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個過渡時期。

“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在此節氣,豺狼開始捕獲獵物,並將先獵之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後食用。

自霜降始,白晝秋雲散漫遠,霜月蕭蕭霜飛寒,冬日漸近。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大自然在經過了春天的草長鶯飛、夏天的烈日炎炎、秋天的金桂飄香,進入了寂靜的休眠狀態,為經歷漫長的冬天而作準備。

大地上的樹葉枯黃飛落,天氣逐漸變得寒冷。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霜降時節,有很多習俗:“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霜降時節吃柿子,既能補充維生素,還能滿足口腹之慾,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連清代學者王世雄都將它稱之為“果中盛品”。

俗話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的奧義在於吃和補!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喜多川歌麿 《採摘柿子》1803-1804年 38.1×76.2cm 多色三聯木版畫


喜多川歌麿是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師之一,善於畫美人畫。他對處於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並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代表作品有“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

喜多川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浮世繪美人畫, 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是以畫婦女和民間風俗為特長的著名浮世繪畫家,他和葛飾北齋以及十九世紀的安騰廣重被日本學者尊稱為“浮世繪三大師”。其畫風一直影響到近代,追隨者甚眾。

《採摘柿子》也是其風俗作品之一,描繪了深秋婦女們在採摘柿子的情景。喜多川是“大首繪”的創始人,“大首繪”就是突出面部特寫的風格,重在刻畫人的臉部,長長的臉型,像線一樣細的眼睛和高高的身材,這就是喜多川歌磨筆下人物的一種獨特風格,這種風格和他的豔麗的色彩,構成了他繪畫藝術的重要特色。


大地上的樹葉枯黃飛落,天氣逐漸變得寒冷。在吃好補好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添衣保暖,媽媽準備的秋褲該拿出來了。

連時節名畫裡的深秋初冬,都透露著絲絲涼意。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卡米耶·畢沙羅《午後的蒙馬特大道》布面油畫 74×92.8cm 1897年 俄羅斯 冬宮博物館藏


畢沙羅是印象主義運動中的關鍵人物之一,這幅《蒙馬特大道》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畢沙羅創作於1897年,現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畢沙羅在巴黎蒙馬特山區有一間畫室,他於陽臺上俯瞰著蒙馬特大道車水馬龍的喧囂情景,根據季節和天氣,以及節慶活動創作不息。

這幅《蒙馬特大道》是其晚年創作的關於蒙馬特大道的系列作品中最好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境界寬廣的城市風景畫,畫家以敏銳的觀察力,精心地捕捉了俯瞰的蒙馬特大街車水馬龍的喧囂情景。街道兩側盡收畫面,由於視角寬廣,樓房林立,只能憑感覺用粗筆點畫出來,然而顯得特別生動,加之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彷彿在畫中移動,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

畫面中街道寬廣,行人與馬車都是速寫而成的,簡練、靈動,景物朦朧模糊、跳躍閃動,各種暖灰、冷灰、深灰、淺灰構成一幅格調高雅的城市風景。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梵高《雨中橋》1887年 油畫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 藏


《雨中橋》是荷蘭畫家梵高1887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這幅畫臨摹與日本浮世繪畫家廣重的作品,梵高有很多作品都臨摹自日本浮世繪,他對浮世繪非常喜愛。

浮世繪在歐洲出現時,正值歐洲印象派興起之時,一批藝術家他們發現了日本浮世繪取材於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二維平面的創作理念,華彩絢麗的色彩,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以及線條勾勒出的東方神韻,讓當時正想擺脫歐洲傳統繪畫立體感“和畫面構圖”景深“束縛的印象派畫家們眼前一亮。於是不少西方畫家把浮世繪的創作理念、散點構圖等,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1885年他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我的畫室還不錯,整個牆壁貼滿了日本版畫,所以很快樂。”

這幅畫中,梵高把原畫中海的灰色改為綠色,使得這幅畫略帶暖意,代替了原有的蕭條感。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莫奈《日出時白霜下的乾草堆》油畫 1890年

《乾草堆》是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克洛德·莫奈的一系列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以“乾草堆”為主題,其中主要作品有二十五幅均為布面油畫。

乾草堆系列作品被視為莫奈50年生命中難度最高、最破格的作品。雖然他於 1880 年代末曾嘗試創作在不同光線及天氣下的風景畫,但此前從未創作多幅只以顏色、筆觸及氣氛區分的作品。

莫奈是光線的實驗者,他創作的這25幅乾草堆均是在不同光線下呈現的,《夕陽下的吉維尼乾草堆》、《中午時陽光下的乾草堆》以及這件《日出時白霜下的乾草堆》,莫奈並不是在畫乾草堆本身,而是在畫乾草堆的色彩,清晨的陽光照於乾草堆之上,乾草堆上微微露出的白霜,染上清晨陽光的暖意,乾草堆周邊的麥茬覆蓋著田野,沒有被太陽照耀到的草堆下面和背面被清晨的日出顏色暈染,透著微微涼意。透過畫面,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美麗的色彩在乾草堆上流轉。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彼得·勃魯蓋爾《雪中獵人》1565年 油畫 117×162cm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


《雪中獵人》又名《冬獵》,是勃魯蓋爾於1565年創造的傑作。該畫現藏於維也納藝術博物館。

《雪中獵人》是描畫農建質樸的生活場景來表達自己對其的喜愛的一幅畫,該畫是一位比利時的收藏家向勃魯蓋爾訂做的一組與季節有關的組畫之一。

畫面一片皚皚白雪,給人以寒凝蕭瑟之感。在兩塊結了冰的池塘上,有人在滑冰、捕魚,點景式的小人物打破了荒涼與沉寂。天空陰沉,寒鴉啼叫,一切都很樸實,蘊含著那籠罩人生的悲涼氣氛。勃魯蓋爾出身並非農民,卻處處表現出對荷蘭農村生活的熱愛。

畫家基本上是採用黑白灰色調的對比塑造自然、人物、空氣和光,給人以寒冷且透明的感覺。凡熟悉歐洲地理環境的人都認為,畫家所描繪的正是荷蘭地形的特殊風貌及其美麗的容姿。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霜降:地白風色寒,入冬勤添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