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助力江苏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切实提高广大企业政策知晓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舆论氛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自1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两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企业创新为驱动力,着力加大投入,不断激发活力,广泛集聚人才,持续优化环境,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力水平,完善培育体系。

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力

我省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时代主题,有力推动中小企业良好创新发展,成为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连续三次出台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意见,先后印发《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的实施意见(2017-2020)》《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小微企业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截至2018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达319万家,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1.2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45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5%,总数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7.6万亿元和4853.3亿元,均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0%左右。我省把“专精特新”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培育工程,突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围绕基础零部件、核心材料等四基领域,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主业,提升品质,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40%以上,创造了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创新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依托重点产业集群,省市县建设技术服务平台500余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112家,高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5家。80%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建立了技术平台,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15万项(次)以上,累计受益企业超过20万家。两化融合水平也有所提升。全省5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制造,60%以上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

持续释放产业升级潜力

我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重点领域和13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突出“小而优”“小而强”,并注重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深度挖掘“四新”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全省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3家,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单项冠军58家。

把平台建设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之家”培育工程,突出技术、融资、人才等创新要素,围绕公益性和社会化两大领域,着力构建“12318”服务体系。累计培育星级公共服务平台564家,基本建成“1+60+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75家、国家级示范基地12个,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把两化融合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印发《江苏省“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中小企业万家数字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券试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小微企业深度融合。全省培育星级数字企业达3万家,e企云、绸都网、中国制造网、佰腾网等一批信息化平台快速成长,e企云平台注册企业突破25万家。

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江苏中小企业原有的低要素成本等优势已不复存在,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的出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倒逼中小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为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省将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体系。研究制定《江苏省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培育措施,加快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年底入库培育企业达到1万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年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

我省还将组织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行动。按照《江苏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总结推广10个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模式,争创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1-2家。组织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依托“e企云”等平台,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云平台,对接服务万家中小企业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支持中小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等。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陈 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