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民营企业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时报讯(记者 战旗 赵贤钰)

今年以来,本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2019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暨民企投融资洽谈会的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官员与专家就民营经济现状和融入国家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市民营企业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本市民营经济发展良好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本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17.64万户,同比增长13.22%;民营企业达53.51万户,同比增长10.57%;个体工商户达62.95万户,同比增长15.99%;农民专业合作社1.18万户,同比下降4.45%;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2.45%。1-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21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20.05万户,占全市的比重为99.2%。同时,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1-8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5.4%,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长8.5%,快于全市18.8个百分点,占比37.1%。民间投资提速增长,1-8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7.3%,增幅比1-7月提高3.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2.2个百分点。目前,天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应融入国家战略

  天津市金融局副局长武岳表示,虽然本市民营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民营中小企业产业业态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领军企业规模小、数量少,高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二是民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专利、技术较少。三是民营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经济下行、融资困难、订单不足等多重压力。武岳称,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落实落细“民营经济19条”等各项政策措施,持续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企业家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未来,本市广大民营企业应努力把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有所作为,进而享受“政策红利”。同时,京津冀三地工商联应加强鼓励引导,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既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又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在发挥自身优势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此外,三地工商联应完善协同机制,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工商联交流合作,组织更多项目对接洽谈等经贸活动,深化民营企业合作,提升京津冀地区市场化水平,促进产业对接。还应加强创新服务,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别是搭建与北京科技机构的合作交流机制,为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供更多科技、人才、智力支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