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的第一次出場,顯得特別的拉風。他穿著一身道袍,手裡面杵著一根磬杵,嘴裡面還唸叨著道家的名篇,從帷帳後面緩緩走出,很有一種修道成仙的感覺。

今天筆者就來繼續給大家聊聊大明王朝1566:自以為最聰明的嘉靖帝,卻還是被嚴嵩給蒙在了鼓裡面。

在御前會議上,嚴世藩、高拱、張居正等人正在審核上一年各部的財政支出報表,並且為下一年的財政預算做打算。因為上一年吏部和工部的財政支出超出預算太多,所以幾個負責人就吵得不可開交。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按照高拱所說,去年一年的財政支出就超出了相當於一千四百萬兩銀子,而去年明朝所有的財政收入加起來才僅僅四千五百萬兩銀子。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花法,大明朝的國庫支撐不了多久就要破產。

所以說當務之急,一是要算清去年的帳;二是要想辦法多掙點銀子。

而這帳因為是死的,所以很快就給算清了。但是這掙錢卻是一件難事,一時間誰也想不出來什麼好主意。

這個時候嘉靖帝正式出場,他嘴裡面念著道家的名句:“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帶著一股來自上位者的威壓,氣勢直壓群臣。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在嘉靖皇帝的世界觀裡,他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只需要躲在帷幕之後,就能控制群臣於手心之中。而且他也不止一次地坦露過這個想法,正如後面他所說的一句話,朕亦迷也,爾等不迷乎?一句話,就把他的自負給表現出來了。

當他出來以後,就把掙錢這個難題拋給了內閣首輔嚴嵩。嚴嵩不虧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掙錢的辦法隨口而出。

他給了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節流,也就是想辦法少花點錢,減少支出。第二個辦法就是開源,這才是掙大錢最好的辦法。顯然他這麼一說,嘉靖皇帝就來了興致,聽得也更認真了。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嚴嵩給出的具體辦法就是讓浙江現有的農田一半改成桑田,然後多種桑樹,這樣就能多養一些蠶,多產一些蠶絲來織絲綢,然後再出口到海外,這樣每年可以多掙幾百萬兩白銀。如此以來,明政府的開支也就有了著落。

嘉靖皇帝一聽就認為這是個好辦法,想都沒想就批准了嚴嵩的這個提議。此刻在他的腦子裡面,估計白花花的銀子已經在向他招手了,他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呢?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實自己正在落入嚴嵩提前埋好的陷阱裡面。

其實想一下我們就能明白,這樣一個主意,絕對不可能是嚴嵩一個人能立馬想出來的,肯定是私下和自己的幕僚策劃過這件事。所以朝堂上面,他才引著嘉靖帝的思路一步一步來,直到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因為他知道,缺錢的嘉靖帝絕對不會拒絕自己的這個建議。

而且從事後張居正等人的反應來看,他們事先是不知道這件事情的。所以這肯定是嚴黨事先就計劃好的。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那麼他們這麼做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為皇帝分憂?為了大明朝的百姓?

誰要真這麼信了他們,那才是白痴呢。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撈錢。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因為嘉靖皇帝給出的政策是,浙江新改的桑田仍然按照農田交稅,但是桑田產生的效益卻比農田高出很多。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接著改稻為桑的名義,趁機兼併農田,然後再種上桑樹,通過避稅的方式多撈錢。再加上絲綢生產作坊也大多由他們控制,這樣一來,他們就從原料,到生產,再到銷售全部壟斷。這裡面的利潤有多少,能撈到多少銀子,可想而知。

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他們確實是打著這樣的主意。為了把銀子撈到手,他們甚至幹出了毀堤淹田這樣的混賬事情,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不過此時的嘉靖帝只顧著沉浸在終於有辦法掙錢的喜悅中。認為誰都玩不過他的嘉靖帝,卻沒想到自己已經落入了嚴黨的圈套中。更沒有想到,一個因此事而產生的更大的危機還在等著他。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雖然聰明,卻還是在這件事上被嚴嵩給騙了

一向自以為是的嘉靖帝,終於翻車了。

本期筆者關於大明王朝1566的講解,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們,歡迎點擊關注,筆者將會持續更新的,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