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本來打算跟朋友向臨朐南部山區的景點進發,來個串聯旅行,原本計劃的路線是:寺頭太平莊石屋——淌水崖水庫——抬頭村壩上草原,結果在前往太平莊的路上邂逅巍峨聳立的禪堂崮,我在一些史料和名勝志中對其有一二的瞭解,但見山頂的涼亭越發引起我和朋友的好奇,決定登上去一探究竟,這一去不要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禪堂崮上。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禪堂崮南側,山周圍是紫紅色沉積岩

禪堂崮亦名蟾螳崮,因其東麓有一巨石如蟾而得名,是一座道教名山。崮如被巨斧從中劈開分為東,西二崮。禪堂崮位於山東省臨朐縣石家河鄉西部,海拔521米,並列雙峰,導航即可到山下,道路通暢。

據尚存的明萬曆三十四年“泰山行宮”碑載:“古駢南五十里許,有禪堂崮,高萬丈,薄青雲,侵碧漢。其內珍珠泉、仙人洞,景物隨地湧奇,不勝枚舉。既稱禪堂,必其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誠吾朐之大觀也。”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從山下仰望禪堂崮,這裡原先有一老子像,已拆

  • 一、禪堂崮西崮

我們從西崮南端開始往上爬。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路上逮的油螞蚱,蹦腿是有力的武器

站在崮頂,向東南可望見巍巍沂山,向南可望見九山鎮風力發電機群,向西可看見丹崮,馬頭崖,還有錫河巷村南的石頭古堡,向北可望見臨朐縣城的部分高樓

,眾多景點盡收眼底圍繞著禪堂崮,如眾星捧月一般。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丹崮和馬頭崖,分別是左和中,在以後的文章中會詳細描述

山頂古蹟眾多,在原址上新修的廟宇,不知是道教還是佛教建築,恰巧在山頂遇見一位老人,是附近村子裡的村民,他說原先這裡是大雄寶殿,應該是佛教建築,我透過新修的廟宇門縫看見正殿寫的卻是“玉皇殿”,但從殘存的古廟臺基上的碑文看,這裡原先是千佛閣,

劵頂尚有龍紋可辨,可見當年廟宇規制很高,因為龍紋可是皇家才能用的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券頂有龍紋形象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山頂新修的廟宇附近很多百年杏樹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拱門內壁上的碑文

後來聽老人說,禪堂崮東崮是道教始建於大明萬曆,代表建築是泰山行宮碧霞祠,西崮是佛教,從山頂散落的殘存石碑看,屬於清代(其真實情況眾說紛紜,各成一派)。其實在唐宋年間,佛道儒三家融合,一山有兩教,一廟有兩教的情況很常見。

西崮山頂之上還小水塘、水井,井水清澈見底,井旁的石頭上還有圓形鑿口,估計是以前裝轆轤用的,可謂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只是這四面懸崖峭壁,這水又是從何而來呢?讓人費解。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山頂的水井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山頂的水塘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曬太陽的蜥蜴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土堆上的古瓷片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秋日的大地總是色彩斑斕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西崮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從西崮看東崮

從西崮的偏東方向可以下到崮底,沿著崮底的小路向東崮進發,西崮懸崖下有一殘破的石碑,年代為清代,記載的善女們集資重修禪堂崮廟宇一事,從石碑和底座的體量來看,規格還是很高的。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東崮和西崮中間的豁口處有一座二郎廟

  • 二、禪堂崮東崮

進入東崮沿峭壁行進,一路上殘碑眾多,縱橫地倒路邊,聽老人說這一路上曾是一片碑林,我們從字跡上看大部分是清代各種的重修碑記,可以說禪堂崮是屢建屢毀,屢毀屢建,也證明這裡曾是香火鼎盛之地,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屢毀屢建。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清康熙殘碑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清道光殘碑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崖柏

行進到一半發現崖壁上有一石龕,內有一女神塑像,外面左右各有一立像鑿於石壁之上,上有飛天女神託著南海觀音,當然這都是從殘存的石像分析的,大部分都被破壞了,老人說他年輕的時候這些石像還是存在的,非常精美。透過這些殘存的石像,我彷彿能穿越時間看到無數的古人站在跟我同樣的位置,對著石像持香作揖,虔誠禱告,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小家康健,時間匆匆埋葬了一切,我也只不過是一個歷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唯有殘破的石像,千年崖柏靜靜地訴說時間的故事。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石龕,兩邊的石雕已毀,塑像是新塑的

行進到東崮最東端,抬頭可看見廟門,沿著開鑿的石階,登上崮頂,崮頂的石碑年代要早很多,最早是明萬曆三十四年。有碧霞祠,觀音閣,王靈宮,旗座,水池等建築遺存。這些建築的建設指揮者從石碑資料顯示是青州衡王府成員。歷史上臨朐屬山東青州府臨朐縣,禪堂崮東去數里便是王墳溝,滿葬著青州衡王府的衡憲王朱常(氵庶)。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東崮的山門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東崮的碧霞祠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碧霞祠牆壁上的石碑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泰山行宮碑記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石臼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小水池

站在東崮遠眺沂山,遠處最高的那座山就是沂山。

探秘臨朐禪堂崮,山頂遺址殘碑眾多,或與青州衡王府有關

遠眺沂山山脈

禪堂崮古蹟傳說眾多,回來後查閱資料不得不歎為觀止,肅然起敬,又感嘆歷史沉浮,滄海桑田。近幾年有人在禪堂崮重修廟宇,現在不知什麼原因處於停工狀態,相信某一天禪堂崮會重鎮雄風,香火鼎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