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独抒己见》,“偶尔为之的英语文选”

纳博科夫《独抒己见》,“偶尔为之的英语文选”

《独抒己见》中译本

《独抒己见》是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偶尔为之的英语文选”(见《序言》),出版于一九七三年。这一年,他七十四岁。

此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访谈、致编辑的信、文选、鳞翅目昆虫学文选(此部分中译本未译出),所谈的自是以文学为主,包括他的写作习惯、对自己作品的看法、对其他作家的评价、关于翻译的见解,等等。

其中,纳博科夫被问得最多的,自然是他的小说《洛丽塔》。在一九六七年和《巴黎评论》的访谈中,纳博科夫说,“我将因《洛丽塔》和我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翻译而青史留名”。

不难发现,纳博科夫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的言谈偶尔难免会给人傲慢甚至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之感(当然,以他的学识和才华,他是具有这个资格的),特别是体现在他对其他作家的点评上,可以说是“爱憎分明”的,不惮臧否人物(在《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喜恶)。

以纳博科夫的高标准,“天才”这个词“只适用于很少一些作家”,如莎士比亚、弥尔顿、普希金、托尔斯泰、乔伊斯等(见一九六九年对BBC-2台的访谈)。但《复活》、《克莱采奏鸣曲》,还有《芬尼根守灵夜》在他看来并不成功。而屠格涅夫、契诃夫,虽也是他十分认可的,但属于“有才华的”而并非天才。

至于纳博科夫所憎恶的作家,弗洛伊德(严格来说是心理学家)“首当其冲”,被他批判得不留半点情面。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康拉德、福克纳、海明威、加缪等众多享有盛名的作家,却都是他所不屑的(尽管他也肯定他们的某些地方或作品)。

关于书名,原文是Strong Opinions,译者谓上一个中译本名为“固执己见”,含贬义,故改为“独抒己见”,似乎译作“一家之言”也可以(可能有点温和了)。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