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不选择当皇帝,而选择当西楚霸王?

历史提问官——不死太


项羽自然也是想当皇帝的,他甚至想过留在关中做皇帝,只是他还做不到。

就算是这个“西楚霸王”也是项羽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权宜之计,要不然项羽只能是两手空空,连个王都没有。

一、项羽的地位。

虽然楚怀王是项梁、项羽两叔侄立的,但是当项梁战败身死,楚怀王就开始抢班夺权了。

当时,他派出两支部队,一路是刘邦西取武关,入秦,另一路是宋义,北上救赵,然后走函谷关,入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很明显这是一条非常倾向于刘邦的约定,那么项羽哪里去了?

原来,只不过是宋义手下的次将而已,末将则是范增,项羽为了逆天改命,杀了宋义,并打了一场漂亮的巨鹿之战,直接把诸侯都镇住了,秦军也应声而降。

甚至于项羽都已经成为诸侯共举的上将军的时候,还不是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

(项羽)

二、谁为关中王?

按照约定,刘邦是最先入秦的,应为关中王,而此时项羽的威望和实力已经达到了顶点。

所以项羽进了咸阳以后,给楚怀王也发了一封书信,问问怎么安排他项羽,还有刘邦,结果楚怀王回了一个“如约”。

“如约”是什么意思?

就是刘邦是关中王,而他项羽毛都没有,只有一个所谓的“诸侯之上将军”的虚名,和自己硬要来的楚怀王手下的上将军而已。

项羽自然是不甘心的,但是他又不能越过楚怀王直接分封,那样对民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他并不想这么快就众叛亲离。

(楚怀王)

三、分封诸王。

于是,聪明的项羽想出了一个方案,既然你楚怀王不想给我,那我自己拿呗,顺便再把整个中原搅混。

项羽先是“尊怀王为义帝”,再分封诸侯王,在原有的那些王的基础上,把这些国家都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

加进去很多跟着项羽一起入关的其他国家的将领,如燕将臧荼、赵将张耳等等,而他自己则成为了西楚霸王,依春秋旧义,成为凌驾于诸王之上的王。

他想要看到的模样就是天下混战,然后他再以西楚霸王的身份,扫平“叛乱”,一统天下,到那时,他项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只可惜,项羽失望了,因为他还是低估了刘邦。

(刘邦)

总结

虽然项羽和范增曾经怀疑刘邦有志在天下之心,但是毕竟已经和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这才把刘邦送去了关中西边的汉中和巴、蜀地区,并安排三秦(三位秦国旧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监督,可还是没能阻拦刘邦的脚步。

最后,利用天下大乱,夺取天下的反倒成为了刘邦,而项羽只剩下了一个“皇帝梦”,却还要被很多人说,他从未想过当皇帝,可悲!可叹啊!


新锐历史


其实项羽选择当西楚霸王,只是当时政治形势下的最佳选择而已,并不是项羽不想当皇帝,而是急不来,需要分几步走。

项羽在分封天下时,只有26岁,项羽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各路反秦诸侯的首领,就是因为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战绩,巨鹿之战时,在天下各路诸侯不敢迎战秦军之际,项羽以五万楚军击败了秦朝四十万大军,几乎以一人之力灭亡整个秦朝军队主力,这份功绩,整个天下除了项羽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做到。

于是26岁的项羽俨然成为整个天下的盟主,成为所有反秦诸侯名义上的首领,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只有5万楚军,但进入关中时,项羽已经有四十万军队了,除去被项羽坑杀的二十万秦军之外,项羽手下的四十万军队,估计有一半是各路诸侯联军,名义上归属项羽,实际上是作为独立势力各怀鬼胎。

当时天下的形势是这样的:项羽作为巨鹿之战的头功和首功,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手下的直系部队估计最少也有20万,另外还有20万诸侯联军表面上是听项羽的命令,实际上就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刘邦作为首个攻破咸阳的反秦诸侯,成为天下第二大势力,拥兵10万,而且是率先进入咸阳城的,按照楚怀王的“怀王之约”,刘邦应该成为关中王。

其他像一些比较大的反秦诸侯势力有: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燕王臧荼、代王赵歇、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魏王魏豹、常山王张耳等诸侯,另外还有没有被项羽所封的田荣、陈馀、彭越等势力。

除了这些势力之外,项羽还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就是楚怀王,楚怀王虽然是个傀儡,但在名义上仍是楚王,项羽在分封天下之时,把楚怀王封为义帝。

这个天下之所以是项羽来封,根本原因就是项羽的拳头硬、实力强,所谓有枪杆子就有话语权,但是项羽这个时候是不能称帝的,如果这个时候项羽称帝,那完全就是政治幼稚。

首先,项羽上面有个楚怀王如何处理?杀了楚怀王?那不是天下舆论哗然,虽然当时讲实力,但是也要讲名声的,项羽不能直接了当地杀了楚怀王,那样会引起天下所有诸侯的反对。

项羽虽强,但是与整个天下为敌,还是有些吃力的,一旦贸然称帝,就会引来天下所有诸侯的反对,联合起来对搞项羽,那样项羽就处于不利局面。

项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天下诸侯不能联合,各自为战,这就是项羽分封天下的原因,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之后,这些诸侯就会回到封国,这样势力就分散了,项羽就能一个一个来收拾这些诸侯,继而统一整个天下。

事实上,项羽就是这么干的,项羽想称帝的企图是分几步走的:

第一步:分封天下,让各路诸侯回封国就位,分散了诸侯们的势力,只要他们不能联合起来,项羽就不怕其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包括势力第二大的刘邦在内。

第二步:利用分封故意制造矛盾,比如让三个秦朝投降的秦将封在关中秦地,堵住刘备出川的道路,还有把原来的赵王赵歇封成代王,把原来的燕王韩广封成辽东王,把原来的齐国一分为三,分了三个小国,让他们相互制衡。

另外项羽还故意不封陈馀、田荣和彭越,分封原本就很难公平,再加上项羽这么一封,诸侯之间也存在了矛盾,只要诸侯们之间有矛盾,就不能联合对抗项羽,项羽就能逐个击破了。

第三步:杀义帝,在分封之后没多久,项羽就派出了英布等人暗中杀害了义帝。

第四步:开始逐个收拾诸侯,最终完成真正的统一。

结果没想到的是,田荣、陈馀、彭越、刘邦等人几乎是同时起来反对项羽,并爆发了直接的战争,项羽没有想到刘邦与田荣同时发难,也没有想到在反秦战争中那么能打的章邯轻松被刘邦击败。

项羽没法两线作战,才选择了先打田荣后打刘邦的战略。

项羽从分封天下开始之后的战略没有错,但是时间有点急了,项羽分封天下才26岁,他有的是时间和诸侯们玩,但是项羽操之过急了,最重要的就是杀楚怀王(义帝)太急了,分封没多久就杀了。这也成为刘邦进入关东之后讨伐项羽的一个重要起兵名义。

同时项羽也没有想到田荣那么能打,居然把他封的三个齐地的王:田市、田都、田安都打败或杀死了,项羽也没有想到自已会面临两线作战,还在随后对齐地的战争中,打败田荣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治手段,对齐地百姓烧杀抢掠,因此深陷齐地战争泥潭,这是刘邦能一路高歌攻进楚都彭城的原因。

总之,项羽在分封之初,没有选择当皇帝是因为时机不对,项羽选择了先当霸王,后称帝的政治战略,只不过后来局势变化得太快,再加上项羽在政治上的应对措施不当,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大局未定形势所迫,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了天下最接近神的男人。这时的他是所有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这时的项羽只有二十六岁,距离起兵也才过去二年,已经登上人生巅峰。

项羽入主咸阳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这时的是最有实力决定天下走向的人,但项羽只选择了封王,并没有像始皇帝那样成为皇帝。

这并不能表明项羽不想当皇帝,而是条件不允许。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那些诸侯也不列外,他们和项羽一起决战于巨鹿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项羽的四十万大军中还有许多诸侯的军队,这些军队是不会效忠于项羽的。

我们可以参考始皇帝称帝的条件拥有百万的虎狼之师,拥有最精锐的大秦铁骑,拥有最厉害的大将,还拥有以一敌六的势力。拥有横扫天下的实力。

这一点项羽是做不到的,他不能席卷天下,没有百万大军,没有以一敌六的实力,他只有属于自己的二十万军队,这是不能支撑他当上皇帝,这些诸侯都是对他的潜在威胁。

起义性质就已经决定了项羽不能当上皇帝,他是为了恢复楚国的荣光的起义和其他起义军一样,所以他们在巨鹿的时候才会互相帮助,如果项羽的一开始就是为了当皇帝,那么他最先就可能被其他义军干掉。

楚怀王还在,项羽的军队之所以能这么快速发展完全是靠的楚怀王的旗号,正因为楚怀王的旗号,才让人们认为楚怀王才是最高的王,项羽只不过是一个将军,虽然在所有起义诸侯中都明白楚怀王只是一个傀儡,但是在百姓眼中却不这样认为。

得民心者得天下,所有百姓都认为项羽是借助楚怀王的庇佑才取的胜利,如果项羽这时称帝,楚怀王也该怎样处置,无疑项羽是个骄傲的人,他不允许别人站在自己的上面,所以他借怀王的名义划分天下。

项羽划分天下时也留下了几个心机,他挑拨诸侯之间的矛盾,使得诸侯之间产生矛盾,这一点证明了项羽的政治头脑,这和那些说项羽没有政治头脑是相反的,项羽故意这样划分天下,削弱诸侯之间的实力,等时机在一举灭掉他们,这时他成为皇帝的条件。但是项羽没想到的是,他低估了义帝的威望,杀掉义帝之后,刘邦带领诸侯反他,这是他没有想到,几乎所有诸侯都和刘邦一起,但这时的项羽也不是巨鹿之战的项羽,他的兵力也支持他横扫天下,这就是拉开了楚汉之间的序幕,从项羽杀掉义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为所有诸侯除掉了称帝的最大障碍,这样下去所有诸侯只有一个目标皇帝。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项羽,败者为西楚霸王。

项羽为何被称为“西楚霸王”?

1.项羽建都在彭城,现在叫徐州。据《汉书·高帝记》“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2.霸王,原本是古代霸主的称号,古称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道:“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推翻秦朝,并且建立了西楚政权,因此他自称为“西楚霸王”,言下之意表明自己是楚国的王,古都彭城即为楚国的中心。

刘邦能得天下,应感恩之人须有项羽

项羽若不是一步错步步错,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守信鸿沟协议,刘邦却失信,才有垓下之围自刎而死;建都徐州,远离封国苏北,切断自己的退路,粮草兵员无法补给,否则项羽早换头衔了。

“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这是最大错误。

“鸿门宴”源头

楚怀王说道:“先占关中者为王”。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包括有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位于陕西省中部。这个地方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同四川剑门关一样为古代的重要关口,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汉代时期,张良曾经用“金城千里”来形容关中优势,劝说刘邦定都这里。

故而,楚怀王一言既出,项羽和刘邦都想抢占关中为王,最后是刘邦抢了先。项羽素来不讲道理,一知道刘邦进入关中,立刻准备开打。

项羽的亲叔叔名项伯,得知要攻打的消息后很焦虑,因为刘邦旗下有个叫张良的人,过去曾经救过他。项伯一直很感激张良,所以担心仗一打起来伤到了恩人。

项伯连夜去告知张良,还被张良引荐给刘邦,又让刘邦甜言蜜语蒙住,答应想法帮他脱离危险。

项伯没有食言,他给项羽说“刘邦没有在关中称王之想法,其实一直在等着项羽来,刘邦是有功的人,不能杀他”。既然是亲叔叔,项羽哪里会想到其他方面,就答应项伯。

第二天,刘邦就来拜见项羽,参加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酒席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是尽了力,要除掉刘邦,可项羽没按照范增的意思去做,刘邦借机逃走了。

本来一个绝佳除去劲敌的机会,项羽就此错过,如果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中国就没有汉朝,历史会如何改写呢?这个问题可以想想。

所以,这样看项羽的确是自己不当皇帝,选择当西楚霸王,鸿门宴放走刘邦即为他的选择。


果笑


起义军灭亡秦国后,项羽没有选择当皇帝,而是选择当西楚霸王,这是有几个方面因素制约的:

第一、已经有了义帝,不可能有两个皇帝。

在这里也显示出项羽集团的政治短见。楚地起义军项梁起义时,听从手下建议,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尊为楚怀王,陈王陈胜被杀后,尊楚怀王为义帝,也就相当于皇帝。义帝也确实统领、调遣过项羽、刘邦等将领的灭秦事业。

但在尊怀王为义帝后,项羽又架空义帝,封侯由项羽主持,还把义帝迁徙到小地方去。在义帝迁徙的路上,项羽还是派英布暗杀了义帝。当时,项羽就没有考虑杀了义帝,皇帝空缺怎么办?既然想杀义帝,在封诸侯之前找借口废掉或杀掉怀王,岂不是更好?没有了怀王,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了。论战功他完全有资格当皇帝。

第二、项羽的勇武性格所决定。

项羽最不喜欢读书,项梁曾教给他读书,他只认识个姓名,就再也不想读下去了。项梁又教给他学习兵法,他也只学习个皮毛,就再半途而废了,可见他根本就不是深入学习的材料。让他学习治国之策,可能比天书还难读。

项羽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骑在马上,领兵打仗,勇猛拼杀,在所不惜。他也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坐在朝廷、发布诏书、治理国家当皇帝。可能让他当皇帝,比杀了他还难受。

第三、政治短见。

项羽缺乏政治理念,范增只是如鬼谷子的谋略,而非政治家。刚把秦国灭亡,范增就煽动项羽杀害同僚刘邦,自相残杀,挑起内讧,这不是政治家的作为。这只能显示范增最多只能算作一个谋略家。通观项羽集团就没有一个政治人才,向其出谋划策如何安邦治国事宜,早先,张良、陈平等都有可能成为项羽的政治谋臣,可惜最终都投靠了刘邦。


南宫外史


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当时秦始皇已经建立了帝制,从制度上将,帝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国家统一,那么为什么项羽不实行帝制,而采取分封制,自己不做皇帝只是选择做一个西楚霸王呢?

首选是项羽自身对政治建设的思考并不多,而作为楚国贵族出生的项羽,对秦始皇非常憎恨,尤其秦军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杀死了他的父亲,所以他对秦始皇建立的帝制并不是很感兴趣。由于他对秦朝的憎恨,所以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这是是项羽缺乏政治头脑的反应,此举之后他就彻底失去了关中的人心。

其次是当时项羽邀尊楚怀王为义帝。而由于楚怀王在起义军之初是作为盟主的存在,所以要想称帝的话也是楚怀王称帝,而分封尚为定的情况下,楚怀王还必须供着,所以项羽没有办法越过楚怀王自立为帝。等到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前往封国,项羽就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这样扫除了他管理的隐患,但是却给自己的政治上又挖了一个坑。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项羽没有实力称帝。虽然项羽当时是实力最强大的一个诸侯王,但是实际上其它的诸侯王也不是吃素的,那些诸侯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底盘,所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其实也是这些诸侯讨价还价的结果。若项羽自立为帝,就需要推行郡县制,那么其他的诸侯肯定不干,就会联合起来反对项羽,这样项羽也不好过。

项羽在秦末之后采取分封一方面实属无奈,一方面也有自己想想法,而他的分封确实是历史的倒退。还好最后刘邦建立了大汉朝,确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延续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业。


帝国烽火


第一个原因是项羽自身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曾有人对他说,关中富饶之地,在此建都可以立千秋之基业。项羽听了后,回答了这个人一句无比经典的话,叫做“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衣锦还乡的意思,项羽骨子里有很浓重的这样一种思想,因此他并没有在关中当皇帝。

第二个原因依然是项羽自身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项羽自幼熟读兵法,生平所学都是万人敌之术,他出身高贵,祖上是楚国名将项燕。而秦国是灭了楚国的罪魁祸首,对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项羽是从头到尾给恨透了。秦国的都城他一把火烧了,秦国的宫殿也给烧了,秦国的军队直接坑了,秦王子婴也直接杀了,秦始皇当了皇帝,他就坚决不当皇帝,秦国实行郡县制,他就搞分封制,秦国推崇皇权,他就推崇霸业。只要是有秦国特色的任何东西,项羽都一概否决之。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当时的人们都有种一种很强烈的裂土封王的思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了,韩信攻下齐地之后,特意向刘邦提出让他做齐的代理齐王也叫做假齐王,刘邦正值用人之际,当即就同意了,还说假王当着多没劲呀,直接当真王吧。

韩信想当王,想当一方诸侯的这种思想也是当时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项羽处于这样的一种思想环境之下,使得他想当皇帝也当不了。

在上面三种原因的影响下,项羽最终选择了做西楚霸王,而没有当皇帝。


淋芮


秦始皇年间天下被秦国统一,可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秦国的政策伤害了所有人民的心。秦国严刑峻法,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秦皇陵墓;这些建筑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的劳动力(可能存在夸张)。

秦朝末年人民被压迫的情绪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他们已经无法再忍受这种严苛的律法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他们因为恶劣的天气而无法完成任务;横竖一死,于是他们在陈胜吴广的精心策划之下开始了造反运动。

刘邦的遭遇与陈胜吴广很是相似,只是刘邦当时是个小头目;他是因为押送的劳工逃跑无法向秦朝交代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的人都放了;些人成为刘邦造反时最初的班底。

这两位都是因为违反了秦国法律无法再正常的混下去才造反的。而项羽本来就是旧贵族的后代,他的爷爷项燕是原楚国名将,他的叔叔项梁是造反派的领军人物。

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们的目的不是统一而且恢复原来的诸侯制度。因为他们的心是被秦国伤害的,他们希望复国。

项梁在巨鹿之战前被秦军所杀,楚军被原来的愧疚芈心占据了主动。秦军围困赵军于巨鹿,楚怀王(芈心)派宋义为将军、项羽为副将援救赵军。

通过军变项羽杀了宋义,夺得了军队的领导权。他带领军队破釜沉舟在巨鹿打败了王离的军队,收服了章邯的军队;从此确定了在灭秦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靠计谋夺取了关中,按照之前的约定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可是因为项羽的拳头是最大的也是最硬的,所以只能听从项羽的安排。

两个月后项羽进入咸阳,杀人、抢钱、烧房子;然后他将灭秦的各路造反队伍封为18路诸侯,自己为第19路诸侯称为西楚霸王。西楚霸王对天下诸侯拥有统领的权利,按项羽的意思:天下诸侯都应该听从他的安排,反对他的人就会被他攻打或是消灭。

项羽没有做皇帝不是当时他没有这个实力(如果策略正确他完全可以做皇帝),而是因为他更本没想过做皇帝;他认为恢复了楚国,恢复了各路诸侯确定自己的地位从此以后就天下太平了。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封赏不当没有让诸侯满意,反而让诸侯能都开始对他有意见认为他不公平,刚刚封赏诸侯之间就又开始动荡(或内部政变或外部侵略)。


蚁史为谏


项羽不称帝的首要原因应当是他本身就没怎么考虑过称帝。秦统六国,以郡县制治天下,而以项羽集团为首的起义诸君,打着的旗号是恢复六国旧制,将天下倒退回战国时代。项羽的目标与其说一统天下,不如类比齐桓公之类的联盟霸主,这一点从他攻陷秦都,占据绝对优势后依旧坚持分封制可以体现出来。

第二,项羽集团内部也不太能支撑一统的目标。当初项氏集团是靠着项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然后迎奉楚怀王的旗号,迅速聚拢六国旧贵族之力,一举成为灭秦主力的,同时后期也一直践行着分封诸王的目标。和刘邦相比,军队较为驳杂。

第三,项羽军事能力有余,政治头脑匮乏。项王刚愎自负,自信能牢牢钳制手下各路诸侯,最终被刘邦击溃。反观刘邦,手下韩信在受封齐王,权势达到巅峰之时,刘邦始终能握住军权,始终谨慎小心,不彻底相信任何人。刘邦由此能够取代项羽之后称帝,而不仅仅是当汉王。也因为这一点,刘邦能在反秦之后徐徐削弱封国国王权力,为后来架空诸王打下基础,而项羽如果打下天下,怕是尾大难掉,难以真正做天下之主。

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来看,项羽都难以选择当皇帝。当然往事已定,谁也说不准项羽如果击败刘邦,接下来会不会对分封制有新的看法,进而选择成为皇帝。后人也只不过纸上谈兵,博取读者一笑。


铸钢心


项羽不能算是一个君主,只能是一个王者,一个没有心系天下的王者,对于他而言,天下万民只是低级牲畜,他自己则是高高在上的楚国贵族之后,他渴望让时代再回到七国争雄时期,那样他便可以做一个霸道王者,使诸国臣服,至于人民的水深火热,他是看不到的,他的眼里只有利益,兄弟,虞姬,乌骓,再容不下天下的一草一木了。



刘邦就不一样,他出身市井,对于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他为了能让天下一统,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兄弟,子女,父亲,老婆,似乎一切都可以舍弃,这个便是君王之心,社稷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