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有多厉害?为何被称为天下奇男子?

张同渠



答:王保保有多厉害呢?

打个也许不是那么妥当的比方吧——大家觉得郑成功厉害吗?

由于王保保是蒙元阵营那边的人,史学上的宣传力度远不如郑成功,但王保保之对抗大明,与郑成功对抗大清,所起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

郑成功不仅是抗清英雄,也是驱逐荷兰海盗,收复台湾的民族大英雄,史书对其讴歌很多,大家都知道,南明明灭之际,郑成功基本是以一己之力在与大清叫板,不屈不挠,抗战到底。

后来康熙帝长大懂人事,追思郑成功其人其事,也不禁油然而生崇敬之心,称赞他敢向东南争半壁,大赞他是“海外孤忠”。

相比于康熙膺服郑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对王保保那是赞不绝口。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得天下,少不了左膀右臂徐达和常遇春的相助。

常遇春如果不是短命,成就比徐达应该更大。

朱元璋某日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突然问了一句:“天下奇男子谁也?”

群臣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朱元璋连连摇头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看,朱元璋喜欢王保保超过了常遇春!

王保保是蒙古伯也台部人,其蒙古名为“扩廓帖木儿”,意为“青铁”,父亲赛因赤答忽死得早,被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有点像《隋唐演义》里面的靠山王杨林,处处充当元廷的救火队员,曾横扫刘福通、韩林儿的韩宋政权,收复河南、山东等地如同卷席。

因为他的存在,朱元璋一度萌生降元之想。

但是察罕帖木儿意外被刺杀。

朱元璋因此长舒一口气,欢呼道:“元廷无人矣!”

从此有了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之志。

没想到,王保保收拾起察罕帖木儿的残部,继续了义父的事业,在元廷江河日下之时,苦苦支撑。

朱元璋先后七次对王保保招降。

王保保置之不理,虽然屡战屡败,仍是屡败屡战,从山西一直退出漠北,与大明王朝对抗到洪武九年,最终病亡。


覃仕勇说史


王保保(?--1376.917),沈丘人(安徽临泉西北),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父亲元朝翰林学士,1365年去世,享年49岁;母亲蒙古乃蛮部人。王保保从小在舅父颍川王察罕帖木儿家长大,被舅父收为养子,深得舅父培养与器重。

至正21年(1361年)8月,察罕帖木儿派王保保讨伐东平的田丰、王士诚所部红巾军,两战两胜,消灭一万多人,攻到城墙之前,田、王被迫投降。第二年六月,田、王重新反叛,喑杀察罕帖木儿,外甥兼养子王保保被推选首领。此时他才20岁,被称为小总兵,元政府授予光禄大夫,中书省平章知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王保保以报仇之心进攻益都,在至正21年11月血洗益都,令手下挖出田、王的心脏祭奠养父。元廷又大式嘉奖,被授银青光禄大夫……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将中原叛乱平定,王保保将兵营扎在洛阳、汴梁一带,拱卫元大都。

在元朝内部有两股势力最大,他们是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父子;两股势力相互攻伐抢夺地盘,元顺帝几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经过多番交锋,王保保由弱变强,渐渐占据上风。经过朝廷苦劝方才休兵,各守地盘。

至正23年,皇太子党诬陷顺帝母舅老的沙一伙人,老的沙逃入孛罗帖木儿营中。顺帝密令孛罗帖木儿保护老的沙,皇太子屡次向孛罗帖木儿索要老的沙,均遭到拒绝。

至正24年3月,在皇太子党的要求下,顺帝下诏削去孛罗帖木儿爵位,又下令王保保讨伐他。可是还没等王保保出兵,孛罗帖木儿己兵临大都城下,太子慌忙逃跑。太子党搠思监、朴不花被顺帝交出,孛罗帖木儿杀死二人就撤兵了。

太子回到大都后,很觉委屈,同年5月又命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王保保调集人马,多路夹攻大同,又命手下白锁住率万人保卫大都,自己亲赴冀宁(太原)坐镇指挥。孛罗帖木儿不敢迎战王保保,而是转扑大都,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率领白锁住迎战,不敌,被打败后逃往王保保营中。孛罗帖木儿打入京城,被顺帝封为左丞相。皇太子逃到冀宁后想称帝,遭王保保反对。王保保兵分三路扼住孛罗帖木儿,也不进攻,形成对峙局面。皇太子调集岭北、甘肃、辽阳、陕西等省兵力准备反攻大都,并在至正25年3月命王保保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派兵扺抗,由于部将也速反叛,大将姚伯颜不花战死。顺帝于至正25年7月派人剌死孛罗帖木儿,割下脑袋装入匣子送到冀宁,同时诛杀了老的沙及同党。同年9月,王保保送太子入京,被顺帝任命中书左丞相。

然而王保保在朝廷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官员往往轻之,说他是无根脚官员。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得罪了奇皇后母子。原来奇皇后的意思是王保保护送太子进京途中顺便称帝,而王保保送至离京30里让军队打道回营,分明不想帮太子,由此心生怨恨。王保保自觉无趣,请求南还视师。

至正25年闰10月,顺帝封王保保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至正26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见朱元璋势力今非昔比,并且已令徐达早有防备,只好假托为父守孝之名按兵不动,然后前往彰德(安阳),企图借顺帝名义将关中李思齐、张良弼、孔兴、脱列伯四路军队收入麾下。四人拒绝受命,由此火拼一年,百战而未见高低。其间王保保只与朱元璋部小规模战斗,又私与高丽互通使节,顺帝屡次催促南下。

至正26年10月,王保保令嫡弟脱因帖木儿、部将貊高、完哲等驻防山东,应付朝廷催逼,自己继续与李思齐交战。顺帝闻知,慌忙派使臣调和。王保保不仅不听劝阻,还杀了使臣一帮人。

至正27年正月,关中四军伐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结盟,推李思齐为盟主,王保保俞发加紧攻势……

至正27年8月,顺帝诏命太子总领天下兵马,王保保领本部兵马肃清江淮。此时部将貊高、关保反叛,归顺朝廷;朝廷又为太子设大抚军院,专门应对王保保。同年10月,顺帝下诏削除王保保太傅、左丞相职务,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瓜分。王保保接诏后,退守泽州(晋城),稍后又攻占冀宁,杀尽元廷命官。至正28年2月(1368年、洪武元年),顺帝削除王保保爵位,命诸军共击之,王保保退居晋宁(平阳)。

正当元军混战之际,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军队北伐元军,并于1368年在金陵即皇帝位。北伐中在洛水打败王保保弟弟脱因帖木儿部队,又逼迫河南平章知事、梁王阿鲁温(王保保外公)投降明军。李思齐、张良弼见明军威势巨大,遣使者与王保保修好,以期照应。同年3月,太常院使陈祖仁等人上疏,请求抚喻王保保,让他带兵勤王。元廷不允。闺七月,王保保击败貊高、关保,上报朝廷,元帝悔悟,命王保保依法处死二人,又撤除太子大抚军院,恢复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等官爵。此时明军已渡黄河,顺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幕府争论不休,有提勤王方略的,有提静观其变的。

至正28年闺7月26日,王保保从晋宁转冀宁,两天后,元顺帝及太子弃大都而北奔,8月2日,明军占领大都,孙兴祖留守北平(大都)。徐达进攻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跳板;同时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未成;常遇春主力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为攻王保保之北路军;徐达驻彰德一带作南路军;徐达派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至正28年10月初,王保保派军南下打击孤军深入的汤和,大战于韩店,明军惨败。捷报传至上都(内蒙正蓝旗),顺帝大喜,封王保保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进发。

王保保倾巢而出,以为徐达要救大都,徐达料大都城坚人众不足虑,反而瞅准冀宁(太原)空虚,而直扑冀宁。王保保行至保安州,听说明军动向后回师冀宁。白天不便动手,明军决定夜袭冀宁,因为有对方投降部将作内应,奇袭成功。当晚王保保正观看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18骑相随,4万人被俘。

王保保逃至大同,常遇春追至忻州未及而回,后来王保保直奔甘肃。至正29年正月,顺帝封王保保中书右丞相,并多次招他勤王,但王保保仍然滞留西北,并不入上都和应昌,反而劝顺帝尽早离开应昌,北走和林(蒙古哈尔和林)。

至正29年六月,王保保声援守护庆阳的元将张良臣,所派探子被明军处死;所派将领韩扎儿在攻占原州后又被明军赶走;8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庆阳,但庆阳不久后又被攻克。12月,王保保带兵包围明将張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以于光为首的援军被全歼。

至正30年(1370年,洪武3年)正月,明军策划北伐计划,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建议直扑应昌,逼王保保撤出兰州。可以看出,大家都见过王保保的厉害,怕与他正面交锋。朱元璋力排众议,明军分两路,西路由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敌;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王保保移住安定(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处虏掠。徐达至正30年4月到达安定,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对面王保保隔深沟而居,每日交战多次。徐达命诸将每夜敲打锣鼓骚扰敌军,使对方不得休息。几天后却一夜安静异常,王保保部昏昏欲睡,这时徐达部突然发动攻击,对方大败。生擒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到黄河边幸得流木渡过。于是出宁夏奔和林,徐达派都督郭英追至宁夏,未及而回。此役俘元官吏1865人,官兵84500人,马驴15280头,与此同时元顺帝崩。李文忠趁机袭击应昌,胜。皇太子即位,是为昭宗,新帝数十骑北逃。

朱元璋巡视河南时,曾吩咐地方官祭奠察罕帖木儿;天光元年又把王保保嫡妹王氏许配秦王朱樉,意欲怀柔招降王保保,但毫无作用。

新皇爱猷识理答腊与王保保在和林会合,为了重振元朝大业不计前隙,重归于好。新帝--昭宗仍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大计。太祖视王保保为心腹大患,“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在攻打王保保之前,朱元璋派降将李思齐前往漠北与之通好,王保保开始对李十分友好,但将其送回明军之前突然改变态度,迫其自断一臂,招降彻底失败。

宣光二年元月(1372年,洪武五年),15万北伐大军分三路挺进漠北,中路徐达由雁门关直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其摸不着意向;王保保知道来者不善,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引向纵深。徐达的先头部队出雁门关后,在野马川遭遇元军,追到乱山,明军小胜。紧接着追到土剌河遇到王保保,王保保假装不敌而败退,他率领的小部队且战且退,将明军引向和林。手下大将贺宗哲率主力部队早就选择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后开始伏击明军,明军战死数万人;李文忠(朱元璋外甥)一直打到胪胊河,在土刺河击溃哈拉章,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损失惨重,李文忠勉强撤退;只有西路军冯胜取得胜利;经此一战保住了北元,挫败了明军锐气,明军将士心里阴影巨大,从此很少出塞征战。由此元昭宗更加倚重王保保,但是经过明军几次围歼,兵力耗损严重,物质匮乏,他也难有回天之术。宣光六年(1376年)八月,王保保死于哈剌那海的衙庭(蒙国科布多),其妻毛氏自杀殉葬。

1990年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洛阳王保保生父墓,当阅读墓志铭后,彻底颠覆了以前的认识。朱元璋到死都不知道王保保就是纯蒙古人,每次与之交战,总要骂他忘祖宗根本,取异族禽兽之名,王保保也不解释也不回答。墓志铭写道: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子扩廓帖木儿,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王保保父子世居中原,说汉语写汉字取王姓,可叹朱元璋一直以为他祖宗是汉人,并一直想招抚他。有一次朱元璋问群臣:“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春秋风云


历史上的王保保,如果熟读明史的人或许都会知道此人的厉害,因为就是他一个人扶大厦于将倾,即便面对缺兵少粮,依然可以顶着天灾人祸打的明朝寸步难行。

他也是在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朱元璋敬佩的人,并且还心服口服的称为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自嘲明朝将领无人可及。

王保保的原名为扩廓帖木儿,在解放前许多人都认为他是河南沈丘的汉人,而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是元顺帝赐给他的。明史甚至还嘲笑他“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人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但事实上在1990年出土的王保保墓志铭上显示,他的确是蒙古人,所以明史上对他的嘲笑也就此作罢。

朱元璋敬佩王保保,是因为他在元朝末年时,凭一人之力就让蒙古回光返照,打得明朝措手不及。

元朝后期,王保保的主要拥护对象是元朝汉军世候后裔,这些被汉化的蒙古人和北方地主集团为王保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支持下,王保保控制的山西、河北、河南,便成为了一个让多方都忌惮的军阀。

王保保盘踞北方,陈友谅和朱元璋在南方,这时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但随着陈友谅的没落,王保保的物资也被朱元璋慢慢卡死,落入了下风。

王保保虽然处于下风,但也不是朱元璋可以吃得掉的。怎奈此人也是时运不济,在他控制的地方突然就爆发了黑死病、饥荒等,让王保保的军队陷入了泥潭无法动弹。

面对天灾人祸和物资不足以及朱元璋的穷追猛击,王保保当即决定改变战略,放弃河南和山东,以山西为基地奋力抵抗。

艰苦抵抗,顽强逃生

由于自身的物资严重不足,而朱元璋又以战神徐达和万人敌常遇春攻打元大都,王保保在迎接了元顺帝后,在山西与徐达和常遇春艰苦对决。最终常遇春凭借兵力优势打得王保保只能北逃。

为了复兴元朝大业,王保保使出浑身解数,在数次抵抗明军进攻后,又能巧妙的伺机返工。此时的朱元璋只视王保保为心腹大患。

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为了让大明能够休养生息,永除这个敌患,徐达与王保保在蒙古草原进行了一次殊死决战。

战神被打败了

王保保面对徐达的大军并没有慌张,反而沉着对面,他显示诱敌深入让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然后假装失败逃跑,率领小部队边打边退,将明军主力引入蒙古主力军大部队中,并在漠北成功伏击。

此战,明军士兵死伤甚多,徐达狼狈逃回,而元朝的最后命脉得以保留,因跟战神徐达交战而大胜。这一战也成了王保保战斗生涯中最为光辉的战绩,这也是明朝初年最为惨痛的失败。

天下奇男子

这一战之后朱元璋无力北伐,王保保虽然胜了,但也是弹尽粮绝,无法对明朝进行任何的进攻,只能在蒙古草丛上苟延残喘。

对于王保保此人,朱元璋曾问下属:“天下奇男子谁也?”部下答道:“常遇春将不过万人,但可以横行无敌,乃奇男子”,朱元璋听后笑道:“遇春虽为人杰,吾得而臣也。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一个英明的皇帝,能被他看中的人天下没有几个,除了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也就是王保保了。而朱元璋对王保保的“奇男子”赞誉是彻底发自内心的敬佩。


学弟说历史


王保保是谁?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张无忌、赵敏,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了。王保保就是赵敏的哥哥,张无忌的大舅哥,汝阳王的儿子。

当然,在《倚天屠龙记》中,王保保是个纯粹打酱油的角色,智谋不行,武功不行,长相不行,整天跟在赵敏后头狐假虎威,干不成事还净添乱。


其实正史上,赵敏是虚构的,王保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是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就连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一提到他都连连摇头,唉声叹气,因为王保保着实让明军吃尽了苦头。

王保保走上历史舞台,得亏他的舅舅汝阳王。他过继给舅舅之后,就一直跟着汝阳王镇压农民起义军,这一点与《倚天屠龙记》颇为相似。

后来,汝阳王被诈降的起义军所杀,这样王保保就成了军队的首领,继续与起义军作战。

公元1368年,王保保遭遇了汤和。这二人,一个是北方苍狼,一个是中原猛虎,二人率领的都是王牌中的王牌,结果双方“战于韩店,明师大败”。


然而,元朝毕竟大势已去,就算忽必烈在世也无力回天。明军大举北上,元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蒙古。

第二年,按照朱元璋的重要指示,徐达率领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元朝大本营,中路由徐达指挥,左路由李文忠指挥,西路由冯胜指挥。

对于此次北伐,刘伯温劝谏“扩廓未可轻也”,然而,朱元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刘伯温的话当作了耳旁风。

结果,明军长途奔袭到了岭北,正好遭遇了以逸待劳的王保保,虽然明军人数占了优势,但仍然被王保保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丢下了万余尸体,铩羽而归。


这场战役极大地打击了明军的自信心,以至于,终朱元璋一朝,再也没能形成大规模地对元作战。

朱元璋很是佩服王保保,大宴群臣之时,曾对众臣说道:“谁是天下的奇男子?”

大家都说是常遇春,但朱元璋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常遇春是我的臣子,王保保才是奇男子,我没法让他做臣子。”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降服王保保。


一半秋色


我是七哥

朱元璋曾经这样问过明朝将领,说,在天下所有的将领中,谁才是真正有勇有谋的奇男子?
(朱元璋剧照)


明朝的将领一致认为,明将常遇春才是真正的奇男子,他作战,往往带兵不过几万人,就可以击溃敌军,战无不胜。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将领的心思,现在是明朝的天下了,自然将领都要吹嘘自己人,但他是个明白人,如今明朝初定,在北平之外的北塞中,有一个真正的奇男子,他就是元末、北元的重要将领王保保。

王保保是蒙古人,他的出身并不《明史》中所记载的那样,是一个汉人,王保保只是他的汉族名。
(王保保剧照)


在元末群雄起义中,王保保是蒙古族中少有的,捍卫元朝权力的蒙古人。他出生蒙古世家,受汉化的影响比较多。

早年期间,接替义父的将领之位,被称为小总兵,同时也继承了义父与其他蒙古族的内部矛盾。

所以在元末纷乱的时刻,身为元朝重要将领的王保保,并没有履行镇压南方起义军的重要职责,而是进行蒙古皇室内部的纷争。
(元末势力图)

在吴王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厮杀的时候,王保保坐山观虎斗,拥兵自重,不听元顺帝的调令,并没有趁乱消灭南方起义军,因而元朝失去了,最好消灭南方起义军的时机。

而作为元朝重要屏障的王保保,对元朝失去中原领地,是负有重要责任的。也正是由于他拥兵自重的表现,才给了朱元璋喘息的机会,让元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王保保先是打击了自己的蒙古对头,然后与皇太子勾结,对抗元顺帝,开始了蒙古内部的斗争。最终帮助皇太子,一步步夺得朝中大权。

最后皇太子,和王保保,打败了所有的蒙古对手,权势滔天。与此同时,朱元璋巧妙利用元的内斗,一举攻占元大都,元朝就此覆灭。


(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 剧照)

面对蒙古的溃败,王保保和皇太子十分内疚,认为自己参与内斗,拖垮了元朝,于是,两人合力中兴元朝,开启了北元的历史。

徐达攻下大都之后,意图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派遣先锋汤和进攻泽州。而此时,常遇春并未跟随徐达的部队。
(常遇春剧照)

看到汤和孤军深入,王保保喜上眉梢,知道明军犯了兵家大忌,于是派兵南击汤和,明军惨败,王保保取得韩店大战的重大胜利。

王保保凭借军功,被封为齐王。

之后,元顺帝逝世,皇太子即位,史称元昭宗。在元昭宗的大力支持下,王保保积极备战,雄聚在明朝北境。

看到北元日益恢复元气,朱元璋心生忧虑,再度派遣,徐达等将领,总计15万大军,兵分三路,意图彻底消灭北元。

明军来势汹汹,王保保沉着应对,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假装战败,一度将明军引到和林,最后在漠北伏击明军,明军死伤数万。

这一战,奠定了北元与明朝,南北对抗的局面。

听闻明军大败,明朝举国震动。尤其是王保保,朱元璋一直将他视为心腹大患,认为,只要王保保不死,北元难灭。

于是,朱元璋使劲浑身解数,不断招降王保保,光劝降书,朱元璋就写了至少七封,同时不断优待王保保的亲族,如将他的妹妹,作为自己儿子秦王的正室。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王保保依然坚决反明。


(王保保坚决反明 剧照)


面对这样一位忠诚,才华出众的蒙古人,朱元璋不禁感叹,王保保真是当今天下的奇男子啊!只可惜自己得不到他啊

对待北元,朱元璋发下三大心愿,第一得到传国玉玺,第二活捉王保保,第三要知道元昭帝的生死。

可惜,这三大心愿,朱元璋一样也没完成,王保保,这位奇男子后来也死在北元

——我是七哥,关注我,每天带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级认知!


岁七夸父


王保保有多厉害?

搞内讧保实力确实是一把好手,打战还是历害的,但打内战更厉害,逃跑本事也一流,元朝的灭亡,他也要担些负责的。

王保保厉害不在于能力强,在于运气好,每次都不会挂掉,而且蒙古人当时都怕了,就他敢继续战斗,此人的逃生能力的确值得研究,裸奔那么多次还不死!

而且王保保之所以被朱元章称为天下奇男子,主要是因为他屡败屡战,拥重兵而不降,而不是他的战术水准真有多NB。

按他的战术水准,投降后撑死了跟华云龙廖永忠等人平级。


看下王保保!

察罕帖木耳率军进攻山东,当地红军军头目田丰,王士城投降,元军很快攻占济南。察罕继而率军进围益都。胶着之间,已经投降的田丰,王士城两人突然变卦。杀了察罕。

元廷追封其为忠壤王。以其义子扩廓粘木儿袭职。扩廓是察罕的外侄,其生父是汉人,原名王保保。

然后王保保抓住王士诚,剖其心以祭察罕。驻兵于汴,洛地区,元廷倚之以为安!

再看下王保保打内战保实力

好日子没消停多久。王保保同志又和元军孛罗帖木耳打起来了,直杀的风云变色。

后来这个孛罗帖木耳被顺帝组织有元朝特色的国际小分队,杀掉。命王保保入京为相。但王保保的汉人血统让大都朝士轻视,干脆以肃清两淮为名提军出京平叛。

可王保保却和老战友李思齐在关中打起来了,两队相持的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分,从这看得出王保保和李思齐的水平差不多,忙着窝里斗去了,元大厦将倾,王保保再在梁上砍几刀!

此后王保保就一直忙着和李思齐,貊高等元军在晋互相厮杀!

朱元璋北伐,眼见国家危亡在即,元帝下诏复命王保保仍前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统领见部兵马,由中道直抵彰德,卫辉。

王宝宝接旨,并未尊诏而行,而是向云中今天山西大同方向进发。

王保保的谋士孙恒一语挑明:“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现在事急,又诏令我们勤王,我们驻军云中,坐观成败。”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样子!


看下王保保的裸逃

最后王宝宝在元顺帝的死催下,正往大都方向赶,听说明军正要攻其老巢,他立刻回军走到半路明军已经拿下了太原。

双方对垒王保保大败,慌乱中跳上一匹马就跑狼狈的脚上只穿了一只鞋子。

这样,光着脚王保保带着幽云十八骑跑到了兰州。第一次逃

洪武三年,朱元璋派徐达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再次大败,带着老婆孩子抱着流木,渡过了黄河,跑到了和林。第二次逃,这次基本上也把北元最大一份家底也赔光了!



虽屡战屡败,但王保保不气馁,终于有胜利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徐达李文忠冯胜,再次攻击王保保。

王保保面对大军压境的明朝部队沉着应战,先是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然后佯装败逃,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将明军队引入以逸待劳的蒙古主力之中,并于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死了好几万人,主将徐达只能狼狈逃回中原,元朝的命脉得以保住,此役是王保保生涯最辉煌战绩,也是明朝初年最惨痛的失利。

从此明军在雁门关严防死守,再没有主动出击过元军。这才是历害王保保对明军唯一一次胜战!

而且其与明军交战多次,唯一胜利的一次,但徐达还带回了自己的主力,相较之下,王保保每次失败都只有裸奔!

大起大落后,王保保在和林与从前的皇太子关系相处和睦,洪武六年又统军杀回长城边,被老对手徐达侯个正着,在怀柔把他所领的元军打的大败而归。又一次败了

洪武八年,王保保病死于哈剌那海,其妻毛氏上吊殉节。



为什么王保保被称为奇男子!

王保保跑到草原上,朱元璋派了好多使者前去招降,也没有回应。朱元璋于是特别敬重王保保,

有一天跟诸将吃饭,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其实这话该这么解释,常遇春再牛逼也得给我打工,但是全天下只有王保保不给我打工,真是奇才啊。



综合来说

逃跑王保保在元末确实是一条好汉,元朝各路将领被朱元璋打的或死或降的情况下,唯独他能屡败屡起,至死不降,其坚强的气节令人赞叹。难怪朱元璋要程他为"奇男子"了。

论其军事才能,在元末诸将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徐达打遍天下无敌手,唯一的败仗就是败在他的手里。

不过姐个人感觉他的军事才能,似乎主要体现在练兵找兵上,他有好几次被徐达打的全军覆没,但都能很快又拉出一支军队来,最后在岭北还能反咬一口。这是他过人之处!

就实际的战场指挥才能来看,他似乎也很一般,察罕死后他跟李思齐等人火并,大小数百战也没分出胜负来。在跟徐达的对垒中也是败多胜少。

而岭北之战,徐达及明军诸将都因为前面打的胜仗太多了,难免有些轻敌。后来吸取教训,王保保还个败。另外,塞外的地形也比较适合蒙古骑兵驰骋作战,若是在中原的话,恐怕他也很难有胜的机会。


蓉儿是妹纸


诚邀,如题。王保保还是很厉害的,虽然名字很可爱,然而这货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元虎将。


王保保,《明史》记载其为中原汉人(父亲为汉人,母蒙古人),后战功不断被顺帝赏识,赐蒙古性,所以王保保又称扩廓帖木儿。但是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考证,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王保保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据说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赵敏郡主的哥哥就是以王保保为原型的。

当然,王保保的身世并不是其作为奇男子的理由。实际上王保保奇男子的身份来自于死敌朱元璋的感叹

在大元朝廷里,只有两个人真正对朱元璋产生了威胁,一个是元朝丞相脱脱帖木儿,另一个就是王保保了,也不知道他们三个人生前有没有见过面了。据史料记载,王保保曾经两次打败过朱元璋的部队。

第一次,公元1368年,明军大举北上,徐达和汤和进军至韩店,与王保保的军队交锋,结果明军大败,汤和的部队和王保保的部队都是当时天下最精锐之师,最终王保保胜。

第二次,1371年,还是王保保和徐达,是年,徐达奉朱元璋旨意北征,明军长途跋涉到了岭北,遭遇王保保的部队,在明军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王保保击溃,损失惨重。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朱元璋夸赞元将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而且是比常遇春还厉害的奇男子,其实是有些言过其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王保保剧照)

其一,王保保不明。元朝在和朱元璋等农民军对抗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有一个绝佳的翻盘机会的,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元朝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农民军进行一锅端。但是,作为元朝最重要武装之一的王保保,却认识不到这一点,恰恰在这个时期,和其它地主武装(孛罗帖木儿等人)在内部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还掺和到皇帝和太子之间的争端中去。可见,他对时事是看得很不清晰的。

其二,王保保不智。朱元璋想要招降王保保,先后派了王保保的旧部李老保和元朝降将李思齐去见王保保的时候。王保保先是把李老保杀了,接着又泄私愤,卸掉了李思齐的一条膀子。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杀来使。”再说了,聪明的人,正好利用朱元璋招降的机会,实施反间计。要知道,王保保就算和朱元璋眉来眼去,元朝朝廷也拿他没办法,所以他完全没有顾虑。但是他简单粗暴的做法,一下就断了一切可能实施的计划。

其三,王保保不强。其实,王保保在和朱元璋作战过程中,虽然也打败过朱元璋的部队,但总体来说,胜仗不多。真正取得较大胜利的,就只有打汤和那一次。其余的时候,王保保都是败多胜少。所以,其作战能力其实是比较有限的。再说了,他真要能打的话,就打败朱元璋了。为何反而被朱元璋打败了呢?

(朱元璋剧照)

那么,王保保并不是很厉害,为什么朱元璋却称赞他是奇男子呢?

原因其实朱元璋也说了。他说,常遇春虽然很厉害,但他归我所用。这个王保保不归我所用,所以他是真正的奇男子!

显然,朱元璋那样称呼王保保,其实是希望王保保能够投降他,为他所用的。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招降王保保,而且连续七次,锲而不舍地招降呢?

其一,以为王保保是汉人。

王保保是一个地主身份起来的。朱元璋一直以为他是汉人。在《谕中原檄》中,朱元璋还说王保保“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意思是说王保保忘了他汉人名字,还把“扩廊帖木儿”作为正式的名字而洋洋得意,恬不知耻。没想到王保保是蒙古人,“扩廊帖木儿”是他的本名。

朱元璋认为,既然王保保是汉人,就应该站在汉人的立场上,把蒙古人赶出中原。所以,朱元璋认为,王保保是会“迷途知返”的。

(元顺帝剧照)

其二,避免王保保捣乱。

王保保虽然打起来并不是特别厉害,但王保保一直打不死。朱元璋已经俘获了王保保的家人。而且对王保保的家人不错,甚至把王保保的妹妹许配给自己的儿子。但就算这样,王保保依然不愿意投降朱元璋,依然坚定地维护元朝的统治。可以说,王保保就像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他的存在,让朱元璋的北伐战争,没有办法取得干净利落的胜利。

其三,敬重王保保忠诚。

元朝已经是一个没落腐朽的王朝,而且皇帝元顺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皇后奇皇后,包括丞相孛罗帖木儿还争斗不休。可以说,元朝在当时完全称得上是“气数已尽”。但就算这样,王保保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忠诚,坚决不投降。有很多次,王保保被朱元璋打得只身逃脱。但最后他依然能够重整旗鼓,又拉上一支部队和朱元璋斗。这样的忠臣,是朱元璋最喜欢的。

四、消除王保保隐患。

王保保那样忠诚,又那样顽强。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被朱元璋收罗至帐下,又打不死,那他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隐患,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死灰复燃,带着蒙古人复辟。所以,朱元璋对他非常担心。

(参考资料:《元史》《明太祖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说起王保保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应该不陌生。在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作为女主角的赵敏,她有个哥哥,叫做扩廓帖木儿,而扩廓帖木儿的汉文名字就是王保保。当然,在小说中王保保完全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尤其是和他的妹妹赵敏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但其实,历史上的王保保才是小说中赵敏氏的人物,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兵法谋略都堪称上佳,甚至而言,他曾经三次击败过徐达,连一代枭雄朱元璋都对他非常忌惮,多次夸他是能够比肩常遇春的天下奇男子。今天,我也就带大家来全面了解下这位大元朝最后的奇男子。

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象征的坚毅威武。他出生在河南信阳,父亲是元朝的翰林学士,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也算是蒙古贵族出身。不过,关于王保保的身世,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他原本是汉人,扩廓帖木儿是元顺帝给他的赐名。

据史书上记载,在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朱元璋就讽刺王保保“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意思是说王保保忘了他汉人名字,还把“扩廊帖木儿”作为正式的名字而洋洋得意,恬不知耻。也由此很多人觉得王保保是汉人。但其实,根据后来出土的文献记载,扩廓帖木儿就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



不过,由于王保保出身在中原,又长期受汉文化的影响,他的言行举止,其实更像汉人,所以他才特意给自己取了“王保保”这个汉人名字。据史书记载,王保保的父亲是一个喜欢读书,有远见有谋略,善骑射的人,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王保保,自然而然也是一个文武全才。

在王保保20岁时,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王保保跟随随舅舅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军平乱,屡战屡胜。后舅舅被降将暗杀,他便以20岁年纪成为军事领袖,其后他率军大破敌军并手刃仇人,不久他又彻底平定中原的叛乱,被元廷倚赖为国之重臣。

在王保保平定中原的叛乱后,他趁机控制住河南、山东等地,被元廷册封为河南王;此时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则占据着南方,四人呈现出四足鼎立的态势。但随后不久,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之间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战,这对于王保保来说,正是南下平叛的大好机会。

但可惜的是,此时元朝太子和元顺帝正在暗自较劲、元朝下属的地方军阀也彼此觊觎地盘互相敌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朝廷下令让王保保率军南下平叛,但他却选择无视朝廷命令,反而趁机夺取山西,并和元朝所依靠的另外一各军事集团孛罗帖木儿大打出手。后来,在元顺帝的调停下,双方最终和解,但王保保却却成功占据山西,还被朝廷封为左丞相。



此时,王保保控制的地盘,已经包括河南、山西和山东省,除了朝廷直接控制的河北、以及孛罗帖木儿余部控制的陕西外,他已经占据北方最重要五省中的三个省,成为北方第一大实力派。如果能够给王保保多一些时间,或许他有可能统一整个北方,成为第二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时间和机会,在王保保成功夺取山西后,朝廷看出王保保的野心,再加上他和皇太子反目,又与高丽使者私下联络,于是元顺帝命张良弼、李思齐等大将率军围剿王保保,结果双方“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与此同时,南方的朱元璋却趁机成功消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并在南京开国立号,建立大明朝。其后,朱元璋又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就此拉开灭亡元朝的序幕。面对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元顺帝赶忙下诏停止围剿王保保,并恢复其官爵,命其率军迎战朱元璋。

此时的王保保,也终于表现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怀,他放弃与元顺帝的嫌隙,明确站队元朝并积极驰援,并很快成为明朝北伐的最大和最强的敌人。在这场元朝保卫战中,王保保凭一己之力守住了北元的最后一丝命脉,并先后击败汤和、于光、李文忠、蓝玉等明朝将领。

毫不夸张的说,明朝北伐军事上的失利基本都是拜王保保所赐,搞到最后明朝自徐达以下的将领都不愿意正面和王保保交锋。在这种背景下,徐达只好亲自出马和王保保正面交战。



双方第一次交锋,是王保保打算收复元大都时,徐达趁机率军奇袭王保保的大本营太原,王保保听说后赶紧率军回救,结果途中徐达又趁黑夜偷袭王保保的大营。当时王宝宝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双方第二次交战,是王保保围攻兰州时,朱元璋派徐达救援,结果徐达来到前线后拒不交战,反而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让他们无法休息。后来有一天突然安静,王保保军队纷纷趁机昏睡,结果又被徐达夜袭,这次王保保只是带了老婆孩子仓皇逃跑,折损士兵8.5万人和1.5万匹马。

但是,王保保并没有气馁和认输,反而是利用了徐达对自己的战绩优势心理,在最后保卫元朝命脉的一战中,佯败引徐达部队深入大漠,在漠北通过伏击斩明军万余人,赢下了存亡之战。此时的王保保,那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千古名臣形象,仿佛诸葛武侯再世。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还曾多次招降王保保,他亲自写的劝王保保归降的信,就有七封,但都被王保保置之不理。后来,朱元璋派出劝降王保保的使者,也是一个比一个大牌,结果不是被王保保扣押,就是被他的砍断膀子或者直接毒死,丝毫不给朱元璋留任何情面。

但即便如此,朱元璋对他任然很尊重,王保保的家人被朱元璋俘虏后,朱元璋对待他们非常不错,还将王保保的妹妹许配给自己的二儿子秦王。

还有一此朱元璋跟诸将吃饭,就询问大家这天下谁才称得上是奇男子?大家都说常遇春是奇男子。但朱元璋却笑着说,说常遇春再牛也得给我打工,但是全天下只有王保保不给我打工,这才是真正的奇男子。

后来,王保保逃到蒙古国后,就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据说是在洪武八年时因病去世。总的来说,王保保一生未被朱元璋所得,也由此成为朱元璋一生三大憾事之一。


我是赵帅锅


都别抢,我来答。

朱元璋为什么要称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为天下奇男子?

《明史》中如是记载:

一日,大会诸将,问曰:“天下奇男子谁也?”皆对曰:“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竟册其妹为秦王妃。

从朱元璋的语气中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认为王保保是一个奇男子,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驾驭不了王保保。

这个奇就奇在王保保的桀骜不驯,用宋冬野的一句歌词来形容朱元璋的心情就是“爱上一匹野马,可我家里没有草原”。

常遇春是一个万人敌,但朱元璋并不认为常遇春是一个奇男子。

因为他收服了常遇春,而王保保奇就奇在“吾不能臣王保保”,说明这个王保保是一个很有野性的人,就像野马一样难以驯服。

朱元璋很是欣赏他,还把他的妹妹册封为秦王妃,即秦王朱樉。但秦王不太喜欢这个妃子,秦王去世后跟着殉葬了。

在元朝溃灭的后期,整个战场上只有王保保的军队在抵抗明军。

所以,朱元璋和王保保数次交手,他对王保保这个敌人很是钦佩和尊敬,数次想要把王保保招降,而王保保有什么实力让朱元璋如此看重呢?

王保保这个人一直有自立为帝的野心,但是又不敢这么做。

他被元顺帝派往南方时,自立行省,俨然一方军阀,“扩廓帖木儿于是分省以自随,官属之盛,几与朝廷等(《元史·扩廓帖木儿传》)”

但他始终还是没有这么做,最为元朝后期最倚重的将领。

随着明朝北伐开始,王保保开始和朱元璋有了正面对抗。洪武元年(1368年),王保保击败徐达部的前锋汤和。

洪武二年,王保保击败驰援兰州的明军,洪武五年,北伐的明军兵分三路进攻和林,中路军在漠北地区被王保保伏击,损失数万人的部队。东路军也被击败,只有西路军取得胜利。

这次失败对于明军影响很大,使得北伐战争一度中止。

明年,扩廓复攻雁门,命诸将严为之备,自是明兵希出塞矣——下同

但此时的元朝毕竟大势已去,在明朝的全面进攻下,王保保最终无力回天。

最终元朝后期明朝面临的最强劲的对手,王保保确实给明军的整个北伐战争带来不小的影响。

几乎可以说没有王保保,明朝的北伐战争将会很顺利,但在王保保的拖延下,使得北元小朝廷苟延残喘许多年才被朱元璋消灭。

面对这样一位强大的敌手,朱元璋自然是又爱又恨。

他曾经派人招降王保保高达七次,但无一例外都被王保保拒绝,我想这大概就是朱元璋认为王保保奇之所在,“吾不能臣王保保”。

及扩廓视师河南,太祖乃复遣使通好,扩廓辄留使者不遣。凡七致书,皆不答。既出塞,复遣人招谕,亦不应——《明史·扩廓帖木儿传》

其实不难想象朱元璋为什么要评价王保保为奇男子。

王保保本来有自立为帝的想法,但是又没有这样做,他对于元朝的感情是复杂的,既不愿受制于元帝的节制,但是又不敢坚定自立为帝的决心。

朱元璋对此看得比较透彻,他评价王保保的行为说:

今王保保不此之务,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

可见王保保的内心是复杂和摇摆的。

但是王保保也不愿意投降朱元璋,别人都投降了,他自己却宁愿跟在元帝屁股后面泡,“于是元臣皆入于明,唯扩廓拥兵塞上,西北边苦之。”

而朱元璋好几次招降他,王保保都不同意。

可见这也是朱元璋认为他奇的地方,说明王保保这个人虽有反志,却也有忠心。虽然是匹桀骜难驯的野马,但还是认主人。

不可谓不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