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廈門大學長汀舊址

國立廈門大學長汀舊址

國立廈門大學長汀舊址,位於原中區小學校園內,原為縣學大成殿。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廈門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1937年7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核定,私立廈門大學正式改為國立。7月6日,教育部任命薩本棟博士為廈門大學校長。剛從美國俄亥俄大學客座教授載譽回國的薩本棟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在他來廈門大學報到的第二天,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10月,開始籌劃遷校。1937年12月20日,廈門大學正式停課,經過三天的整裝,24日開始向長汀進發。

  從廈門到長汀行程800裡,要渡過鷺江、九龍江,越過崇山峻嶺。加上土匪出沒、車輛罕見,300多名師生肩扛手提行李和書籍,走了整整23天才到達長汀。等人數到齊,薩本棟的清點結果是:學生239名,教職員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助教14人。

  在長汀,廈大校址位於北山麓文廟、萬壽宮一帶,與長汀中學校舍緊密相連。當時的條件是艱苦的,學校以長汀文廟為辦公場所,借一座破樓做女生宿舍,租長汀飯店給教授安身棲息。

  如今,陽光下,“國立廈門大學”的牌匾熠熠生輝。這座校門是由廈門大學出資50萬元,在2001年重新修復的。

  踏入校園,一棟富有歷史的建築映入眼簾,上掛“大成殿”三個大字,兩側是廂房。抗戰時期,廈大遷到長汀辦學時,大成殿成為廈大的禮堂,8年多時間裡,廈大師生們在這個禮堂內舉辦了多場活動和演出,它也是廈大從私立改國立後第一任校長薩本棟的辦公室。

  從1937.10—1946.6,廈大內遷長汀8年多,年輕的薩本棟校長以“務實不負陳嘉庚先生毀家興學,及政府收歸國立之意”作為自己的信條,謀廈大之復興。在艱難的辦學條件下,廈大仍不斷髮展壯大,廈大師生在薩本棟校長的帶領下,艱苦辦學,自強不息,拼搏進取,規模從初來時的三院九系發展為文、理工、法、商四個學院十四個系,教授、副教授94人,在校生達1044人,是初遷長汀時的5倍,成為“南方之強”,蜚聲全國。

在這艱苦卓絕的八年時間裡,廈大師生與長汀人民生息相依,譜寫了一曲同舟共濟、共赴國難的壯麗詩篇。

  遷回廈門後,廈大從未忘記長汀。每年,廈大都會有上千人到舊址參觀,一些老教授特意會回來看看他們曾經學習、居住過的地方。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