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相信很多看過《亮劍》的朋友,對劇中有勇有謀、敢作敢當的“李雲龍”印象深刻。作為本劇的配角,頗具謀略的儒將丁偉其實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在真實的抗戰歷史上,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一團確實有一位“丁偉”: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打起夜戰、偷襲戰更是一把好手,鄧小平曾誇讚他“不愧是一位頑強、機智、靈活的好指導員!”

這個“丁偉”,便是在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丁思林。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亮劍》中的丁偉

丁思林生於湖北黃安,少時隨父母替地主打長工,飽嘗艱辛。19歲那年,紅四方面軍路過他的家鄉丁家崗,丁思林辭別父母,參加了紅軍。入伍不到三個月,他參加大小數十次戰鬥。剛過半年,“小丁”便成了隊伍裡小有名氣的“小指導員”。參軍兩年零兩個月,20歲剛出頭的丁思林,便當上了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的參謀長。

為何一個貧苦出身的山裡娃,打仗如此出色、晉升如此快?這與丁思林的幼時經歷有很大關係。他沒有受過專業的軍事教育訓練,但生於山間、長在田野,經常夜間勞作,在山裡摸黑走路對這個山裡娃來說,可謂熟門熟路。他當了班長,這個班便成為“夜老虎班”;當了連長,這個連便是“夜老虎連”;他當紅274團參謀長,大家便將274團稱之為“夜摸常勝軍”。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丁思林(1913-1939)

1934年8月9日夜,紅274團夜襲青龍觀。該地位於川東萬源縣西南,由蔣軍兩個旅把守,若能突破,就能破敵打亂其陣腳,使其首尾難顧,為紅軍大反攻創造有利之機。經過一番偵察後,團參謀長丁思林認為:“若要拿下此天險,必須攻其不備,速戰速決!”當天下午,紅274團尖刀部隊飽餐一頓後,以繩子捆住馬嘴,棉布裹上馬蹄,戰士們則腳蹬厚厚的軟底鞋,還綁上了便於行路爬山的鐵馬子。

到了夜晚,他們在副團長易良品、參謀長丁思林的帶領下,巧妙地以繩索、人梯穿山越澗,攀上巖壁。丁思林以一手“夜摸”絕活,避開敵軍哨兵,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敵周建辰、劉育英旅一部“摸”掉了!

青龍觀一戰,不僅繳獲了大批裝備彈藥,還為川陝紅軍的反攻開闢了道路。時任總指揮的徐向前與孫玉清軍長一道前往274團慰問,紅四方面軍授予該團一面錦旗,上書“夜摸常勝軍”!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徐向前

全面抗戰爆發後,丁思林所在團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1營,他擔任營長。1938年8月1日,第386旅建起新1團,丁思林擔任該團團長。

1939年2月上旬,冀南根據地剛成立不久,便遭到日軍大舉“掃蕩”。386旅沉著應戰,他們趁敵立足未穩,多次襲擊文平、肥鄉、曲周、雞澤、威縣等日偽據點。在襲擊曲周駐敵時,丁思林巧妙發揮“隱身戰”“化裝戰”,組織新一團的戰士混入出城種地的農民之中,趁敵鬆懈滲入城中。

夜深人靜時,八路軍用炸藥、手榴彈突然摧毀敵軍的給養。丁思林還讓戰士向敵偽司令部大院投擲手榴彈,駐曲日軍終日難安。日軍以為八路軍要對曲周發起攻城戰,千方百計搜尋八路軍部隊,尋求“一勞永逸”的決戰。眼瞅敵人上鉤,386旅旅長陳賡將計就計,決定誘狼於曲周縣香城固予以殲滅。

2月10日,不堪忍受襲擾的威縣日軍坐不住了。他們調集第10師團40聯隊一部,乘坐9輛汽車,運著一個加強中隊,浩浩蕩蕩向威縣以南地區殺去。當日12時,日軍車隊出現在南草廠一帶,突然遭到埋伏於此的八路軍騎兵連襲擊。但騎兵連並不戀戰,只了放了幾槍,調頭就撤。日軍窮追不捨,汽車一輛接一輛地鑽進埋伏圈。

八路軍一齊向日軍猛烈開火,日軍一時被揍得暈頭轉向,指揮官發現八路軍在正南面開火,下令各個小隊突圍。而新1團與各個參戰部隊也加入了戰鬥,以猛烈的炮火迫使日軍掉頭,向威縣方向逃竄。眼見日軍中計,陳賡當即電令新1團:“扎住‘袋口’,一個鬼子都不準放掉!”

得令後,丁團長大手一揮,帶著戰士們如猛虎下山一般撲向崗坡,將日軍的後路截斷。而這數百日寇,如同“甕中之鱉”一般擁擠在狹小的陣地,動彈不得。日軍為了突圍,端著明晃晃的刺刀撲向新1團的陣地。丁團長又是一聲怒吼:“上刺刀,打出新1團的威風!”一陣拼殺後,日軍棄下數十具遺屍,敗下陣來。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從當日下午16時30分起至傍晚,日軍共發起四次衝鋒,但未能前進一步。隨著又一聲衝鋒號響起,丁思林與新1團的戰士躍出戰壕,對日軍發起最後的攻勢。深夜12時,日軍安田中隊、第40聯隊補充大隊盡數被八路軍所滅,他們試圖粉碎冀南根據地的陰謀被粉碎。

此戰後,朱老總特批表彰新1團為“模範青年團”,八路軍授予新1團“朱德青年團”稱號。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日軍自認為自己擅長白刃戰、夜襲,卻被八路軍中的“夜老虎”“夜摸常勝軍”反制

1939年夏,日軍調集5萬兵力,對晉冀豫地區展開大規模“掃蕩”。為粉碎日軍企圖,丁思林率新1團于山西省太古分水嶺一線多次襲擊日軍。7月7日至8日,在雲竹鎮一帶與西周村交界的高山上,日偽軍與新1團爆發激戰。戰至9日凌晨,陳賡眼見新1團不支,便下令撤離。

接到命令,丁團長對部屬說:“老規矩!你們先撤,我和1連1班留下來打掩護!”話音剛落,山下的日偽軍又一次發起衝鋒。丁團長從犧牲的機槍手身邊接過機槍,一邊射擊一邊喊“打”。一番激戰後,日偽軍被擊潰了,陣地保住了,但丁團長卻被一發子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年僅26歲。

《亮劍》丁偉確有其人,擅打夜戰,橫刀對決日軍,小平寫悼詞

小平為丁思林烈士寫的悼詞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歡迎文創作者加入,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