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制鞋大厂预计今年6个月净亏损3500万港元

11月4日,在香港上市的台湾运动休闲鞋代工厂信星鞋业集团有限公司(1170.HK)发出盈利警告称:根据未经审核的综合管理账目初步审阅,预计2019年3月至9月的上半年录得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不多于3500万港元。此外,2019上半年的制造及销售鞋业产品的核心业务应占收益预期比2018年同期减少16%。


台湾制鞋大厂预计今年6个月净亏损3500万港元

信星鞋业集团将预期亏损的原因归结于以下几点:

1、集团制造及销售鞋履产品的核心业务营业额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了规模经济的成本效益;

2、由于应客户要求于制造中心之间转移生产线而产生及与之相关的额外成本造成 成本增加;

3、重估投资物业之公平值亏损;

4、位于越南中部营运的集团联属公司产生的亏损增加,导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增加。尽管订单增加,工厂尚未实现规模经济以产生溢利。

生产重心向东南亚转移

信星鞋业集团官网显示,创始人陈敏雄在1980年在台湾彰化创办信星集团,1988年在珠海建立中国内地首间分厂,并设立香港办事处,1994年集团在香港上市。2016年,集团聘请超过1.8万员工,年产能达2,500万双。

随着中国生产及用人成本迅速上涨,信星鞋业集团与其他制造业同行一样加快向东南亚转移生产力。2000年集团已经到越南设厂。

信星鞋业集团2018财年中,公司拥有39条生产线(小流水生产线和传统生产线),越南占22条小流水生产线和4条传统生产线,柬埔寨占6条小流水生产线和3条传统生产线。就鞋履产量而言,东南亚生产基地占85.2%,而中国内地降低到14.8%。

台湾制鞋大厂预计今年6个月净亏损3500万港元

东南亚生产成本增加

信星鞋业集团称,由于在制造中心之间转移生产线以迎合部分客户要求转移生产地点以满足彼等的业务及运营需求,导致材料用量增加及部分人员效率折损。

事实上,相对于中国而言,东南亚国家的制鞋产业链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制鞋产业还包括橡胶种植、橡胶加工等环节,而东南亚很多国家不具备真正的产业,只有成衣、鞋子制造,缺少之前的所有相关环节作支撑。除此之外,东南亚国家普遍基础实施仍然落后,进口原材料、工业用电这些都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此外,近年来柬埔寨和越南的工人最低工资也不断上涨,导致用工成本增加。据此前报道,柬埔寨2020年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190美元,比2019年的182美元增加了8美元。

越南的最低工资标准分为四个地区,以最高的第一地区为例:

  • 2016年为350万 越南盾(约1057元人民币)
  • 2017年为375万越南盾(约1132元人民币)
  • 2018年为398万越南盾(约1202元人民币)
  • 2019年为418万越南盾(约1262元人民币)
  • 2020年达到442万越南盾(约1335元人民币)

不过,信星鞋业集团同时称,目前,集团之财务状况仍然稳健,持有充足现金满足目前的业务所需。集团将继续视提升其利润率为首要目标,继续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将其产能自中国重新调配至东南亚,及管理其产品组合。

最近,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取得了明显进展,制鞋行业将有更大的信心支撑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