內。公司本次回購股份擬用於員工持股計劃,公司將在發佈回購實施結果公告後3年內完成轉讓,若未能在法定期限內實施上述用途,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11月15日,公司股價逆勢上漲,收報46.33元/股,上漲幅度達4.16%。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股份回購對股價的提振作用,在預案發布階段明顯要強於回購真正實施階段,如果回購價相對溢價較高,預案發布後股價更會有明顯拉昇。這導致有些上市公司對預案發布後的真正實施階段不夠重視,部分公司甚至出現回購期內“一股不買”的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缺失、誠信度不足的很多弊端。對於這些上市公司,建議投資者和監管層設立“黑名單”制度,計入誠信檔案。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