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較量中為什麼有人認為俄羅斯總能一招制勝,讓美國有苦說不出,比如敘利亞烏克蘭問題?

用戶5512326918


普京畢竟是當了19年的俄羅斯一把手,親自謀劃了實施了這些年俄羅斯所有的外交行動和軍事行動。


舉個例子,可能大家都沒注意到——

普京的任內就發動和參與了4次戰爭——車臣戰爭、格魯吉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烏克蘭戰爭。所以對敵鬥爭經驗非常豐富。

再加上他過去長期在東德進行的安全工作,對地區局勢和國際大勢的判斷是很出色的。

不只是川普,從過去20年來看,哪個美國總統能和普京比這些?

無論比國際認知、還是政治資歷、還是從軍事鬥爭手段、或是比戰略視角?顯然都是落後的。

雖然白宮有很多智囊,有很多專業人士幫助謀劃,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再加上旋轉門制度,今天進白宮明天進大學,沒有俄羅斯這樣一以貫之的數十年如一日的政府工作經驗,這些人的國際視角和俄羅斯相比,也是有侷限性的。

其實美國還算西方國家裡對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比較熟稔的,更多的西方國家其實他們的對外戰略更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變化一次。

比如英國這幾年一直被脫歐困擾,導致英國對外的方針難以有完全自立的判斷,深度依賴“五眼聯盟”和“美英同盟”。

再比如德國,不僅被敘利亞難民問題困擾,最近還有和俄羅斯天然氣問題的糾纏乃至烏克蘭問題的制約,顯得平衡感太強,找到不到一個明顯的邏輯。

正所以,西方世界如今的情況大體如此,俄羅斯才能在很多戰略上顯得更加成功,無論是咄咄逼人,還是深入淺出的外交方式,都能獲得更多利益。

因此本質上,要從這個宏觀角度理解美俄乃至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政治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差異,才能更好地對這個題目有深入的思考。

至於什麼烏克蘭問題和敘利亞問題的細節,木叔就不談了,很多內容已經是路人皆知的。

木叔只是從一個很少被人關注的思考的視角出發來提醒各位,看國際問題還是要站得高一些,這樣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


木春山談天下


只能這樣說從近來的美俄較量中,表面現象俄羅斯佔到了勝利,便宜。其實不是這樣的,美國在當下不和俄羅斯正面軍事衝突,只是美國在下一盤大棋。比如敘利亞戰場,美國收手,俄羅斯掌握主動權。


為什麼說美國在下一盤大棋?

一,當然現在的俄羅斯在玩著蘇聯的軍事老底,雖然經濟不景氣,但是對軍事投入一直捨得,保持著先進的戰略武器,數量龐大的核彈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肯定不敢迎面硬頂糾纏,硬頂的後果非常嚴重,不但美國撈不到任何利益,如果就常規戰真打起來對自己的國力和經濟是致命打擊,就算打贏戰爭帶來巨大的戰爭消耗,肯定是倒退幾十年,起碼美國的霸權老大優勢,會被曾經美國打壓的國家踩在腳下,想想那時候美國是很難受的。


二,所以現在美國的戰略是在保持自己霸權優勢的情況下,想用經濟制裁手段想來拖垮俄羅斯,不僅號召盟國對俄羅斯進行市場圍堵,還會在火上再澆點油來消耗俄羅斯的經濟,比如敘利亞戰場,美國暗中參與扇風,俄羅斯被逼參與,在俄羅斯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參戰敘利亞,俄羅斯在敘利亞打了這麼多年,應該對國內經濟也是不少的消耗。美國就這樣到處點火,如果俄羅斯強硬參與進來,這樣其實也是對俄羅斯一種間接消耗它的實力,畢竟軍事打仗是要花錢的,如果以後再過十年二十年俄羅斯被拖垮了。美國就可以用霸主的強硬資態為所欲為了(到時候可能一切都是他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美國喜歡激怒俄羅斯,而又不和俄羅斯正面對抗,目的就是想拖垮他。


三,俄羅斯要想以後能解決這種困境,就必須把寶壓在Zg,這個國家發展潛力巨大,搞好關係,可能在關鍵時期可以救一救俄羅斯。現在俄羅斯拖住美國就是一件好事。


牛頭馬面兩鬼


我不同意問題中的觀點,俄羅斯勝利了嗎?事實是俄羅斯快被美國逼瘋了,北約東擴,經濟制裁,操控油價,禍亂中東,哪一件事都是俄羅斯不能承受的。美國在對俄鬥爭中佔盡優勢,為什麼,美國多大經濟體量,弄死俄羅斯輕而易舉。

為什麼有人覺得俄羅斯總是贏,次次都讓美國尷尬不已呢?打個比方,俄羅斯在幾個小戰鬥中取勝了,但是大戰役中,肯定是俄羅斯輸了。在中東,俄羅斯取得了局部性勝利,但是美國不是被俄羅斯打敗的,是被阿富汗敘利亞拖入泥潭了。但是中東並沒有和平,還有以色列,庫爾德人,沙特等盟友,美國的目的就是搞亂中東,只要中東還在亂,美國就沒輸。在中南美洲,美國更不可能輸,現在說委內瑞拉的鬥爭結果還為時尚早吧?只能說走著瞧,還有古巴,也被美國整得慘不忍睹。

當然,從全球大局來說,我們不希望美國贏,我們需要世界多極化,需要其他力量制衡美國。現在看來,多極化已經成為共識,也是大勢所趨。美國想繼續偉大,也就是繼續霸權下去,這是美國的理想,但現實很骨感,美國處處都顯得力不從心了。不是美國衰落了,是其他經濟體成長起來。

俄羅斯為什麼敢和美國鬥,首先俄羅斯是核大國,打不贏你那就魚死網破,美國無法承受這樣的結局。其次,美國輸在道義上,美國蠻橫無理,無視國際法,無視其他國家的主權和利益,早已是天怒人怨。再次,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必然招致其他國家的反擊,甚至美國的盟友也會紛紛反抗。因此,俄羅斯反美,大家都心照不宣甚至暗中相助,說明俄羅斯還是佔有人和優勢。


國際政治研究中心


美蘇關係(現在是美俄關係),自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相互之間答成一個默契,蘇軍存在的美軍不去,美軍存在的地方蘇軍不去,避免直接接觸,防止引起世界大戰,自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更加強大,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從戰略上來看,西德合併了東德,一起加入了北約,然後北約一路向東向東,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等紛紛加入,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波羅的海三國不顧俄羅斯的威脅也加入了北約,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已經由原來的東德退縮到前蘇聯境內,而格魯吉亞,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由於歷史,宗教,種族矛盾也有了加入北約的打算,為了阻止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無奈之下發動了對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的侵略戰爭,(因為北約有規定,不接受戰爭國家,有領土爭議國加入),臨時阻止了兩國加入,但是付出代價也是慘重,被G7峰會開除,受到西方的制裁,烏克蘭,格魯吉亞對俄羅斯的仇恨,所以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延遲退休,引起俄羅斯人對普京的不滿,所以在國際上,美國不斷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原來的小兄弟越南舍俄羅斯而去,美國軍艦進入金蘭灣,盟友印度也在美俄之間搞平衡,才是一招制敵,俄羅斯才是叫苦不迭,遇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彈,比如俄羅斯派兵委內瑞拉,敘利亞,美國則是以柔克剛,以經濟壓力,制裁為主,迫使俄軍離開委內瑞拉,在敘利亞,俄羅斯以有限資金填巴沙爾的無底洞,每天的流血犧牲,敘利亞已經成為雞肋,普京才是有苦難言。不知道說俄羅斯一招制敵的人,不知道是什麼眼神?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美俄的較量中,俄羅斯每每能夠出奇制勝、一劍封喉,主要是因為,堅持擁有戰場破壞權代表的俄軍,不知預知性向來是其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而一個放棄四面出擊轉而隱忍、待時而動俄羅斯,才是更可怕的對手。

冷戰結束之後,俄軍在科索沃戰爭、烏東衝突、土耳其政變、敘利亞戰爭、甚至北約東擴問題上,每每都有奇兵出擊,令美軍防不勝防。

科索沃戰爭中,俄軍200名空降兵長途奔襲數百公里之後,搶戰科索沃國際機場,是冷戰結束之後俄軍主動反擊的第一仗,此役俄軍收穫皮相當漂亮:面對這區區200人,儘管美國指揮官已下令進攻,但英國一個旅的部隊卻根本沒有動手,理由也很簡單——他們不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搶佔科索沃國際機場這個橋頭堡,不僅為俄羅斯爭得了科索沃戰爭中的話語權,最重要的是讓俄羅斯的盟友們獲得了一份信心,捍衛了俄羅斯在國際上的聲譽。

不過,俄軍這樣漂亮的一仗,並不是其最高司令葉利欽總統指揮的,而葉利欽得知戰報後的第一反應則是:將指揮此役的指揮官從中將升為了上將。

連俄軍自己的最高指揮官都因部下的行動感到驚奇,讓美軍如何提前預防?!

烏克蘭衝突之中,面對烏克蘭反對派咄咄逼人的攻勢,為了防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後讓美軍大兵直壓俄羅斯南大門,更為了保住黑海這俄羅斯人花了數代人心血才打下的出海口,俄軍突然出兵,不僅直接拿下了克里米亞,而且還利用烏克東區的衝突拖住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步伐:北約規定,不接納和鄰國有戰爭和領土爭議的國家。

面對俄軍的全力一擊,不僅美軍為首的北約軍隊未發一槍一彈,就連烏軍也沒有了死命一戰的行動,俄軍的出奇制勝再次顯現威力:美軍即將已經將先進的反坦克武器賣給了烏軍,但仍然堅持不讓烏軍將之應用到烏東衝突地區,顯然是不想因此讓俄軍有更過激的反應。

俄軍出擊克里米亞,當事的烏克蘭軍方都不拚全軍之力血拚,讓美軍如何火中取栗?!

土耳其政變事件中,原本因俄軍戰機被土軍擊落一事而矛盾激化的莫斯科和安卡拉,由於俄羅斯特工的精彩表現,意外地走到了一起:得到俄聯邦安全總局警告之後,埃爾多安成功脫險,並最終贏得了此次內部鬥爭。結果,在敘利亞戰爭中,土耳其像伊朗一樣,成為了莫斯科堅定的支持者,並最終幫助俄羅斯成功保住了大馬士革政權。

在敘利亞戰場上聯手受益之後,俄土之間的軍技合作再進一層樓,安卡拉也成為了莫斯科在北約之中的一顆釘子:隨著土軍引入S400防空系統,北約的空中秘密對於俄軍而言,已經是漸行漸近的透明信息。

沒人能夠想到俄軍戰機被擊落之後,能夠隱忍九個月等待翻盤的時機,信奉“有仇馬上就報”的克格勃,竟然帶出瞭如此隱忍的徒子徒孫,讓老對手中情局如何應付的過來?!

敘利亞戰爭,經過四年的纏鬥之後,無論是敘利亞政府軍還是其盟友伊朗革命衛隊,都已經苦不堪言,但正是在美軍勝利在望之際,俄軍空天部隊卻突然現身敘利亞戰場,並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士對大馬士革的敵人進行了猛烈的打擊,為此甚至出動了圖-22M、圖95、圖160等戰略轟炸機,普京總統更是親臨了俄軍駐敘空軍基地鼓舞士氣。最終,那些進入敘利亞助戰反對派的外國人士,被俄羅斯的這種不顧一切的猛攻嚇壞了,他們開始亂紛紛地逃離:他們雖然也是悍不畏死,但他們卻不願意在沒有看到敵人之前,就被俄羅斯不計成本的非理性狂轟亂炸送了性命。而外國志願者及僱傭軍的逃離,則為俄軍奪取敘利亞戰爭的主動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蘇聯本來就給俄羅斯留下了大量的常規性導彈、炸彈,這些武器經過了近三十年的時間之後,肯定有很多要過期了,與其花錢將之銷燬,還不如扔到敘利亞戰場上讓大馬士革買單!

結果,在敘利亞戰爭中,俄軍憑藉一個”狠“字,再次佔了美軍的上風!

除了在戰場上的隱性對抗中每每出奇不意,即使是在大政外交方針上,莫斯科偶爾也在用異於常人的思維來打亂美國的計劃,比如在北約東擴問題上,莫斯科就意想天開的指出:北約的無節限東擴,不針對我莫斯科?那莫斯科加入北約好了?!

雖然,誰都知道,北約絕對不會接收俄羅斯,但莫斯科的這一招以退為進,卻在宣傳戰上搶得一個先手。

當然,俄羅斯能夠每每出奇制勝,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幾點:

首先,俄羅斯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俄軍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俄羅斯是一個有著救世情節的民族,他們向來認為,在救世的過程中受苦是他們的一種必然,因此,他們為了正確的目標從不問過程和手段是否正確,更勇於為了目標而犧牲。因此,作為有信仰的軍隊,勇於承擔責任和犧牲的俄軍,在戰爭中應當是沒有任何道德層面之壓力的:他們作戰是為了拯救世界。因此,俄軍敢於派200名空降兵搶佔科索沃機場,更可以毫不猶豫地用價值上千萬美元的導彈去攻擊數名傷害過俄軍人的武裝分子!

不計後果,不計代價,自然讓其行為就有了出奇不意的效果。以至於不可預知性向來是俄軍的軟實力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其最高指揮官普京總統的行事風格,更是讓俄軍的這種不可預知性發揮到了極限:專家們在分析普京總統的行事風格時,結論卻是他從不按照專家們的預測行事!

擁有神秘莫測的最高指揮官,再擁有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勇於犧牲玩命的俄軍,自然就有了出奇制勝的本錢。

其次,俄軍對戰爭的理解,即其戰略,也決定了俄軍的行動擁有極強的破壞性影響力之際,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詭秘性。眾所周知,戰場上,有控制權和破杯權之爭。控制權的代表是大力發展航母的華盛頓:我想打誰就打誰。破壞權的代表則是大力發展核潛艇的莫斯科:誰敢打我,我讓誰死無葬身之地。雖然,莫斯科選擇核潛艇有其被迫之處:自蘇聯時代開始,莫斯科的常規力量就和美國為首的北約有極大的差距,而且由於經濟方面的制約,莫斯科也建不起大規模的航母編隊。但是,核潛艇代表的破杯權,也一直讓俄軍成為世界上唯一可以對美軍造成毀滅性打擊的軍隊。

冷戰結束之後,俄軍一直處於戰略防守態勢,維護其現有的戰略生存空間成為了其最重要的任務。這樣,雖然看似被動,但卻擁有更多的反應時間,從而讓其反擊更具有了一擊而中的效果:美軍是全面鋪開,俄軍則是舉全國之力在一點尋求突破,箇中難易自然是想而即見的了。

最後,普京總統領導下的俄羅斯,多了”隱忍“這個以前莫斯科非常缺少的因素,從而讓俄軍的行動的目的性更強了:一個不爭一時之榮辱的大國,其爆發之際自然是有勢不可擋之威的。

在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的戰機不僅被土耳其軍方擊落了,而且,其戰機還被以色列誘導敘軍擊落了,然而,俄軍並沒有因此立即採取報復措施,結果,九個月的隱忍之後,安哥拉成為了莫斯科的好朋友,讓莫斯科在北約都有了夥伴;半年多的隱忍之後,以色列的領導人也帶著自己的情報高官坐到了莫斯科的談判桌前,讓莫斯科在中東又多了一份話語權!

隱忍並不是懦弱,而是在待機而動,當機會出現時,自然就多了一份出奇不意!


郭宣翻譯


美俄較量,美國一直在主動出招,俄羅斯總是在被動應對。談不上俄羅斯一招制勝,也談不上令美國有苦說不出。俄羅斯只是經常令美國難堪而已。

美國在世界上稱王稱霸,憑藉超強政治、軍事、經濟、金融勢力,對小國直接欺凌,對大國恐嚇逼其讓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世界所有國家都對美國避讓三分、即使吃了虧,最多嘴上發點牢騷,也只能打掉門牙吞下肚。

唯獨俄羅斯不信邪,憑藉具備能與美國同歸於盡的核實力,總與美國過不去;普京面對特朗普,猶如蜜罐(平頭哥)面對雄獅,從來不缺乏好鬥氣勢。

美國拉攏烏克蘭,欲將俄羅斯困死在黑海,普京乾脆奪回黑海咽喉克里米亞半島。

惹得特朗普下不了臺,只能發起一輪輪無關普京痛癢的制裁。要打軍事群架,普京擺開“以一當十”架勢,光腳不怕穿鞋的,令特朗普氣得牙癢癢的不敢較真。

美國責令敘利亞巴沙爾總統下臺,邀約北約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搞武裝割據。本以為俄羅斯因自身難保,只能譴責吆喝幾句。沒想到普京敢出手?

(俄蘇35戰機部署敘利亞)

普京勒僅褲帶,亮出全部家當死挺巴沙爾,逼得特朗普示弱,宣佈放巴沙爾一條生路,命令美軍從敘利亞走人。而普京還不依不饒,他的新聞發言人正在提醒特朗普,已經一個月了,(美軍)為何還不走?

美洲被視為美國後院,特朗普要“修理“不聽話的委內瑞拉馬杜羅,普京竟然越過“楚河漢界”給馬杜羅撐腰。



(俄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訪問委內瑞拉)

普京在去年末派出“北天鵝”戰略轟炸機萬里遠航前往,最近再派100名俄軍進入。惹得特朗普雷霆大怒,喝令俄軍必須撤走。這無疑於笑話,普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敢派人來了,豈能被特朗普一聲惡言喝退?

特朗普敢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下令美軍直接攻擊俄軍的總統嗎?普京給了他成名的機會!特朗普敢嗎?

普京在國際社會的形象褒貶不一,但他經常給美國添堵,證明特朗普不萬能,這令人稱道!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霸權單邊主義,需要有俄羅斯、有普京這樣的國家和領導人站出來抵制!要給普京一個“贊”字!


諶人


兵貴神速。機者難得而易失。美國西部電影中槍手對決,誰出槍慢一秒,誰就會倒在對方腳下。以上說明了美俄較量中俄羅斯為什麼總能一招致勝,讓美國有苦說不出?原因是俄羅斯總能搶佔先機,美國總是慢了三拍。

為什麼會這樣?這便是一人說了算的優勢。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俄羅斯不失時機的種種勝利往往出人意料,防不勝防,美國還沒作出決策的時候,這邊已塵埃落定,木已成舟。俄羅斯的決策源於普大帝一句話,一個決定,疾如風快如兔。特朗普的決定要拿到國會討論,等討論出一個結果,那邊黃瓜菜都涼了。為求快捷,在敘北部撤軍問題上特朗普也學了一回普京,一人說了算。那知竟捅了馬蜂窩,引得民主黨,眾議院立即投票反制,否定了特朗普的獨斷專行。特朗普只好撤銷撤軍決定,增派重裝甲部隊進駐敘東北部保護所謂油田。特朗普被搞的灰頭士臉,狼狽不堪。

筆者認為,今後美俄較量中,這種快、慢格局還會保持下去的。


雙樵\n


可能俄羅斯人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喜歡征戰沙場。雖然說俄羅斯人在做生意上面不行,但是,在戰場上面卻是風光無限,短短的幾百年時間,能夠將自己的國土擴展400多倍,這樣的速度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敬畏的。因此也可以顯示出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在戰場上的敏銳性。

俄羅斯在和美國的博弈中,一直都處在不敗之地,如像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上,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因此也可以看得出,俄羅斯的戰場和戰略敏銳感性,要強於美國。

兩個將軍和兩支軍隊在戰場上的博弈,主要是靠什麼?靠的是軍隊的素質,將軍的臨場指揮,以及戰略戰術的把控上面。誰更加敏銳性地捕捉到了戰機,那麼,誰就能夠最終取得勝利。顯然,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之中,俄羅斯是佔領上風的,那麼,也充分的顯示出了俄羅斯在戰場上的敏銳性是強於美國的。所以,他才能夠取得在敘利亞戰爭中和烏克蘭問題上的勝利。

美國和俄羅斯的博弈是長期性的,而一個地方取得的勝利絕對不是一招制勝,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對抗和判斷並且果斷出擊而取得的勝利。很顯然,俄羅斯是把握住了先機,並且,最終取得了這一系列的勝利的。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這個問題恐怕不像題主說的這麼簡單,問題中提到了烏克蘭和敘利亞,筆者就以此為例展開講一講吧。

美國與對手博弈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博弈總是先把對手的國際環境搞得極為孤立,然後通過經濟、政治、軍事等手段。對待俄羅斯,美國人就這麼幹,先是搞北約東擴,不斷地擠壓俄羅斯的區域空間,讓俄羅斯這個西方文明圈內的國家在西方世界變得極為孤立。然後通過打壓俄烏、俄土油氣管道、打壓油價以及北約軍演這些實實在在的經濟、軍事手段來打壓俄羅斯。

在這種全方位較量下,不得不說俄羅斯從綜合國力上來講是以弱敵強。但是在面對“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現實環境,俄羅斯除了坐以待斃那就是奮起反擊。作為具有光榮反侵略傳統的戰鬥民族,選擇坐以待斃絕對不是俄羅斯會考慮的。

柿子撿軟的捏、敵人揀弱的打,能從弱者手裡獲取的就不從強者手裡硬奪。這是作為高明的博弈者所遵循的最基本常識。

烏克蘭問題、敘利亞問題,就可以看出俄羅斯所奉行的這一理論。

烏克蘭問題的起因是2013年起烏克蘭政府發生政變,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由親西方的波羅申科上臺,積極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由於地緣關係,一旦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那麼美軍軍艦就可以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裡對400公里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和800公里外的烏拉爾工業區發射戰術巡航導彈,並且徹底卡死俄羅斯經黑海通往中東和歐洲的海上通道。

同時,烏克蘭早在蘇聯時代曾經是全蘇最大的工業基地,航空母艦、大型軍用飛機、精密電子儀器大部分是從烏克蘭建造的,一旦被北約利用,從軍事上來講,俄羅斯將徹底處於下風。

因此,烏克蘭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關乎俄羅斯整個國家命運和民族命運。

但是,精明的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很明白,烏克蘭問題不能不解決,解決不好更是貽害無窮。於是,普京把突破口選擇在了烏克蘭南部深入黑海的克里米亞半島。先是用武裝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控制,繼而發動政治攻勢,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將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出來併入俄羅斯。

與烏克蘭相比,克里米亞顯然是弱者。拿下了克里米亞,掌控了克里米亞,很大程度上免除了美國利用這裡對俄羅斯的潛在威脅,並且削弱了烏克蘭對美國的實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通往歐洲、中東的海上通道,為下一步介入敘利亞創造了條件。

在整個對烏克蘭的行動上,俄羅斯可謂是精、準、狠,美國和北約基本上沒反應過來俄軍就已經結束軍事行動。按照局部戰爭點到即止的潛規則,美國和北約都沒有理由去為烏克蘭火中取栗直接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

再說敘利亞。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抵制美國與沙特操縱國際油價對自身帶來的傷害,另一個就是掌控中東石油進入西歐市場的唯一通道,也就是敘利亞,再準確點就是敘利亞的拉塔基亞港。

俄羅斯的想法也是美國所想的,扶植敘利亞國內反對派發動顛覆巴沙爾政權的戰爭也是為了圖謀控制敘利亞。沒想到的是,極端恐怖組織ISIS插了一槓子,這就給俄羅斯提供了介入的機會,畢竟反恐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種手段,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的俄羅斯派兵介入也是師出有名。

對於俄羅斯來說,與美國扶植下的敘利亞反對派,ISIS顯然是弱者;與整個中東相比,敘利亞是弱者。只要俄軍進入敘利亞,那麼巴沙爾政權就不容易被顛覆。

但是要想把一支規模相當的武裝力量避開國際視線成功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敘利亞也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很容易遭受西方國家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干擾。

在兵力投送上,俄羅斯做的更絕。2015年9月7日,俄軍在俄羅斯南部舉行了一場總兵力接近10萬人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持續一週之久,一下子將西方的媒體目光吸引到了這裡。在此期間,俄軍秘密的把20架運輸機、30架作戰飛機取道希臘領空向敘利亞開進,並且在20日前完成投送任務。等到西方國家回過神來時,俄軍已經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西方國家除了口頭譴責外毫無辦法。

在敘利亞戰場,俄軍多數新式武器悉數上場,一開始打恐怖分子,後來乾脆連反對派也跟著一起收拾,配合敘利亞政府軍奪回了大量失地,牢牢掌控著敘利亞戰場的主動權。

從烏克蘭、敘利亞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俄軍雖然能夠達到一招制敵的目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改變在與美國全方位對抗下的弱勢地位。就好比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打贏了平型關之戰就可以斷定實力強過日本人,更不能說明每次都可以取得伏擊戰的勝利。


大將軍威武K


美俄較量中,俄羅斯從來都沒有一招制勝,更不能說讓美國有苦說不出。美俄真實的博弈姿態恰恰相反,美國仍然在步步緊逼,而俄羅斯則是有苦難言,絕地反擊或困獸猶鬥,看看冷戰剛剛結束時的美俄在歐洲的勢力劃分圖,再對比一下如今的美俄對峙圖,你就會發現,美國已經將俄羅斯逼到了牆腳,逼到俄羅斯退無可退!


如上圖,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如今已經將控制線推進至當前的位置,而在冷戰期間或者冷戰剛剛結束時,這條控制線還在德國的邊境(如橙色粗線),如今美國已經推進到沙俄帝國核心地區(如圖紅線),還在積極的拉攏烏克蘭、格魯吉亞和白俄羅斯,如果美國為首的北約實現目標,俄羅斯與北約的邊界線將直接與俄羅斯西部邊界線重合!甚至在重要地區也會進行推進,屆時俄羅斯或將回到沙俄崛起初期的戰略態勢!到底是誰在逼誰!



上邊的圖例還只是可見的對比,美國在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上,更是遠遠的甩開了俄羅斯,美國在俄羅斯周邊部署的長程警戒雷達數量,幾乎可以從各個方向看清俄羅斯境內一兩千公里的各種目標和活動,而俄羅斯幾乎沒有任何一種對應監視美國的同類裝備和前進基地,美國在太空中監視俄羅斯軍事活動的衛星,數量上是俄羅斯的十餘倍,質量上更是優於俄羅斯很多!



還記得俄羅斯剛剛失事的那艘,傷亡慘重的實驗核潛艇嗎?美俄在水面下的鬥爭才是最不平衡的,美國基本上已經建立了環繞俄羅斯各個出海口的水下探測裝備,只要俄羅斯的核潛艇出航,美國就會第一時間掌握,進而伴隨跟蹤監視,在戰時,美國可以將俄羅斯的核戰略打反擊力量一窩端!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花費巨資建設新型核潛艇的原因,以及大力發展陸基機動式彈道導彈發射平臺!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正式在烏克蘭問題上被圍困的反擊之一,而敘利亞是俄羅斯海外唯一的軍事基地,美國都試圖推翻親俄政權,而讓俄羅斯喪失這個海軍基地,美國在全球分佈著百餘個軍事基地,俄羅斯又能威脅到那一個關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