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要知道,農村土地並不能直接交易!重慶市的地票你知道多少?

農村的勞動力在向城鎮區域轉移時,廢棄的農村建設用地轉變為閒置用地,而誕生了所謂的“地票”改革。“

地票”是指將多餘的耕地按照“增減掛鉤”的政策進行上市交易,商人購買地票即可獲得相關土地的使用權。當然,地票是將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而開墾而來的部分土地則可以進行公開的交易,即借殼上市。

從土地利用的角度上看,地票交易的土地是本來就沒有利用、多餘的土地,在將一些廢棄的土地轉換成國有土地之後也是對社會資源的重新挖掘。一般來說,“地票”交易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入市分別採用間接入市、直接入市,入市方式是不同的。截止到2010年底,重慶市已經有了11個區縣開展掛鉤項目試點57個,其中復墾農村建設用地達到了542平方千米。到了2011年的6月11日,重慶市的“地票”交易成交額達到了103.23億。與此同時,農村分散的土地漸漸轉為了成片的規模土地,累計達到520.6畝。

農民要知道,農村土地並不能直接交易!重慶市的地票你知道多少?

關於地票的具體運作程序,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申請復墾、整理驗收、市場交易和城區使用地票。第一步是由村集體向區縣的國土部門提出相關立項的申請,獲得准許後再將閒置的農村用地重新開墾,獲得新的建設用地。第二步是由農村集體向區縣的國土部門提出復墾耕地的質量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向市場發放相應土地的“地票”。第三步是將驗收合格的復墾耕地放在土地交易市場上交易,使其“入市”。最後則是通過政府的招標拍賣地票。

一般而言,地票的流程是固定的。在申請重新開墾廢棄土地的環節,需要獲得2/3以上的村民同意,並且向國土部門提出申請,批准之後才可以進行土地的整理與重新開墾。在整理驗收環節,相關部門會對復墾的土地進行評估與驗收,並且將復墾的土地確定為待流轉的集體建設性用地,之後會對土地使用權人發放相應的“地票”。一旦將復墾合格的土地放入市場交易時,須經過2/3的村民同意,他們將該指標拿到農村的土地交易所交易,而獲得相應的收益,受讓人獲得土地的使用權。

據估算,中國農村的2.4億畝建設用地中有1.6億畝是可以通過“地票”制度交易的,約佔2/3。通過“地票”的交易,85%的淨收益都直接分給了農民。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山區的農村,其建設用地臨近大中城市可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

來自重慶方面的地票交易數據顯示,近幾年城市向農村地區尤其是向偏遠農村增加了350多億元的收入。地票的交易起拍價格也從2008年的4萬元一畝漲到了2015年的20萬元一畝。按照此趨勢,專家認為交易的總額將持續上漲。

有些農村地區的土地裡雜草叢生,很多土地裡沒有任何的農作物,很多耕地被閒置了。從本質上講,地票是在開掘新的社會資源,其既能使耕地面積不減少,又能使農民獲得一部分的土地收益。地票帶給農民的是價值,而且其價值是通過市場創造的。

農民要知道,農村土地並不能直接交易!重慶市的地票你知道多少?

農民要知道,農村土地並不能直接交易!重慶市的地票你知道多少?

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中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是不得轉讓、租賃用於非農業的建設,但是符合土地規劃並且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除外”。按照這個規定的說法,農村的土地必須先由國家徵收變為國有土地才能轉讓,而這也是一個關於土地能否完全入市的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