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掐指一算,我大秦將在我七代玄孫手裡統一天下

就在東方各國爭相變法,不斷強大時,歷史似乎將秦國給遺忘了。

這個蝸居在西北苦寒之地的民族,一直受著魏國和匈奴部落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在魏文侯時,李悝變法、吳起用兵、西門豹治國,魏國的中央集權得到了極大加強,秦軍在吳起的打擊下,不斷地喪失土地。

秦國只剩下隴山以東、洛河以西、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狹小。而魏國則一直表現的咄咄逼人,眼看著秦國就有被滅亡的危險。

秦國的出路在哪裡?

遙望西北,客居魏國的秦國公子連不無感慨道。

秦獻公:掐指一算,我大秦將在我七代玄孫手裡統一天下

公子連是秦靈公的兒子,多少年前秦國還是公子連的樂土,如今卻成為傷心之地。

小時候,秦靈公對他寵愛有加,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正當公子連以為自己即將名正言順的繼承國君之位時,秦靈公突然死去,而此時公子連才只有十歲。

公子連還未及反應,他叔叔秦簡公就將君主大位搶了去,儘管如此,秦簡公還是將公子連視為心中大敵。

為了免於遭遇不測,公子連在一批忠臣的幫助下逃到了魏國避難,這一去就是長達29年的亡命天涯,其中的艱辛,不敢為外人道也。

之所以能夠魏國和秦國簡公的雙重壓迫下生存下來,是因為公子連一直有奪回君主大位的決心。

另一方面,於魏國而言,公子連是秦國曾經的儲君,只是因為叔叔篡位而被廢,因而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所以魏國在物質條件上給予公子連優厚的待遇。

公子連趁著被困的時間,努力學習魏國的強國之道,同時還密切關注著秦國和國際的局勢變化,只等有朝一日待時機成熟後,奪回本屬於自己的一切。

公元前385年,秦簡公去世,把一片江山交給了他兒子秦惠公,不久之後,秦惠公也去世,秦簡公才兩歲的孫子坐上了國君之位。

此時的秦國,把持朝政的不是別人,正是這位兩歲國君秦出子的母親,但這位母親不善於治理國家,在她當政期間,大肆重用宦官和外戚,秦國老貴族與之爆發了激烈的矛盾,一時之間秦國內政分外緊張!

為了緩和局勢,秦出子的母親只好用賞賜去麻痺他們,如此一來,矛盾雖然有所緩和,秦國的國庫卻就此一貧如洗。

然後秦出子的母親又想出了依靠加重地主和自耕農的稅收來維持國庫支出的辦法,讓她沒料到的是,秦國的矛盾愈發激烈,眼看著她的統治即將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而此時的魏國由魏武侯當政,在魏武侯的雄才大略下,魏國的發展到了另一個高度,甚至齊國田和都要依靠魏武侯才得到了周天子名義上的認可。這樣一來魏國和齊國的關係得到了極大緩和,但是三晉內部卻出現了問題。

此時趙國將國都遷到了邯鄲,趙國在防守上也上升了一個高度,免於魏國的攻擊。

然而趙國的遷都惹來了魏武侯的不滿,這不明擺著跟我過不去嘛,所以魏國要敲打一下趙國的小弟衛國,殺雞儆猴。

此時吳起由於公叔的陷害,已經逃到了楚國,並且出任丞相一職,趙國抓緊機會,與吳起建立了聯繫,並且實現了趙國和楚國的短暫聯盟,對魏國佔領的大梁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而且為了讓魏國徹底陷入被動,趙國與楚國還加緊與秦國的聯繫,霎時間,魏國陷入了三面受敵的境地,這種局面幾乎是魏國魏文侯以來的最大不利。

為了打破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魏武侯決定顛覆秦國政權。

秦獻公:掐指一算,我大秦將在我七代玄孫手裡統一天下

魏武侯明白,依靠自己手中那張底牌,加上魏國的國力,要顛覆秦國政權,不是沒有可能,但是要想徹底滅掉秦國,也不是一件易事。

於是,魏武侯就將公子連送回秦國,在沿途給予他必要的保護,按照魏武侯的計劃,只要公子連在魏國的幫助下能夠奪回秦國大權,一個親厚魏國的國家便會就此建立,退一萬步說,就算奪權不成功,秦國也必定會大亂一場,失去東進的精力,對於魏國而言,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魏武侯還特意跟公子連商議,要讓他心甘情願的回去,並且要讓他心懷感激之情,只是公子連並不像魏武侯想象的那樣簡單,他並沒有腦袋發熱,立刻答應他,因為他深知,魏武侯之所以讓他回國,絕對不是什麼打抱不平,而是為了魏國的利益。

如果此時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那麼肯定會被魏國利用,如果藉著魏國的勢力回國,秦國和魏國連年戰爭,他肯定會受到那些老秦人們的排擠,即使在魏國的支持下順利奪回國君之位,在今後的執政期間也必然處處受制於魏國,而自己也將失去一個國君應有的自由和尊嚴。

而秦國一旦受魏國制約,必然會面臨更多的困境。

公子連需要認真的思考。

經過幾天的不眠之夜,公子連最終決定來一個緩兵之計,他首先感謝魏武侯以及上代魏文侯的悉心照顧,然後說明基於魏國國際局勢比較緊張,魏武侯應接不暇,所以不願意讓魏國勞師。

這就是說,他要用自己獨立的力量回到自己的國家。

魏武侯見公子連不願接受幫助,也沒做過多思考,只要讓公子連回國,就達到了預期目的,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當然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魏武侯送了大量金銀珠寶和車馬給公子連,並且關切的問他何時啟程,也好親自為他送行。

公子連當然不會馬上就走,而是推推拖拖準備了一年之久。

公子連其實是想利用這一年的時間細細觀察各方局勢,同時還準備積極打點好各方勢力。

當時的秦國已經有很多人和秦出子母親不和,其中最為有實力的當屬朝中大臣,公子連首要任務是拉攏這群掌握秦國政權的人物,其次是聯繫那些新興地主階級和自耕農民,他們的實力雖然不足以顛覆秦國政權,但卻是和秦出子利益衝突最大的群體。再次,公子連派遣大批能言善辯者前往秦國,在街頭巷尾發佈將要實施新政的消息,主要涉及打擊秦出子所重視的外戚和宦官,維護公室人員、地主階級及其他反抗秦出子母親統治階級的利益。

在當時,最可靠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名氣,而是實力。

而軍隊則是實力的最重要體現,沒有軍隊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談,所以公子連將自己此次拉攏的重點放在了秦國軍隊中軍事將領身上,同時還對那些豪傑義士給與優待,儘量用金錢讓他們為自己效力。

事實證明,公子連的做法很正確,在他的努力下,獲取了秦國大多數人的支持。

如此多的人站在公子連的一方,自然是因為公子連才是名正言順的秦國國君,還有一點是因為秦國自簡公開始,多少年來不但沒有實現雄霸天下的宏圖偉願,反而在黑暗的統治下,朝政日益腐敗,國力日漸衰弱,整個河西之地都被魏國佔領了,秦國上下一片怨聲載道。

秦出子時期,秦國政治更加黑暗,如此下去,秦國很有可能就被魏國吞併。內憂外患之下,秦國每個國人都希望能夠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改秦國政治上的黑暗、經濟上的落後以及軍事上的被動,帶領秦國重新走向輝煌。

秦國的大臣、地主階級以及自耕農等都明白,秦國唯一的出路便是著力推翻秦出子的統治,迎接公子連早日歸來,在秦國推行新政。

一年之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公子連只需要回到秦國,便很有可能奪回失去的東西。

於是,公子連來到魏武侯面前辭行。

三十年來,魏國對公子連還算不錯,儘管出於政治目的,但無論如何,公子連都需要感謝魏國的盛情款待,為了表示這種感謝,公子連向魏武侯發誓,如果自己能夠成功奪回權力,在他有生之年,只要魏國不主動出擊,秦國必然不會與魏國為敵。

這種說辭看似真情實意,實際上則表現了公子連一腔豪情和虎視天下的霸氣,這讓一向眼高於頂的魏武侯心中一震,或許自己放公子連回國就等於放虎歸山,只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魏武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擱淺的龍慢慢的回到屬於他的大海。

秦獻公:掐指一算,我大秦將在我七代玄孫手裡統一天下

而公子連最終也實現了坐上國君大位的願望,是為秦獻公,雖然在他的統治期間沒有實現富國強民、雄霸天下的最終理想,但他還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且奪回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曾經被吳起攻佔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到了秦國手中。

秦獻公最大的貢獻就是跟魏國的少梁之戰為秦國贏得了20多年的穩定,為兒子秦孝公獲取了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壯大秦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