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賦能》到《利潤裂變》:中國管理模式的原點到底是什麼?

從《賦能》到《利潤裂變》:中國管理模式的原點到底是什麼?

​近10年,很多企業家變得越來越焦慮,一方面由於技術進步和更迭越來越快,新的商業模式被市場驗證成功的時間越來越短;另一方面,移動互聯技術讓信息的不對稱性在僱主和員工之間逐漸消除,“從僱傭到合夥”的意識被空前喚醒,尤其90後、00後們,總是希望自己“主宰”命運。因此,被奉為圭臬的泰勒制、福特製等西方管理科學在這樣一個時代已經不靈了。

而《利潤裂變》是國泰道合創始人兼CEO、中國企業敏捷經營研究院院長陳毅賢與直真科技董事長袁雋博士聯合編寫的一本阿米巴實踐方法論專著,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利潤裂變》聚焦於解決以上的問題,為企業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讓管理機制既能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能保持企業的持續盈利和持續創新能力。

陳毅賢重新定義了新的企業經營模型——道合敏捷經營系統,其由三個元素構成:“人”、“數”、“場”,即“員工”、“業務”、“平臺”。平臺為員工開展業務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員工運營平臺並促進業務的增長,業務為平臺和員工帶來利潤,讓員工實現自我價值與獲得相應回報的同時,為平臺的持續運營提供“血液”。

“道合由來不易謀,豈無和氏識荊璆?”,古往今來,識別並保留志同道合之人並非易事,但我們可以用系統架構的方法去解決!取“道合”二字有如下之意:第一,感知並遵循企業自身運行的規律,尊重人性,敬天愛人,致良知,乃企業經營之道;第二,企業阿米巴作戰單元的“分”只是表象,“合”才是本質。

陳毅賢認為:“員工、業務、平臺不可偏廢其一,只有三者協同促進、相互作用才能產生激活組織的強大力量。”

《利潤裂變》作者袁雋博士也是根據自身企業實踐,實踐出真知。直真科技在變革前,外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行業增速下降,企業面臨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及價格戰的雙重挑戰。為了應對挑戰,直真科技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並開始了組織變革的求索之路。從2015年的經營變革啟動,到今天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直真科技不僅成功扭轉了下滑趨勢,反而逆勢而上,連續5年合夥人數量逐年增加,實現了經營性現金流持續健康的理想目標。

袁雋博士頗有感慨地說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往往面臨業財融合的挑戰,組織敏捷轉型極大地簡化了業財融合,運營數字化、劃小單元經營核算,帶來業經財的自然、自動地融合。”

針對暢銷書《賦能》來說,陳毅賢認為《賦能》和《利潤裂變》對生產關係的理解很相似,但《賦能》來源於西方、來源於戰爭,更多的是給讀者以思想啟示,而《利潤裂變》則更多的基於東方視角,提供了方法論和實踐分享,能夠給予企業家更好的實踐指導,二者各有特色。

以凝聚東方管理智慧的新阿米巴經營體系、中西方管理智慧的合夥人制及以適應新經濟的數字運營方法三者為一體的道合敏捷經營系統,最底層的支撐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的經營哲學,這和中國明朝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的“致良知”一脈相承。

“良知即經營的資本、企業即修行的道場”,企業職場,就是“世上磨”的最重要道場,若從企業家到員工時時致良知,事事致良知,一種新的商業文明環境和習慣就會出現,職場人也會在或繁雜或乏味的職業中找到事業的要義,讓人獲得莊嚴感、意義感和知足感,身處職場的現代人士在物心兩方面的幸福感也會得到提升。

自然,來自東方管理智慧的“致良知”、“敬天愛人”成為了中國管理模式的“原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